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序二
懒君印象

这次懒君来京和我聊起木心的一句话:“千万不要写我,你们写不好的。”我听了对懒君说:“是啊,想想让别人把自己写成自己完全不认可的样子得多尴尬。我觉得也没人能写好你。”懒君立即以无比信任期待的口气说:“小起可以的,一定写得好!”我当时自觉大概应该会比别人写得好,却很难自信可以真的写出我心里面的懒君。懒君,是我一直放在心里最温暖地方的那个人……我想,我写下的关于懒君的文字应该如一坛好酒,一切我与她的因缘,在心底经由时光的酝酿与沉淀,醉出一场生命的盛宴。

三年前,妹妹马新阳和我聊起她上海大学的一位同事名叫“胡建君”,说是一位大才女,具体怎么个好法,她扯了半天也没让我听得太明白,最后以很激动的语气对我说:“我觉得你俩认识之后一定会成为知己。”马新阳看男人常常走眼,但通常情况下我还是很相信她对女性朋友的评价认知的,所以对胡建君先是有了天然的好感。彼此加了微信,看她朋友圈里的样子微胖可爱,读到她写的文章心底一颤,是我梦想着自己能写出的文字……

北漂近十年,颠倒梦想一点点清醒过来,我终于明白自己的无知无助,经历了一场场生活与心灵蜕变之后接受了宿命般的尘埃落定。没有了之前那股子无知无畏的蠢劲儿,我一下子回归了少时孤单恐惧茫然的神色,愈发丧失了社交能力。想起第一次去上海,马新阳带我去见懒君时,我已经完全不知道该怎样和人打交道了,像个傻瓜一样跟着另一个傻瓜到了懒君约定的朋友家。初见的情景如今想来虽然好笑,却也是我自然真实的样子。有一次懒君对几个朋友说:“小起可喜欢我了,第一次见到我都哭了。”是呢,我第一次见她是信服她说的每一句话的。我当时完全意料不到她的憨直纯然竟不在我之下。懒君稍长我一岁,而学识、见闻、阅人皆不知高出我多少境界,自然是我仰望着的女子。常常有朋友说我是个才女,说的时候表情极真诚,我自知才疏学浅,故而并不相信,后来又见过许多传说中的才女,看她们甚至不如我,多少对“才女”这种称谓失了敬意。直到见到懒君这个才女,我一下子肝脑涂地、肝胆相照——这才是我理想中的才女。

那天她穿了一件灰色带深蓝花纹的棉麻长袍,温润纯和一如她佩戴的白玉首饰,本人比照片生动好看许多。我不喜欢那些在外在形象上过度修饰的女人,但一个女人完全不懂穿衣打扮也像是一株不开花的植物,让人感觉无趣。懒君的衣服与所佩戴的白玉首饰都是我一见倾心的,衬出其无与伦比的风姿神采,使人一时间忘记了细细端详她精致秀美的面庞。素净白晳的脸上孩童一般纯真自然的表情,戴一副黑框眼镜,不给人严肃呆板感,反添几许憨萌气质。眼神纯净柔和,嘴唇极好看,像一朵清晨饱满微启的粉色小花苞。言谈举止没有半点刻意做作,乏些女人味多是童真气,却哪哪儿都是我喜欢的样子。

接待我们的朋友也是极有个性的人,我忘了拘谨陌生,拙劣的社交能力在这里竟然成了真诚可爱的表现。忘了怎么聊起有关情感的话题,懒君忽然说:“爱情是非常重要的,人要始终处于恋爱状态。”我当时怔了一下,忽的悲从中来,一下子泪不能禁。在第一次见面的朋友面前就因为这样一句毫无价值的话而如此失态的,也就是我了。然而她这句话就是戳中我的泪点,我从小的生活环境认定向往恋爱乃伤风败俗之举,没有人敢于谈论什么爱情话题,所以一直压抑着自己对爱情近乎狂热的渴求,虽然并不知恋爱为何物。懒君大概也不明白这句话让我有什么好哭的,只是不断安慰我:人生无常也无解,一定会有最好的爱情的,要相信。我哭得说不出话,其实我当时并不是真的了解向往什么爱情,只不过,终于有人说出我的心事……

胡见君白描

胡见君诗词 马小起书

既见君子 马小起题

大概正是我这些异于常人的举止,也使懒君特别喜欢我,后来我了解到她的确不怎么喜欢永远得体、一直那么正常的人,而我似乎是为她的喜好标准量身打造的朋友,是一眼认定的彼此。她问我:“小起看过法国电影《两生花》吗?”我说我都不知道该看什么电影读什么书,身边没有一个愿意引导我学习进步的人。懒君就认真给我讲了一下电影《两生花》的剧情,最后说感觉就像我们两个,忽然看到知道世界上的另一个自己,从此再也不怕孤单了……我明白她的意思。

是的,我看到懒君就看到了那个理想的自己。我平生苦痛都源于找不到自我肯定,我一直都很不喜欢自己,总在向往另一个样子的自己。我要有想象中的父母,要有可以给我好的教养的成长环境,要有照着镜子可以笑出得意的模样,要有盖世的才华,要有招人喜爱的性情,要有可施展自我价值的身份……总之一切的一切都是懒君的这个样子。认识她之后,我看世界、看自己从此多了依据……

她是这个世界的例外,是没有任何规律可以论定的懒君。她身上集聚着中国文人最向往的名士佳人特质——魏晋风骨、唐宋气韵、明清性灵,都不足以描绘出她的可爱之处。她纯粹矛盾,平和叛逆,分裂圆融……旷世的才华却没有一点做大做强的愿力,名利面前她懒散无为,挂在嘴边的一句“愿掷黄金三百万,交尽美人名士”可不是说说而已。她没有江湖,无需山林,人群中从不抢风头,世俗的应酬都与她无关,透明率性,一派天真。她无比钟情这人间,一生爱好是天然,她是红尘俗世中不可无一难能有二的一道风景。

日坐长生 胡见君 绢本水墨

一个人倘毕生未感知过与朋友知己的情义,实在是愧对生而为人之大幸。这份彼此的相知与信任,是人性里最闪耀的光辉。“可以寄百里之命,可以托六尺之孤,临大节而不可夺。”这个时代给人跌宕起伏、惊世骇俗的机会不大,但是心在任何时候都需要相信世间有一种可信的力量存在着。我与懒君心性里驰骋着的豪迈,从彼此“相逢一醉是前缘”的相知里生发出一种莫可名状的性命相倾。嵇中散曾写下《与山巨源绝交书》,临刑前却将自己未成年的儿子托付山涛收养。魏晋人的气度与风骨,惊涛拍岸般激荡着我们的心性。人生有这样的知己,人世有这样的大信,足矣。无论怎样的境遇,想到世间始终都有那么一个人会接住你,陪伴你,就活得笃定踏实一点。

两个从未谋面,成长经历生活环境完全不同的人,恰好在最合适的时机相遇,照镜子一般从彼此身上看到自己,这实在是无法不令人欣喜的生命奇迹。懒君虽是老师,每天上课,大小各种讲座,但私下和我一样不善言辞,在陌生场合尤其无所适从,完全没有即兴的口才。但两人同样对文字有异乎寻常的敏感与敬畏,读一篇文章分别找出打动自己的语句,我们两个找出的一定只字不差。当然,我那么喜欢她最重要的原因之一也是她的诗词文章。

懒君诗词兼得豪放婉约,非小儿女之缠绵痴恋,深情旷义,是蒸腾天地的风云才略。“红尘外,天涯契阔人长久。”情深境旷,天地动容。“浩荡浮生怎许,浑漫与、笔底芳菲。无人会,一声鹤唳,天地清辉。”萧条异代,孤怀耿耿。“惯看人间长物,悲还喜、烟散云扬。扁舟去,青山绿水,含笑对檀郎。”潇洒气魄,明媚幽情。“飞鸟在天鱼在水,风云有续不相违。鸟飞网角鱼生树,情以何堪说是非。”诗兴即佛性……我一一读来太喜欢,把她的诗词都用小楷抄写了一遍,拿给她看,她欢喜莫名。那支汲取天地精华的春风词笔,在永恒的季节里绽放着最绚烂的光华。写人记物的长文短篇,亦文辞唯美达意,气象旷达典雅,而毫无矫饰,出自天性,非他人学力所能及。她为身边几位朋友写下的文章,读来个个性情鲜明,直教人恨不能立即一睹其人风采。先读文再识人,而她那些朋友也的确没有叫人失望,一见本尊只觉人与文相映生辉,加倍美好。在她的文字面前,任何评论都是赘述,我唯有欢喜敬畏。

岁寒依旧费相思 胡见君 纸本水墨 2021年

至于琴棋书画,更是驾轻就熟,出手不凡。我见过她画的几幅白描作品,线条虚灵流畅,构图古雅散淡,不见半点世俗气。我惊讶于这个懒人的心性与天赋,更为她不能从人情中多抽一点时间来再出点这样的作品遗憾。以她的才情,倘持久专注于任何一件事情,都会达到他人望尘莫及的高度,奈何她眼里的世界有太多吸引她的快乐,使她的才情无法集中在某一处。或许也正是这份散淡又得趣的心境使她做什么都没有机巧与目的,毕生保持着孩童般对待事物明心见性的天机。这也是我口口声声称她为“懒君”的因由。

懒君喜好收藏古玩,对美的执着与鉴赏力无人比及,收藏的唯一标准就是“美”。美,是善的形式,是人类至高智慧的呈现。她没有什么财力,但不遗余力或因缘际会收得的那些宝贝小玩意儿美不胜收,个个有得讲,仿佛都是她的前世旧物又寻得她来日日相伴。懒君用文字记录下它们,那些经她深情唯美的笔触抚摸过的小银饰、玉器、瓶瓶罐罐……自此在世间亦有了惺惺相惜的知己。

我有一次在一家章石料店看到一方青田章石料,水嫩黄绿没有一点杂质,店家开始说不卖,因为还没打磨雕钮,我赶紧讲就以雕完的价钱卖给我吧。买回立于案头欢喜不已,左看右看,忽然想到雕一方小玉兔印钮石章送给懒君。等朋友将照着我的意思刻好的印章放在我面前时,我真被自己的创意打动,感激之余又遗憾朋友的边款刻得太霸道,让我始终感觉美中不足。中秋节前,我将小兔纽印章寄给懒君,她收到后告诉我喜欢极了。她当天正遭受一场莫名的情感变故,情绪本来极低落,说见到小兔纽印章百感交集泪流满面。平时在朋友面前开心自在的懒君,让我很难想象她独自伤心的样子。估计那次真是被整懵圈了,伤痛里更多是对人性的无解,怎么也想不通,只得一味反省自己的百般不是。我见她这样,跟着又急又气,世上竟有这么善良的傻女孩。一个人对待情感的态度最能真实反映其真性情,懒君的爱里没有索取,只是单纯的喜欢与付出,好在她天性豁达,情迁缘灭,不生怨尤,只记取美好的部分。

人们大都对才高情深的美好女子的情感生活有更多好奇,可是古往今来这些精灵般美好的女子最易与寂寞相生相随。不是没有勇气,也不是自诩清高,是与生俱来多了一份觉知。活通透了,未必要刻意解脱情欲,男欢女爱不过是一道道天时地利的谜题。再怎样渴慕的人不在那个恰好的时机出现,也只得落一个“我亦多情无奈酒阑时”的怅然无奈……

再见面时,她送我一条西周时期的小玉鱼儿,我知道不该接受她这么珍贵的礼物,却又完全舍不得拒绝。小玉鱼儿修长轻盈,通体温润清透,鱼身几道简练的线条朴素稚拙,鱼尾处天然的沁色斑点更添俏皮韵致。懒君又征求我的意见配珠穿绳,别在衣襟上,小鱼儿随我荡漾,我觉得自己整个人都水灵了。后来知道懒君发现有朋友比自己更适合的宝贝,都会拿出来送人。爱物惜物,却没有贪恋,唯愿人与物皆得善缘。

极聪明的人往往身上有一股痴憨气,懒君常常不自知的呆萌糊涂正是我最喜欢的样子。她其实对世事人情并没有了然于心、明察秋毫的机敏,只凭真诚热忱本能地知人论世。尘世的名利在她那里无足轻重,她只珍重生活中一切美好的相遇。

我总为自己未受过好的教育,近中年才得以接触到喜欢的事物而怅然,总怕什么都来不及了……所以见到这个身上集聚了我向往的一切特质的懒君,实在是青睐无比。她天赋的才华,良好的家境,高学历,好工作,一切无不使人对她有很高的期待。可是人大概真的很难拿自己得天独厚的优势当回事,提及这一切她丝毫不感兴趣,一门心思只想聊她顽劣的童年怎样逃脱束缚,各种撒野无赖地玩闹,像只小兽与各种小动物、植物厮混无隔,可与她今日温雅的形象完全不符。懒君写过多篇文章记述自己儿时的顽劣行为,读来天趣盎然,可与《从文自传》里沈从文先生写自己逃学贪玩的篇章相媲美。诚然,天才生来就有一颗不被驯服的心。

有兔爰爰 胡见君 53厘米×40厘米 纸本水墨 2022年

她也极爱读书,但阅读量并不大,和一般学人比,甚至显得简单,在诗词文赋之外,她更醉心于《聊斋志异》《阅微草堂笔记》《世说新语》等笔记小说以及武侠演义之类正经读书人不怎么感兴趣的野史杂记。这类知识庞杂、使人或惊或叹、荒诞不经的性灵之作,使她独到的审美意识与野性的思维得到会心飞扬。因此懒君写史料图鉴、文房雅玩的文字,与当今大多学者的考证研究不同,那些死的资料知识,经由她诗意鲜活的笔触,都有了生命,趣味多多,情思绵绵。她那句“剑气吹弹天上月,街言惊破影中身”,差不多可以概括自己的学习趣味。幸好她的约稿涉及艺术各大门类和领域,为了写稿而被迫进行庞杂的阅读,对学习能力极强的她也算是持续的日常提升了。

她通文亦得趣,喜欢自然无伪的野逸之人,不屑于任何陈腐无趣的学识,没有齐家治国的大志向,却对悬壶济世、仗剑天涯的游侠世界无限神往。她在心中纵横着自己的江湖,现实生活里关于自己的是非恩怨被冲荡得微乎其微,但为了学生或朋友的事倒是很有些两肋插刀的风采,甚至为了声援和城管争执的民工,在上海火车站大闹站长室,差点被治安拘留。她还请鸿定老师刻了两方章——“十步杀一人”与“事了拂衣去”,可以想见其快意恩仇的侠肝义胆。这个古往今来才女里的异类,没有书斋女子的闺秀气、脂粉气、娇柔气,也不是巾帼英雄的凛然正气,或许只是一时意气与江湖气,甚至性别特质都不怎么影响得到她。也许这个叛逆的孩子只是把她父亲那句“生活永远比学术重要”的话践行了。

生活中的懒君几乎是个透明的人,与人聊起自己人生经历,没什么禁忌戒心,坦诚纯然,从不粉饰自己,一览无余地坦陈心性。天性纯良加之顺坦的成长经历,使她永远以“我见青山多妩媚”的眼光看世界,对世道人心,她一片混沌无解,化繁为简。承受过生计压迫的人,对待人生就有更切实的体验,懒君的生活环境不足以使她对人生有深入甚至苦痛的思索,她也并不是个善分析的人。她心里有自己的原则底线,亦善恶分明,但具体到生活中的人与事,宽容坦荡,不易激惹。生活只是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有什么想不开的呢?

鬲溪梅令 胡见君词 马小起书

但这个热心的人无法无视他人的苦难无助,悲悯之心,乃天然之态。她身上没有学者知识分子通常把人放在适当的距离之外,以旁观者态度看人的冷漠,那副古道热肠完全不懂得少给自己找麻烦,对朋友有求必应,劳而无怨。她倒也真有些拿她这把宰牛刀杀鸡的朋友,比如有个朋友孩子的学校要求家长给刚成年的孩子写一封信,那人刚写几句就没词了,找她代笔,她立即放下自己手头的活,替人家爸爸给闺女写信。她还经常帮学生乱点鸳鸯谱介绍男女朋友、联系工作、落户上海。更有孩子升学找她寻求途径,家人得病找她联系医生,家人犯事进监狱找她寻求心理依托,甚至有开饭馆的也找她帮忙起菜名写菜单,还有各种穿手串做耳环编绳子的……诸如此类多不胜数的琐事,占据着她不少时间。她写了大量文字,出了二十余本书,却从来没有因为文字收过朋友任何费用,甚至讲座费给高了当场退回。对她来说,一切都是美的分享。懒君可真是一点都不懒哦!称她为懒君,是了解她多些后想起苏轼有词:“自笑浮名情薄,似与世人疏略。一片懒心双懒脚,好教闲处著。”懒于浮名,疏略俗务,也确实懒得运动,能坐着绝不站,能躺着绝不坐。懒君对我们给她的这个称谓亦甚称心,自此改斋号“君宁堂”为“懒懒斋”。

她完全不把自己的才华当回事,却无比珍视朋友的才情,平时上课讲座总忍不住分享自己那些有真实才华却不善交际的朋友的作品与故事。学生们也极喜欢她这学术贴合生活的讲课风格,没有哪个学生舍得错过胡老师的课,她的全校通选课太受欢迎,有些同学要从大一选到大三才能选上。有学生写过一篇关于她的文章,名为“有师如母”,虽满纸有爱,我却不以为然。懒君不是很有母性的女性,我看她上课更像是一个顽皮姐姐领着一大群弟弟妹妹游戏玩闹,学生在游戏中该会的知识也都会了。她说班上有学生迟到,一问原来是他从宿舍走向教室的路上,路边的广播响起了熟悉的音乐,他就站在路边唱起了歌。懒君当下赞赏不已,竟给学生加了分。这使我想起德语翻译家张佩芬女士给我讲过她的老师廖尚果先生给他们上课的情景。廖先生上课时经常拎一瓶酒,讲美了就喝上一口,本来上德语课,讲着讲着唱起歌来直接又改上音乐课了。传唱已久的民国流行歌《清平调》就是廖尚果先生课堂上现谱曲现教会学生们唱的。懒君的课堂风采是民国余韵,她没有套路的授课方式,时时溢出的即兴发挥,契合着学生鲜活的青春。学生从她那里汲取学术知识,更知道了学术之外的人生。教书育人,做一位学生喜爱的好老师,可能是懒君最在意的成就了。

上次北京画院邀请懒君做一个“古琴与传统文人生活”的讲座,她当天坐高铁赶过来,一路上将之前做好的讲座课件反复检查调整,到画院来不及吃饭喝水直接开讲,两个多小时讲座活色生香,深入浅出地带人们神游了一番古代文人风雅别致的生活。这个仿佛穿越而来的才女,以她渊博的学识,温厚率真的性情,令在场所有人欢喜叹服。她穿一袭自己手染的靛蓝棉布长袍,佩戴从不离身的古玉首饰,聪慧里不见一丝机巧,平淡天真,圆融自在。看那么多围着她合影拍照的人们,我觉得无比骄傲,她可是我的懒君呢,偌大的帝都她只跟着我走。

一直听完讲座的北京画院王明明院长极欣赏懒君的课堂风采,讲座结束邀请她到楼上客厅喝茶聊天。北京画院的审美品位与学术氛围亦是懒君很推崇的,故而极尊重王明明院长。结果上楼后她直接被北京画院养的三只大鹦鹉吸引过去,互相逗引嬉闹,看样子像是把一直在旁边笑着看她的王院长忘了,害得我这个不通世故的人都要拽她一把了。这份烂漫童真也是王明明院长不常见到的吧,故而几个初次见面的人完全没有了拘谨与生分。分别时,懒君还附在我身边说她要是能成为领导也会像王明明院长那样不拘一格用人才。我回了她一句:“我信你后半句,但不看好你有当领导的耐性。”

第二天,懒君得根据安排去参加北京画院在法源寺的学术活动,我家离得近先去法源寺等她。等她随一众文化名流走进法源寺,见到我时一脸惶恐地说:“我一个人也不认识,也没人认识我,我的行李还在他们的大巴车上。”还说在车上大家互相介绍攀谈,本来她也很想找一个能搭上话的结个伴不用担心走散,结果鼓了半天勇气都决定不了跟谁开口好,一不小心又睡着了。她一边对我倾诉她的焦虑,一边故作镇静地劝我有事早回。我也没事,只不过对文化名流唯恐避之不及,也怕影响她的活动,可是看她在一个陌生地方面对一大堆陌生人的样子,实在是与我如出一辙的难受。她有那么多朋友,我原本以为她对专业圈子很熟,也会很容易跟人混熟,没想到关键时候竟跟我一样胆怯窝囊。

活动结束后,我俩依然没认准任何一张文化名流的脸,但记住了其中一个穿一条红裤子,于是一路跟随终于找到载着她行李的大巴车。她坐在高高的大巴车上冲我招手挥别,我站在车旁仰头看着她月光一样白皙亮润的脸庞上漾着暖阳般的笑,只觉得看不够,忘了分别的感伤,并且从未觉得她与我不在一起……

我一直想写一写懒君,却不敢也不舍得轻易落笔,一落笔即觉出写她的难度。她天性过于精彩丰富,却有幸生于一个没什么机会让她兴风作浪的时代,连日常小事亦不过尔尔,更何况懒君的性情又极少较真执着的成分,多以不解解人,不了了之,实在不容易找到一个可以深入写下去的点。她虽然在体制之中,却身心自由,早就辞去了行政职务,不入任何党派和协会,几乎不参加学术研讨会,对她来说,开会的意义大概在于朋友聚会。她极守规则,又不按规矩出牌。她在红尘之中,又在江湖之外。你觉得她好,好在哪里又说不全,说不透;你看到她的缺陷,而往往这缺陷又恰是使她可爱的原因。你想她是你以为的样子,她时时又有你意料之外的表现,亦正亦邪,痴慧并存。

她过人的才智顶多用在写几篇她想写的诗词文章上,然后和师友学生们玩得自在开心。不过据她自己说算命的朋友算出来她四十七岁以后会用功,将迎来二十年的好运,事业上将有一番大作为。她说目前的生活状态已相当知足了,如果不久的将来真有那样的好运,那她一定会“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她常说上天待她太厚,愿意生生世世只做自己。在一次讲座上,她随口说了一句:“儒释道,天地人,风雅颂,真善美,日月神教一统江湖了。”我看这句话倒有几分可能用来概括她。

“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人生无常,诸行无常,但此心有恒。我们尚且年轻,还有更辉煌有趣的人生有待书写。也许不久以后,我再写懒君,她又会给我一些更值得解读的素材。

我对写作是没有信心的,是懒君一直看好我,赞赏我,她喜欢我写的字,更肯定我对文字的感受。这份惺惺相惜、息息相通的知遇之恩,是我进步的动力。她说:“性灵与才情都毁于正规训练,小起如花在野,元气淋漓,做无冕之王最是欢喜自在。”“无冕之王”瞬间令我自信爆棚,当然要先拿她练手。全凭心里燃烧着的那团火偶尔火花四溅,写好了电光石火,写不好一地灰烬。不得不再次叹服木心先生盖世无双的睿智远见。但愿她读罢此文,不会有搬石头砸自己脚的心情,我便已然知足。

马小起
己亥大雪于京华小桃居 8GfuNs2jNSsyagDdbdCg0bKvLC0ziXrqt5/qcma/XlXsZzkr0Zj/8WWCtVMmR3Zi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