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2 危害藏品的昆虫分类

隐藏在收藏单位的任何种类的昆虫,无论其大小,都会导致藏品不可挽回的损伤。不同物种的昆虫,其栖息地可能不同,生理机能和嗜好也会不一样,因而其破坏藏品的方式与程度也会不同。要控制危害藏品的昆虫,首先必须认识它们,对昆虫的科学分类有助于对它们的了解、监测与采取控制措施。

遵照昆虫学分类,本书在生物学分类部分对危害我国藏品的昆虫进行了统计分类,但更多的昆虫分类方式是从管理者视角,按照昆虫的习性(如栖息地、食性)、危害藏品的程度与方式进行分类。为了便于对易感材质藏品的虫害防治,本书分门别类地专门讨论了危害纸质物品、纺织品、动物材质制品(皮革、皮制品与毛皮制品等)、木/竹/藤器以及生物标本等昆虫的行为与防治方法等,见2.6~2.10。

2.1 昆虫的生物学分类

生物学分类法(biological classification)是根据物种共有的生理特征对生物体进行命名、描述和分类的方法。其分类的依据是生物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等方面的特征,其分类系统是阶元系统,通常包括七个主要级别:界、门、纲、目、科、属、种。其中“界”是最大的分类单位,往下依次减小,“种”是最基本的分类单位。分类单位越大,所含的生物共同特征越少,生物种类越多,亲缘关系越远;反之,分类单位越小,所包含的生物共同特征越多,生物种类越少,亲缘关系越近。

昆虫被分入动物界节肢动物门的昆虫纲(Insecta),昆虫纲不仅是节肢动物门,也是整个动物界种类和数量最多的一个纲,被分为多个目。每个目又依照昆虫的生物特性的相似程度划分不同的科、属、种。生物分类法不仅对每种生物进行了定位,而且还用拉丁语名称对每个物种进行标识,以便全球统一命名。

利用生物学分类法对危害藏品的昆虫进行分类有两大益处:一是便于知晓不同昆虫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等,有利于对该类昆虫进行预防与消杀。二是利用拉丁文对每类昆虫进行统一命名(又称为科学名称或学名),可以消除对同一昆虫的不同称谓。同一昆虫具有多个俗名,无论是中文还是英文都存在这个问题,这为我们研究昆虫平添了障碍。例如,衣鱼的俗名就很多,如银鱼、剪刀虫、蠹鱼、璧鱼、燕尾虫。又如黑皮蠹的英文俗名至少就有两个:black larder beetle,incinerator beetle,但其拉丁文学名(科学名称)仅一个: Dermestes ater De Geer。生物分类给每种昆虫以一个拉丁文的统一科学名称后,可应对同一昆虫而称谓不同的分歧,更便于管理者或研究者间的交流。

昆虫的生物学分类也在不断地修改与完善,不同国家也有差异。例如,国际上的昆虫分类有28目或29目,我国最常用的是34目的分类。 世界上已知的几十万种昆虫按照其特点分列在昆虫纲的30多个目内,其中有8个目的昆虫在我国均有危害藏品的记录(见附录1:中国境内危害藏品的昆虫统计),它们分别是:鞘翅目(Coleoptera)、鳞翅目(Lepidoptera)、衣鱼目(Zygentoma)、啮虫目(Corrodentia)、蜚蠊目(Blattaria)、直翅目(Orthoptera)、膜翅目(Hymenoptera)、革翅目(Dermaptera)。2007年开始,原等翅目的白蚁被并入蜚蠊目,等翅目被废除。衣鱼目属现昆虫纲下一目,20世纪末原属于缨尾目(Thysanuara),后缨尾目被取消。其中,鞘翅目昆虫的种类最多,危害也最大。国外文献中有报道,双翅目皮蝇科的皮蝇对艺术和自然历史博物馆藏品有危害 ,但我国尚未见到相关文献报道。表1-5列出了这几个目的昆虫的特点。

表1-5 不同类别昆虫的主要特点

2.1.1 鞘翅目

鞘翅目(Coleoptera)统称甲虫(beetle),是昆虫纲中分布最广、种类最多的一个目。目前已知的种类有39万多种,占昆虫纲的40%以上。 在鞘翅目昆虫中与储藏物有关的昆虫约有600种,在我国,张生芳先生在《中国储藏物甲虫》中记述我国储藏物鞘翅目种类301种。 鞘翅目昆虫分布极广,除海洋和极地之外,任何环境都可以发现该物种。关于鞘翅目的分类,各家的见解不一,有分为182科,也有分为178科,总之类别很多。尽管其类别众多,但有以下共同点:

①属于完全变态昆虫,其生活史要经历卵、幼虫、蛹、成虫4个阶段。

②幼虫与成虫均具有咀嚼式口器,幼虫口器发达,其危害主要在幼虫期,幼虫利用发达的咀嚼式口器来咬啮或蛀穿材质,导致藏品受损。

③其蛹为自由蛹(裸蛹),蛹的外形如同其成虫的形态。

④其成虫的外形共同特点是:身体坚硬,体小或中等大小,前翅角质硬化、坚硬,故称为“鞘翅”。其前翅不透明,不具飞行功能,用以保护后翅及身体。后翅膜质宽大,可快速扇动,具有飞行及迁移能力,故能适应各种生态环境。

破坏我国藏品的主要昆虫,笔者发现已有文献记载的鞘翅目昆虫主要分布在14个科内(更多信息见附录1),即窃蠹科(Anobiidae)、皮蠹科(Dermestidae)、蛛甲科(Ptinidae)、象甲科(Curculionidae)、薪甲科(Lathridiidae)、伪瓢甲科(Endomychidae)、天牛科(Cerambycidae)、大簟甲科(Erotylidae)、吉丁科(Buprestidae)、隐食甲科(Cryptophagidae)、锯谷盗科(Silvanidae)、拟步甲科(Tenebrionidae)、扁谷盗科(Laemophloeidae)、长蠹科(Bostrychidae)。其中原粉蠹科(Lyctidae)昆虫并入了长蠹科,原长小蠹科(Platypodidae)昆虫归入了象甲科。

鞘翅目昆虫的食性很杂,可危害各类储藏物,如木材、纸张、谷物、干果、药材、标本、植物的种子等,几乎任何有机物质都有可能成为其中某些物种的食物。

鞘翅目窃蠹科、天牛科、小蠹科、吉丁甲科、象甲科、长蠹科与蜚蠊目鼻白蚁科等昆虫多以钻蛀方式危害材质,其取食行为隐蔽,一旦发现,材质已经被蛀蚀得千疮百孔,虫道纵横,故这些昆虫属于风险特别大的昆虫,一旦发现,必须立即隔离被害对象并进行消杀处理,更多相关信息见:4.8药材甲,4.9烟草甲,4.10档案窃蠹,4.15粉蠹虫,4.16家具窃蠹,4.17竹长蠹虫,4.18天牛。皮蠹科幼虫喜食动物干制品,是危害动物皮毛、皮服、动物与昆虫标本、干茧、地毯、毛织品、毛呢服装、绢丝等的重要害虫,更多相关信息见:4.4皮蠹科昆虫的共性,4.5小圆皮蠹,4.6黑毛皮蠹,4.7花斑皮蠹。

2.1.2 鳞翅目

鳞翅目(Lepidoptera)是昆虫纲的第二大目,是广泛分布的世界性重要仓储昆虫。目前已经发现,蕈蛾科(Tineidae,旧称谷蛾科)的4种飞蛾均可危害藏品(见附录1),其中尤以幕衣蛾( Tineola bisselliella )和袋衣蛾( Tinea pellionella )为甚。这两种衣蛾的主要区别在于幼虫,袋衣蛾的幼虫是会造巢的衣蛾,其运行随身携带“袋子”,该“袋子”是由其吐出的丝以及被害物的纤维黏附而成的。幕衣蛾不具有这类“袋子”,它吐丝并滚卷一番,造出可以栖息的网道,幼虫就躲在其内取食为害,因此也称为网衣蛾。

这两类衣蛾都广布世界各地,其幼虫喜食动物源性纤维与甲壳素/几丁质,主要破坏对象为动物毛纺织品和自然历史藏品,动物毛纤维制品、丝纤维、动物标本、昆虫标本、皮毛、羽毛、毛毡、毛发、软垫家具及地毯、挂毯等都可能受害,故被列为危害藏品的重要害虫。这类昆虫的共同特点是:

①属于完全变态昆虫,其生活史要经历卵、幼虫、蛹、成虫4个阶段。

②幼虫具有咀嚼式口器,是危害材质的重要虫期。成虫口器为虹吸式,呈吸管状,不再具有直接危害藏品的能力。

③成虫小而不显眼,体长5~7 mm,不取食。成虫都是夹杂着银色光泽的小蛾子,喜黑暗,只在温暖时飞翔,可从门、窗飞进室内,但进入藏展环境的主要途径是依附在物品缝隙中被携带入内。

④衣蛾的成虫及幼虫都喜欢幽暗的环境,通常在湿度高(相对湿度大于60%)、空气较不流通的角落可以发现衣蛾的成虫及幼虫。

除以上常见衣蛾外,有些衣蛾尽管不直接取食藏品,但化蛹前会在藏品上挖掘蛹室,造成藏品损坏。

更多相关信息见:4.1衣蛾,4.2幕衣蛾,4.3袋衣蛾。

2.1.3 其他昆虫

衣鱼目、啮虫目与蜚蠊目昆虫均为常见昆虫,其中衣鱼目、啮虫目昆虫的发生常与环境湿度相关,蜚蠊目昆虫为常见的卫生昆虫(更多相关信息见:4.11衣鱼,4.12蜚蠊,4.13书虱)。尽管它们的危害性没有鞘翅目、鳞翅目昆虫严重,但由于其繁殖能力强,也会给藏品带来很大危害。特别是蜚蠊目的白蚁,尽管对馆藏的危害几率不大,但一旦危害藏品就会带来毁灭性危害(更多相关信息见:4.19白蚁)。

此外,其他几个目的昆虫也有危害记录。例如,直翅目的蟋蟀一旦进入藏展场所,其很强的咀嚼式口器与杂食性的特点,使其危害的对象较为广泛,包括纺织品(如羊毛、丝绸、亚麻、棉花)、皮革、动物皮和毛皮,并特别容易被污迹吸引。 又如,我国浙江省林业局有关于木蜂蛀空木质家具、门窗等的报道。

2.2 依危害藏品风险的高低分类

进入藏展场所的昆虫对藏品都具有危害的风险,有些是直接危害,有些是间接危害,例如后者成为前者的诱饵。即使是直接危害,也有严重危害与轻微伤害之分。依危害藏品的风险高低对昆虫进行分类,有利于采取有针对性的治理措施,避免藏品的重大损坏。

一般说来,具有咀嚼式口器的任何昆虫都可能对藏品造成直接危害,但其危害程度是有所不同的。昆虫危害力的大小与很多因素相关,例如其生命历程的长短、繁殖力以及取食方式等。博物馆虫害综合治理工作组(The Museum Pests Working Group,MPWG)依据昆虫对藏品的危害程度将昆虫分为三大类:高风险昆虫、中风险昆虫与低风险昆虫。

一旦攻击藏品,在短时期内就会给藏品带来极大危害的昆虫为高风险昆虫。这类昆虫直接咬食物品,多栖息在藏展场所,甚至深入物品内部,具有很大的破坏性。一旦发现这类昆虫就必须立即采取行动进行控制与消杀,以防虫害蔓延与危害程度加剧。

其他所有噬食藏品的昆虫都为中风险昆虫,一旦发现就要寻找起因,并尽快治理。

低风险昆虫主要是指卫生昆虫等。这类昆虫多藏匿在藏展场所周围,一旦入侵到藏展场所内就表征该环境适合昆虫生长,发现这类昆虫就须检查藏展环境存在的问题并进行调控。

博物馆虫害综合治理工作组公布了这三大类昆虫的名单,以及学者对名单内昆虫的相关研究。这些统计并不完全,例如档案窃蠹尚未列入高风险昆虫,但其分类原则还是值得借鉴的。

表1-6 高风险昆虫(MPWG发布)

续表

加拿大文化遗产保护研究所(Canadian Conservation Institute,CCI)29号技术公报发布了加拿大的16种主要昆虫及其危害特征(见附录6),这16种主要昆虫包括粉蠹虫、家具窃蠹、烟草甲、药材甲、家希天牛、黑尾拟天牛、吉丁虫、白腹皮蠹、皮蠹、幕衣蛾、袋衣蛾、衣鱼、德国小蠊、书虱、木蚁、白蚁等,其中大部分被博物馆虫害综合治理工作组列为了高风险昆虫。随地域的不同,我国有些重要害虫并未在列,例如档案窃蠹。

博物馆虫害综合治理工作组列出的中风险昆虫见表1-7。

表1-7 常见的中风险昆虫(MPWG发布)

MPWG列出的常见低风险昆虫主要为环境昆虫,如茶翅蝽(brown marmorated stink bug) Halyomorpha halys (Stål)、木蜂(carpenter bee) Xylocopa virginica (Linnaeus)、蚰蜒(house centipede) Scutigera coleoptrata (Linnaeus)及蜘蛛等。这类昆虫通常不会直接威胁到藏品的完整性,但有可能玷污藏品或由于其尸体吸引许多其他有害生物而对藏品造成继发性危害。

2.3 依昆虫的栖息地分类

栖息地是昆虫生存和繁衍的环境,也是昆虫的藏匿点及活动场所。在藏展场所发现的昆虫,其栖息地有两大类:

一类是寄居在物品内或室内,物品为其提供营养物质或藏匿场所,这类昆虫对物品的危害极大,常称为储藏物害虫或仓储害虫。

另一类主要生活在户外,通过建筑物缝隙、裂口或门窗等入侵到建筑物内。这类昆虫有的不具备在室内长期生活的能力,有的可以寄居在建筑物或物品的缝隙,它们可能直接取食藏品或成为其他昆虫的食物源。它们的存在表明该建筑物结构或环境存在问题,如潮湿、不洁净,故这类昆虫也被称为喜湿昆虫或卫生昆虫。按照栖息地对危害藏品的昆虫进行分类,有助于寻找虫源和发现藏品管理问题,也便于对目标昆虫的精准消杀。

2.3.1 喜湿昆虫或卫生昆虫

喜湿昆虫或卫生昆虫又被称为环境指示性昆虫,它们的存在表征该环境存在脏乱、潮湿或管理问题,这类昆虫包括书虱、衣鱼、跳虫、蟑螂(蜚蠊)、啮虫、千足虫、蜈蚣、黄蜂、蟋蟀、蚂蚁和蜘蛛等。它们的以下行为对藏品的材质会造成损害:取食,污染,在存藏场所筑巢,或成为其他昆虫的食物源等。

喜湿昆虫(moisture-loving pests)又称为湿气昆虫(moisture pests)或潮虫,这是一类与霉菌及高湿度有关的昆虫。这类昆虫滋生栖息在潮湿的环境中,且往往集结出现,大多喜暗、畏光,聚集在潮湿阴暗角落,多以霉菌、真菌或腐烂物品为食,有的也会取食霉菌孢子、发芽种子与粮食等。这类昆虫有:衣鱼、书虱、木虱、跳虫、薪甲、拟裸蛛甲、米扁虫等。其中,书虱、木虱、跳虫、薪甲、拟裸蛛甲和米扁虫均属食霉性昆虫,它们对藏品也会构成威胁,如书虱啃食附着淀粉胶的纸张,木虱有可能会侵扰潮湿的纸张和纸板等。又如以微小的霉菌为食的跳虫,通常会侵扰潮湿或发霉的物品。 再如无翼昆虫衣鱼,白天藏匿在建筑物的裂缝和缝隙里,在黑暗环境中就出来取食纸张、胶料、胶水和墙纸等。更多见:4.11衣鱼,4.13书虱,4.14蛛甲,等等。

喜湿昆虫的繁殖能力很强(如一只雌性书虱可产近100枚卵),且繁殖周期短(如跳虫一年至少繁殖四代),并通常把卵产在潮湿木头表面、书架书柜、踢脚线、门窗框等处,一旦环境的湿度过高,就会出现虫口爆发。这类昆虫在干燥的环境中难以生存,如绝大多数衣鱼在相对湿度70%以上的环境生存(见4.11衣鱼)。衣鱼、书虱和大多数蛀木虫(如家具窃蠹)等需要潮湿的条件才能繁殖,相对湿度低于60%时,书虱、木虱都会因失水而死亡。

使建筑物尽可能的密闭,建筑物的内外管道尽可能密封,可预防这类昆虫进入建筑物内。以黏性陷阱对其长期监测,及时发现虫情并堵截虫源通道,控制藏展场所的相对湿度(相对湿度最好不高于55%)与洁净度,保持通风,及时除霉与移除藏展场所内的杂物,可预防这类虫害的发生与发展。

卫生昆虫既对人类健康有直接或间接危害,或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有的还可直接危害物品。例如家蟋蟀( Acheta domesticus ),一般生活在户外或田野,为具有咀嚼式口器的杂食性昆虫,取食植物、动物或互残。一旦进入建筑物,就会对材质为蛋白质和纤维素的物品进行攻击,如取食纺织品(羊毛、丝绸、亚麻和棉)、皮革、动物皮和毛皮等。又如户外的蚂蚁,一旦进入了存藏场所,就会破坏木材、纸张、胶水和其他有机材料 。千足虫、蜈蚣虽然不直接取食藏品,但会污染藏展环境或引诱其他昆虫。以上这类昆虫的存在,至少表征该藏展环境适于昆虫生长,说明藏展环境的建筑存在一定问题,其卫生清洁与环境维护工作需要进一步完善。

2.3.2 仓储昆虫

仓储昆虫(stored product insects)又称储藏物昆虫、贮藏物昆虫、储粮昆虫、干货昆虫与仓虫等,指的是能适应储藏环境,在干燥的储藏物内能正常生活、繁殖的一类昆虫 ,其全部生活或大多数时期都在以储藏物为中心的基本封闭环境中。仓储昆虫是损坏或破坏储藏的食物或其他有保存价值物品的昆虫。藏匿在藏展环境中的仓储昆虫,危害各类有机材质的藏品,其生态系统以藏品为中心。许多仓储昆虫会直接把卵产在寄主内,幼虫以此为食直到蛹期。蛾类幼虫通常爬到一个远离食物源的隐蔽位置化蛹,发育为成虫并交配,直接将卵产在适合幼虫生长的寄主中。

(1)一般生物学特性

仓储昆虫多是世界性昆虫,在全球分布广泛。我国自1957年组织了五次全国性仓储昆虫调查,发现仓储昆虫共242种、螨类141种,其中分布较广、危害较重的约50种。

仓储昆虫主要分布在鞘翅目(甲虫)和鳞翅目(蛾)。仓储昆虫多具有体小、色暗,且活动隐蔽的特征,非成虫期很难被发现。这类昆虫的抗逆性强,耐干燥、耐饥饿,繁殖力强,其生命周期的很长一段时间都藏匿在被害物中。仓储昆虫均属于完全变态昆虫,生活史包括卵、幼虫、蛹和成虫4个阶段,其成虫飞行力弱,喜黑暗,怕光照。

(2)栖息地与危害对象

仓储昆虫一生大多时间都栖息在含水量较低、干燥的储藏物(植物源性物品、动物源性物品等)中,并以此为取食对象。仓储昆虫多具有多食性、食性广而杂、危害物种多样的特点,例如危害谷物、种子、坚果、玉米、烟草、面粉、香料、巧克力、干果、干燥或熏制的肉类和豆类等。藏展场所内的仓储昆虫危害对象也很广,危害对象包括纸质物品,纺织品,书籍,竹、木、藤器,植物标本,动物标本,木乃伊,皮张,毛皮制品,骨与骨制品,羽毛,毛发,玻璃纸,塑料和纸板等,甚至可食基于谷物的啮齿动物饵料,以及藏展环境中的其他设施,包括某些金属材料。表1-8为常见仓储昆虫及其危害对象。

表1-8 常见仓储昆虫及其危害对象

续表

(3)危害特点

仓储昆虫危害藏品的方式多样,除以藏品材质为食外还玷污藏品或使其变色、字迹消退等。其取食藏品的方式主要有钻蛀式(borers)、咬碎式(shredders)与侵蚀型/啃食(grazers),无论哪种取食方式,都会在藏品或藏品周围留下破坏痕迹,例如不规则的缺刻(即部位上的残缺)、虫孔,以及被丝网连缀成块等,这些都为管理者发现虫害提供了证据(更多内容见:3.虫害的基本迹象与识别)。

2.4 依昆虫食性分类

在有选择的情况下,昆虫取食是有偏好的,即使是杂食性昆虫也是如此。表1-9列出了几类常见的昆虫 ,在有多种食物可选择的情况下,它们优先取食的对象。

表1-9 某些常见昆虫的食性

昆虫食性使得某些种类的昆虫与被害物(易感材质)建立了关联性,这种关联性有利于管理者感知哪类材质更可能受到哪类昆虫的攻击,也便于有针对性地进行监管和治理。一般说来,最容易受到昆虫攻击的藏品,其材质(易感材质)主要有以下几类。

①纺织品:以羊毛或其他动物毛为原料或将羊毛与其他纤维混纺、交织的纺织品,包括衣服、地毯和室内装饰品。

②毛皮:带毛的兽皮,包括由毛皮制作的衣服和动物的剥制标本。

③动物毛:动物毛(鸭绒、鹅绒、驼绒等)制作的衣服以及禽类动物标本。

④丝绸:丝绸的衣服和刺绣品等。

⑤干燥的植物:植物干燥后的制品,如植物标本,干草、藤皮或竹条等的编织品,以及棉花、干果、粮食等。

⑥纸张:各类纸质文献,纸质艺术品,壁纸和照片的相纸等。

⑦竹木材:各类竹木制品,各种用竹木以及胶合木制作的结构用材等。

除以上物品外,被玷污的物品会增加其对昆虫的敏感性,特别是丝绸、亚麻和棉织物。干净的棉织品、丝绸和纸张被虫害的几率小,若其受潮或脏污则被虫害的几率大大提升。此外,放在黑暗或不干净地方的材质,要比置于清洁与光线充足的地方的材质更容易被虫害。

这里仅将其分为4大类,即危害植物源性纤维的昆虫、危害动物源性纤维的昆虫、腐食性昆虫与杂食性昆虫,以便对这类昆虫特点有初步了解。在随后的部分还会依据易感材质与某些昆虫进行关联,专题讨论危害纸质物品,纺织品,木、竹、藤器,动物材质制品(皮毛制品),皮革以及动植物标本的主要昆虫与防治方法。更多论述见2.6~2.10。

2.4.1 喜食角蛋白和甲壳素的昆虫

角蛋白(keratin)又称为角质素,属纤维结构蛋白,是构成动物毛发、犄角、爪、牙齿、蹄甲、龟甲、指甲、皮张的表皮的关键性结构材料。甲壳素(chitin)又称几丁质,是一种更强的角蛋白,是爬行动物、鸟类、两栖动物和哺乳动物具有的纤维结构蛋白质。几丁质的化学结构和纺织品纤维素非常相似,故几丁质又称为动物源性纤维,喜食动物源性纤维的昆虫又称为食肉性昆虫。

富含角蛋白与甲壳素的高危藏品有:动物毛纤维制品,皮革制品,毛皮制品,呢绒衣服,动物毛及羽毛制品,毛线制品,丝纤维(真丝与含桑蚕丝或柞蚕丝等)制品(如各类丝绸、刺绣),挂毯/地毯,毛毡,毛绒物品,鬃毛刷,动物标本,昆虫标本,羊皮纸,兽角与动物角制品,动物的蹄甲、龟甲和指甲等。含有以上材质的藏品均属于易感虫藏品,须格外小心虫害。此外,这类昆虫也捕食其他仓储昆虫的幼虫或卵,即虫吃虫,甚至窗外的死苍蝇也会吸引它们。

尽管这类昆虫喜食动物蛋白,但在没有选择时也会危害其他藏品,例如皮蠹不单蛀害皮制品,还会攻击纸质文献,并在其内部蛀洞化蛹。

含有角蛋白与甲壳素的材质很难被昆虫消化与分解,取食这些成分的昆虫,其肠道内都有特殊的分解酵素,它们不仅依靠微生物分泌的多种角蛋白酶,自己也能产生一些角蛋白酶来消化动物源性纤维。这类昆虫的常见种类有:皮蠹科(Dermestidae)、谷蛾科(Tineidae)昆虫等 。此外,蛛甲科甲虫也可以消化角蛋白,经常侵扰动物皮制品、动物毛制品以及羽毛类藏品。

图1-4 被蛀的大鸢羽毛

摄影:杨时荣,中国台湾

在建筑物外,喜食角蛋白和甲壳素的这类昆虫以死去的动物为食或生活在鸟巢中。

(1)皮蠹科昆虫

皮蠹科幼虫是蛀蚀皮革和皮制品的重要害虫之一,特别是其中的圆皮蠹属( Anthrenus )和毛皮蠹属( Attagenus )昆虫。它们取食动物皮革和皮制品的角蛋白和甲壳素,有些皮蠹(如白腹皮蠹和地毯圆皮蠹)还会被油脂吸引,将与皮革相连的装饰材料、颜料黏合剂等蛀蚀。此外,皮蠹科昆虫的幼虫还会危害以动物蛋白为主的其他许多材料,例如动物角、毛皮、羽毛、羊毛和丝布、羊毛毡、毛发、动物标本、干燥的昆虫标本、筋绳、鼓皮以及用胶装订的书籍等。它们藏在黑暗处,通过很小的裂缝钻入被害物深处,很难被人发现。

图1-5 被蠹的毛皮鼓

摄影:森罗股份有限公司

图1-6 被蠹的民国时期的牛角制品

摄影:陈龙,江阴市博物馆

危害藏品的皮蠹科昆虫主要有 :小圆皮蠹( Anthrenus verbasci )、地毯圆皮蠹( Anthrenus scrophulariae )、丽黄圆皮蠹 Anthrenus flavipes )、白腹皮蠹 Dermestes maculatus )、火腿皮蠹 Dermestes lardarius )、百怪皮蠹( Thylodrias contractus )、花斑皮蠹( Trogoderma variabile )、饰斑皮蠹( Trogoderma ornatum )、肾斑皮蠹( Trogoderma inclusum )、钩纹皮蠹( Dermestes ater )等。除饰斑皮蠹、肾斑皮蠹与钩纹皮蠹,笔者尚未在国内文献内发现外,其他几种皮蠹在我国均有相关危害的记录。

(2)谷蛾科昆虫

与皮蠹不同的是,谷蛾科昆虫是危害动物毛纤维制品与丝纤维的主要昆虫,其主要昆虫有:袋衣蛾和幕衣蛾。其中袋衣蛾主要危害毛皮、羽毛、毛发、毛毡、丝绸、地毯、挂毯、毯子、室内装潢、钢琴毡、鱼粉、奶粉与毛刷等。尽管幕衣蛾与袋衣蛾的取食对象基本相似,如危害羊毛、挂毯、羽毛材料、毛毡、毛发、毛皮,但袋衣蛾还能以香料、烟草、大麻和皮毛为食。袋衣蛾在博物馆发现较少,因为它需要较高的温度和更潮湿的环境才能生存。

图1-7 衣蛾在为害地毯

摄影:森罗股份有限公司

图1-8 衣蛾危害的纺织品

摄影:广州文保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2.4.2 喜食植物源性纤维的昆虫

植物源性纤维含有大量的纤维素与木质素,木边材制品和竹制品还含有一定量的淀粉。对于昆虫来说,纤维素与木质素是很难被消化分解的,有些昆虫肠道内含有可分解纤维素、木质素及淀粉等特殊的分解酵素,可以这类材质为食,在混藏多种材质的物品中,这类昆虫会优先攻击含有植物源性纤维(棉花、木棉、黄麻、亚麻、苎麻、竹纤维等)的物品,这类危害植物源性纤维的昆虫被称为食植昆虫。常见的喜食植物源性纤维的昆虫有药材甲、烟草甲、粉蠹虫、衣鱼、白蚁、蛛甲等。尽管这些昆虫优先选择以干植物为食,但它们也会攻击动物源性纤维,如烟草甲也取食动物标本等。

鉴于危害植物源性纤维的昆虫存在,高危藏品包括:木制品、竹制品、干燥的植物标本、篮筐、麻绳、纸制品等。

2.4.3 杂食性昆虫

那些不挑食的昆虫被称为杂食性昆虫,它们是既爱取食动物源性纤维又爱取食植物源性纤维的昆虫。杂食性昆虫见什么就吃什么,是各类藏品库最常见的昆虫,其危害很大。例如蟑螂(学名蜚蠊),以皮革、纸张、胶水、兽皮、毛发和羊毛织物等为食,尤其是当物品上沾有食物和汗液时更能吸引它。

2.4.4 喜食霉菌的昆虫

喜食霉菌的昆虫又称为食霉昆虫,这类昆虫以霉菌的孢子、菌丝和分生孢子为食,通常存在于真菌寄生的腐烂有机物中,例如霉烂的木材、发霉的纸张等以及灰尘较多的地方。这类昆虫的共同特点是体型小、特征模糊,往往难以辨认。这类昆虫的存在与卫生条件差以及潮湿相关,被认为是霉菌指示性昆虫。这类昆虫有书虱、木虱、跳虫、薪甲、拟裸蛛甲与米扁虫等。有些甲虫也以霉菌为食,例如姬薪虫科的灰泥甲虫(又名真菌甲虫)。

这些昆虫在取食霉菌时会对藏品表面带来破坏与污染,例如跳虫,它并不直接取食藏品,通常以潮湿或发霉材料的霉菌为食,在啃食霉菌的过程中也损坏与污染物品的表面层。表1-10列出了常见的食霉昆虫的习性与危害

表1-10 书虱与姬薪甲的基本生态习性

这类昆虫的出现表征该环境潮湿、多尘,也表明可能有物品发霉。其防治的基本策略是以黏性陷阱持续监测,保持环境的干燥(相对湿度最好低于50% ),若发现有发霉物品应及早隔离与除霉。

图1-9 黏虫陷阱捕获的各类昆虫

摄影:广州文保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2.5 依取食特点分类

昆虫并不是以同样的方式对物品进行侵扰和危害的。不同物种的昆虫,其取食方式与口器类型以及口器与身体形成的角度相关,这就造成了不同昆虫为害藏品后留下的破坏痕迹不尽相同。

尽管很难发现昆虫的幼虫,但其发达的咀嚼式口器,可咬啮或蛀穿物品并留下各种形状和特点的痕迹,这些为管理者发现昆虫与鉴定昆虫提供了线索或证据。依昆虫取食方式与特点,危害藏品的昆虫可以分为三大类:钻蛀性(borers)、咬碎性(shredders)和侵蚀性(grazers)昆虫。

2.5.1 钻蛀性昆虫

钻蛀性(borers)昆虫常被称为钻孔蛀虫、钻眼虫、钻蛀虫、蛀洞虫和蠹虫等,对藏品危害最大、最严重的是这类昆虫的幼虫。钻蛀性昆虫危害过程中,藏品既为这类昆虫提供食物,也是这类昆虫的栖身之地。

成虫一般将卵产在被害物品的缝隙或凹陷处,幼虫一旦孵化出来就取食材质并发育,直到幼虫化蛹并变成成虫后,成虫才从被害物品内飞出。成虫从被害物品内飞出时,会咬破被害物品,对被害物品进行再一次破坏。

钻蛀性昆虫的危害特点如下:

(1)危害活动隐秘

除成虫可从被害物品爬出外,钻蛀性昆虫的整个发育阶段都在寄主(即藏品)内部生活,从被破坏的材质外部是看不到幼虫的。只有其成虫羽化后才咬破被害物品表面从出口孔爬出。只有待被害物品出现了孔洞,才会发现藏品被虫蚀。

(2)以植物源性纤维为食,虫道宽而弯曲

钻蛀性昆虫的幼虫口器比较特别,幼虫先在产卵处蛀蚀表层,然后逐步向下蛀蚀,至一定深度后转而向上蛀蚀,由此在被害物品内部嚼咬出各种形状的、不规则的、如隧道般的虫道系统。图1-12为对折的书叶被蠹后,在纸面上留下的对称虫道。

图1-10 虫在虫道内

摄影:李燕,复旦大学中华古籍保护研究院

图1-11 成虫的出口孔

摄影:李燕,复旦大学中华古籍保护研究院

图1-12 纸面上的虫道

摄影:张珊珊,中山大学图书馆

(3)移动性较弱

由于生活隐蔽,具有较为稳定的繁衍条件,因而钻蛀性昆虫的移动性较弱,一般都集中在离发现处不远的范围内,便于集中消杀。

(4)危害严重且难以修复

由于整个蛀蚀过程发生在被害物品内部,很难被发现,待发现了蛀孔,被害物品内部已经被严重毁损,很难修复,故钻蛀性昆虫属毁灭性昆虫。一旦发现,必须尽早治理。

(5)物品被害的迹象

被钻蛀性昆虫危害的物品会存在以下迹象:被害物品上有出口孔,被害物品内部留有各种形状的虫道系统,虫道内充满排遗物或蛀屑,有的在被害物品外部也可以发现泄露出的蛀屑或排遗物,在被害物品上或其周围环境中可能发现其成虫。

图1-13 虫道内充满虫屎

摄影:李燕,复旦大学中华古籍保护研究院

图1-14 书页被穿透

摄影:李燕,复旦大学中华古籍保护研究院

钻蛀性昆虫的主要危害对象是竹木藤器、硬木和软木、动物胶胶合板、家具、柳条制品、木浆纸和纸质文献等。

钻蛀性昆虫主要分布在鞘翅目的窃蠹科、粉蠹科、天牛科、小蠹科、吉丁甲科、象甲科、长蠹科与鼻白蚁科等,其常见的昆虫有档案窃蠹F. sauteri 、药材甲 Stegobium paniceum (L.)、烟草甲 Lasioderma serricorne (Fabricius)、报死窃蠹 Xestobium rufovillosum (De Geer)、家具窃蠹 Anobium punctatum (De Geer)、粉蠹 Lyctus spp.、家希天牛 Hylotrupes bajulus 和蛛甲等。

2.5.2 咬碎性昆虫

咬碎性(shredders)昆虫的幼虫能够咬住被害物并将其一小片一小片地撕下,直到被害物完全被毁坏,见图1-4被蛀的大鸢羽毛,图1-5被蠹的毛皮鼓,图1-8衣蛾危害的纺织品。

与钻蛀性昆虫不同的是,这类昆虫的危害特点是:

(1)主要危害对象

喜食毛纺织品、毛发、羽毛、动物皮、动物角、动物指甲与蹄及羊皮纸等,取食这类物品的蛋白质。这些材质越脏或污染越严重,越能引诱这类昆虫取食。这类昆虫的幼虫对物品最具破坏力。

(2)危害的特点

与钻蛀性昆虫不同的是,这类昆虫多在物品表面活动,从材料表面取食。口器强大,可咬碎物品形成虫洞。故在被害物表面不仅可以观察到成虫,也可能发现正在破坏的幼虫,这类昆虫主要分布在蕈蛾科和皮蠹科。

图1-15 皮蠹科昆虫在咬断的纤维内

摄影:广州文保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蕈蛾科昆虫的幼虫可以咬碎毛纺织品、动物标本等,留下虫洞。幕衣蛾( Tineola bisselliella )、袋衣蛾( Tinea pellionella )与白肩家蛾( Endrosis sarcitrella )属于这类昆虫。它们的共同特征是能吐丝并把被害物连缀起来,幼虫就躲在其内进行取食危害。其存在的证据是:被害物表面有孔洞,残留有衣蛾吐的丝、藏品的碎屑及衣蛾可携式的巢等。可在被害物表面发现包在茧中的幼虫、蛹等,幼虫行动缓慢(更多见重要害虫部分:4.1衣蛾)。

皮蠹科昆虫会咬断材质,形成不规则孔洞。如蚕茧和生丝在储藏过程中就会遭到皮蠹科昆虫的攻击,它从蚕茧表面开始为害,将蚕茧表面纤维咬成一截一截的,蚕茧表面留下孔洞。皮蠹为害以羊毛和丝绸为材质的纺织品时,会留下不规则形状的虫孔、与被害物颜色一致的蛀屑以及幼虫蜕掉的皮,但不会像蕈蛾科昆虫那样留有丝网。因此当发现皮蠹科昆虫的幼虫时,它们已经对藏品造成了严重的损坏。有的皮蠹科昆虫(如小圆皮蠹)还会在动物角上蛀洞,并留下蛀屑(更多见:4.5小圆皮蠹)。

图1-16 皮蠹虫将皮鼓上的毛咬断

摄影:森罗股份有限公司

常见的咬碎性昆虫主要有:小圆皮蠹( Anthrenus verbasci )、斯氏毛皮蠹( Attagenus smirnovi )、短角褐毛皮蠹( Attagenus unicolor )、根西皮蠹( Anthrenus sarnicus )、白腹皮蠹( Dermestes maculatus )、肾斑皮蠹( Trogoderma inclusum )、花斑皮蠹( Trogoderma variabile Ballion )、幕衣蛾( Tineola bisselliella )、袋衣蛾( Tinea pellionella )与白肩家蛾( Endrosis sarcitrella )等。

2.5.3 侵蚀性昆虫

与以上两大类昆虫危害藏品方式不同的是,侵蚀性(grazers)昆虫危害藏品是从藏品的表面或边缘开始以渐进方式啃食,由外及里,通过抓破、刮擦、磨损、侵蚀等方式逐步削弱与毁坏物品。其主要取食对象为含有淀粉与蛋白质的物品。

图1-17 昆虫侵蚀性危害的后果

摄影:王晨敏,上海图书馆(左);陈龙,江阴市博物馆(右)

侵蚀性昆虫对藏品的损坏是从外向内,在掠食过程会导致物品底层被划伤和损坏,并在被害物上留下不规则的缺刻,较容易发现。其危害状为层状,而不是有规则的孔洞,留下虫蚀后的缺刻为不规则的残缺。例如,衣鱼从纸张表面开始侵蚀纸张,把纸一层一层啃薄,甚至啃穿成孔洞(见重要害虫部分:4.11衣鱼,4.13书虱)。

常见的侵蚀性昆虫主要有:书虱( Liposcelis spp.)、衣鱼( Lepisma saccharina )与蜚蠊(Blattidae)等。这类昆虫主要取食含有淀粉和蛋白质的材质,在潮湿的环境中会快速繁殖与蔓延。其危害状见图1-17与图1-59。

2.6 危害纸质物品的昆虫

古代名人的字画、碑帖和古旧图书、档案资料、纸质艺术品以及纸质的书盒、文物囊匣(纸板结构)等均有可能被昆虫取食,吸引这类昆虫的不仅是纸,还包括纸张的黏合剂以及玷污这类藏品的污垢。

20世纪90年代,国家档案局档案科学技术研究所编写的《新档案保护技术实用手册》,将危害我国的档案昆虫进行了统计分析与分类,发现共有54种档案昆虫,分属于6目19科。其中鞘翅目13科41种,蜚蠊目2科5种,等翅目1科1种,缨尾目1科1种,啮虫目1科4种,鳞翅目1科2种。 这可能是我国最早的对危害纸质藏品的昆虫的统计(见附录2)。

危害纸制品最为严重的昆虫是鞘翅目昆虫,在被害物的外表仅见针孔般的细小虫孔,内部却被蛀蚀成一条条隧道般的虫道。鞘翅目昆虫的繁殖速度与传播速度都相当快,一旦发现必须尽快隔离被危害的物品,以防止其进一步的蔓延。

有研究指出,在藏展环境温湿度得不到很好调控的年代,经常发现家具窃蠹( Anobium punctatum )为害纸质文献。在藏展环境的温湿度已被调控后,家具窃蠹大大减少,取而代之的是药材甲( Stegobium paniceum Linnaeus)、烟草甲( Lasioderma serricorne )和蛛甲科昆虫(如澳洲蛛甲[ Ptinus tectus Boieldieu]、白斑蜘甲[ Ptinus fur ]等),因为这类昆虫比家具窃蠹对温湿度的耐受性更高。这类昆虫的幼虫特别爱取食纸质文献上的黏合剂,其中药材甲对历史文献的损坏最严重,因为它们繁殖更快,传播更迅速。

另外一类严重危害纸质物品的昆虫是白蚁(属蜚蠊目),虽然在藏展环境中不常见其发生,但一旦危害就是毁灭性破坏。被白蚁危害的纸制品,外表看不到虫孔,它是从纸张表面的边缘取食,危害状成层状(见图1-86)。降低这类风险的方法是,避免纸质物品与地面接触或不将其置于柜架底层,柜架也不宜直接与地面接触。更多相关问题见:4.19白蚁。

还有一类经常危害纸质物品的昆虫是蟑螂(属蜚蠊目)、衣鱼(属衣鱼目)与书虱(属啮虫目)等,它们通常在潮湿和污垢环境中成群出现。被它们危害的纸张,纸面上会留下不规则的小孔与排遗物。衣鱼和蟑螂对纸张的危害状很相似,但其留下的排遗物不同,衣鱼排遗物是细细、尖尖的,有时还混有其身上的银粉(见图1-63衣鱼与黑色排遗物);蟑螂的排遗物为较长、较粗的颗粒物(见图1-67小型蟑螂的排遗物,图1-68大型蟑螂的排遗物),通过这些可以区分二者。

衣鱼和书虱的生存环境都需要较高的相对湿度,只有在潮湿的环境中(相对湿度为60%或以上)才会在建筑物内出现。 堵塞建筑物的裂缝,保持藏展环境的干燥(相对湿度小于60%)与清洁,是降低衣鱼、书虱侵袭风险的有效举措。更多的治理措施见:4.11衣鱼,4.12蜚蠊,4.13书虱,等等。

2.7 危害纺织品的害虫

纺织品有两大类型,一类是以植物纤维(棉、麻、亚麻等)制作的纺织品,如棉织品、棉麻制品等;另一类为天然蛋白质纤维(蚕丝、动物毛、羽毛等)制成的纺织品,如丝绸、毛毡、毯类、羽绒类以及毛线编纺织品等。

MPWG指出:一般说来,洁净的植物源性纤维纺织品生虫的几率较小,除非其受潮或被玷污。此外,上过浆的植物纤维纺织品,即使是洁净的,也容易被衣鱼、蟑螂等侵蚀。

天然蛋白质纤维的纺织品最容易被虫侵害,危害这类藏品的昆虫主要是以取食动物源性纤维的食肉昆虫为主。有研究指出,危害羊毛和羊毛制品的昆虫约有30种衣蛾幼虫和约15种甲虫幼虫 ,但最常见的是黑皮蠹、小圆皮蠹、衣蛾和衣鱼,其危害处会出现大小不一的蛀孔。

2.7.1 主要昆虫

皮蠹科昆虫与谷蛾科昆虫的幼虫对纺织品危害最大,这两大类昆虫的成虫不会对藏品造成直接危害,如皮蠹科的成虫一般以花粉为食 ,谷蛾科幼虫的主要食物是脏的毛织品,其成虫不取食。

危害天然蛋白质纤维纺织品的皮蠹科昆虫主要有:黑毛皮蠹( Attagenus unicolor )、小圆皮蠹( Anthrenus verbasci )、地毯圆皮蠹( Anthrenus scrophulariae )、丽黄圆皮蠹( Anthrenus flavipes )、百怪皮蠹( Thylodrias contractus )、白腹皮蠹( Dermestes maculatus )、火腿皮蠹( Dermestes lardarius )与花斑皮蠹( Trogoderma variabile )等。其更多信息见:4.5小圆皮蠹,4.6黑毛皮蠹,4.7花斑皮蠹。

危害天然蛋白质纤维纺织品的谷蛾科昆虫主要有袋衣蛾( Tinea pellionella )与幕衣蛾( Tineola bisselliella ),其更多信息见:4.1衣蛾。

皮蠹和衣蛾的幼虫在觅食偏好上有些是重叠的,见表1-11。

表1-11 皮蠹与衣蛾的主要危害对象

2.7.2 主要防治方法

纺织品的虫害防治方法如下:

2.7.2.1 虫害的预防

危害纺织品的昆虫喜潮湿温暖的环境,藏展环境保持干燥、通风可降低虫害发生的风险。彻底、频繁的清洁特别重要,因为幼虫非常小,几乎可以爬进任何裂缝或缝隙,深度、细心的清洁可清除隐藏区域的幼虫。海外某些博物馆建议,每月或每两个月刷一次易感物品(或吸尘)。

物品入藏前的检疫与灭虫是非常关键的,在当前的科技环境下,推荐采用冷冻灭虫、低氧气调灭虫等灭虫技术对入藏前的物品进行灭虫处理。

对纺织品的驱虫、灭虫,长期以来使用对二氯苯、萘、樟脑球、樟脑晶或驱虫片等化学品处理。对二氯苯与萘升华后的气体对取食纺织品的所有生命阶段的昆虫都是致命的,特别是对衣蛾与皮蠹的幼虫,但气体浓度必须达到特定值才可起作用。由于对二氯苯和萘对人体有毒,不再推荐使用。若没有条件使用冷冻或低氧气调法存储或灭虫,只能采用这类化学品驱虫、灭虫时,必须用胶带密封容器,在容器外部应丝毫闻不到这类化学品的气味,否则无法满足化学品灭虫的浓度要求。不推荐使用普通塑料容器或塑料袋来进行灭虫处理,因为对二氯苯会融化或损坏某些类型的塑料,破坏里面的物品。聚乙烯袋不受对二氯苯影响,可考虑选用。由于这类气态的化学品比空气重,推荐将其放在被处置的物品上部,让其气体下沉到物品中。 经过处理后,这些物品应放进空旷的空间散去残留的化学品,否则有害人体健康。

不推荐用普通塑料袋储存纺织品,因为塑料袋会限制空气循环,并能促进纤维上霉菌的生长。不推荐采用植物驱虫、防虫,如将有特殊气味的植物放置在储存容器中。待植物的气味散尽,其茎秆会招虫,如药材甲与烟草甲等。

不推荐利用某些木制品(如樟木箱等)来长期存放动物源性纤维纺织品,木制品的特殊气味也并非永恒的,也并非所有昆虫都对其特别气味敏感,其驱虫作用有限。

阳光下的曝晒对纺织品是有伤害的,且阳光并不足以消除虫害。在有阳光的环境内,适宜有针对性地清扫纺织品,清除其虫卵和幼虫。

2.7.2.2 被虫侵扰物品的处置

若发现纺织品上有被虫侵扰的迹象,如蛀孔、丝网或虫茧等,应及时隔离被害物品,彻底清洁受感染区域,以免虫害蔓延,尽快找到虫源并进行灭虫处理。

对已经被虫侵扰的纺织品,不推荐使用化学法直接对物品进行灭虫处理,可采用冷冻灭虫或低氧气调灭虫法。灭虫后被处理物品应仔细吸尘,以消除蛀屑和昆虫残骸,再隔离一段时期,确认昆虫已经彻底杀灭方可返回藏展区域。

对于可水洗的物品,可采用热水清洗,以杀灭纺织品上所有生命阶段的昆虫。不宜水洗的纺织品,可考虑干洗,同样可以杀灭纺织品上所有生命阶段的昆虫。干洗之前应注意以下问题

①用于干洗的洗涤剂可能会损害一些物料。

②纺织品必须足够坚固,能承受干洗过程中的翻滚。

③应明确被洗纺织品以及附着在纺织品上的其他物品的化学成分,以及干洗过程对每种成分的影响。在不得不选用干洗、清洗后可能需要修复时,有可能需要从被干洗的物品上移除某些受到影响的材料。

④拟干洗的纺织品必须能够承受干洗循环中的温度。虽然羊毛制品不受干洗过程中温度的影响,但有些合成化学制品可能会受到干洗温度的影响。例如,附着在纺织品上的塑料或赛璐珞珠子和纽扣、层压板、印花颜料、丙烯酸、皮革、麂皮和装饰品等可能不宜采用干洗溶剂清洗,或可能需要非常小心,以避免溶剂或温度对其造成损坏。

⑤拟干洗的受感染物品,在干洗前应彻底用真空吸尘器吸尘。

2.7.2.2部分,除已有的注释外还参考了以下论文:

①吴海涛.青藏高原服饰类文物虫害菌害的化学防治[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3):84-86.

②杨若苓.“引虫入室”?——以博物馆及典藏环境为例[J].文化资产保存学刊,2010(13):79-88.

③Audrey D Aiken. Insect Travellers volume I. Coleoptera[M]. London: Tech Bull,1975: 31-191.

2.8 危害动物材质制品的昆虫

皮革、皮制品与毛皮制品是多种昆虫的营养物质,危害这类物品的昆虫主要取食皮与毛皮类物品所含的角蛋白和明角质。毛皮比皮革与皮制品更容易受到昆虫侵扰,因为动物毛对某些昆虫尤其是皮蠹和衣蛾来说,是非常有吸引力的食物,而且毛皮为昆虫提供了藏身和发育的庇护所。皮革、皮制品与毛皮制品上的油脂或与皮革相连的装饰材料(羽毛、毛发、颜料黏合剂等)也很容易吸引昆虫,有时这类对象还会首先受到昆虫的侵袭。

2.8.1 主要昆虫与危害迹象

危害皮革、皮制品与毛皮制品的昆虫主要为皮蠹科与谷蛾科昆虫,其中最常见的昆虫为小圆皮蠹、白腹皮蠹与袋衣蛾等,它们会啃食皮与毛皮制品。此外,蟑螂和蟋蟀也可能会损坏毛皮。发生虫害最多的地方是肮脏、潮湿、黑暗且不容易被发现的位置,以及长期没有被翻检的物品,昆虫特别容易在这些地方产卵。

虫害的迹象包括:皮革上出现蛀孔,表面被虫啃咬坏,在藏展装具内还可能发现虫屎、幼虫蜕下的虫皮等。昆虫往往从毛皮制品的毛根部进行危害,当移动毛皮时,毛就会大量脱落,只留下毛根,皮变得破烂不堪,在毛皮内还会发现残留的虫屎。参考图1-38。

2.8.2 预防虫害

清洁与防潮是预防皮与毛皮制品虫害的重要日常措施。例如将这类物品用棉或中性的无酸纸巾等防潮材料包裹或覆盖,再密封到盒内,或密封进透明塑料袋中,后者更便于目视检查,偶尔也可以将其取出并放到室外阴凉处透风。

为了防潮,有人采用去湿机对这类物品去湿,但湿度控制不好会导致皮毛发硬。专业人员特别提示,在干燥环境(低于30%RH)中处理时要采取额外的预防措施,因为水分流失可能会导致皮或毛皮制品失去柔韧性,且有物理损坏的风险。

对虫害的检疫、监控与检查是非常重要的预防措施,由于皮与毛皮制品的感虫性,每年需至少两次(春季和秋季)检查储藏区域,看是否有昆虫活动的迹象。一旦发现要尽快采取措施,包括隔离与灭虫等。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在更推荐将皮与毛皮制品置于冷库或缺氧环境中保存,两者相比较,加拿大文化遗产保护研究所的案例研究更支持缺氧保存,见案例1:皮与毛皮制品低温保存与缺氧保存的比较。

案例1:皮与毛皮制品低温保存与缺氧保存的比较

加拿大西北地区耶洛奈夫威尔士(wales)亲王北方遗产中心对皮与毛皮制品曾经采用过低温保存(17年),经过与缺氧保存比较,他们现今选择了缺氧保存。

(1)低温保存

加拿大西北地区耶洛奈夫威尔士亲王北方遗产中心曾经采用冷藏方式保存这类物品。他们将这类物品用吸湿缓冲材料层层包裹后置于密封的塑料袋中,再将处理好的物件置于冷库中保管。最初,冷库的环境被设计为4℃与50%~60% RH并有良好的空气流动。为尽量减少物品从冷库移到室温下可能出现的潜在问题,后来他们将冷藏室的温度由4℃改为10℃。在管理过程中,他们发现冷库保管这类物品具有两大优势。一是在低温下保存这类物品可以有效地预防昆虫的侵扰,因为昆虫在寒冷的温度下基本上是不活动的或是休眠的;二是低温可减缓兽皮和有机材料固有的化学降解。

必须注意的是,冷藏保存的温度不能灭虫,全面控制虫害还须进行综合虫害管理,包括检查、隔离、监测和灭虫等相互协调的过程。

在实践中,他们发现冷藏保存也存在不少问题,包括:

①材料中可能会出现轻微的水分流失,而失去的水分可能只能得到部分恢复。

②若需要利用这类藏品,需要较长时间的回温处理,例如要从10℃过渡到室温是需要时间的。

③系统故障会带来很大的风险。实践中发现,系统发生故障是会有的,而湿度失控会造成霉变、水损害、皮损坏,还有可能因有染料而产生污渍。

④维持该系统正常运行需要持续的费用支持。

(2)缺氧保存

采用吸氧剂而不是低氧气调法来降低密封袋内的氧气浓度,使昆虫无法生存,很适于皮与毛皮制品的保存。其主要优势有:

①在防虫和灭虫方面都很有效,因此比低温保存的效率更高。

②缺氧环境也减少了毛皮和其他有机物的氧化降解,比低温降低其化学活性的优势更大。

③装袋后的物品可以存放在储藏室,保持在50% RH和20℃,可以灵活地存储与使用物品,而不必再需要使物品适应室温,可及性较冷藏有所改善。

④非机械系统无须对任何系统故障做出迅速响应,并且没有能源消耗。

基于以上,使用缺氧存储的方法来存储皮毛藏品的效果要比低温保存更佳。

2.9 危害木、竹、藤器的昆虫

木、竹、藤材质的藏品或装具、配件等在收藏单位相当多,如竹木雕、木刻雕板、画框与工艺品等。这些材质均为植物纤维,含有丰富的淀粉与可溶性糖类,是食植昆虫与杂食昆虫的取食目标,特别容易发生虫害。

攻击木、竹、藤器的昆虫基本相同,这是由于它们的制成材料含有相似成分,这些成分正是昆虫生存必需的营养物质。例如,木制品、竹制品与藤器的材质均为植物纤维,含有丰富的纤维素、半纤维素、淀粉与可溶性糖类以及一定量的微量元素与微量氮素,这些都是食植昆虫赖以生存的基本营养品。一般说来,可溶性糖分含量越多的材质越容易发生虫害,故竹制品比木制品更容易生虫。边材的细胞腔中含有比心材更多的可溶性糖分,且淀粉大多存在于边材中,故木制品的边材比心材更易受到虫害。氮素是幼虫发育不可缺少的营养物质,但竹、木材的含氮量都很低,故取食木、竹、藤器的昆虫要大量取食这类材质才能维持其生存。

油漆或清漆处理后的木、竹、藤器一般不会发生虫蛀,但一旦这类涂层剥落,漆脱落后的部位仍然会发生虫害。图1-18为乾隆壬申年(十七年,1752)的木胎漆器,其脱落漆的底圈足部位就生虫了。

图1-18 木胎漆器脱漆部分生虫(右图为其底圈足部位)

摄影:缪延丰,江苏镇江

2.9.1 常见的害虫

危害竹、木、藤器的昆虫种类较多,据1989年浙江省调查,城市中这类昆虫有9科14属18种之多。据1990年武汉市统计,有白蚁、长蠹、粉蠹、天牛、木蜂等16种之多。这些昆虫中的有些种类也是危害纸质物品、棉织品等的昆虫,例如白蚁和粉蠹科、长蠹科、天牛科的某些甲虫。

随着海内外交流的增多,不断有新虫种通过多种渠道进入我国。各类新型木材被引入收藏单位,例如相框、木地板或现代艺术作品等,若预防不到位就会在收藏单位内部引入更多种类的蛀蚀竹、木、藤器的昆虫。

表1-12列出了我国国内户内危害竹、木制品的常见昆虫。 [1]

表1-12 我国国内常见的竹木蠹虫

我国学者发现,室内蛀木昆虫有3目10科25属41种,以白蚁、粉蠹、长蠹、天牛最为普遍。 台湾朱铭美术馆收藏了大量木雕,发现其常见的昆虫有蟑螂、白蚁、衣蛾、啮虫、粉蠹虫、象鼻虫与泥壶蜂等,其中会造成木雕藏品较严重损害的为白蚁、粉蠹虫与象鼻虫。 这类昆虫以木材为食料,有的在木材或木构件中做巢并以此为栖居地。

危害竹干材的昆虫,有的直接嚼食竹材摄取养分;无法直接消化竹纤维者就将竹材嚼碎,靠繁殖真菌来分解竹材,再取食这些被分解物。对竹干材危害最严重的蠹虫和天牛如下

长蠹科(Bostrychidae)

竹长蠹 Dinoderus minutus Fabricius

日本竹长蠹 Dinoderus japonicus Lesne

双棘长蠹 Xylopsocus bicuspis Lesne

粉蠹科(Lyctidae)

竹褐粉蠹 Lyctus brunneus Stephens

窃蠹科(Anobiidae)

梳齿角番死虫 Ptilinus pectinicornis Linnaeus

天牛科(Cerambycidae)

竹虎天牛 Chlorophorus annularis Fabricius

竹红天牛 Purpuricenus temminckii Guerin

玉米坡天牛 Pterolophia cervina Gressitt

若按对竹干材危害的严重程度分类,竹长蠹为严重危害,褐木蠹为比较严重危害,竹红天牛、二点紫天牛、竹虎天牛为阶段性发生危害,拟吉丁天牛为偶有发现危害。 竹长蠹是竹材与竹器的重要害虫,亦为害藤器、木材、谷物和薯干。

2005年,台湾昆虫学专家刘蓝玉、杨正泽在台湾植物重要防疫检疫害虫诊断鉴定研习会上发表学术论文《竹木材检疫重要蠹虫类(鞘翅目)昆虫介绍》,在综述国际上的相关发现与研究时,总结出危害竹木器的昆虫主要分布在鞘翅目的长蠹科(Bostrichidae)、粉蠹科(Lyctidae)与窃蠹科(Anobiidae)。尽管小蠹科(Scolytidae)与长小蠹科(Platypodidae)昆虫也为害木材,但其主要属于森林昆虫,即破坏树木的昆虫,对竹木器的为害尚未见报道。作者指出,长蠹科、粉蠹科、窃蠹科是为害竹木材及其制品最严重的3个科,同时这3个科的昆虫亲缘关系相近,生活习性也相似,都会为害干燥的木材、竹材和木器、竹器。 作者发布的“重要竹木质文物蠹虫名录及危害对象一览表”见本书附录4表4-2。

2.9.2 害虫的习性

危害竹木藤器的昆虫属完全变态昆虫,其生活史包括卵、幼虫、蛹和成虫4个阶段。尽管这类昆虫的成虫也会破坏木材,但幼虫造成的破坏最大,是主要的危害源。

成虫喜欢把卵产在竹、木、藤制品的裂隙等缺陷处或表面,幼虫一旦孵化出来就钻入竹、木、藤器内部钻蛀式取食,器物的主要损伤就是幼虫摄食活动造成的。幼虫具有强有力的咀嚼式的口器,能啃会钻,在竹、木、藤器内部边钻边滚动,使器物内部形成无数条纵横交错的坑道,幼虫在其中完成发育与化蛹阶段。它们边蛀食边排遗,虫道内布满成堆的虫屎与粉屑。幼虫期多为数月或数年,这取决于虫种以及环境的相对湿度。幼虫经历蛹期而发育为成虫后,咬破器物表面破茧而出,在器物表面留下出口孔。

这类昆虫的幼虫深藏在器物内部很难被观察到,但有一些共同特点是,其幼虫虫体呈圆柱状或扁平状,肉肉的,特别柔软,虫体为白色或奶油色,头部有一褐色、较其他部位硬的类似胶囊类膜。成虫多为深色的甲虫。

这类昆虫的生命周期长度因物种和环境条件而异,有些昆虫在几个月内完成一个生命周期,另一些昆虫的生命周期可能长达几十年。其幼虫发育特别缓慢,例如有的幼虫在器物内生活长达30年,然后才发育为成虫。在竹木蠹虫中,粉蠹虫较其他蠹虫发育更快,其生命周期为一年,其他蠹虫的幼虫需要多年才能羽化飞出。由于幼虫期较长,其侵扰很难被检测与控制,危害的后果极为严重。

蠹食竹木材与藤器的昆虫有一个共同点,即耐饥力强。即使在完全无食物的条件下,某些昆虫也可以以休眠方式保持生命力,一旦有了食物源就会迅速恢复活力,大肆危害藏品。

竹、木、藤器受虫害的影响因素很多,既与昆虫的消化器官相关,也与木材的材性相关。昆虫的消化器官直接影响到其危害对象,例如窃蠹科昆虫具有直接消化植物纤维素的能力,故硬木、软木、竹类通吃,还取食含有植物纤维素的纸质物品等,对各类木制品均可造成危害。粉蠹虫不能消化木质素、纤维素和半纤维,它们主要吸取木材里的淀粉及少量的糖分,因此主要危害边材,也危害含糖分较多的竹制品。竹蠹、天牛也以淀粉和糖分作为营养源,竹制品都是其食物源。

木材的材性也直接影响到其被危害的可能性,除因木材所在部位含昆虫所需的营养成分不同而遭遇虫害的程度不同外,木材硬度也影响到其被害的可能性。一般说来,木材硬度越大,抗虫性能就越强;硬度越小,越易遭受虫害。另外一个影响因素就是木材的含水量,危害竹、木、藤器的昆虫对材料的含水量很敏感,有些昆虫只能在含水量低的材料上发育,而有些昆虫却只能在含水量高的湿木材上发育。竹、木、藤器的含水量直接与空气湿度相关,知晓这点有助于识别和预防这类昆虫。以下就昆虫取食对象的含水量与其被危害特点加以介绍。

(1)干燥的木材

粉蠹科昆虫与干木白蚁(如堆砂白蚁)均对干燥的木材与木制品有危害。

粉蠹科昆虫主要取食含水量在20%以下的干燥竹木材及其制品,很少取食含水量高于30%以上的竹木材,一般在竹木材含水量为12%~15%时它们才开始危害,含水量在8%左右的竹木材是它们的理想取食对象。常见的昆虫有褐粉蠹 Lyctus brunneus (Stephens)、栎粉蠹 Lyctus linearis (Goeze)、中华粉蠹 Lyctus sinensis Lesne、齿粉蠹 Lyctoxylon dentatum (Pascoe)与鳞毛粉蠹 Minthea rugicollis (Walker)等。

有资料介绍,粉蠹虫喜取食有大孔的硬木和竹子的边材,直到把边材全部蛀光为止。这些边材都含有较高的木浆,如橡树、梣树、胡桃树、桃花心木等。有记录的危害对象有竹木制工艺品、木框架、木质镶板、木质家具,以及楼梯、栏杆、螺柱、地板和其他木制建筑组件、竹材以及高品质胶合板等。粉蠹虫取食竹木制品与竹木材后,使竹木材变成细小的粉末。

粉蠹类昆虫的雌性成虫在竹木材表面或裂缝中产卵,其幼虫生命周期为3个月至1年多不等,发育快速,在很短的时间内就会使竹木制品受到严重损坏。木材含水量越低,幼虫在木材中的生存时间越长。

与湿木白蚁不同,很多种干木白蚁筑巢于干燥的木材内,依赖空气和木材中的湿气就足以维持生命。尽管干木白蚁的大多数危害都发生在建筑结构上,但也有收藏单位的木制品受到侵袭的记录。

(2)较为干燥的木材

家希天牛与竹长蠹对被危害的竹木材的含水量都要求不高,适于在较干的竹木材内生存。

(3)高湿度的木材

由于蛀蚀干燥的木材有困难,或即使已经蛀入,但幼虫在干燥的木材内生长发育很慢,故这类昆虫喜食相当潮湿的木材。

蛀蚀木材的家具窃蠹 Anobium punctatum (De Geer),生存在黑暗与潮湿的环境(相对湿度大于60%),可危害硬木的边材,有时也取食潮湿的书籍或其他纸质物品,以及动物胶层与一些复合纤维素材料。雌性甲虫在木头表面的裂缝或旧的出口孔内产卵,卵在几周时间内孵化成幼虫,并钻入木头中。幼虫纵向蛀食木材进行危害,幼虫成熟需要3~4年,对多种木质器具均可造成严重危害。

钻木象鼻虫 Euophryum sp.取食木材需要借助木材中的真菌,因此喜食潮湿的软木和硬木。在潮湿环境中,它们也侵袭纸质物品,如书籍等。适于其生存的环境为60%RH以上的潮湿、黑暗的环境,将环境的相对湿度降低到60%以下可停止其侵蚀活动。

以上两类昆虫都可能在收藏单位的建筑物内被发现。而报死窃蠹 Xestobium rufovillosum (De Geer)一般很少活跃在收藏单位的建筑物内,因为它们的危害活动需要更高的环境湿度(75%以上)。报死窃蠹通常取食潮湿与黑暗环境中的硬木(橡木和榆木)和软木。

侵入竹、木、藤器的蠹虫多来自室外,如随物品、包装物等携带进入,或是其成虫飞入室内产卵等。由于幼虫期长且难以观察到危害迹象,所以预防极为重要,须执行综合虫害管理(IPM)方案进行防控。

2.9.3 虫害的发现与鉴别

大多数竹、木、藤器昆虫都是以钻蛀的方式对物品进行危害的,幼虫深藏在竹、木、藤器内部挖掘虫道,使竹、木、藤器与结构性木材受到严重损坏,只有在物品上发现了虫孔才察觉到其已被虫蛀。这类昆虫的成虫破茧而出时,也会在器物表面造洞而留下蛀孔。因物种不同,其危害方式与留下的破坏迹象有所不同,但都具有一些共同特点,这为判断木虫的存在以及其属于何物种提供了依据。

2.9.3.1 竹、木、藤器被虫危害的迹象

很难通过人眼观察到竹、木、藤器内的幼虫活动,只有在竹、木、藤器被危害到一定程度后,才可能观察到昆虫活动迹象。当在竹、木、藤器外部观察到以下现象,可表征其正在发生或曾经发生了虫害。

(1)观察到成虫

很难观察到这类昆虫的幼虫,除非破坏被蛀蚀的物品,但其成虫有可能会由于趋光而聚集在窗台与灯光处等,其颜色、大小和形状有助于对其物种进行鉴别。一旦发现了收藏单位建筑物内出现了深色甲虫,就必须寻找周围有无器物出现孔洞、蛀屑等,以查明其来源与出没的区域。

(2)蛀孔

被害物品表面出现的蛀孔是成虫从器物内钻出后留下的危害痕迹,通过蛀孔的大小与形状,可以基本判断昆虫的种类。

若蛀孔的边缘相当明晰,虫孔显得干净、新鲜,有很大可能是虫害正在进行时留下的新蛀孔。若蛀孔表面积聚灰尘和污垢,很可能是昆虫曾经危害该器物时留下的旧的蛀孔,该器物内是否还有正在活动的昆虫还需要持续观察。

若发现了新的蛀孔,就应该及时将该器物隔离,避免虫害蔓延。可用聚乙烯纤维布严密包裹被害物品并送入隔离室处置,并继续检查其周围物品是否有损坏。

需要注意的是,有几种甲虫会在之前的出口孔中产卵,建议在对这类物品灭虫后,将这些出口孔堵塞。

(3)蛀屑或排遗物

危害竹、木、藤器的昆虫是藏在器物内部进行蛀蚀的,虫道内留有大量粉状或颗粒状的物质,这些物质被称为蛀屑(frass)。蛀屑是由虫子排遗物(即虫屎等)与被虫咀嚼成粉末的物品所组成的,它们松散地塞在虫道内,堆积在蛀孔下,或聚集在器物的裂缝中,只要受到轻微的震动,就可能泄露到器物的外部。当发现器物下面或表面出现蛀屑时,就可以判定该器物已经被虫蛀。究竟是否现在还有昆虫在活动,需要隔离观察,因为蛀屑也可能从曾经被蛀蚀的器物内掉出,即便器物内昆虫已经不再存在。

随昆虫种类的不同,其蛀屑特点也不同。借助放大镜或显微镜可以观察到蛀屑的形状(粉末状或颗粒状)、粗细,甚至可以用手触摸感受其特点。依据蛀屑的特征也可以初步判断昆虫的物种。

图1-19 掉下的蛀屑

摄影:广州文保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图1-20 天牛的蛀屑

摄影:森罗股份有限公司

图1-21 颗粒状蛀屑

摄影:广州文保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图1-22 虫道内的排遗物与幼虫

摄影:森罗股份有限公司

(4)器物表面变色或起泡

被虫蠹的竹、木、藤器,有的表面会出现颜色变化或表皮起泡,这是幼虫在器物内部开掘虫道而导致器物表面染色或起泡。一旦发现器物出现这类问题,就表征器物受到了虫害。

(5)聆听

可以用手指轻轻敲击木材表面,聆听声音差异,若发现下方有空心区域,表明存在隧道现象。有些钻木甲虫(如天牛)的幼虫在咀嚼木头时会发出声音,有时借助听诊器可诊断木材是否被侵扰。

2.9.3.2 木虫的鉴别

除对被抓获的成虫、幼虫进行鉴定外,在没有捕获到昆虫时,以下信息有助于为木虫的识别提供佐证。

(1)出口孔的形状与大小

成虫出口孔是昆虫的成虫从被害物品内钻出时留下的洞,出口孔的形状(圆形,不规则的圆形或椭圆形等)和大小有助于识别甲虫的种类。

一般说来,天牛科昆虫留下的出口孔为椭圆形大孔,其他木虫留下的出口孔多为圆形针孔,依照圆形蛀孔的大小还可以进一步判断虫种。有研究介绍,尽管粉蠹科昆虫与窃蠹科昆虫都会在被害物上留下小且圆的蛀孔,但窃蠹科昆虫留下的蛀孔比粉蠹科昆虫的蛀孔更小。将一个滚珠型圆珠笔插入蛀孔,若圆珠笔尖端可穿过蛀孔,则为粉蠹科昆虫留下的出口孔;若圆珠笔尖端只能进入蛀孔的一小段,则为窃蠹科昆虫留下的出口孔。

(2)蛀屑的形态与出现的位置

虫种不同,蛀屑的粗细、形状与分布的位置有可能不同,如有的蛀屑被排到被害物外部,有的蛀屑充满虫道而不外泄,据此可在尚未对甲虫做鉴定前初步判断昆虫的种类。例如,粉蠹科昆虫蛀屑如滑石粉般细腻,而窃蠹科昆虫留下的蛀屑虽然也是粉状的,但摸起来感觉很粗糙。干木白蚁的蛀屑是干燥松散的,其颗粒为独特的六面体,堆积在蛀孔外。

表1-13 某些蠹木昆虫的特点

表1-14 攻击干木材的甲虫特征

(3)被害木材的类别

不同种类的钻木甲虫对取食对象是有选择的,有的喜欢攻击软木,有的仅危害硬木,有的偏好干燥的木头,有的仅仅蠹食潮湿的木材,这些特点不仅有助于识别钻木甲虫,还利于控制虫害。

(4)对原寄主再次侵袭的可能性

大多数钻木甲虫的成虫从被害物品内钻出后,会寻找新的寄主并在上面产卵,但也有钻木甲虫的成虫会再次在曾被其侵染过的竹木材上产卵,造成二次侵染。这些不同的特点,均有助于昆虫的鉴别与控制。

附录4提供了更多这类昆虫的鉴别信息。

2.9.3.3 几种钻木甲虫的特点

以下列出了某些钻木甲虫的生物学特征,有利于对钻木甲虫的鉴别。 [2]

(1)粉蠹科 Lyctidae

虫体:成虫长2.5~8 mm,红棕色至黑棕色,身体细长,呈棒状。其幼虫比天牛幼虫小得多。

食物来源:硬木的边材,包括木制品、竹子与书籍等。

危害的虫期:幼虫

出口孔:圆形,直径约1~1.5 mm

常见的生命周期:3~12个月

蛀屑特征:粉蠹科成虫的出口孔周围伴有细小、浅色粉末(蛀屑),其状如面粉或滑石粉,不会形成颗粒物;排遗物易从出口孔和裂缝中泄出。见图1-77“粉蠹虫正在危害的特点”。

(2)窃蠹科 Anobidae

出口孔:圆形,1.5~3 mm

危害的虫期:幼虫

常见的生命周期:1~3年

蛀屑特征:从细到粗;颗粒状,通常像沙;释放在虫道内;出口孔很少发现排遗物。见图1-20,图1-21,图1-56,等等。

①报死窃蠹 Xestobium rufovillosum (De Geer)

虫体:成虫长6~9 mm

食物来源:通常是硬木(橡木和榆木)和软木

条件:黑暗和潮湿环境(75%RH以上)

损害:幼虫钻蛀式地危害木材,留下虫道与直径3 mm的出口孔,其蛀屑为圆形颗粒状的碎屑。

特点:雄性成虫会用头部敲击木材以产生振动来吸引配偶。

②家具窃蠹 Anobium punctatum (De Geer)

虫体:成虫圆筒形,长3~5 mm,颜色为红色至棕色。

食物来源:喜好陈年木材;攻击软木的边材,但也会侵染一些硬木,对多种木质器具均可造成严重危害;有时也取食潮湿的书籍和木浆纸。

条件:黑暗和潮湿环境(60% RH以上)

损害:幼虫钻蛀式地危害木材,幼虫可在化蛹前存活3~5年。成虫的出口孔直径为1.5~2 mm。其蛀屑为类似于小麦粒状或雪茄状的颗粒物,易碎。见图1-30。

(3)长蠹科 Bostrichidae

出口孔:圆形,3~9.7 mm

危害的虫期:幼虫与成虫

常见的生命周期:通常1年

蛀屑特征:从细到粗;紧凑,容易粘在一起。

(4)蛛甲科 Ptinidae

虫体:成虫长约3~5 mm,毛茸茸的,外表像蜘蛛。

条件:可以忍受低温(低于10℃),高温利于发育,如一年可繁育2代。

食物来源:范围广泛的植物和动物碎屑,包括纸和木头、昆虫收藏品、动物皮毛、干燥的植物和纺织品。

出口孔:幼虫在化蛹前会在坚硬的材料上钻孔,孔为圆形,孔径1.5~2 mm。

危害的虫期:幼虫

常见的生命周期:条件合适,几个月就能完成一个生命周期。

蛀屑特征:细粉状;填充在幼虫的虫道

(5)象鼻虫科 Curculionidae

出口孔:圆形,0.8~1.5 mm

危害的虫期:幼虫与成虫

常见的生命周期:随虫种而变化

蛀屑特征:填充在不规则虫道中的粉末或颗粒式粉状物

①钻木象鼻虫 Euophryum sp.

虫体:成虫长2~3 mm;圆柱形体干,红棕色到黑色;头部前面有一个拉长的“鼻子”,嘴位于鼻子的末端。

食物来源:其危害对象为潮湿的木材(软木或硬木)与木制品,故并非大多数结构性木材的重要害虫。

条件:黑暗和潮湿环境(60%RH以上)。

损害:幼虫可在木材与木制品内生存1~5年甚或10年,其造成的损害很像粉蠹甲虫。与大多数木虫不同的是,其出口孔并非圆形或椭圆形,而是形状不规则的圆孔,直径约为1 mm。

蛀屑特征:由小颗粒组成的粉状物。

(6)吉丁虫科 Buprestidae

出口孔:椭圆形,0.8~13 mm

危害的虫期:幼虫

常见的生命周期:1~3年

蛀屑特征:出口孔无排遗物,虫道内有粗粉。

(7)天牛科 Cerambycidae

虫体:幼虫为圆头蛀虫,乳白色,成熟时长6 mm,有深色口器。成虫长16~25 mm,黑色或褐色,稍扁平,有长触角。

出口孔:6~10 mm椭圆形木洞,可能有粉状木屑,可能听到咀嚼噪音。

①家希天牛( Hylotrupes bajulus

出口孔:椭圆形,6 mm

危害的虫期:幼虫

常见的生命周期:1~32年,通常为3~10年

蛀屑特征:虫道内充满颗粒状的细粉,蛀屑紧密地堆积在它们后面的虫道中。

②其他天牛

出口孔:椭圆形,3~13 mm

危害的虫期:幼虫

常见的生命周期:不定

蛀屑特征:虫道内充满粗纤维。

2.9.4 主要防治方法

危害竹、木、藤器的昆虫多由户外传入或长期潜伏在竹、木、藤器之中,杜绝昆虫的侵入是预防措施的第一步。故须严格实施IPM管控措施,将昆虫堵截在收藏单位之外。

与其他材质的物品不同的是,竹木制品在制作前就很可能有潜在的昆虫入侵,如携带虫卵或幼虫,这是很难通过常规检查发现的。例如,在制作成为物品前,昆虫可能早已侵入材料之中,故对所有拟进入藏展场所的竹、木、藤器事先进行灭虫十分必要。

在藏展过程中,要加强对这类器物的深度清洁维护,因为这类物品表面多参差不齐、高低不一或错落有致,有些甚至很粗糙,这些部位具有遮蔽性,成为昆虫寄生筑巢的首选地,同时也给器物的例行清洁与维护增添了难度。需要注意的是,请勿使用湿抹布进行清洁,若必须使用,应立即擦干,因为潮湿有利于昆虫的生长发育。

在物品可以承受的湿度范围内,保持环境的干燥是相当重要的,毕竟潮湿给大多数昆虫的滋生提供了适宜环境。大多数侵扰竹、木、藤器的昆虫喜欢蛀食含水量较高的竹、木、藤器,不能在水分含量低于15%的竹、木、藤材中发育。 在干燥的器物内,即使存在幼虫,其发育速度也会减慢。

一旦发现虫害迹象,须尽快隔离受侵扰的器物并展开消杀,以防虫害加剧与蔓延。

有很多方法可以杀灭侵扰竹、木、藤器的昆虫,如高温或低温处理,但这些方法对于做工精细的对象都有可能带来损伤。化学熏蒸法对这类昆虫有较好的杀灭效果,但竹木制品的吸附性较强,熏蒸后会有化学品残留在对象内,污染保存环境并有害工作人员的健康。较为理想的灭虫方法是低氧气调法。实践证明,即使是生活在器物内部、需氧不多的昆虫,也可以利用低氧气调法杀灭且杀灭效果好。以下对高温灭虫法、冷冻灭虫法以及化学灭虫法的利弊加以简述。

(1)高温灭虫法

针对竹、木、藤器的最早的灭虫法就是热处理。

要用热杀死这类昆虫,须将器物内部的温度升高至60~66℃,持续2~4小时。超过5 cm厚的木材处理时间会更长 ,因为其内部温度要达到指定温度需要更长时间。应注意的是,在高温处理过程中,器物表面的温度通常高于内部温度,高温可能会损坏某些物品。

(2)冷冻灭虫法

有专家建议,若要采用低温杀灭竹、木、藤器内的昆虫,物品应在-18℃以下保存数周,因为多种蛀木甲虫对低温有抵抗力,持续冷冻时间的长短对于杀死这类昆虫很重要。

(3)化学灭虫法

并非所有的杀虫剂与化学灭虫法都对危害竹、木、藤器的昆虫有效,却都存在一个共同的问题:对人体健康的威胁与物品上的化学品残留。若必须采用,须慎之又慎。

①喷洒或刷涂

在受侵扰的物品表面喷洒或刷涂化学品来处理器物的局部虫害问题是不可取的。因为杀虫剂可能会残留在器物表面或渗入到其材质表面,对于藏匿在器物内部的幼虫毫无作用,仅可能毒杀在器物表面活动的成虫,但不少这类昆虫(如天牛)的成虫可以在不离开幼虫虫道的情况下交配和产卵。

含有灭虫活性成分的产品,如β-氟氯氰菊酯、联苯菊酯、氟氯氰菊酯、氯氰菊酯、溴氰菊酯、氰戊菊酯、吡虫啉和λ-三氯氟氰菊酯等,并不能很好地渗透到竹木材内部,仅仅停留在器物表面是无法杀灭这类昆虫的。

除喷洒外也有采用注射法将化学品通过蛀孔注射到被侵染的器物中,以杀灭活跃在器物内部的昆虫。该法可能很难100%控制竹、木、藤器内的蛀虫,因为要充分、彻底地让药品进入虫害活动区域并不容易。

②化学熏蒸法

化学熏蒸法可使熏蒸剂渗透到竹、木、藤器内部,若熏蒸剂选择恰当,是可以杀灭活跃在器物内的各发育阶段的昆虫的。这种方法也是化学法中对环境污染最大、在器物内残留化学品最多的一种方法,是在所有非化学法均无法发挥作用或紧急情况下才考虑使用的方法。这种方法成本高、技术性强且危险性很大,必须由专业人员才能执行。经过熏蒸后的器物,需要彻底通风,试图让器物内残留化学品最少或没有残留需要漫长的时间。

可考虑的熏蒸剂有环氧乙烷或硫酰氟,这两类熏蒸剂的利弊在本书灭虫方法的选择部分有详细论述,见6.3化学灭虫法。

案例2:(台湾)朱铭美术馆的木雕灭虫实践

基本上建议使用氧含量低于0.3%的缺氧环境来进行木雕的除虫处理。使用低氧除虫法效果极佳,处理方式环保,对灭虫对象的影响也最小。针对上彩木质作品的虫害问题,建议使用低氧除虫法,因冷冻除虫法有导致涂层与木材因胀缩不一而产生龟裂现象的可能。此方式更可应用于其他遭虫害的复合性材质作品的除虫处理上,应用广泛且安全。

脱氧剂的密封包形式仅适用于中小型木雕作品,且脱氧剂的价格昂贵,基于成本考虑,大型木雕作品不建议使用脱氧剂处理虫害问题。就长期发展而言,开发设置使用惰性气体的大型低氧除虫箱或帐幕式低氧除虫设备更恰当,它能应用于有大量与大型虫害问题的木雕作品的除虫工作。

处理部分小型木雕作品时也会以施打稀释后除虫菊精的方式进行除虫,让药剂渗透进入木料中心,使虫接触到沾有药剂的木料,然后死亡。有时亦会将此法运用于经过冷冻除虫处理,且有明显虫蚀蛀道的大型木雕作品,以避免大型对象因体积庞大,在进行冷冻除虫时内部温度无法降至所需低温而导致灭虫无效,故在必要时会进行第二重的药剂灭虫工作,以确保除虫效果。

2.10 生物标本

具有咀嚼式口器的任何昆虫都可能通过钻蛀、侵蚀和污损等三种方式对生物标本造成危害。表1-15列举了部分危害生物标本的昆虫及其损坏迹象

表1-15 危害生物标本的昆虫及其损害迹象

危害生物标本的昆虫主要分布在窃蠹科、皮蠹科与谷蛾科,白蚁与其他蠹虫也有危害的可能。依据文献分析,对我国生物标本危害较多的昆虫分布在鞘翅目、啮虫目、蜚蠊目、缨尾目、双翅目、膜翅目等。螨类也对其有危害,主要分布在蜱螨亚纲螨目的辐螨亚目、粉螨亚目和甲螨亚目等。

2.10.1 攻击生物标本的昆虫的共性

危害生物标本的昆虫种类虽然较多,但都有以下共同的特点。

(1)抗逆性强

攻击生物标本的大多数昆虫都具有较强的环境适应能力,耐寒、耐热、耐干和耐饿等生存能力尤其突出。如袋衣蛾的幼虫遇到环境突变时,可持续休眠长达2年。 又如,日本蛛甲在-5℃可存活164天,东方蜚蠊在0℃下能生活91天,黑毛皮蠹成虫在40℃左右的环境中仍能继续繁殖,其幼虫在-3.9℃时还能存活198天,异斑皮蠹可以5年不食。

(2)繁殖能力强

大多数攻击生物标本的昆虫繁殖能力强,孵化期短,可在标本馆或室内完成完整的生活史并繁殖下一代。如烟草甲在25℃的标本馆内,每天可产卵10~20粒,黑毛皮蠹每只雌虫可产卵450~900粒。 因此,生物标本一旦生虫,虫口密度就会迅速增加,标本很快大量受损。

(3)食性广而杂

大多数危害生物标本的昆虫,寄主种类多,食性广而杂,不仅取食生物标本,还为害中药材、烟草、棉、麻、丝、蚕茧、皮毛、纺织品、纸张、图书、档案、文物、竹木及其制品。例如,白腹皮蠹除了为害皮毛、兽骨、羽毛、蚕丝等,也为害书籍、烟草、茶叶、动物性药材等;又如黑毛皮蠹和袋衣蛾不仅摄食标本皮毛的动物蛋白,也摄食填充物的植物蛋白和合成纤维。 因而,一旦生物标本室/库发生虫害,若控制不当,就会迅速蔓延到其他藏品库,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

(4)危害隐蔽

危害生物标本的昆虫体型较小,颜色灰暗,通常藏匿在标本柜缝隙或其他阴暗的环境中,例如袋衣蛾常将卵产在较为隐蔽的毛根部,黑皮蠹成虫多栖息于较为黑暗的标本缝隙。因此,虫害的初期很难及时发现。

2.10.2 植物标本

保存完好的植物标本还可用于提供DNA和其他生物化合物的样本,并验证科学观察。着眼于长期的科学研究,应完整保留植物标本的重要特征,包括与标本相关的有机体、DNA、化学成分、细胞结构等。但植物标本是脆弱的藏品,特别容易被虫侵扰。

大多数干燥的植物标本(dried herbarium specimens)是通过压制而成的,即通常是将新鲜的植物材料用吸水纸压制,使之干燥,然后装订在白色硬纸上(即台纸)制成标本。植物标本的根、茎、叶、花、果实与枝条都是食植昆虫与杂食性昆虫的取食对象,这类昆虫的幼虫可以将植物标本蛀成粉末。

根据国内已有的文献记载,危害植物标本的昆虫主要有药材甲、烟草甲、黑皮蠹、花斑皮蠹、白腹皮蠹、红圆皮蠹,其中对植物标本危害最大的为烟草甲和花斑皮蠹。 [3]

国外发现的危害植物标本的昆虫主要有烟草甲( Lasiderma serricorne )、药材甲( Stegobium paniceum )、粉蠹( Lyctus spp.)、杂拟谷盗( Tribolium confusum )与澳洲蛛甲( Ptinus tectus )等。

为了避免昆虫对植物标本的侵扰,国内有使用抽真空压膜保藏植物标本的。 这种保藏方式对植物标本有无伤害尚未有人鉴定与评价,但这种方式会影响到标本的某些方面的使用,至少是不便于植物学方面的研究。

为了保留植物标本的生物学数据,在保存植物标本的过程中不得使用任何化学品,如杀菌剂、杀真菌剂、化学驱虫剂、杀虫剂等。化学品不仅对植物标本有潜在损害,也增加了人的健康和安全风险。不得用微波处理植物标本,这会导致植物标本DNA和相关蛋白质(酶)的降解。也不得将植物标本置于较高湿度下保存,这会促进霉菌的生长。建议实施IPM计划,以监测任何有害生物的存在,并按照高标准建造橱柜,以减少有害生物对植物标本的侵扰。

案例3:植物标本的保护

植物标本馆标本易受昆虫、真菌和细菌的破坏,传统的方法是采用萘(樟脑丸的主要成分)驱虫,但萘是致癌物和潜在的过敏源,对人体健康是有害的。需要注意的是,像萘这类具有升华作用的化学物质会在样本上留下残留物,这会改变植物标本的制药学研究和其他生化分析的结果,所以用萘驱虫不可取。

将植物标本在低温下干燥以防止微生物生长,还可降低昆虫侵扰的几率。再将标本放置在大张无酸纸上,压平、晾干以节省空间,然后缝或粘在纸上。每张纸都附上详细的标签,说明标本的来源和身份。将处理好的标本置于密封柜内。昆虫一般是难以接触到植物标本的,只有在储藏过程中处理不当时才可能将昆虫引入标本。

由于某些植物标本的感虫性,植物标本柜周围应放置信息素陷阱(pheromone traps)进行监测,大多数选用针对烟草甲的信息素。信息素陷阱应每三个月更换一次。由于硼酸粉比信息素陷阱更便宜,且能够杀死某些甲虫,可每隔几个月在橱柜周围撒上硼酸粉,毒杀在柜子附近爬来爬去的昆虫。注意硼酸粉是不能直接洒在植物标本上的。也可以使用硅藻土替代硼酸粉,但硅藻土没有硼酸粉的效果好。硼酸粉与硅藻土对人与环境都是安全的,硅藻土对哺乳动物无毒,而硼酸粉须被人摄入后才可能产生毒素。

生虫后的植物标本灭虫,不推荐使用冷冻灭虫法。使昆虫致死的冷冻温度可能会对标本造成冻融损坏;若处置不当,冰箱中的水分会降低经干燥处理后的标本的防霉效果;冷冻和解冻过程也可能改变植物标本的蛋白质结构 ;冷冻机发生故障还可能导致霉菌快速生长。

建议在20℃以上的温度下使用低氧充氮灭虫,在30~38℃之间进行低氧灭虫最有效。氮气不会在植物标本上留下任何残留物,低氧的环境可以使任何生命阶段的昆虫死亡。有研究指出,用氮气处理过的植物标本中,在停止为此目的的观察后,至少三年内,尚未有一例样本生虫或发霉。

也有其他人使用常压态的低氧法来长期保存标本,例如美国弗吉尼亚州李堡(Fort Lee, Virginia)是美国军队存放考古文物设施的所在地,该地的工作人员将人工制品放入隔氧袋中,从中抽出大部分含氧空气,再用氮气填充。有时还会在袋内添加二氧化硅干燥剂以保持标本的干燥,然后将它们长期(如30年)放在可以存放的柜子中以备不时之需。

2.10.3 干制的昆虫标本

干燥的昆虫和节肢动物的标本,如果妥善保存和护理,可以持续保存数百年。昆虫标本属于高风险藏品,含有高蛋白质的昆虫标本能吸引较多昆虫与螨的侵扰,昆虫标本在较高湿度下还会生霉。昆虫侵扰干燥的昆虫标本后往往会留下迹象,如昆虫的脱落物(虫皮、虫茧与残肢等)、虫屎,以及因其咀嚼标本而造成的损坏等。被轻微损坏的昆虫标本,在昆虫针的周围有虫屎及被粉碎的昆虫组织;被严重危害的昆虫标本,虫体上布满虫孔,或仅剩下虫壳或一些鳞毛和鳞片,虫体形状完全被破坏。

一旦发现有虫害发生的迹象,须立即隔离被侵扰的昆虫标本,并采用冷冻灭虫或低氧灭虫法,以保障标本在灭虫过程中不再受到伤害。

曾经广泛使用化学驱虫剂(如含萘的化学品)与化学熏蒸法来预防与杀灭昆虫标本内的害虫(见案例4),但由于化学品有可能对藏品的蛋白质组分产生影响,所以现在更多地强调通过加强昆虫标本装具的密封性与监测来预防虫害。

案例4:我国干制标本的传统驱虫法

干制标本主要是以干燥的方法将昆虫、植物或其他无脊椎动物的尸体风干或烘干脱水而成。我国干制标本保存日常维护用樟脑驱虫的单位占多数。放入樟脑的量根据箱、柜的体积而定,一般每立方米放入樟脑200g左右。有的单位为了保险起见,投放了过量的樟脑。因这种消毒方法杀虫灭菌不够彻底,还采用了在昆虫标本内放置敌敌畏熏蒸防虫的方法。

以上方法均应淘汰,其他防治方法见案例5:台湾中兴大学昆虫标本馆的标本管理。

在国内文献上有记录的危害昆虫标本的害虫见表1-16

表1-16 国内发现的危害昆虫标本的害虫

续表

在国外文献上,有记载的危害昆虫标本的昆虫有:根西皮蠹( Anthrenus sarnicus )、小圆皮蠹( Anthrenus verbasci )、火腿皮蠹( Dermestes lardarius )、地毯圆皮蠹( A. scrophulariae )、丽黄圆皮蠹( A.flavipes )、标本圆皮蠹( A. museorum )、白带圆皮蠹( Anthrenus pimpinellae )、烟草甲( Lasiderma serricorne )、药材甲( Stegobium paniceum )、百怪皮蠹( Thylodrias contractus )、杂拟谷盗( Tribolium confusum )、花斑皮蠹( Trogoderma variabile )、幕衣蛾( Tineola bisselliella )、书虱( Liposcelis spp.)等。 [4]

案例5:台湾中兴大学昆虫标本馆的标本管理

台湾中兴大学昆虫标本馆对标本管理的关键环节的虫害防治提出建议,见表1-17。

表1-17 昆虫标本虫害预防管理的关键时间点

2.10.4 剥制动物标本

制作剥制动物标本(taxidermy specimens),须先将动物的皮连同皮外的覆盖物一同从躯体上剥离下来,通过相关工艺和材料进行加工处理,再依据动物的生物特性,在其躯壳内填充稻草、棉花、布料等材料,使其恢复原形。本文的剥制动物标本主要以哺乳类动物标本和鸟类标本为例。

剥制动物标本的标本表皮和毛发都富含蛋白质、油脂等有机质,是危害动物源性纤维的昆虫的主要取食对象;其充填物含有大量的植物纤维,是危害植物纤维的昆虫的美食。此外,杂食性昆虫对两者均可以取食。由此可知,剥制动物标本是危害藏品的各类昆虫的优选对象。在我国浙江、上海、江西、北京、重庆等地的自然博物馆内收藏展示的动物标本都曾发生过严重的虫害,有些标本受损面超过45%。 [5] 经过虫害后,动物标本身上轻则出现斑块或脱毛脱色、角质破坏,重则变得千疮百孔、皮毛分离。

图1-23 被虫蚀的剥皮动物标本(上图为被蛀豹子标本脚下的蠹粉与脱落物;下图为被咬掉的老虎耳朵)

摄影:广州文保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危害剥制动物标本的昆虫以鞘翅目皮蠹科和鳞翅目衣蛾科为主,在国内文献上有记录的昆虫见表1-18 [6]

表1-18 国内有记载的危害剥制动物标本的昆虫

国外文献上有记载的危害剥制动物标本的昆虫如下:钩纹皮蠹( Dermestes ater )、火腿皮蠹( Dermestes lardarius )、白腹皮蠹( Dermestes maculatus )、花斑皮蠹( Trogoderma variabile )、幕衣蛾( Tineola bisselliella )。

我国目前对剥制动物标本的虫害预防大多还是使用樟脑丸,灭虫多用化学熏蒸法(熏蒸剂为磷化铝、环氧乙烷、澳甲烷等),也有开始选用冷冻法与低氧法灭虫的。

有效预防虫害必须严格地执行IPM程序,在剥制动物标本的藏展场所应放置黏性诱捕器以定期监测昆虫活动。定期检查这类标本是否有虫害活动迹象,可通过提起托盘或抽屉中的每只鸟类或哺乳动物的标本,观察是否有脱落的毛皮、羽毛、昆虫碎屑或活虫(成虫或幼虫)。若托盘或抽屉底部是浅色的或衬有白色吸水纸,就更容易观察到是否有昆虫侵扰的迹象。 除定期检查外,每当工作人员移动标本时也应该进行这类检查,以便及时发现虫害。在春季与其他温暖的季节更要频繁进行虫害检查,特别是最容易遭到虫害的那些标本。

密封良好的橱柜可为鸟类和哺乳动物标本提供最佳保护,可保护标本免受紫外线、灰尘、污染物、昆虫和啮齿动物的侵扰,并可调节环境的温湿度。橱柜不能是气密的,应有空气交换系统以容许排气与受控的新风进入。英国自然历史博物馆(Natural History Museum,London)推荐保存剥皮动物标本的湿度,其上限为55%RH,下限为40%RH。

剥皮动物标本开放式的存储或展示要比封闭式环境更容易受到昆虫的伤害,标本使用后务必放回柜内并密封柜门,切勿将标本留在柜外过夜。

一旦发现虫情,须立即隔离被侵扰的标本,采用低氧或冷冻的方式灭虫。英国自然历史博物馆指出,剥皮动物标本携带了重要的生物信息,包括物种的颜色、形态和结构,以及寄生虫、DNA、蛋白质、胶原蛋白、同位素和酶等关键数据,宜采用最少干预的方法灭虫,使标本保留更多的珍贵数据,为未来的潜在研究和数据采集留下一条途径。英国自然历史博物馆不建议对这类标本进行热处理,低氧灭虫或冷冻灭虫更可取。

除注释以外,2.10部分还参考了以下文献:

1. 毛建萍.标本害虫小圆皮蠹的发生防治[J].蚕桑茶叶通讯,2001(4):10-11.

2. 张文同,姚传文.小圆皮蠹的生物学特性及防治研究[J].安徽农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1994(3):27-33.

3. 李俊英.花斑皮蠹的生物学特性研究[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1998(2):93.

4. 凤舞剑,戴优强,胡长效.花斑皮蠹的生物学特性及防治技术[J].安徽农业科学,2004(3):472-473.

5. 裴海英.昆虫标本害虫的调查初报[J].植物医生,1998(4):33.

6. 王晖,董慧,杨定.标本害虫主要种类及其综合防控现状[J].安徽农业科学,2014(27):9373-9378,9480.

7. 毛志平,曹盛葆.浅谈基层文博单位文物藏品虫害及其防治[C].中国文物保护技术协会第三次学术年会论文集.北京:紫禁城出版社,2004:239-243.

[1] 毛志平,曹盛葆.浅谈基层文博单位文物藏品虫害及其防治[C].中国文物保护技术协会第三次学术年会论文集.北京:紫禁城出版社,2004:239-243.
刘博,魏国锋.文物库房虫害的分布情况及解决方案[C].新世纪辽宁省保管工作论文集.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2002:2728-2731.
郭义强.重庆渝北区馆藏木质文物的保护与修复[D].重庆师范大学,2016:21-23.
尹兵,陈铺尧.室内蛀木害虫的发生、危害和防治[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2004(2):151-155.萧刚柔.中国森林昆虫[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2.

[2] 2.9.3.3参考了以下两份文献:
Jackman J A. Structure-Infesting Wood-Boring Beetles[J/OL]. [2012-3]. http://counties.agrilife.org/galveston/files/2012/03/Structure-Infesting-Wood-Boring-Beetles-Publ.-E-394.pdf.
K. H. Jurgen Buschow. Encyclopedia of Materials: Science and Technology[M]. Amsterdam: Elsevier,2001: 9696-9701.

[3] 高凯.馆藏标本害虫种类及其综合防治[J].中国野生植物资源,2018(2):65-69.
林祁,张春光,覃海宁.全国生物标本馆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
曾飞燕,叶华谷,陈海山.植物标本馆防虫方法[J].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2003(3):271-274.

[4] Pascal Querner. Insect Pests and Integrated Pest Management in Museums,Libraries and Historic Buildings[J]. Insects, 2015(2):595-607.
The Museum Pests Working Group(MPWG). Prevention—Assessing Collection Vulnerabilty[J/OL]. [2019-10]. https://museumpests.net/prevention-introduction/prevention-assessing-collection-vulnerability/.

[5] 王铨明,鲍荣全,柴文莉.自然博物馆藏害虫及为害特征[C]∥城市昆虫控制系统工程研究论文汇编.重庆:重庆市昆虫学会,1991:69-70.
万继扬.动物标本害虫及其防治[J].四川文物,1994(增刊1):56-57.

[6] 叶杨,张波,张锐,等.馆藏剥制动物标本害虫防治法的研究进展[J].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2015(3):97-107.
王春,周理坤,王玉茹,等.馆藏动物标本害虫的综合治理[J].中国文物科学研究,2011(3):15-17.
高凯.馆藏标本昆虫种类及其综合防治[J].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2018(2):65-69. XFYB8eXOQm5i40WAWYM4FzVo7LYUbiRfZrjl2Uf0ogTmYHOpqW99EY5pzOep361c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