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二、归去来兮

陆康大隐于市,藏身于海,除去友朋约聚,很少在社会公开场合高调露面。他才情高绝,更能守得寂寞,安然栖居于自家领地。唯有自由的精神,才能驾驭丰沛的灵魂。也因为心中自有日月,便能在平淡的安居中感知光阴的厚意。正如他所言“生活要艺术化,艺术要生活化”,即便在尘霾一般的岁月中,他也从来不偕俗、不将就、不随便,无论对他人,还是对自己。或许,这也是一种贵族式的“洁癖”。

陆康从小跟随祖父澹安公熟读经史,古文功底深厚,且旦夕过从、时相请益的都是陈巨来、刘海粟、朱大可、郑逸梅、潘伯鹰、谢之光、朱屺瞻、钱瘦铁、周炼霞、钱君匋这些名家。那是一个可望不可即的煊赫时代,往者更不可复矣。

他儿时住在上海溧阳路的大宅。尝念幼时,每逢开饭时分,小辈们都恭恭敬敬迎立在走廊两旁,静候老爷自三楼而下。家佣顾妈一声长唤“开饭——”,老爷应声,扬手一撩长袍后摆,扶梯款步而下,这种风神萧散的优雅姿态一直深印在他的脑海。等老爷坐定,父辈叔伯们才安安静静依序而入。如此,行止有范,长幼有序,俯仰进退,咸有风则,这是大家族的言传身教。更有祖父恭谨手书的“家教十六条”,开首云“匆忙时要镇静,得意时要谨慎;施恩不可望报,受恩不能忘报”,都是至理名言。他后来印制分发给朋友们,也成为大家的处世箴言。

在陆康的记忆中,祖父常在客厅挥翰临帖或伏案撰稿,每天下午还会拿纸张画好方格,写上五六个范字,教年仅六岁的陆康执笔、临摹,写好了则以花生米或苏打饼干作为奖励,那是陆康最早的书法入门课。后来他追随陈巨来先生学习篆刻,亦源于祖父的引荐。每天下午五点半左右,祖父会停下笔,悠闲地喝上半小时白酒,或白玫瑰或竹叶青,佐以盐炸豆板、猪油渣和椒盐花生等。如此浮生偷闲的时光,也是幼年陆康的开心一刻。他会安静地跪在书桌对面的搁牌凳上,两手搁在桌沿,兴致勃勃地听祖父边喝酒边即兴讲述水浒传、三国或文人雅集故事,百听不厌。到了入夜的露台乘凉时分,陆康便绘声绘色地给叔伯姑妈们复述先前听来的各种故事。他自小就有非同寻常的记忆力和妙语连珠的口才,时常得到长辈们的嘉许。

巨师序言

很多年以后,那些声情并茂、星月在天的凉夜,他依旧记得。所幸有那么多岁月静好的回忆,足以抗衡后来那段颠沛漂泊的无常经历,也因此有大爱,怀悲悯,懂周全。陆康说:“人生赌一场,玩大还是玩小?”他孤注一掷,最终赌赢了自己,历尽千帆,仍方寸不乱,将人生挥写得恣意潇洒,在逆境中亦能举重若轻,呈现出独特的光芒。他的故事,越探越深,线索明晰又枝叶纵横,总是无法穷尽。

时光退回到“文革”之后,上海滩百废待兴。陆康妥善处理完父母后事,已执意离开。时为伤寒名医顾雨时弟子的他,正在中医内科开堂坐诊。他审时度势,毅然辞职,仅怀揣一百元港币和一纸通行证,经拱北口岸踏入陌生的澳门。在言语不通的漂泊日子里,陆康一天兼三份工,其中一份工作是做电脑植字,需要夜班赶工,每天披星戴月,遍尝艰辛。入夜徘徊街头,陆康遥望万家灯火,前路一片迷离,他不知阳台上的哪一盏灯将来能属于自己。“艰难我奋进,困乏我多情”,浪子般的生涯里,从奔波、谋职到烧菜、缝衣,事无巨细,无一不自给自足。屡遭打击挫折,几度濒临绝境,唯手中刀笔始终不曾停息。陆康在印石边款记录了那段艰难的人生历程:“辛酉冬,移居澳门,生活困顿,唯以刻石自勉自励,自强不息。”

堪称奇迹的是,仅仅三年时间,陆康就千帆过尽、峰回路转,很快在他乡安身立足,并被收录进《澳门百科全书·人物卷》,后来连续十七年担任澳门的官方文化使者,远赴欧洲各国表演书法篆刻、推广中国传统文化。这样的神话,归功于他突出的书法篆刻才能和异乎常人的勤奋,锥处囊中,锋芒毕现;亦要归功于他有过人的语言天分,能在很短时间内熟练掌握粤语,融入当地文化社交圈。偶尔他玩笑炫技,能用上海话、苏州话、粤语和葡萄牙语随意切换,本地人都听不出口音;还要归功于他能在泥沙俱下的江湖中,以海量胸怀兼容并蓄,笑傲风尘,且始终心思澄明,不计得失,知道如何周旋进退。即便平淡无奇之域,也因为有他,而豁然洞开,风景无限。

澹安手泽

澹安遗墨

因此,在澳门的二十年中,他经历过种种兴衰荣辱,甚至血雨腥风,但最终都能全身而退、随遇而安。他时常说,广东人有句口头禅,“人是靠自己做的,面子是靠人家给的”,并引以为警示,始终不忘。他又说:“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唯懂江湖,方有趣味。”我仰慕风雨江湖中的侠之大者,曾填过一首《沁园春》,从澹安公写到陆康,记得末几句为:“是琼花馆主,情愁万种;安持庭户,歌咏千觞。架上丹丸,壶中日月,腕底金石吞八荒。吴门内,数侠之大者,还看陆康。”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在这个江湖中,无论在海上,在澳门,在欧洲列国,陆康都能做到从容处变,心体廓然,动静偃仰皆存大家风范。正如陈鹏举所言,“自有一股凛凛英雄气”,在字里行间,刀笔之间,也在眼底眉间。

二十年载沉载浮,游子执念,终于归去来兮。待再返海上,陆康带着近乡情怯的激动与新鲜,怀着久别重逢的喜悦与尘世沧桑的感慨,陆续写下了多篇散文,集成《上海心情》与《感觉上海》两本书,写尽他熟稔又陌生的上海印象,有着旧时光的宏大背景与新时代的时尚风情。人间烟火从未将岁月冲淡,在文字里,他安放了过去、现在与未来,好像自己从不曾离开。

其时,他早已安居上海西南一隅,平静享受和重新感知这座纷繁美丽的城市。故人故城,总是历久弥新。 d9wMEdi13tkM5KWxTwEGtGwL9xO7i0gjpQ4sGDsEcakRJd++ATgOTlYUiacCgRFU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