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三节
难产、头位难产预防

一、孕产妇风险识别、分层管理

难产对母儿的危害直接影响产妇及新生儿死亡率。有效的助产服务在降低孕产妇死亡率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WHO总结了影响母亲安全的“三大延误”:个人家庭延误、转运延误和卫生服务延误。其中卫生服务延误是指到达医疗机构后,由于人员、设备等原因导致需方不能得到有效产科干预。其中提供医疗服务人员的技术能力不足是主要原因。国际助产联盟提出7项核心胜任力中助产胜任力是关键的一环。提供助产服务的医护人员必须识别高危孕产妇风险,可能发生的难产、头位难产,加强高危孕产妇风险预警评估,并对其进行分层管理,这是降低孕产妇死亡率的关键环节。例如,重庆市高危孕产妇评估及预警管理体系建立后,危急重症孕产妇抢救能力得到极大的提升,重庆市孕产妇死亡率从2014年的18.5/10万下降至2015年的15.7/10万。在生育政策调整后,2016年全国孕产妇死亡率较2015年同期增长30.6%的背景下,重庆市2016年全年孕产妇死亡率与2015年同期持平,为15.3/10万,至2020年则下降为9.52/10万。

(一)执行《孕产妇妊娠风险评估与管理工作规范》

对围妊娠期女性全面推行妊娠风险分级管理制度和高危孕产妇专案管理制度,实现孕产妇风险管理防线前移。对妊娠至产后42日的妇女进行妊娠相关风险筛查、评估分级,按风险严重程度分别以“绿(低风险)、黄(一般风险)、橙(较高风险)、红(高风险)、紫(传染病)”5种颜色进行分级标识,加强分类管理,及时发现、干预影响妊娠的风险因素,防范不良妊娠结局,保障母婴安全。

(二)孕妇体重、血糖控制

随着国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孕前超重现象常见,孕妇妊娠期血糖异常发生率也明显增多,孕期体重增加过多人群的比例增高。孕妇应进行孕产期饮食管理,适当运动,规范产检,降低巨大儿的发生率。

(三)及早诊断、处理部分胎儿发育异常

妊娠期进行规范产检,及早诊断并处理脑积水、连体、胸腹腔积液等胎儿发育异常,减少头位难产的发生。

(四)预防畸形骨盆发生

凌教授认为,女子骨盆在25岁才钙化定型,25岁前女性相关疾病或姿势不当将影响骨盆形态。因此女性在发育过程中应注意保持行走、站立、坐、卧的正确姿态;注意疾病、骨盆外伤史后积极规范救治;关注一些目前少见疾病,如:结核、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等。

二、加强孕产妇评估

(一)产前评估

对孕妇全身情况规范评估,了解产道、胎先露、胎方位、胎儿体重及宫颈成熟度。同时评估孕妇对分娩的认知度及家庭支持体系。

(二)产程中评估

对孕产妇生理因素和心理因素评估、骨产道及软产道评估、胎儿评估、产力评估。

三、正确处理产程

根据对孕产妇的全面评估,应用头位难产评分及时发现头先露中产程进展中的问题,进行有效的医学干预;对严重头盆不称、胎头位置异常(高直后位、前不均倾位、额位等)应尽早诊断,以剖宫产结束分娩,避免头位难产所致的母儿严重伤害。

(一)纠正胎头位置异常

凌教授认为,部分头盆不称是客观存在、无法改变的,但部分胎头位置异常可加以纠正。妊娠晚期孕妇采取侧卧或半俯卧位可预防胎儿枕部朝向骨盆后方,使胎头转至枕前位,胎头俯屈并下降,胎头重新处于有利的位置,可预防部分头位难产。

(二)加强孕产妇心理支持、维护有效产力

在人类的进化过程中,情感支持、社会环境是正常阴道分娩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女性精神压力是生殖与分娩脆弱最常见、最不受重视的原因之一,与产科干预水平、分娩过程中不良体验、家人(或辅助人员)缺乏有效支持及创伤后应激相关。已有证据证明,在阴道分娩过程中得到情感支持的妇女所受到的医疗干预率较低。在产程中家人、导乐师、护士、助产士及产科医生等为孕产妇提供的心理、营养、身体舒适等多方面的持续分娩支持可以增加孕产妇阴道分娩的信心。在分娩过程中,尊重孕产妇的知情选择权,合理开展分娩镇痛,克服不利因素,尽量争取阴道分娩。

(胡丽娜)

参考文献

[1]蔡汉钟.383例剖腹产术分析[J].重庆医药,1979(04):59-62.

[2]胡丽娜.二孩政策下高危孕产妇风险预警体系构建的思考[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17,33(1):52-54.

[3]凌萝达,顾美礼.难产[M].第2版.重庆:重庆出版社,2001.

[4]Simkin P,Hanson L,Ancheta R.助产手册:早期预防和处理难产(中文版)[M].第4版.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2018.

[5]谢幸,孔北华,段涛.全国高等学校教材•妇产科学(供基础、临床、预防、口腔医学类专业用)[M].第9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

[6]张巍,安力彬,高玉霞,等.我国近10年剖宫产率变化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1,26(30):4645-4647.

[7]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孕产妇妊娠风险评估与管理工作规范[J].中国实用乡村医生杂志,2017,24(12):5-7.

[8]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中国妇幼健康事业发展报告[J].中国妇幼卫生杂志,2019,10(05):1-8.

[9]Buckley S J.Executive Summary of Hormonal Physiology of Childbearing:Evidence and Impli cations for Women,Babies,and Maternity Care[J].J Perinatal Education,2015,24(3):145-153.

[10]Creedy DK, Shochet IM, Horsfall J.Childbirth and the Development of Acute Trauma Symptoms:Incidence and Contributing Factors[J].Birth,2000,27(2):104-111.

[11]Cunningham FG,Leveno KJ,Bloom SL,et al.Williams Obstetrics.[M].25th ed.New York:McGraw-Hill Education,2018:933-938.

[12]Gifford D S,Morton S C,Fiske M,et al.Lack of Progress in Labor as a Reason for Cesarean [J].Obstet Gynecol,2000,95(4):589-595.

[13]Harper BB,RN.Gentle Birth Choices[M].Midwifery Today,2005.

[14]Hodnett ED.Continuity of Caregivers for Care during Pregnancy and Childbirth[J].Cochrane Database of Systematic Reviews,2000(2):CD000062.

[15]Keag OE, Norman JE, Stock SJ.Long-Term Risks and Benefits Associated with Cesarean Delivery for Mother, Baby, and Subsequent Pregnancies: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J].PLoS Medicine,2018,15(1):e1002494.

[16]Li H T, Luo S, Trasande L, et al.Geographic Variations and Temporal Trends in Cesarean Delivery Rates in China,2008-2014[J].JAMA,2017,317(1):69.

[17]McKinnon,K.Birthing Work:the Collective Labour of Childbirth[M].1 st ed.Singapore:Springer Singapore,2020.

[18]Rosenberg KR,Trevathan WR.Evolutionary Perspectives on Cesarean Section[J].Evolution, Medicine,and Public Health,2018(1):67-81.

[19]Zhang T, Brander G, Mantel Ä, et al.Assessment of Cesarean Delivery and Neurodevelopmental and Psychiatric Disorders in the Children of a Population-Based Swedish Birth Cohort[J].JAMA network open,2021,4(3):e210837-e210837. nS+1XNcrtY1tltKhQBQxGSwPFBhcRexlZpDtoNFs/PQ0PwfPEtPM30JWMMmvnx8t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