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知道美国前总统林肯是如何准备演讲的吗?笔者倒是略知一二。当你读至此处时,你会发现布朗博士大力推崇的一些方法,事实上林肯早在70年前就已经使用了。林肯在一次著名的演讲中曾预言:“‘同室分裂,不战自灭’;‘我坚信本政府不可能永远忍受半奴隶制以及半自由制。’”这篇演讲词是林肯在日常生活中思索得到的:吃饭的时候在想,散步的时候在想,挤牛奶的时候在想,甚至连去肉铺、杂货店买东西的时候都在想。他披着一条旧围巾,胳膊上挎着篮子,小儿子在身旁叽叽喳喳、喋喋不休地发问,发现爸爸心不在焉,还气恼地拉扯父亲瘦骨嶙峋的手,试图让他做出回应,但这一切全是徒劳。林肯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丝毫不为所动,脑子里满是演讲的内容,好像忘记了自己孩子的存在。
在思索过程中,林肯总会不时地做些记录,哪怕是只言片语;信封、碎纸片或是从纸袋上撕下的一角,身边能找到的任何东西,都记满了文字。他会把这些笔记塞进帽子里,随身携带,到整理归类时再拿出来,然后动笔写稿,反复修改,直到讲稿成型,只待发表。
在1858年的大辩论中,参议员史蒂芬·道格拉斯不论走到哪儿都是发表同样的演讲,而林肯则会不断学习、思考、反省,以求做到演讲不会千篇一律。正因如此,他的演讲总能推陈出新、不会过时。
在入主白宫前不久,林肯把自己锁在斯普林菲尔德一间光线昏暗、布满灰尘的暗室里,仅凭手中的一本《宪法》和三篇讲稿,就写出了自己的就职演讲。
那么,林肯是如何准备《葛底斯堡演说》的呢?很可惜,关于这个问题存在许多不实之词,而真实的故事非常有趣,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当时,葛底斯堡公墓委员会准备为牺牲士兵举行一次公祭仪式,他们邀请了爱德华·埃弗里特为仪式致辞。埃弗里特曾任波士顿牧师、哈佛大学校长、马萨诸塞州州长、国会议员、美国驻英大使及国务卿等职,被誉为美国最优秀的演说家。公祭致辞原本定于1863年10月23日,埃弗里特先生非常明智地告知主办方在这么短的时间内他很难做足准备,所以仪式往后顺延了近一个月,安排在11月19日。仪式开始前三天,埃弗里特一直待在葛底斯堡,置身于曾经硝烟弥漫的战场,体会那里曾经发生的一切,而这三天的冥想无疑是最好的准备工作,他仿佛亲身经历了整场战斗。
仪式的邀请函同样送达每个国会议员,以及林肯总统和他的内阁成员,其中大部分受邀者都婉拒了邀请,但林肯答应出席,这让主办方大感意外。那么问题来了,他们要不要邀请总统发表演讲呢?显然原计划并无这项议程。此外,一些人也提出了反对意见,认为总统先生不可能有时间准备演讲,即便时间充足,他又能胜任吗?诚然,林肯总统对奴隶制题材的演讲可谓信手拈来,在库柏联盟学院(库柏联盟学院的“大礼堂”中曾经有多位美国总统发表演讲,其中包括林肯、格兰特、克利夫兰、塔夫脱、罗斯福、威尔逊等)发表的演讲也大获成功,可他从来没在公开场合致过悼词,毕竟,葛底斯堡公墓是个庄严肃穆的场合,主办方必须做到万无一失。那么,到底应不应该邀请总统发表演讲呢?他们思前想后,犹豫不决。要是这些人有未卜先知的能力,他们更应该多想象一下这个眼下正饱受质疑的人,在公祭仪式上做了一场多么精彩绝伦的演讲!而这场演讲也被公认为演讲史上经久不衰的杰作。
然而,在仪式开始前的两个星期,林肯才收到致辞的邀请函,函上注明“请做适当的陈词”,你没看错,主办方希望总统“做适当的陈词”。这可是针对一位美国总统采用的措辞啊!
林肯收到通知后随即着手准备。他写信给爱德华·埃弗里特,期望得到这位一流演说家的讲稿以供参考。讲稿到手以后,他便仔细研读起来,甚至连去照相馆拍正装照时都随身携带,只要有空就拿出来瞅上几眼。那段时间,林肯每天都在琢磨自己该讲些什么,当他往返于白宫与作战部时,他在思考;当他躺在陆军部的沙发上等待最新的战报时,他也在思考。他在一张大页纸上草拟了初稿,然后塞进礼帽里,随身携带,他不停地思索,直至讲稿逐渐成型。在演讲前的那个周日,他还对诺亚·布鲁克斯说:“讲稿有些地方还不太完善,我已经写了两三遍,还是不太满意,看来得再斟酌一下才行。”
林肯在公祭仪式的前一天晚上抵达葛底斯堡,此时的小镇早已车水马龙。这个平日里只有1 300人的小地方一下涌入了10000多人。人行道上挤满了行人,男女老少纷纷走上街头;乐队不停地奏乐,人们高声歌唱《约翰·布朗之躯》(约翰·布朗,美国南北战争前夕反奴隶制的起义领导人);当人群行进至威尔斯先生家门口时,“恰逢”正在那儿做客的林肯,大家哼着小夜曲,并邀请总统先生致辞。作为回应,林肯非常机智地讲了几句,或许是因为他认为明天才是演讲的最佳时机,所以此刻不愿多说。而事实上,那天后半夜,林肯仍在完善自己的讲稿,他甚至还跑到隔壁国务卿西华德的房间,大声读给他听,以求斧正。第二天早餐之后,林肯继续“熬稿”,直到一阵急促的敲门声把他从沉思中拉回现实——游行时间到了。据当时跟在林肯身后的卡尔上校回忆,“游行开始后,总统先生端坐在马背上,确有一副最高统帅的威严,但渐渐地他的身板就‘垮’了下来,低着头,若有所思”。我们猜想,即使是在游行时,他可能还在“推敲”他那篇仅有10句话的不朽之作。
对于某些演讲,林肯做起来味同嚼蜡,最后自然也都成了败笔。但一谈及奴隶制和国家统一的话题,他似乎就充满了力量。原因何在?因为他把毕生精力都投入思考这两个问题当中,自然也感触极深。有一次,林肯和一位同伴夜宿在伊利诺伊的一家小旅馆,第二天天亮,友人醒来发现林肯已经坐在床上,面朝墙壁,口中念念有词:“我坚信本政府不可能永远忍受半奴隶制以及半自由制。”
“这些故事都挺有趣,”你可能会反驳道,“可我无意成为一名不朽的演说家。我只是想偶尔做几场演讲罢了。”
诚然,我们深知你的诉求。这本书正是为了帮助你和像你一样的人实现自己的愿望。然而,要想让自己的演讲不矫揉造作,借鉴一下演说家的训练方法,你还是能够获益良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