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1.1
“互联网+”制造

智能制造技术深度融合了先进制造技术、信息技术与人工智能技术,是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核心驱动力。2021年末,我国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八部门共同撰写并发布了《“十四五”智能制造发展规划》,其中指出在未来15年将通过“两步走”加快推进生产方式变革:第一步是到2025年,具备一定规模的制造企业大部分实现数字化、网络化,重点行业骨干企业初步应用智能化;第二步是到2035年,规模以上制造企业全面普及数字化、网络化,重点行业骨干企业基本实现智能化。回望过去,传统制造业在网络技术的支撑下获得了良好的生存与发展机遇,但同时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由于网络环境下存在着十分激烈的全球竞争,人们将发展迅速的网络技术、信息技术和现代管理技术与传统制造技术相结合,由此产生了新型制造模式—分布式协同制造,同时随着制造业的信息化程度不断提升,制造业的发展逐渐转向以共享资源为根本、以协同制造为重点、以提供服务为目的的分布式协同制造。

在分布式协同制造和制造业全球化的背景下,单一企业难以同时拥有市场竞争所必备的所有资源,这就要求企业与其他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等之间的合作与联系比以往更加紧密,要求企业把寻找可用制造资源的范围扩大到全球,以此完成对制造资源的快速重组,实现制造资源的优化配置。网络技术和信息集成技术作为分布式协同制造资源重组的关键技术,能够帮助企业根据生产需求,协同调度分布在全球的制造资源,并对制造资源进行合理有效的快速重组和优化配置,实现对定制化需求的快速、动态响应,以此满足用户个性化、多样化的需求。

随着数据采集、物联适配、信息通信等技术的迅速发展,海量工业现场制造数据得以被更好地收集利用,数据已经成为新时期智能制造发展的核心要素。如今,数字化建设正渗透到企业生产、研发、运营等各个阶段,企业的数字化资产价值在快速提升。制造过程中会产生数以亿计的数据,并通过数据的分类、聚集、挖掘、治理,对解决动态环境下复杂制造系统的诸多不确定性问题起到关键作用。而我国制造业对于生产数据的采集和分析能力有待提升,一是我国的生产制造设备数字化和网络化建设水平与发达国家存在较大差距,尤其是中小企业的生产设备数字化和网络化建设基础薄弱,对于其生产数据的采集和分析改进难度较大;二是工业生产制造设备产品的全球市场主体被美国、德国等发达国家占据,西门子、通用电气等头部企业构建了产品的生态环境,主导了跨区域、跨行业、跨领域的数据采集;三是发达国家具有较多的从事数据分析的企业,依靠企业与企业间的合作,使工业物联网平台的能力得到较快提升。我国具有大市场的优势,通过国家政策支持与引导来完善工业生产数据采集与分析的基础设施建设,必将实现后发制人。工业物联网作为制造企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基础设施,基于统一工业协议架构,融合5G、千兆光纤、TSN(时间敏感网络)等新一代通信技术,正在逐步构成面向未来的智能制造底层链接基座,推动实现复杂工业场景的高速度、低延时、高可靠、安全的互联互通。 U4ija+6iOEoen0KMEH4m2NIXeC01lwOUxKBSgZmqCSPKVxiaw5WOYYQ599H1iP0V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