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前言

储能在提升可再生能源消纳能力、促进多能源优化互补、构建用户侧分布式能源体系、实现能源互联和智慧用能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得到了国家政策的许可和支持。随着我国新一轮电力体制改革政策的推进,储能的应用价值、商业化和规模化发展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与认可。

近年来,储能技术的发展,已经从示范工程向商业化运行过渡,广泛应用于电力系统的发电、输电、配电、用电等各个环节。现阶段对于储能电站集成技术、投运前的安装调试、投运过程中的并网运行等都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对于锂离子电池储能系统的集成技术,由于锂离子电池本身的自有特性,储能电池成组集成具有多样化和差异化特点,同时随着储能电池运行时间的累计和运行模式的变化,储能电池的性能和状态会发生很大的改变,电池和电池之间会出现较为明显的差异化特征,这种差异化将会导致储能电站出现“木桶效应”,造成储能电站运行效率降低,能量利用率显著下降和安全可靠性明显减弱。因此,开展锂离子电池储能系统的集成与一致性管理以及系统级监控与能量管理技术研究,实现锂离子电池储能系统的高效、安全、稳定、可靠运行和维护,必将对锂离子电池储能系统的规模化应用产生重要影响。

本书以国家电网有限公司科技项目的研究成果为基础,对锂离子电池储能系统的集成关键技术进行了详细而深入的探讨。首先分析了锂离子电池储能系统集成技术的必要性,然后围绕锂离子电池系统集成过程中的电管理和热管理技术进行了详细分析;为了充分说明锂离子电池大规模系统集成中的关键要素,探讨了锂离子电池储能系统的拓扑结构及仿真模型;最后详细介绍了锂离子电池储能电站监控与能量管理技术,并通过应用案例阐述了锂离子电池储能系统集成与一致性管理。

本书遵循理论分析与工程应用相结合的编写原则,期望为大规模锂离子电池储能系统的设备集成、工程建设和运行管理提供有益借鉴和参考,并对推动锂离子电池储能系统的规模化应用发挥积极作用。

限于作者的水平和实践经验,书中疏漏谬误之处在所难免,恳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作者 zeP0JFlUnXxbHkCb75sl416YTzhcNm3OwBSfbK/DChOKq6z44aSrmlqmcfwN5111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