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序言I
情感文明在实践中孕育

丁锦宏

朱小蔓教授是我国当代情感教育理论的倡导者和实践的行动者,以她的学术责任感和学者的道德良知,自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引领我国情感教育研究。20世纪80年代,正是当时社会普遍重视知识教育的时代,对应于“以经济为中心”,教育系统内的“以教学为中心”和“双基”是当时的“主流”话语。朱小蔓教授的情感教育思想在她的思考、实践过程中不断完善。1993年版的《情感教育论纲》,全面阐述了今天人们越来越发现非常重要的“情感教育”问题。提出了“情感能力”,当时,很少有人理解。直至1995年,由时任《纽约时报》的科学记者丹尼尔·戈尔曼出版了《情商:为什么情商比智商更重要》一书,这本书1997年被引入中国大陆,引发极大关注。

朱小蔓教授指出:当时提出“情感能力”的概念,也将情感能力具体分化为情绪辨认能力、移情能力、情感调控能力、体验理解能力、自我愿望能力等。但对于情感能力的提出,当时的心理学界曾有不同。情感教育的理论发展与实践历程看法,认为情感能力的说法不合适。情感不存在能力,这个概念不规范。但我想,弗洛姆曾提出“爱的能力”。既然爱可以是能力,为什么其他的情感品种不可以是能力呢?所谓能力,是某种可以外化出来的行为,这种行为表现出一种功用。而行为表现出功用的时候,它就可以被称为能力。因此,我还是坚持用“情感能力”这个概念。

朱小蔓教授参加了1996、1997年教育部酝酿、启动第八次课程改革,参与课程政策研究,对课程与教学过程中各门学科如何发挥学科自身特点去影响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做了研究,以“课程改革中的道德教育和价值观教育”为题发表在2002年的《全球教育展望》杂志上,那篇论文在国内产生较大影响,译为英文后被国际SCS引用。著名教学论专家小威廉·多尔夫妇还就此引发了他们的评论。2002年后朱小蔓教授受命主持研制思想品德课程标准、编写思品教材。

朱小蔓教授2004年与卡娅(苏霍姆林斯基的女儿)对话时,卡娅使用“情感文明”这个概念标识苏霍姆林斯基的情感教育思想时,朱小蔓教授受到启发,联想到精神文明,这是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教育就是要为情感文明作出贡献,学校要为实现情感文明发挥出自己的功能。从此情感文明教育的研究开始进入我国教育研究领域。

我作为朱小蔓教授的开门弟子,从硕士到博士一直追随朱小蔓教授学习情感教育,不断领会朱小蔓教授的深邃思想。2017年我主持的国家级课题《情感文明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分别选择了中学、小学、幼儿园实践研究点,其中对南通开发区实验幼儿园指导,并引进香港浸会大学马庆强教授的幼儿全人发展教育道德与情绪教学模式,进行对比实验研究,幼儿园立项子课题《基于全人教育的幼儿情绪与道德发展课程开发探索》开展实践研究,并请顾飞宇老师为主指导。

顾飞宇老师一直在中小学研究素质协同教育并指导课改,他出版了《素质协同教育文集》《春生集》《心育集》《有序集》等多卷和《协同教育的101个视角》等专著,我在南通大学教育科学学院任院长,在教科研方面我们早就有交流。顾老师研究协同教育对情感教育、情感文明非常关注,尽管退休了还在继续研究,尤其在孙女出生后,从教育学者的角度观察与研究,开始写0-3岁教育周记。我请他指导幼儿园的课题研究,一拍即合,他认为可以把《情感文明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延伸到0-3岁。从书稿中可以看到,情感文明教育是贯穿的一条主线。

顾老师对情感文明教育在婴幼儿时期的研究,融进了他几十年来坚持不懈实践研究的素质协同教育成果,在书稿的一篇篇周记里都可以看到这一点。

开始讨论书稿,对“教育”“养育”“培育”“孕育”作了比较,我们认为“孕育”更适合表达对婴幼儿的教育关怀。孕育情感文明,情感文明理论也在实践中孕育。

本书不仅值得孩子的妈妈爸爸一读,成为育儿的床头书,也是爷爷奶奶隔代教育的案头必备参考书。作为教育学、心理学的研究者,这本纪实性的0-3岁成长周记,也不失为是难得的一手研究资料。

感谢顾飞宇老师对我的课题研究作出的贡献!我的老师朱小蔓教授九泉有知,情感文明教育的实践与研究在当今已经深入人心,应该感到欣慰。

丁锦宏 教育学博士后、教授,南通大学教师教育学院院长兼教师教育管理处处长 Jkts27eYHskij70ILbcykgLHzyKrsAyy8vI9knpYypK3XPtuXaEDLLOObrDrYsId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