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混子哥。这次,我们一起来读四大名著之一的——
《西游记》。
它是中国神话故事的巅峰,出现的神魔鬼怪不计其数。因此,它不仅成了妇孺皆知的经典,还成为中国人刻在基因深处的 文化情怀 。
这样一部作品,值得每个人都读一读。但在正式读之前,我们需要解决一个问题——
《西游记》是怎么来的?
故事要从 唐朝 说起。
提起唐朝,我们首先想到的是:大唐盛世,万国来朝,贸易发达。然而,有个人对此深表怀疑——
这个人叫 玄奘 ,唐代著名高僧,也是《西游记》中唐僧的原型。
玄奘姓陈,本名 陈袆(huī) ,小时候父母双亡,家遭变故,所以早早就看破红尘,遁入空门。他天赋极佳,堪称行走的佛经点读机,加上颜值超高,很快就成了佛教圈的“当红炸子鸡” 。
但看的佛经越多,玄奘困惑也越多:同一个概念,怎么大家的解读都不一样?
原因很简单——都是翻译的锅。佛经从天竺(今印度)传到中国,一路上不知道要经过多少人。翻译五花八门,内容相当不准确。
玄奘被二手翻译折磨得十分痛苦,决定西行去天竺,亲自海淘真经。这就有了著名的 玄奘西行 。
然而,西行之路十分艰难,玄奘好几次差点真上了西天。这些磨难基本可以总结为三个“不”:
玄奘西行面临的第一个困难,就是出不了大唐的国门。当时大唐正在和西边的突厥干仗,边境极不安全。唐太宗下令关闭国门,因此玄奘直接被无情拒签。
玄奘要想出境,只有一个办法: 偷渡。
尽管玄奘万分小心,奈何边境看守太严,再加上他名气大,到哪儿都能被认出来,偷渡的过程不是很顺利,甚至还被官吏抓了起来。
混子哥猜测,也有可能是因为玄奘十分亮眼的发型。
不过好在玄奘有主角光环,每次被抓,都有人来救他。有些是他的粉丝。
有些是当地一把手。
还有一个人,不仅愿意帮玄奘逃跑,还想当他徒弟。这个人叫 石磐(pán)陀(tuó) ,长相复古,毛发旺盛。
后来此人被误传成“ 猴人 ”,成为孙悟空的原型之一。
玄奘靠着这些人的帮助,终于走出了大唐的国土。
如果说玄奘出关是游戏小白离开新手村,那么他之后的路,可以称为是地狱难度……
刚出大唐的玄奘一头栽进了沙漠之中,更悲催的是他还不小心把水壶打翻了!
一般人遇到这种情况直接掉头回家了,但玄奘出发前立下誓言:不到天竺,绝不回头!于是,他忍受着饥渴与炎热继续前进,硬生生熬了四天五夜,差点上西天了。幸好他的老马驮着他,找到一片绿洲,救了他的性命。
除了恶劣的自然环境,狂热的粉丝也让玄奘备受磨难。他路过 高昌国 时,高昌国国王一心向佛,想留下他给自己打工。
面对丰厚的条件,玄奘不为所动,一心求取真经。国王眼见利诱不成,便威胁要把玄奘送回大唐。但玄奘不吃这一套,绝食三天以示决心。
国王害怕了,毕竟自己也是修行之人,要是逼死玄奘,罪过可就大了。于是国王赶紧收手,不仅和玄奘结为异姓兄弟,还给他配了几个保镖和一笔路费,以示诚意。
这就是《西游记》中,唐僧与唐太宗结拜的故事原型。
除了上面那些困难,还有翻越雪山、遭遇强盗等种种磨难……
历经四年坎坷,走过十几个国家后,玄奘终于到达佛教的圣地——
这个寺相当于佛教界的清华、北大。在这里,玄奘认真学习正版的佛教典籍,几年后带着大量佛经,回到大唐。
往后余生,玄奘基本都在翻译佛经,力求把千辛万苦求来的真经传递给更多的人……
为此,后来的唐高宗还为他修了座塔,叫 大雁塔 ,让他专心在里面翻译佛经。
这就是历史上 玄奘取经 的故事。
玄奘取经历时十几年,行程五万多公里,这种坚守信念、不畏艰难的精神,感动了无数世人。于是——
百姓们开始口口相传玄奘西天取经的事迹。
玄奘的徒弟们将玄奘取经的经历,写成 《大唐西域记》 。
书中记载了玄奘一路上的见闻,还有西域各国的风土人情和神话传说。
宋元时期,民间流行 说话艺术 (相当于今天的评书)和杂剧,玄奘取经的故事被不断加工,逐渐变为唐僧师徒取经的故事。
到了明代,有个叫 吴承恩 的人,充分发挥想象力,将唐僧师徒取经的故事再加工,写出一本书。
这就是《西游记》诞生的过程。
讲到这里,我们再来简单讲讲《西游记》的作者吴承恩。
吴承恩 ,江苏人,擅长讲神话故事。他的人生颇为坎坷,年轻时科举不顺,后来当了个小官,却被人诬陷,于是愤然辞职。
当时的 嘉靖 皇帝迷信道教,不理朝政,导致官场上下一片黑暗。吴承恩内心十分愤懑,于是通过神话故事和小说,讽刺现实,发泄不满。
大家注意了,目前学术界对于《西游记》的作者是不是吴承恩,还有一些争议,大家了解就行。
讲到这里,可能就有同学好奇了——
混子哥认为,《西游记》有三大亮点。
《西游记》用前所未有的想象力,构建了一个复杂庞大、妙趣横生的奇幻世界。
凭借着夸张、大胆的想象,《西游记》被誉为 古典浪漫主义小说 的高峰。
《西游记》中出场的神仙妖怪有 两百 多个,每个角色性格独特,形象鲜明。神仙的世界里也有爱恨情仇,妖怪的生活中也有家长里短。
比如牛魔王一家,生动演绎了家庭的各种鸡毛蒜皮。
再比如奎木狼与百花羞公主,是一出妥妥的爱情悲剧。
所以《西游记》不仅是一部魔幻剧,更是一部反映现实,有深度,有内涵的好剧。鲁迅先生曾夸奖:
翻译过来就是,《西游记》中的神仙妖怪都极有人情味,像极了生活中有血有肉的普通人。
明代的文人们在看《西游记》时,认为《西游记》的主旨在于 修心 ,是一部讲述内心成长与磨炼的故事。
比如孙悟空:从最初的一心只求长生,到大闹天宫,再到西天取经,一路降妖除魔,最终脱胎换骨,成长为主持正义的——
再说取经团队:从最初的不团结,到最后齐心协力,克服困难取得真经,都是因为他们能在困难中不断反思,不断成长。
所以,《西游记》凭借其脑洞大开的想象与深厚的内涵,成为四大名著之一,值得每个人阅读。
但难题来了,《西游记》原著共100回,87万多字,唐僧师徒历经九九八十一难,一翻书就能劝退不少人。
别看这么多字,其实重点就两方面:
1. 取经路上的打怪故事;
2. 故事背后的精神内核。
既然拎出了重点,那《西游记》应该怎么读呢?很简单,其实西游记就是——
既然是一个在打怪中成长的游戏,那接下来的故事就好玩了。
下一篇,我们正式进入《西游记》,来看看打怪主力孙悟空的身世: 猴王出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