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图会前贤”是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改扩建开放后书画基本陈列的首个展览,本展览依托馆藏书画作品资源,选定了“明清文人书画”这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

文人画家由来已久,是我国特定时代下产生的特殊群体,他们的创作根植于中国哲学思想和文化精神,以个人品行、情操、学识、修养、感悟融入书画作品,获得精神上的解脱和超越。文人书画家的大部分诗、书、画、印俱全的作品可称为“文人画”。认识和理解一位文人画家,不能仅仅局限于绘画的领域,借鉴傅抱石概述文人画,一是文(诗文),二是人(人品),三是画(技法)。文人画家之所以能成为一个群体,是因为具备多种共性:画艺精湛,掌握相对完备的国学知识,能吟诗作文,有雅致的情趣,是追求独立人格和自由精神的知识分子。明清时期,文人画在中国书画界占据主流,影响广泛而深远。

此次书画展内核为学术型展览,以求真务实的态度、宽广的视野对文人画家及其展品进行多层次的诠释和揭秘,拓深馆藏书画的价值。展览以“图会前贤”为故事线,“前贤”意指文人画家,“会”既希望是观众与文人画家跨越时空的一次不期而遇,更希望观众借助此次展览对文人画家的世界有更深入的领会。展览分为“素居弄清影”“雅集觅知己”“闹市循孤音”“山谷闻语响”四大部分,从书斋、雅集、画市、山林等不同的地点渐入,象征文人画家越来越高深的境界。从文人画家作画的书房书斋小天地开始,认识书画世界的基本元素,到文人画家的社会交往,打开愈加宽广的文人世界,再到与市场相生,终于身与心对超逸的追求,简要梳理复杂、难解的文人画家世界。解读展出作品的多重信息,解答“在哪里可以会到前贤”“前贤为何成为前贤”“前贤的字画有什么奥秘”。从书画家的身世、爱好、历史背景等来看画面的细节,抓取式地揭示明清时期文人画发展脉络的概貌,阐释和赏析文人画的诗、书、画、印四大要素。

“图会前贤”展览力求为帮助大众了解文人画家和解读文人画家的作品提供新的视角。文人画家的作品,尤其是文人画令人难解的主要原因之一,在于文人画不追求写实,而是托物言志、借物抒情,不仅写意,更是写逸,具有较强的主观性和抽象性。换句话说,文人画不仅是一种造型艺术,它更指向心灵深处。文人画与画家的经历、思想、心境、心路等整个生命历程是融为一体的。因此,对作品的解读需关照作者的创作阶段,抓住生长性、变化性、能动性与创造性的文化特质。殊途同归的是,文人画家作品的抽象表征背后所承载的是中国文人对“天人合一”的崇尚、物我和谐共生的哲学观与心性追求。

文人画家的作品,尤其是文人画令人难解的主要原因之二,在于如何正确、客观、全面地评判中国文人画家、文人画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大潮中给予国人的精神力量。当下对中国传统书画的研究,基本套用西方理论模式。品鉴和赏析文人画,常用的透视关系、深浅色阶、冷暖色调等现代美术术语均依托西方理论和西方语境。必须正视的是,西方模式并不适用于国人理解中国原生的文人画家和他们的作品。因此,此次展览也在探索当前世界文明交流互鉴的时代形势下如何拓展理解文人画家和文人画的自我范式与中国模式。

文人画家的作品,尤其是文人画令人难解的主要原因之三,在于如何把文人画家笔墨世界抽象、晦涩难懂的元素具象化,如何把创作作品中冷峻、自傲、孤寂的意境和克制的表达具象化,而不是笼统地赋予类似“山水画体现了儒释道观念”这样的评语。这要求我们把主观世界和抽象表达借用展览形式设计向公众传递得更细致深入,让中国文人画的意境被更多的当代人接受,获得心灵洗礼。

“图会前贤”注重外化为通俗易懂的、能让普通观众喜闻乐见的展览,让古代书画这“阳春白雪”走进千家万户,让观众领略中华古代书画乃至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触摸到普通人与文人画家产生共鸣的节点。

对中国明清文人画家的解读不是一次书画展能够解决的,这次展览意在引发社会各界对明清文人画家、中国文人画的关注,洞见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灿烂与辉煌。从展品非传统式的组合到解读表述,努力让传统书画鲜活,构建“亲近文人”“领悟文人”“致敬文人”的螺旋式上升层次。

随展图录收入展览使用的49件/套书画真迹,每件作品既有完整的图像和高清局部细节,还有对收入作品详实的介绍。为了更全面地呈现展品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学术价值,特邀国内权威的专家学者审读陈列内容方案,为图录撰写稿件,从不同角度对相关作品进行专题研究和个案考证,将最新的研究成果奉献于大众。图片出自本馆摄影师对作品原件的最新拍摄,并经过了数次缜密比对、校色工作。期冀“图会前贤”展览图录让读者过目不忘。

执笔:蓝武芳 bQDO7pPzOfH6OLE2r4XnbZh6qH21Y3Lbe7vc9rTUvfz3qB9WmnMKuwls4kgnYPhJ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