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一、开先河者

报考浙美(今中国美术学院)之初,何曦钟情的其实是山水,但一起报名的同学也想考山水。名额有限,他觉得自己也能画几笔花鸟,就报了花鸟。那时的他茫然无知,甚至不知道花鸟考试的写生科目需要使用毛笔。年轻的监考老师动了恻隐之心,帮他借了支勾线笔。何曦考上后,找到了那位好心的老师,经常去他工作室讨教。原来他是山水专业的教师,只比何曦大五岁,“八五新潮”时期,其前卫而不拘一格的作品,对何曦启发很大。他们都执着地认为,艺术必须走在时代的前面。这位老师名叫谷文达,后来在中国当代艺术领域,没有人可以绕得过他。

那时年少轻狂。除了画画,周末学校的舞会必定有何曦的身影,那是一个年轻人该有的样子。同时,叛逆的性格渐渐生根。他不再满足于传统花鸟画类似一花一石一鸟的程式。浙美二年级时,老师教画松树。何曦画了几根寥寥的树干,枝叶伸出画外,松针散落一地。老师说传统符号的松树不该是这种衰败气象。虽然被批,但从不人云亦云的他,坚持说自己就喜欢松针落了一地的松林。

何曦的与众不同早在工艺美校时期就初露端倪。那时画素描,很多学生喜欢十几小时的长久作业,死抠细节。而何曦喜欢用线进行尼古拉费辛式的速写表达,画得很有灵气,被戏称为“何古拉费辛”。当时老师出了一句松“树低压迷山径”让大家创作,同学们多据实描绘诗中景致。何曦觉得诗眼在“迷”字,应该是人迷山径,所以画了一个挑夫在山路前踟蹰不前的样子,获得好评。不由令人想到赵佶所出的关于“野渡无人舟自横”的考题。所谓不期修古,不法常可,倘穿越回九百年前,他也该是受徽宗青眼相待的画师吧。

“八五新潮”如天雨缤纷般降临,在这个思潮并起、主义风行的时代,何曦是理性而审慎的旁观者和亲历者,他没有刻意挪用或借鉴,而是饶有兴致地大量浏览和随机取舍。其中,对他影响最大的哲学家是悲观主义的叔本华。要么庸俗,要么孤独。这种虚无和悲观一以贯之,他心似琼楼,望海生潮,所以害怕光明与美好的永恒流逝。而超现实主义的马格里特则是何曦当时最感兴趣的一位西方画家,如此哲学,如此奇幻而荒诞。该时期的作品中,那升空的鱼、落入水底的骰子、夜空中的苹果、空间站的鸟笼等,无不带有马格里特的印象,似是而非,似非而是,将原本“可信”的物象布置描绘到可疑。

在本科三年级结束后的一个暑假,何曦和几位志同道合的同学在北京办了个宣言般的群展,名曰“小趋势”,名字就是特立独行的模样。何曦展出了“蝌蚪的故事”系列组画,可以看出弗洛伊德的影响,想表达一种普遍存在的生存压抑与青春躁动。接下来就是风格延续的毕业创作《岸边的公路》和《西部》,虽然在技法和形式上还显稚嫩,但已经具有鲜明的个人品格。

向来别有怀抱的何曦,从此一发不可收。他通过画笔,找到了自我实现的最好路径:借花鸟表达对现实与世界的关注。卢甫圣先生评价道:“何曦用带有象征性的形式语言重新解构了传统图式的符号系统,用网罟与玻璃柜的图象来暗示一种束缚与陈列的空间,从而容纳并展开其与传统有关的文化命题矛盾而暧昧的寓言系统。”这个庞大的寓言系统大致分为五条隐喻线索:表现人与自然的矛盾、有感于城市建设的无序、隐现人与人交往之困境、阐述传统文化与中国画当下境遇以及表达对世界与未来的终极思考。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的中国画坛,花鸟画领域从未出现过这种形态、寓意与表现,何曦是开宗立派者。他沉默而固执地以一己之力,以最深厚的传统笔墨改变了花鸟画的观念和图示,使之成为思想与精神的载体。甚至他的创作不需要世俗意义上的“题材”,一切事物都是他的题材,是他达到自由的手段。他的作品几乎可以勾连四十年来中国社会的转型与递变,表达出对当下与未来、人生与世界的追问和思考,如此孤标独步而又意味深长。

和谐家园 何曦 120厘米×120厘米 2010年 qtG0vSxytKpVLZsIAXsuJosRAdLpJ0XNjnJpMwXH57iBmHvesCgvh1wya3vZONhn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