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前言Ⅰ

我到中国朋友家做客时,映入眼帘的常常是主人墙上悬挂的诗。第一次看到时,我就纳闷:“为什么是诗,而不是画?”后来,我逐渐明白了为什么诗在中国人心里占有如此高的地位,那是因为诗发自于心,文生自于脑。《诗大序》给诗做了最早的定义:“在心为志,发言为诗。”两千年来,“发自内心”一直是中国诗歌的独到之处。还有什么比一首诗更能向宾客展示主人的情怀呢?接下来的问题便是:“是自己提笔写一首,还是引用一首古诗呢?”中国比其他任何文明都有更多伟大的诗人和优美的诗歌,因此大多数人选择引用古人佳作。何乐而不为呢?即使是一千多年前的诗,客人们也大都耳熟能详。

我的朋友蒲乐道(John Blofeld)写了大量有关中国的书,甚至能用中文写诗。老蒲本可以信手写点什么欢迎来他曼谷居所的客人,但他家门匾上写的是“别有天地”,他觉得李白的《山中问答》特别能展现他寓所桃花源般的意境。老蒲只写了上半句“别有天地”,而几乎每一个中国客人都能随口诵出“非人间 ”——他们小学时就倒背如流了。

两千年前,主人可能会从《诗经》或《楚辞》中选段诗来迎客。但那早期的文字让数百年后的民众感到些许晦涩难懂。到了宋朝后期,刘克庄(1187-1269年)从中国诗歌的黄金时代选出128首最有名的唐宋短诗,编辑成了这本通俗易懂的《千家诗》。经过几百年的流传,《千家诗》由最早的版本扩展到明清时期的224首诗,并以五言或七言绝句和律诗分册,以季节时令排序。

除了其精选的诗,《千家诗》流行的另一个原因是赶上了印刷术的普及。之前的书只能手抄,一书难求,因此大多流传于达官贵人间。而《千家诗》的印刷本很快被全国各地的乡村学堂和私塾采用,用来教儿童语言的韵律、情感的表达。其中林林总总的概念和知识,都是学生需要知道的。《千家诗》的另一个特点就是收集的都是短诗,三分之二的诗只有四行,其余的也只有八行。

八百年后的20世纪50年代,《千家诗》仍然被收录编排进学校的教材,学生们从小学就开始背诵。倘若要重新从自己的历史中获取灵感,那还有什么比《千家诗》更好的宝藏呢?这本书不仅要读,且要细细品味,而你只需从其中一首诗开始。当年我跟她的邂逅就是如此,我会读其中的一首,然后伴随她度过一天的时光。我翻开书就可以享受李白或杜甫的陪伴,这是何等的美妙!你也可以这么做,当开卷的时候,请代我向孟浩然问好。


比尔·波特(赤松)
华盛顿州汤森港
2021年11月7日 kMKIQ2e6vKQNDvkRWL0pr9nCgqozQQ/ucEIBR/yAeXbp5qkNQHJVs1wkES+MilU+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