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信号”精准定量,突破检测技术领域瓶颈
——放射免疫技术

20世纪50年代,美国有大约一千万糖尿病患者,当时的科学家认为胰岛素是被肝脏内的胰岛素酶所破坏的,而罗莎琳·萨斯曼·耶洛(Rosalyn Sussman Yalow,美国医学物理学家)和所罗门·伯森(Solomon A.Berson,美国科学家)组成的研究小组期望能够证实这一点,但由于当时的技术有限,全部以失败而告终。直到1959年,随着放射性同位素技术的普及和进步,耶洛的小组选择稳定性好、纯度高的胰岛素作为突破口,最终成功把核物理学应用于临床医学,将放射性同位素追踪技术与免疫学结合起来,创建了新的方法——放射免疫分析法,该法后来被称为“耶洛-伯森方法”。经过两年多的艰苦努力,他们用该技术精确测定了人体血浆中的胰岛素浓度,并得出结论:2型糖尿病并非由于缺乏胰岛素引发,而是由身体对胰岛素的低效使用引起的。耶洛随后因开发多肽类激素的放射免疫分析技术(radio immuno assay,RIA)于1977年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成为史上第二位获得该奖的女科学家。

放射免疫分析技术(常简称为放射免疫技术)把高灵敏度的放射性核素示踪技术与抗原抗体反应的特异性结合起来,是医学和生物学检测领域的重大突破,它使得那些原本被认为无法检测的微量而又具有重要生物活性的物质得以精确定量。到20世纪60年代晚期,放射免疫分析法已成为当时内分泌学实验中的主要研究方法。这项技术的提出被认为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基础研究在临床医学中最重要的应用”,为医学和生命科学的发展做出了划时代的贡献,是推动这些领域发展的关键技术。

放射免疫技术的原理是利用放射性核素标记抗原或抗体,然后与被测的抗体或抗原结合,最后通过定量检测形成的抗原抗体复合物来进行分析。

放射免疫技术示意图

放射免疫技术问世已有60多年的历史,在20世纪80年代迎来鼎盛时期,广泛用于体液标本中超微量物质的定量分析。商业化的放射免疫诊断试剂是第一代标记免疫诊断试剂,也是所有以应用抗原-抗体结合反应为基础的免疫分析的鼻祖,在体外诊断试剂的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尽管后来逐渐被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所取代,但放射免疫技术的基本理论、分析模式和定量数学分析模型等依然广泛使用,可称为体外诊断试剂巨人的肩膀。 gfnE/k0x9jSsAo09fg3nRIgwBtf2X4Caxmw1lU2L8QNv2vy4DCu0yQwJGHSbCnsV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