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二、乡村最具生态多样性

中国生态文明战略转型的内因是,中国在产业资本阶段造成的污染太严重,碳排放压力较大。南方发达地区搞一小时经济圈,通过建设大城市群,把产业集群叠加在城市带上,这意味着工业污染和城市污染混合成为重度污染。由于气候的不断暖化,就不断地把南方造成的混合污染裹挟进暖湿气流往北推,每过一个工业带就叠加一层污染,到了津京唐上空成了重度污染。

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江泽民同志提出不能再“以资为本”要“以人为本”,到胡锦涛同志则提出“科学发展观”和生态文明理念,其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又提出“生态文明是发展战略”,然后再提出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一系列安排,并且从过去强调“既要绿水青山又要金山银山”转变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对此,习近平总书记提出:通过“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最终实现资本为生态服务,达到“生态资本深化”。从“两山”理论变成生态经济转型实践。可见,中国的发展话语整个改了,不仅超越了美国主导的资本主义的金融资本阶段,而且因美国在全球气候协定中退群,而使中国有了跳脱被矛盾主要方面锁定竞争领域的外在条件。

既然讲生态化,那么生态在哪儿?城市吗?那里都是钢筋水泥。生态化一定是在乡村,因为山水田林湖草沙几乎都是在乡村。

国家生态化转型要求的最重要改变,就是从过去工业化时代的平面资源扩大改为空间资源的立体开发,这完全不同于原来以产业资本为主的工业化时代。当然,也就不同于金融资本时代的虚拟扩张,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要求的是空间资源的立体系统综合开发。只有乡土社会才是一个自然资源循环往复的生命过程,它承载着自然资源的多样性和人类社会多样性之间的有机整合,所以乡村振兴才是中国生态文明发展的载体。

我们不单纯强调产业化农业,是因为在中国目前的条件下,单纯搞一产化的农业不可能有正外部性收益。我们认为,如果将资本做杠杆投到沉没成本最深厚的那块地方,形成六产融合的多元化新业态,就有可能产生和扩张机会收益空间。

大家过去只搞平面资源为载体的农业,所以一方面山里人穷;另一方面,也留下了丰富的、立体化的自然资源没有被开发。现在中央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到空间资源立体开发中去,这就等于把过去投资人只做农业开发的这点平面资源,改变成山水田林湖草等空间资源立体开发。

新时代中国发展不充分和不平衡的基本矛盾在乡村最为突出,表现之一就是乡村的经济货币化程度不充分、要素市场发育不充分、资源性资产定价不充分,农村的资源、土地、出产产品、商业服务等价格远低于城市。如果国家的货币增发从锚定外汇改回到锚定政治主权范围内的生态资源的资本化,就能够以合理的方式把资金导向农村,这既可以发挥配套的金融工具的长处,让资金流入乡村促进生态资源货币化和生态产业化,同时也可使农民获得货币增发的收益,还可抑制总体制度成本上涨甚至使之有所下降。

生态价值转化工作,在习近平总书记主政过的福建率先进行了实践和探索。

案例2 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南平路径”


近年来,福建省南平市在10个县(市、区)推进全域生态产品价值核算,制定了生态产品价值核算技术指南,识别了生态优势、资源优势,先行先试探索建立了体现山区生态系统特征的生态产品价值核算指标体系,为“生态银行”等绿色金融提供技术支持。这些实践为福建省生态产品“度量、抵押、交易、变现”提供了关键支撑,为全国构建统一的生态产品价值评价体系做出了探索。

率全省之先,实现绿水青山可量化

2016年,福建省政府印发《福建省生态系统价值核算试点方案》,在武夷山等地先行开展核算试点工作。南平市同步启动生态系统价值核算工作,开展全市10个县(市、区)全域生态产品价值核算项目,以9个一级指标、18个二级指标、23个三级指标构建了体现南方丘陵地区生态系统特征的生态产品价值核算指标框架和技术规范,系统评估了南平市生态产品价值,项目于2019年底通过专家组验收。

经测算,南平市2010年和2015年生态产品价值分别为4878.8亿元和5710.5亿元,是同期GDP的6.7倍和4.3倍,2015年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比2010年提高17.04%。其中,武夷山市生态产品价值位居第一,2010年和2015年分别为1371.9亿元和1547.2亿元,占南平市生态产品价值的28.1%和27.1%。

从生态产品供给服务、调节服务和文化服务三种服务类型看,武夷山市调节服务和文化服务价值最高,延平区和建瓯市供给服务价值最高。项目成果为南平市建立健全生态产品实现机制,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实践依据和价值参考。通过开展生态产品价值核算,南平形成了“一套数+一张图+一个系统”的南平生态产品价值核算平台,促进了绿色农业以及绿色旅游业、绿色文化产业等绿色服务业的发展,提升生态产品内在价值,探索“生态+”模式,建立“生态+”、“品牌+”、“互联网+”机制,提高生态产品产出效率。

绿水青山穿“价衣”,生态资源好“生金”

在南平市生态产品价值核算的基础上,福建省结合其他核算工作试点(福州、厦门等)和全国其他地区的核算经验(深圳、丽水等),委托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开展相关研究,由福建省生态环境厅、福建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福建省自然资源厅联合印发《福建省生态产品总值核算技术指南(试行)》。这份指南结合福建省区域特征,对森林、草地、湿地、农田、城市和海洋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核算方法做出详细规定,山海统筹,陆海兼备,持续推进“两山”理念在福建形成生动实践。

科学系统谋划,一体全域推进

2021年4月,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意见》,要求建立生态产品价值评价体系,制定生态产品价值核算规范,明确鼓励地方先行开展生态价值核算探索,并推动生态产品价值核算结果应用。南平全域推进“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好山好水好空气,正引来更多的好产业好项目。

资料来源:中国环境网,https://www.cenews.com.cn/news.html?aid=231232,部分有改动。原文于2022年2月26日刊发于中国环境网。 IGYGJjWDg01EOGRm6L6U/5Ho9GDqZYnhQpi9G++RKGYJ+rmO3PTjG2vw8yQNrYAw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