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妲己,商朝灭亡的替罪羊

凤鸾宝帐景非常,尽是泥金巧样妆。曲曲远山飞翠色,翩翩舞袖映霞裳。梨花带雨争娇艳,芍药笼烟骋媚妆。但得妖娆能举动,取回长乐侍君王。

——许仲琳《封神演义》

这是《封神演义》里,纣王在女娲庙题写的淫诗,最后惹得女娲娘娘上了火生了气,派九尾狐下来,扮作妲己模样,害得殷商王朝土崩瓦解,这个故事告诉每一个人,妲己是商朝灭亡的罪魁祸首。

继承人风波

商朝经历了大起大落,传到纣王一朝,已经历经了三十代,虽然艰难,但是依旧强势。

纣王的原名叫“帝辛”或“子辛”,“纣”这个词在《集解谥法》上说是“残又损善”的意思,很明显这是不满他统治的人给他起的外号,最有可能是大周打败商朝后,周武王给他的“谥号”。

纣王即位颇有戏剧性,《史记》上说:“帝乙长子曰微子启,启母贱,不得嗣。故启大而庶,封小而嫡。”

中国历史进人西周后,嫡长子继承制已经上升为成文法,但从这条记载来看,周朝很有可能是继承商朝的嫡长子继承制的习惯,也就是说在商朝,嫡长子继承王位已经是不成文的惯例了,只是还没有形成法律。

但是《吕氏春秋》上的说法又让人感到颇为奇怪,它说:“纣之同母三人,其长曰微子启,其次曰中衍,其次曰受德。受德乃対也,甚少矣。纣母之生微子启与中衍也尚未妾,已而为妻而生纣。纣之父,纣之母欲置微子启以为太子,太史据法而争之曰:“有妻之子,而不可置妾之子。纣故为后。”

这一段记载令我十分费解。

翻译过来就是微子启和纣王是一个母亲,但是生微子启的时候,他们的母亲还不是正妃,而生纣王的时候,她已经是正妃了。所以太史认为微子启不是嫡子,而纣王是嫡子,应立纣王做王位的继承人。

我当时看这段记载时,脑子有点晕,母亲生孩子时是庶妃,然后母亲被封为正妃,孩子难道还是庶子吗?我今天斗胆问一下吕不韦,你这个记述和战国时公孙龙的“白马非马”的错误逻辑学说有什么不同?除非那时商朝的法律真的很健全,将这条特别规定也包括在内了。但是大家想想可能性有多大?

那么,纣王的老爸老妈为什么要废长立幼呢?

我觉得纣王的即位和他是嫡子、庶子没有关系。

我个人认为原因是,纣王比微子启更具备做君王的素质,恐怕纣王的父亲帝乙早就看出来这一点,所以破例将帝辛选定为王位的继承人。

《史记》上说:“帝纣资辨捷疾,闻见甚敏;材力过人,手格猛兽。”

《帝王世纪》上说:“纣倒曳九牛,抚梁易柱。”

从这两条记载来看,第一纣王有才能,第二纣王勇敢且善斗,这在当时商朝战争迭起的环境下是做好君王必不可少的素质。

我们再看看微子启,商朝的灭亡和他的投敌叛国有很大的关系,比起他的两个弟弟,他真应该被钉在中国历史的耻辱柱上。毛主席评价他有一句话:“微子最坏。”我觉得主席的评价十分中肯。

纣王的身世为大家介绍完了,他顺利地登上了王位,接管了大商帝国的统治权。

下面的主角妲己要正式登场了。

妲己的传说

纣王有很多女人,不只有妲己而已,但是无可否认,纣王最喜欢的是妲己,而且纣王和夏桀不一样,在历史记载中从来没有他对其他女人宠爱的记录。

关于妲己,我们先要解决一个问题,那就是妲己的出身到底是什么样的?

首先说她绝不是什么冀州侯苏护的女儿,因为在正史中根本找不到苏护这个人。

官方的说法是皇甫谧在《帝王世纪》中的记载:“有苏氏美女。”

《国语》上说:“有苏氏女,妲字己姓也。”“殷辛伐有苏,有苏氏以妲己女焉。”

以上记载主要说明了三个问题。

第一,妲己是俘虏;

第二,妲己不姓苏而是姓妲,有苏是部落名或者是国名;

第三,妲己不是什么狐狸精转世。

为什么后世愿意把妲己说成是狐狸精呢?大概是有苏氏是以狐狸作为部落的图腾的,所以后人相联系,就变成这样了。

下面要解决的第二个问题是纣王是怎么亡国的,商王朝的灭亡和妲己有什么关系?

我总结了一下,纣王和妲己大致犯下了六条不可饶恕的罪行。

第一,重刑。

大家都知道炮烙和虿盆吧,传说这都是妲己发明的。

虿盆在正史中没有记载,但是炮烙是有记载的,《史记》上说:“主而诸百姓怨望而诸侯有畔者,于是纣乃重刑辟,有砲格之法。”

但是《史记》中并没有详细记述这种刑罚如何操作,没关系,自会有其他史料相补充,《列女传》上说:“膏铜柱,下加之炭,令有罪者行焉,辄堕炭中,妲己笑,名曰砲格之刑。”

明确了吧,不是像电视剧里演的把人绑在铜柱上烧死,那样太没有创意了,而是让你在烧红了的铜柱上走,然后人会因为太烫而失去平衡,掉到热碳中活活烧死。

南齐史家邹诞生《注释史记》里的记述与上面的略有不同:“见蚁布铜斗,足废而死,於是为铜格,炊炭其下,使罪人步其上。”

这里铜柱变成了长方形的铜板,走起来更有意思了,肯定是看着罪人在铜板上“跳舞”,最后犯人体力不支,活活被烫死在铜板上。

以上记载就像是炮烙的使用说明书,谁说烧烤是韩国人的专利,中国人很早就有这种人肉烧烤了。可是妲己看到这种事情,竟然还能笑得出来,并能以此为嗜好,天天看,月月看,年年看。

只能用一句话评价:变态中的变态,恶妇中的恶妇。

第二,酒池肉林。

这是老段子,不做解释。

第三,超级淫乱。

传说妲己和纣王都是音乐家和舞蹈家,两人具有很高的“艺术细胞”。

《史记》上说:“于是使师涓作新淫声,北里之舞,靡靡之乐。”

“靡靡之乐”可能就是我们今天像《哈狗帮》之类的粗口歌,或是像妓院里,韦小宝爱听的那种“十八摸”之类的下流歌曲,“北里之舞”我个人认为就是最早的“脱衣舞”,这点在《烈女传》中也有印证。

纣王还让男人和女人都脱去衣服,赤身裸体在酒池肉林之间相互追逐,恐怕还有下一个镜头吧,难以启齿……恐怕这就是最早的“黄色电影”了。

《史记》中还记载了一个不肯受此屈辱的女子:“九侯有好女,人之纣。九侯女不喜淫,纣怒,杀之,而醢九侯。”

九侯的女儿不参与这样的淫荡节目,就被纣王杀了,而且还连累了自己的亲族,九侯也被纣王剁成了肉酱。

我估计这就是后来小说中姜皇后和东伯侯姜桓楚的原型。

第四,修建鹿台,耗费民力。

《史记》中说:“厚赋税以实鹿台之钱。”

后来皇甫谧、刘向等多位史家形容鹿台“大三里,高下尺。”据说修建的时间就用了七年。

第五,听信妲己之言。

《史记》中说:“爱妲己,妲己之言是从。”

《烈女传》说得更具体:“妲己之所誉贵之,妲己之所憎诛之。”

这两条记载里可看出纣王完全依赖妲己的喜怒来决定人的生死。

《吕氏春秋》里说:“商王大乱,沈于酒德,妲己为政,赏罚无方。”

吕不韦说得更厉害,那时候妲己干脆亲自上阵打理政事,也就是妲己正式走上了政治舞台,纣王实际上成了傀儡君王。

这个说法非常有市场,香港版的《封神榜》和日本漫画《封神演义》都采用了这种说法。

这个描述刘向在《烈女传》中总结出了一句经典的话“牝鸡无晨,牝鸡之晨,惟家之索。”

这里有一句成语就叫做“牝鸡司晨”。也就是说该你干的活你不干,不该干的都干了。

第六,残杀忠良。

纣王拒谏是历史上有名的,历朝历代都有这样的皇帝。忠臣死谏也是历史上常见的,历朝历代都有这样的忠臣。商朝死谏的大臣就是比干。

《史记》中说:“比干曰:为人臣者,不得不以死争。乃强谏纣。纣怒曰:吾闻圣人心有七窍。剖比干,观其心。”

《烈女传》中把这句历史上最血腥的话,让妲己说了出来妲己曰:吾闻圣人之心有七窍。于是剖心而观之。”

纣王的这一举动吓坏了其他大臣,《括地志》中说:“箕子惧,乃详狂为奴,纣又囚之。”

箕子很聪明靠装疯卖傻来躲避纣王的迫害。

以后也再没有大臣敢直谏了。

好了,这六大罪状够了吧,足可以灭亡一个国家,那些饮酒好色、剖开孕妇肚子之类的“小罪行”,就不提了。

西周崛起

不过,永远不要忘了夏商周三代的那条铁律,谁强大谁就做老大。无论纣王和妲己再怎么作恶多端,商朝的灭亡并不是由内自外的。

在夏商周三代,一个统治部落的衰落意味着另一股势力的兴起,在商朝末年这股势力就是西周。

大周文王姬昌曾经受到了九侯的连累,又加上谗臣的挑唆被纣王囚禁在羑里(今天河南汤阴)。

《史记》说这个谗臣就是崇侯虎,“崇侯虎谮西伯於殷纣曰:西伯积善累德,诸侯皆乡之,将不利于帝。”

后来,西周的散宜生想到纣王好色就到处去找美女,《括地志》上说:“散宜生等求有莘美女献纣者。”当然还有几匹名马(骊戎之文马)和无数的金银财宝,把这些献给了当时的奸臣费仲,费仲又向纣王说了很多好话,纣王才释放了姬昌。

姬昌被释放不久就死了,武王姬发即位,发动了对商朝的大决战,也就是牧野(今卫辉市区)之战,奴隶们闻风倒戈,武王不战而胜,商朝灭亡。

纣王和妲己的下场很悲惨。

《史记》中说:“纣走入,登鹿台,衣其宝玉衣,赴火而死。”

《周书》中说:“纣取天智玉琰五,环身以自焚。”

《烈女传》中说:“纣乃登廪台,衣宝玉衣而自杀。”

虽然死法不一样,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纣王死得颇有尊严,也很从容,他没有仓皇逃走,也没有被俘而是选择了自杀。

《史记》中还说:“周武王遂斩纣头,悬之白旗。”这种说法不足信,因为很矛盾。前边刚说纣王是在鹿台自焚的,那肯定已经烧成骨灰了,就算把头砍下来还有什么用,谁知道那是纣王的脑袋。

相比之下,《烈女传》的记载比较靠谱,“于是武王遂致天之罚,斩妲己头,悬于小白旗,以为亡纣者是女也。”

武王砍得是妲己的脑袋,他要告诉大家商朝亡国完全是因为这个女人,杀掉这个女人顺应天意。

当然关于妲己的结局还有另外一种说法,《世说新语》中引孔融的话说:“周师进人朝歌以后,妲己为周公所得,后来成为周公的侍姬。”

因为这个记载是传说的再传说,我也不知道孔融是凭据什么说的这番话,所以我个人认为可信度不大,所以,不再做说明了。不过如果这是真事的话,大周可以算是自己抽了自己一个大嘴巴,周公旦这样明智的人不会犯这样的错误吧。

武王还另外逼死了纣王两名没有留下名字的爱妃,《史记》上说:“已而至纣之嬖妾二女,二女皆经自杀。”

这两个女子我估计就是《封神榜》里的胡喜媚和柳贵人的原形吧。

疑点重重

正史和野史的记载都给大家说完了,有人要问,故事讲到这里是不是要结束了。

如果是这样,我感觉我就没有必要写这篇文章了。我们来分析一下,上面这些事看似很有依据,但是真的这么有道理吗?我个人认为后世史家往这段历史里添油加醋的成分很大,这段历史里有很多值得我们琢磨的地方。

史家们为什么要这么做呢?我觉得有下面几点原因。

一是,周朝史家为了维护周王朝的统治地位,故意将反叛说成是替天行道,故意抹黑纣王和妲己;二是,后世史家认为以纣王妲己之恶,再多加上点也没事,所谓“墙倒众人推,破鼓万人捶”;三是,后世野史、小说中也多有附会、想象的成分。

特别是第三点,《封神演义》在民间的影响很大,让纣王和姖己的恶人形象在中国民间根深蒂固。

我曾经看过一个较早的话本《武王伐纣平话》,这就是《封神演义》的雏形,里边多有一些未见于《封神演义》的纣王和妲己的恶行。历代的百姓就是听着这样的书,看着这样的戏,一点不怀疑地去憎恨妲己和纣王。历史就是这么被百姓歪曲地理解了。

我给大家的结论是纣王和妲己没有大家想象的这么坏,我对我看到的史料抱有怀疑态度,应该说很多也不是怀疑,是压根就不信。

其实,我最初发现的疑点只有一个,那就是前朝著名的恶女妹喜的事迹。

司马迁在《史记》中对妹喜这个人物只字未提,这件事引起了我的怀疑。后来我终于发现司马迁为什么不记录妹喜的事迹了。

我个人在这里做一个大胆的判断,我认为司马迁是将所有关于妹喜的罪行全部加给了妲己。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移花接木,李代桃僵。

各位睁大眼睛的读者一定会问,你为什么这么说,司马迁又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因为两个朝代,四个人物,很多事件惊人的相似。

妹喜和夏桀、妲己和纣王的故事太相似了。司马迁根本不敢把两个不同时代的记载写的基本上一样,所以他选择突然失忆,不记录妹喜的言行。

司马迁面对史料时一定非常矛盾,关于纣王、妲己的记述简直就是夏桀和妹喜的事迹的一次复述,酒池肉林也好,变态的笑容也好,残害忠良也好,哪点不一样?面对这样的史料你怎么办?

只能做一次痛苦的选择。

司马迁选择了战国时代的列国思想家的主张,将这些罪行一股脑都放在妲己和纣王身上,故意不提妹喜这个人物。纣王也真是倒霉,如果是像秦始皇一样修修长城,像隋炀帝一样凿凿大运河,那样亡国也不算冤,最少还给后人留下了一点有价值的东西,给后人留下了点经验教训,告诉后人这样做也是会亡国的呀。

但是纣王就是走上了夏桀的老路,亡国都毫无新意。

妲己的冤枉

孔子的学生子贡,早在春秋时期,就有点看不过去了,他愤愤地为纣王鸣不平;说:“纣之不善,不如是之甚、也!是以君子恶居下流,后世言恶则必稽焉。”(《论语·子张》)

有的人说,一个后世的证人的证词不充分,也不足以采信。嗯,没错,子贡最多就是个喊冤的。想要翻案就必须要有其他证据。

下面我会把我刚刚为他们总结出来的六大罪行,一条条的推翻。

纣王和妲己的第一条罪行,乱用刑罚,残害百姓。

说实话这条罪过百分之二百是后人加上去的,因为周武王在《尚书》中开列了纣王六条罪状都没有这一条。

《尚书》中开列了纣王六条罪状:第一是酗酒;第二是不用贵戚旧臣;第三是重用小人;第四是听信妇言;第五是信有命在天;第六是不留心祭祀。

不容否认的是商朝的刑罚很严厉,但是看《尚书·大禹谟》里的记载,夏朝时就已经有砍头、烹煮、醢刑(把人剁成肉酱)、车裂、腰斩、绞杀、烧死、弃市、灭族等各类残酷的刑罚。也就是说像把人剁成肉酱这种刑罚并不是商纣王发明的,而是承袭了前朝的旧制。

《韩非子》记载:“殷之法,弃灰于公道者断其手,知道孔子怎么解释这条法律吗?孔子说有道理。为什么?孔子是这么认为的,如果扬灰时恰有路人,使其满面蒙尘,那此人必定发怒,怒就会斗殴,因殴斗致罪,按当时法律要灭三族。所以,弃灰于道看来过错轻,实则重,这样的重刑很有道理。所以《尚书·康诰》也说“殷罚有伦”。

因为我自己也是学法律的,我个人同意这种惩罚上的严厉,因为我觉得人的道德实际都是用各种制度逼出来的,光有制度人们也未必去遵守,只有刑罚才能使人真正的畏惧。

相信炮烙这样的刑罚在当时是有的,只是没有这么“别开生面”而已,不像后世传得这么变态,样子估计就像《封神榜》里演的,綁在一棵铜柱上,然后“烧烤”。

至于剖开孕妇肚子的说法,晋朝之前都没有,而在晋朝,高级医师皇甫谧(他可不只是史学家)写史时,不免会犯“职业病”,演绎出妲己要解剖怀孕的妇女和看看过冰河的行人骨骼结构的变态事件。

综上所述,我认为纣王和妲己因为刑罚过重而亡国的说法并不成立。

第二条罪行,建造酒池肉林。

关于“酒池肉林”,考古专家们在商代第一个都城,河南省偃师商城内发现了规模庞大的石砌水池遗迹,证实商代帝王池苑确实存在。该水池于1999年被发现,长约130米,宽约20米,现有深度为15米,四壁用自然石块垒砌而成,池底内凹。专家称这就是传说中的“酒池”。

但是这不是传说意义上的大酒池,它只不过是一座皇家庄园的池塘而已。说纣王好酒,这没错,商朝人都好酒,喜欢以酒佐餐、聚众豪饮,这是那个朝代一贯的风气。从出土器物来看,商朝后期的饮酒器具明显激增,这表示饮酒这个习惯已经蔚然成风。百姓亦如此,更何况君王呢?

而且可以说当时的酒和现在的白酒不一样,度数很低,绝不足以使人乱性。

对于肉林那就更是胡说了,把肉挂在林木上,用不了两天,肉就会臭掉,招来苍蝇蚊虫,就算天天换肉,那里的味道也绝不会好闻,用一个词概括就是“腥臊恶臭”,纣王会选择这样的地方享乐吗?

只要你的鼻子没毛病,就不会。所以酒池肉林之罪不成立。

第三条罪行,淫乱。

关于酒池中男女淫乱的说法,我觉得也不客观,这个记载最早是韩非子加上去的。其实,即便纣王让男女在沙丘苑里裸奔,未必就是淫荡。古代有“欢乐谷”的遗俗,为的是解决未婚男女的婚姻问题。

周代时,也依然组织男女“奔”于桑林里。《周礼》规定:“中春之月,令会男女,于是时也,奔者不禁。”

在一年中的某些特定季节,周朝官方就会指定某些地方作为欢乐谷,令未结婚的男女聚到此处,结识性伴侣,不必履行结婚手续就可同居。

大家想想如果是这样的话,是不是就是只许“周”官放火,不许“纣王”点灯了。

第四条罪行,建造鹿台,耗费民力。

这个我不想多说,我们来看看对于鹿台的描写——“高千丈”。

商代,一尺合今16.95cm,按这一尺度,人高约一丈左右,故有“丈夫”之称。也就是说一丈就是约等于今天的170cm,千丈的建筑相当于1700多米高,在今天这样的建筑有几个?可以肯定地告诉大家,一个都没有。

现在世界第一高的建筑是阿联酋的迪拜大厦,也只有818米高。

汉代刘向,把纣王鹿台的面积和高度定义为“大三里,高千尺”,而到了皇甫谧大夫那里,鹿台的建筑高度直接被提高了十倍,达到“高千丈”的地步。泼脏水也得有个谱,超过限度反倒没人信了。反正遇到皇甫大夫这样的医生,我是不敢找他看病的,即使就是个小感冒,他也非给我说成“猪流感”不可。

第五条罪行,纣王对妲己言听计从。

这一条更是无稽之谈,妲己只能算是纣王晚年生活的伴侣,谈不上言听计从,更不可能起到干涉商朝的政治策略和权利核心的作用。

倘若妲己在被纣王宠幸的那些年月之中,具有政治权力,何以有苏氏一族人,在纣王时期并没有兴旺起来呢。

再说,商人很迷信,任重大举措,都要求神问卜来决定,这在甲骨文中是有确切记载的,所以妲己能够造成的影响实在很小。

第六条罪行,残害忠良。

比干确实是被纣王虐杀的,拋开史料,就是在甲骨文中也有记载,这是历史上的事实,毋庸置疑,但是绝没有像史书上说得这么花里胡哨。

关于比干的死,历史上的演化过程是这样的。

在春秋时期,关于纣王的罪状还只限于“比干谏而死”。到了战国,比干的死法就生动起来了,屈原说他是被剁成了肉酱,吕不韦的门客则说他是被剖心而死。到了司马迁写《史记》的时候,已经有了更生动的演绎,说是纣王剖开他的心是为了满足妲己的好奇心,想看看“圣人”的心是不是七窍。

史家的不负责大家领略了吧。即便是号称“不虚美,不隐恶”的太史公也不免做出杜撰的事情来。

背黑锅事件的真相

大家看到了吧,以上这些罪行,我已经都推倒了。

纣王没办法,我只能为他做有罪辩护,谁让你枉杀了忠臣,判他死缓也就是顶天了吧,况且他也用自己的生命做出了补偿。

妲己在我看来根本就无罪,这个女人被人谩骂几千年,还被武王砍掉了脑袋,真是冤枉。

如果历史的法庭有公正的法官的话,我想问问他,不知道我的这些证据能否为妲己平反昭雪?

我在这里严正地向历代历史学家抗议,如果可以我还要向司马迁、刘向、皇甫谧、许仲琳(《封神演义》的编辑者)这些名家反诉。罪名是他们穿凿附会,诬陷好人。

好了上面的问题我们已经下了结论了,商朝的灭亡和纣王、妲己没有直接的关系。

那么下面的问题是,商朝灭亡的真正原因是什么呢?

我觉得原因有四点:

第一,最直接的导火索就是文王大儿子伯邑考被杀,《帝王世纪》中说:“囚文王,文王之长子曰伯邑考质於殷,为纣御,纣烹为羹,赐文王,曰圣人当不食其子羹。文王食之。纣曰:“谁谓西伯圣者?食其子羹尚不知也。”大家看这个记载和我们民间传说是有差别的,这里边没有妲己什么事。

第二,纣王对疆域的开拓过于劳民伤财。

纣王其实是一个很有作为的君主。他开拓了山东、淮河下游和长江流域,商朝疆域的扩展、中原文明的传播,这都有助于华夏大地的生产力发展。

当时商朝拥有一支强大的军队,他的军队都装备着先进的青铜兵器和盔甲,他的部队所向披靡,可谓战无不胜,攻无不克。

纣王曾在山西黎城与文王恶战一场,把文王打得大败,文王被俘、囚于羑里很可能就发生在这场战争中。

若不是东夷作乱,恐怕姬昌早被纣王处死了,而不是像史书上所说的那样被释放回家。

纣王真正应该反省的是他发动对东夷的战争,纣王发兵东夷,计划一劳永逸地解决东部威胁,永绝后患。凭着优势兵力,商军一直打到长江下游,降服了大多数东夷部落取得大胜(很可能是在这次征伐东夷的战争中,路过有苏氏部落掳获了妲己)。纣王为了胜利甚至还采用了“象队”,古书上就有“商人服象为虐于东夷”的记载。

但是东线实在是战线太长了,这场旷日持久的征战拖垮了商王朝。甲骨文卜辞记载商征人方(东夷的部落之一)往返一次需要200天左右的时间,这是一件非常劳民伤财的事。

《左传》评价得相当精辟:“纣克东夷而损其身。”

第三,内鬼难防。

纣王的大哥微子启投敌叛国就是一个商人叛逃的最典型的例子。

《史记》中说:“微子数谏不听,乃与大师、少师谋,遂去……殷之大师、少师乃持其祭乐器奔周。周武王于是遂率诸侯伐纣。”微子启为什么叛变大家自己去考虑吧,也许真的是因为纣王没有听他的正确意见,也许他还在对当年父王母后没有传位给他耿耿于怀,如果是后者,我觉得当年帝乙和纣母的选择绝对正确,虽然纣是个亡国之君,但是再怎么说也要比微子启强。

第四,武王的投机成功了。

微子启带去的情报只有一条,就是殷都空虚,现在下手正是时候。这时候文王已经死了,年轻气盛的武王姬发决定立即对殷都发起攻击。这次偷袭颇像两千年多后,明成祖朱棣远程偷袭建文帝成功的那次靖难之役。

我感觉这时候的姬发就是一个混小子,不过他狂赌豪赢。历史被他的这一次突袭改变了。

双方主力在牧野相遇了,历史记载纣王的二哥中衍带领十七万大军(也有说是七十万,个人认为不可能,想想妇好时全国军队的数量),与周军在牧野对峙,历史上著名的牧野大战即将爆发。

牧野之战打得异常惨烈,《尚书》中说,“流血漂杵,赤地千里”,绝非后世史书中所说的什么奴隶临阵倒戈,周武王兵不血刃赢得胜利。但是牧野大战还是失败了,原因很简单,商军主力还在东南,牧野会战的商军主力是东夷战俘及奴隶临时拼凑起来的,而且投降的东夷部突然作壁上观,造成了只有少数商军在中衍的带领下浴血奋战,即便是这样,周军的损失也是很惨重的。

最后商军终因寡不敌众,牧野战败,殷都失守。每当我看到牧野之战,我都会联想到梅尔·吉普森主演的电影《勇敢的心》里主人公威廉·华莱士失败的那场战役,苏格兰贵族突然不应战,造成了华莱士的苏格兰联军大败。

历史如此,中外皆同,循环往复,总有忠诚与背叛,光荣与可耻。

纣王失败了,但是在某种意义上也不代表周获胜了。

我估计武王在大战前看到商军的整齐与气势,自己也不禁胆寒,那时他一定也在打退堂鼓,心想可能时机还未成熟吧。当他胜利后看到满地的尸体,他自己也一定在为自己的侥幸胜利而庆幸。

周朝为了安抚大商的子民很是下了一番功夫,释放箕子,让纣王的儿子武庚继续管理殷地,但是没有用,商朝的遗民很不服气,在纣王的儿子武庚的带领下起来造反。周人用了3年的时间才把这场暴乱镇压下去,由此可见商朝遗民的团结与纣王的威望。

最可怜的是妲己,她本可以和其他女人一样在历史上不留下任何记载,或者只是说她为纣王生了几个孩子,可是历史的偶然和必然让她变成了一代妖姬,让后世的人们对她误会谩骂了几千年。

但是结束了就是结束了,历史不会因为冤枉了一个女人而停止它的脚步。

一个女人做了一个朝代终结的替罪羊,是否有价值呢?我觉得多少让人觉得历史的改变是有多少令人无奈的冤屈啊,至少妲己是这样的。 XfNTjxbi8C9MUxQaR0NW9oFmCnxuqkjMymdmb6lAEI+bw/97218loJ1O4ssVLU/8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