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传统企业,数字巨头究竟有什么制胜法宝?前面剖析了奈飞的崛起,下面我们将结合对亚马逊和谷歌等数字巨头的深入研究,系统梳理。
• 业务模式:用户核心,拓展边界。 互联网公司从用户出发,观察用户生活的每一个细节,琢磨如何改善每一次体验,让应用技术落地实现,创造百倍市场空间。不管中间隔着多少环节,它们关注的核心始终都是最终用户。因为它们知道,只要用户满意,公司赢得口碑,业务规模立刻就能上一个量级。比如奈飞就洞察到,人们受够了电影院昂贵的零食和烦人的邻座,也不想被电视台规定什么时间看什么节目,他们更愿意在家里自由选择,随时观看。尤其在手机和上网成本都越来越低的今天,流媒体的市场是无穷大的。
• 数字平台:积累数据,训练算法。 数字平台是互联网公司的立身之本。平台上的一系列算法,每时每刻都在分析数据。在此基础上,平台才可能快速试验新策略,快速调整产品价格,进而以最小的增量成本,让产品触达全球用户。在用户端,基于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的算法,数字平台一边不断地学习更多用户的行为和偏好,一边不断地自我纠正,提升个性化程度,使得用户对平台越来越喜爱。
• 生态系统:互助互利,合作共赢。 今天的竞争已不再是两家企业之间的单打独斗,而是双方所在的两个生态系统之间的两军对垒。亚马逊平台上的第三方卖家,优步(Uber)平台上的个体司机,苹果体系中的应用开发者,他们虽不是企业员工,却对各家生态系统中的重要伙伴,对企业发展贡献卓著。生态系统可以为体内成员互相引流,交叉获客,共享数据,也可以帮助他们相互弥补能力短板,共创全新盈利模式。想当年,如果没有内容生态的鼎力相助,比如华纳媒体的《老友记》和NBC环球公司出品的《办公室》,就没有奈飞的起步,更没有奈飞的今天。
• 长期主义:投入巨大,回报更大。 前期靠烧钱获得市场,后期坐享网络效应及规模效应,这已经是数字时代的经营铁律。对数字巨头而言,现金流比净利润更重要。这个道理,新一代的投资人都懂,因此他们不会在企业发展早期苛求利润,反而更愿意用耐心换取未来的超高回报。
• 决策机制:拒绝官僚,既快又好。 传统企业停止增长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官僚主义滋生。而数字化企业大多组织扁平、审批极简、信息公开,从而有效杜绝了官僚主义,也使得决策又快又好,执行异常迅速。
• 人才招募:主动承担,做主人翁。 大多数数字巨头崇尚公开透明,员工绩效是公开的,倒逼大家主动担当,难以推诿。想要公司保持创新与敏捷,必须招聘有主人翁精神,能和团队高度互补,始终自觉勤俭节约的优秀人才。因此数字巨头虽然业务规模很大,但管理成本依然保持较低水平。比如亚马逊,管理费用仅占总收入的1.5%左右。
• 创新变革:以身作则,引领变革。 数字化企业的创新引擎就在于它们的领导者,他们与传统管理者有着不同的基因:懂技术,敢想象,战略上有大局,战术上接地气。数字化助力他们将公司的执行力水平提升到全新的高度。他们对员工勤沟通,敢拍板,给资源,使得组织极为高效敏捷。正是他们以身作则的引领,公司每天都在变化和成长,这是传统公司难以企及的。
总而言之,数字巨头的制胜之道就是:先从用户体验出发,开辟了巨大的市场空间,然后快速上规模,积累数据,拓展生态。在盈利模式及财务指标上,它们尤其关注现金流、现金毛利率 ,以及能否实现指数级增长。在经营理念上,它们坚持长期主义,倾向于将更多现金投入未来发展,推动快速增长,确保持续领先。最后它们坚持招募有主人翁精神的员工,目标明确,快速行动,全力以赴,持续创新,严格执行,引领未来。
更值得注意的是,这样的制胜模式还能不断迭代,自我强化,形成越来越强大的飞轮效应。
成功企业都认识到,用户永远不会满足,技术更迭也永远不会停下脚步。因此,企业必须持续为永不满足的用户发明创新。
永不满足,永远上进,是人的本性。即使传统企业存在官僚主义,这种本性也不会因某个领导、某个部门或某层组织结构的禁锢而泯灭。但问题是,传统企业欢迎变革吗?员工的灵感会得到鼓励吗?好的创意能多快付诸实践?
传统大公司有的是资源、品牌、客户、人才、历史数据,这都让数字时代的新创企业“羡慕嫉妒恨”。但是,要想赢在未来,这些固有优势还远远不够。传统企业的领导者不光要力挽狂澜,更要奋起直追。
要想赢在数字时代,就必须遵从一套全新法则。学习它、掌握它、驾驭它,是数字时代的必修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