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引言

桑奇(或作桑吉或山奇,Sanchi)佛塔是印度早期佛教艺术的重要遗存,也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且保存最完整的佛塔遗迹,始建于公元前三世纪的孔雀王朝阿育王时代

塔共三座,大小不完全相同,建造时代也有先后之别,而以大塔最为有名。其地在今印度中央邦首府博帕尔附近,距古代马尔瓦东部名城毗迪萨(Vidisa,今比尔萨)西南约八公里。

大塔直径三十六米多,高不到十七米;半球形屋顶高近十三米,直径三十二米余。半球形屋顶下的平台四米多高,宽近两米。不过大塔中心半球形覆钵初建时的体积仅及现有大小的一半。公元前二世纪中叶即巽伽王朝时代,当地富商资助的一个僧团扩建大塔,于覆钵之外包砌砖石,并涂饰银白色与金黄色的灰泥,复于顶端增设平头和三层伞盖,底部构筑砂石基坛、双重扶梯、右绕甬道及上下两道栏杆,便是现在看到的大塔规模。公元前一世纪晚期至公元一世纪初叶的早期安达罗王朝(也称萨塔瓦哈纳王朝)时代,大塔下层栏杆四个方向的出入口又陆续兴造了四座的砂石塔门。塔门之南门的第一横梁背面有一则铭文,曰“以室利·沙达伽尼王的工匠为首、瓦希休提之子阿难陀(Ananda)捐献” 。一般认为此铭之室利·沙达伽尼王是指萨塔瓦哈纳王朝第三代的沙达伽尼一世,只是关于这位君主在位的绝对年代尚有争议,今大致把它定在公元前一世纪末叶 。四座塔门的制作,以时间为序,则依次为南门、北门、东门、西门〔1·1:1~4〕。不过最早的南门和最晚的西门间隔时间并不很远,因为南门第二横梁和西门南柱刻有同一位功德主的名字,即巴拉米陀罗(Balamitra);此外,东门南柱和西门北柱,捐赀者也为同一人

1·1:1 大塔南门 采自《桑奇遗迹》

1·1:2 大塔北门 采自《桑奇遗迹》

1·1:3 大塔东门 采自《桑奇遗迹》

1·1:4 大塔西门 采自《桑奇遗迹》

大塔周围环绕着三米多高的石栏楯亦即石栏杆 ,栏杆的立柱与横栏用仿木结构的榫卯方式组合而成,设有南北东西四个方向的出入口。不过出入口在外面却是看不到的,因为每一出入口的栏杆内均设有两个九十度的转弯,也因此构成四个矩形门廊〔1·1:5~7〕。

四个石雕大门亦即陀兰那各有三个横梁,横梁两边各有一对方柱为支撑。下方支撑整个横梁的两根石柱宽不到一米、高四米,两个方柱的顶端各有一米多高的一个柱头。不计顶部的装饰,每座塔门高约十米。横梁、方柱、支撑横梁的立柱,均布满雕刻,这也正是桑奇大塔的精华所在。

1·1:6 大塔与栏楯之间 西门背面

1·1:7 大塔与栏楯之间 东门背面

佛塔之后,桑奇尚有颇具规模的佛寺兴建。其佛事,大约一直持续到十一世纪。十二世纪以后,随着伊斯兰教的愈益兴盛和佛教的日益衰败,这里的佛塔与寺院也逐渐荒废,于是掩藏于丛林而被世人彻底忘却,直到一八一八年被无心闯入的英军意外发现。次年英军上尉埃德华·费尔发表了有关桑奇遗迹的报道,三座佛塔方再次为人所知。以后,英国考古学家亚历山大·甘宁汉把三座佛塔编为一、二、三号,大塔,便是一号。一九一二年,考古学家兼艺术史家约翰·马歇尔主持了遗址的发掘和大塔的复原〔1·2〕。他与阿·福歇合著的《桑奇遗迹》( The Monuments of Sanchi )三巨册,是迄今为止关于桑奇佛教遗迹研究的最为重要的著述。

1·2:1 大塔和三塔 采自《桑奇遗迹》

1·2:2 大塔 采自《桑奇遗迹》

孔雀王朝是印度的第一个统一王朝,始于公元前三二〇年前后,开国之君为旃陀罗笈多,其孙阿育王于公元前二七一年登上王位,在他的时代,王朝疆域最大。王皈依佛教后,于弘扬佛法,用力最著。著名的阿育王柱,便有着王朝以推行佛法而威震四方的象征意味〔1·3〕。不过它仅与佛教有关,而非纯粹之佛教艺术

公元前一八五年孔雀王朝为巽伽王朝所取代,巽伽王朝仅具有孔雀王朝领土中部的摩揭陀一带。王朝最著名的佛教遗存是巴尔胡特大塔〔1·4〕。大塔原建在中印度科沙姆西南不到二百公里处 [1] ,即古代的拘睒弥。覆钵塔遗址于一八七三年发现,大塔栏楯和覆于栏楯顶端的笠石均有浮雕图案,然而环塔之石栏楯已是残缺不全,今在加尔各答博物馆内辟出一个展厅复原陈列。大塔的栏楯与塔门有铭文二百余,根据东门门柱施主的发愿文,可知建造塔门和栏楯的捐赀者系巽伽朝一位名作达纳胡提的王侯。浮雕上面的铭文也多有施主姓名,为王侯,为商主,为居民,为比丘和比丘尼,其中不少是来自恒河流域以及德干高原一些城市的外地人 。稍晚于巴尔胡特大塔,即约当巽伽王朝晚期的遗存,尚有今印度比哈尔邦的菩提伽耶佛塔栏楯。

公元前一世纪,原臣服于孔雀王朝的南印度部落安达罗人崛起于德干高原,建立了安达罗王朝,自此至公元一二四年,为早期安达罗王朝。巽伽王朝和早期安达罗王朝时期的佛教石窟,有西印度的巴贾石窟和卡尔利石窟,前者开凿于公元前一百五十年至前一百年间,后者时代约在公元四十年至一百年。

1·3 狮子柱头(阿育王柱)鹿野苑出土 采自《印度与锡兰美术史》

1·4 巴尔胡特大塔 采自《印度与锡兰美术史》

公元一世纪至三世纪,印度西北部有大月氏人建立的贵霜王朝。印度与希腊化艺术结合形成的犍陀罗佛教艺术,即繁荣于贵霜时代。地处连接印度中部与西北部交通要冲的马图拉,贵霜时代是王朝的东都,这里形成的保持本土特色的佛教雕刻,成为与犍陀罗流派并立的马图拉流派。与此约略同时,又有南印度的后期安达罗王朝之阿马拉瓦提艺术,与犍陀罗和马图拉鼎立为三。

以上为桑奇前后佛教艺术流派之大势。那么印度早期佛教艺术中的石塔雕刻,以时代先后顺序论,便是巴尔胡特大塔栏楯雕刻最古,其年代约当公元前二世纪中叶;其次为桑奇二塔上面最初的雕刻,可定在公元前一二五年;再次,为菩提伽耶佛塔栏楯,时代为公元前七五年左右,桑奇大塔栏楯雕刻与此大抵同时,即公元前五〇年左右;最后是桑奇三号塔大门和桑奇二号塔栏楯上后期补加的雕刻,两者的时间都为公元后最初的几年 。如此,巴尔胡特与桑奇大塔之间,是有一个百年左右的发展进程,因此在桑奇大塔我们看到的已是趋于成熟和完美的表现形式。

桑奇大塔南侧,今存一座石砌的殿堂,此即发掘者编为第十七号的佛教建筑,约建于五世纪初年鸠摩罗笈多在位时的笈多时代。殿堂很小,平面为纵向的长方形,门前柱廊有四根粗大的列柱,柱头为覆钟式,顶端装饰两两相背的四只狮子,两个狮子之间一株大树,多为菩提,也有其他〔1·5〕。入门,则即平顶、方形的正殿。距此不远,又有一座笈多时代晚期的第十八号寺院遗址〔1·6〕。也是在笈多时代,大塔四座塔门的入口处分别添加了四座石雕佛坐像〔1·7〕。

由大塔西门处西行,沿着一条小路走向二塔,途中经过的一处遗址,是时代约当八世纪的第五十一号寺院〔1·8〕。更晚的遗迹,则是由大塔东门处向东行的一片建筑群,即第四十五号寺院〔1·9〕,它建于十世纪左右。今残存一座外表毁损的方形内殿和周围的几段柱廊,散落在地上的残石当即原初的建筑构件。透过紧锁着的纱门,可以看到内殿里面尚有佛像。

总之,一、二、三号塔之外,桑奇遗址所存佛教遗迹,其时代一直延续到十至十一世纪

1·5 第十七号寺院 建于五世纪笈多王朝时期

第十七号寺院局部

1·6:1 第十七与第十八号遗址

1·6:2 第十八号遗址

1·7:1 佛坐像 北门

1·7:2 佛坐像 东门

1·8 第五十一号寺院遗址

1·9:1 第四十五号寺院

1·9:2 第四十五号寺院

1·9:3 第四十五号寺院浮雕

1·9:4 第四十五号寺院浮雕

1·9:5 第四十引五号 寺言院佛1像5

桑奇村名不见经传,世尊住世的时候,足迹也从未至于此地。不过距离桑奇不远的小城毗迪萨曾经是商旅辐辏之所,交通便利,往来者众,桑奇大塔南北东西四门即靠了小城毗迪萨商人的慷慨捐赠而兴建 。桑奇大塔浮雕的艺术风格,则是源于此地象牙雕刻的传统工艺。大塔南门第一道横梁的背面铭文记载它是沙达伽尼一世的匠师领班阿难陀所奉献;南门左侧立柱浮雕的铭文则说明这是居住在毗迪萨的象牙雕刻匠师的作品。大塔雕刻构图的饱满和笔触的精微,当是来自牙雕的艺术趣味,这使它很像是放大了的象牙雕刻,因此造就了一种特殊的形式感。

印度早期佛教艺术中,匠师严格遵循着不表现佛陀的原则。为什么会如此,人们有过种种分析和认识 。不过面对已经存在的事实,不问原因,止谈感受,也许会觉得这是一种很好的方法。这里彰显的不是偶像,而是觉悟者的觉悟,他的说法以及他说的法。以不表现偶像的方法从事佛教艺术,可以更多保存佛教的本质,使信众的敬仰之心不是落在一个具体的形象,而是这一位圣者所证悟的真理,正如佛陀不断的教诫——重要的是自身之修为。

就形象创造来说,这种方法也是一种聪明的回避。并且它不仅不表现佛陀,连僧侣也不表现,因此画面中的人物以世俗形象为主。供养人之外,最多的是王者、贵族、武士、侍从,还有天神、药叉、魔鬼、外道。可以说,它是用世俗生活和传统神话的表现方式来讲述佛国故事。

1·10 阳光下的桑奇大塔

我们见到桑奇,是在十二月里的一个艳阳天。远远看见绿草坡上的大塔,在阳光下被蓝天衬托得美极了〔1·10〕。阳光下的桑奇,石雕看起来果然如牙雕一般,不论质感还是颜色。当然在桑奇,最吸引人的,是大塔塔门浮雕故事。

曾经很想挑选着读一读佛经,却又每每忧惧于它的浩瀚,久矣找不到方便进门的入口。桑奇归来读佛经,从马鸣的《佛所行赞》开始,再挑选其他有故事的部分,而其中的文字随时能够同自己的好奇与疑问相遇,于是先在心里用大塔浮雕为它配了图,同时开始整理桑奇印象。

[1] 文森特·A.史密斯《印度与锡兰美术史》( A History of Fine Art in Iidia and Ceylon ),图版12-B,孟买,一九六九年。 rVsbZsR2u173ADyTL2VU0GdqCKbi6yMHwyRoad0mKnb69Tg00SbdCjBfLH32d+q6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