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三 认识论—现象学的还原(Reduktion,reduction)
——《现象学的观念》第三讲释读

这一讲主要是讲现象学的还原。我们前面说过,那些实在的、外在的超越之物,对于现象学来说,都是非法的,不可以利用的。但是传统的认识论在这个地方却往往滑出绝对的内在被给予性领域。那么我们怎样才能保证不再进行问题的推移,保证不再做非法的超越?在胡塞尔看来,只有通过现象学的、认识论的还原。这本书的第39页上他明确地写道:“这里需要通过 认识论的还原 来保证。”这“认识论的还原”就是下面讲的“ 现象学的还原 ”( phänomenologische Reduktion 。只有通过现象学的还原,才能保证我们始终处于绝对的内在被给予性的领域。那么什么是现象学的、认识论的还原呢?我们来看还原的基本含义。

现象学还原的第一层含义是悬置或中止判断,Epoche,即给预先设定的对象的存在性加上括号,使之中立化,对它不作判断。但这只是还原的第一步,现象学还原的含义要比这丰富得多。在去掉这些存在设定后,还原进一步还要使得一切被认识者只作为显现者显现出来。还原的后果就是,它把一切都逼入纯现象的范围,让现象显现出自身是如何可能的。就像在加入世贸以后,有些国营企业要变成私营企业,这时你的存在就全靠你自己的本事了,你能如何显现,你就如何存在,你显现不了,你就没有存在,没有谁能事先保证你的存在了 (当然,现在看,加入世贸之后,很多国营企业既没有被“还原”,也没有退出存在,因为在中国还有体制化的存在这一途。) 。这样,还原就直接向你显示出认识是如何可能的。所以要注意,还原并不是把一切东西都去掉,它去掉的只是这些东西的事先设定的存在性。所以,还原后的世界并没有缩小,反而更丰富了,还原后的研究领域反而更扩大了。因为经过还原,事物死而复生,重新出现,甚至连原先没看到的,都出现了。这时凡是能显现自身、能自身被给予的都可以成为有效的、可利用的认识对象。所以在这本书第39页第1段第4行,胡塞尔写道:“显然,可利用的对象的领域,或者说,可利用的认识、可作为有效认识出现,并且能够仍然不受认识论的无效性符合制约的认识的领域,并不能缩限为零。”在这本书的第39页倒数第2行,胡塞尔区分了两种明证性:“在这里我们需要还原,为的是使思维的明证性不至于和 的思维是存在的那种明证性,我思维地存在着的(sum cogitans)那种明证性等等相混淆。”前面一种是现象学上的明证性,而后面一种则是心理学上的明证性,是经验的明证性,是必须被还原的那种明证性。与这两种明证性相对应的是两种不同的被给予性,一种是和经验自我交织在一起的被给予性,排列在客观物理时间中的、心理学的对象 。一种是现象学的被给予性,“这个被直观地把握的和限定的知觉就是一种绝对的、摆脱了任何超越的知觉,它就作为现象学意义上的现象被给予” ,前者是“超越的客体的准 被给予性” ,后者是“现象学的绝对被给予性” 。真正的完全的被给予性完全与经验自我没有关系,胡塞尔说道:“但是我也可以在我知觉的同时纯直观地观察知觉,观察它本身如何存在,并且不考虑与自我的关系,或者从这种关系中抽象出来。”

所以,现象学的被给予,现象学的内在,就完全突破了那种现成的、干瘪的、在自我套子中的内存在、被给予,它达到了发生性的、构成性的被给予。被给予不单是返回意识的内在,而是回到了一种发生性的、有生育力的内在。于是还原也不仅是中止判断,中止判断作为中性化和不设定,不等于现象学还原。只有中止判断的彻底化,或更深刻的中止判断才是现象学还原。还原归根到底是让对象的当场自身构成、自身呈现被看到。

现象学关心的不仅仅是意识问题,因为你要回答科学的认识如何可能的问题,而这与客体世界相关,所以一定要设置一个超越,到底你这个命题是真是假,科学最后能够判断。胡塞尔在这里就涉及这个问题,在第42页倒数第1段倒数第7行提到它:“这种与超越之物的联系在纯粹现象中却仍具有某种可把握的东西。这种与超越之物的关系,以这种或那种方式对它的意指仍然是现象的内在特征。”对超越物的意指,涉及胡塞尔讲的充实问题。你最终能不能充实它,这还是现象的一个内在特征。但这个充实与科学讲的实证问题在效力上功效上对等,所以他说,我虽然把这个问题通过现象学还原,使它好像是回到一个完全对我自身给予的一个领域,但是毕竟它能够处理认识论问题。所谓内在的问题,本身有一种超越性。

这一讲的末尾靠后的地方,他一再讲起超越性问题。第43、44、45页都讲了,还有内外超越的区别。然后到第46页,“难道不应当把另一些被给予性直观地设定为绝对的被给予性?例如把一般性设定为绝对被给予性,以至于一个一般之物直观地成为自明的被给予性,对这种被给予性的怀疑会再次导致背谬”。这就提出了一个“一般”能否被直观的问题。难道我们的直觉、直观真像传统哲学所说的只能处理个别的东西,而不能处理一般的、普遍的东西吗?这是非常关键的。如果直观只能处理个别的东西,它就回答不了科学认识如何可能的问题,因为科学认识处理的经常是一般性的东西,普遍规律等等都是与一般性有关。一般之物能不能在直观中达到被给予性,直接地被给予我,取得现象学的身份呢?它是下一讲讨论的重点。

我们现在对这一讲做一个总结。这一讲的重点是现象学还原,现象学还原的目标再说一遍,就是让一切被给予者都能够回答那个能否被切中的问题。我们的认识如何可能,就是如何切中它的认识对象,在这个地方不能打滑。现象学还原的彻底性大大超过了对对象的存在与否不作判断的中性态度,用孙子的话是“登高而去其梯” ,让一个人爬很高,然后把梯子撤掉,这个人怎么办?禅宗也常用这个办法,无论是棒喝,还是怪话奇语,为的是使学生猛地一下感到,他全靠他自己了,最真实最内在的地方只能靠自己!用各种办法,有的甚至很残忍。有一个禅师,别人问他什么问题,他就竖起一根手指头。那时候他有一个小徒弟,经常跟他学,他一讲经的时候就在他后面举手指头,淘气。他就突然把小和尚拽过来,拿了刀一下子把手指头切下来,小和尚痛得往外跑,刚到门口,禅师就叫了一声“止住!”,小和尚一回头,禅师又把手指头一举,小和尚一下子就大悟。他可能习惯性地又一举手指头,但猛然发现那里没有了,但在某种意义上又还有,陡然地涌现出来。它用各种方法让你感到,人的生存、世界的生存在最原本意义上要靠自己的生存来构造、呈现、维持。胡塞尔是西方人,你看他讨论现象学还原的时候可能总觉得意犹未尽。孙子兵法讲练兵,一个方法就是置之死地而后生,把兵带到绝地中去,愚其耳目,根本不让他们知道到哪儿去;带到一个地方,然后一撒手,告诉他们现在是绝境,不死拼就死。你想那是什么情况?当然这也是艺术,不是硬邦邦地就能用的。还原也有这个意思,不单纯是一个纯理论,不全是。 mbEIyA35/bua8vAuznUJ8bcx0aGFHpEjw+j0hgbWKSor1pcJjXZEMD/9U/fygTTF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