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经营是国际金融业发展的重要趋势之一,绝大多数跨国金融集团均能够在同一控股平台之下提供银行、保险、证券、信托等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类别的金融服务。综合经营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层面的综合经营仅限于金融行业内部,而广义层面的综合经营则突破金融行业的界限,与其密切相关的养老、医疗、能源、物流等行业均能成为金融行业综合经营布局的战略要地。
首先,金融业实施综合经营的必要性和紧迫性较强。多元化、集团化、品牌化、国际化经营,已逐渐成为世界各国金融机构保持和提高综合竞争力的重要路径。随着我国改革开放进程逐步推进,金融行业面临的同业竞争压力、金融创新压力和风险控制压力不断增加,银行、保险、证券和信托等所有金融子行业的高利润率已难以为继。从分业经营逐渐走向综合经营,从提供单一服务走向提供综合服务,已经成为国内金融机构提升核心竞争力、应对国外金融集团竞争的现实选择。
其次,我国金融业综合经营实践正在进行,并且衍生出多种模式。从我国金融业综合经营实践来看,中信、光大已经取得明显成效。从组织形态上看,其他准金融控股公司大致可分为三类:第一类是纯控股类型的金融机构,以汇金公司、建银投资为代表;第二类是金融企业控股其他金融机构而形成的控股公司,以平安保险集团为代表;第三类为实业母公司控制金融机构而形成,包括以招商局集团、华能集团等为代表的国有控股集团以及东方集团、新希望集团等民营性质的控股集团。
最后,开展股权投资是保险业走向金融业综合经营的重要途径。相比在上市金融企业中寻找适当标的,股权投资的优势在于:一是未上市金融企业数量更多,选择空间更大;二是估值一般比上市企业便宜,能够有效控制并购成本;三是投资行为不易引发市场跟风或其他异动,有利于提高收购成功率。当然,选择的风险也是有的,原因在于,未上市企业的经营情况和资金状况透明度相对较低。这要求进行股权投资之前作出全面评估。
首先,广义的综合经营不仅要求金融行业内部协同发展,而且要求金融行业与其相关行业形成产业间协同发展。金融行业与实体经济的发展是相辅相成的,实体经济需要金融行业的融资支持,而服务实体经济是金融行业的利润源泉。因此,两者存在利益的高度契合点。从制度经济学的角度讲,金融行业与实体经济行业之间的协同发展,实际上是外部成本内部化的过程,有利于链条化管理和协同经营,对于包括保险行业在内的金融业发展大有裨益。
其次,监管政策为保险资金打造产业协同创造了外部条件。2010年发布的《保险资金投资股权暂行办法》确定了产业处于成长期、成熟期或者是战略新型产业的企业为可选的投资标的。2012年出台的《关于保险资金投资股权和不动产有关问题的通知》进一步增加了能源企业、资源企业以及与保险业务相关的现代农业企业、新型商贸流通企业等投资标的。
最后,股权投资对于保险行业有重要的战略意义。第一,便于利用“投保贷”的综合金融方案,降低被并购企业财务成本,提高盈利能力,保障保险资金的长期增值;第二,对于具体行业而言,与资源能源企业合作开发能源金融,与商贸流通企业合作发展供应链金融,与现代农业合作发展农业金融,创新金融发展模式,提升金融对产业发展的支持力度;第三,通过产业协同促进保险行业负债业务的发展。
我国保险资金主要投资于银行存款、债券等固定收益产品,基金、股票等权益投资产品,以及另类投资(包括债权、股权和不动产投资计划等)。近年来,我国保费增长一直呈现两位数的递增趋势。截至2012年底,我国保险公司总资产达到7.35万亿元,较年初增长22.9%,保险资金的运用余额达6.85万亿元。随着国民经济的增长,保险积聚的资金也越来越多,给保险资金的保值增值带来巨大的压力。
保险资金运用面临的突出问题主要表现为:一是投资收益率偏低。2008年至2012年,保险行业投资收益率分别为1.89%、6.41%、4.84%、3.49%和3.37%(见图2.5),大部分年度的收益率都低于5年期定期存款利率。二是资产负债期限错配。截至2012年末,行业15年以上的资产负债缺口近20225亿元。从长远发展看,保险资金错配的风险还可能不断加大。三是权益投资波动大。
在保险资金快速增长的过程中,受到资本市场上中长期投资工具较少的限制,保险机构很难做到资产和负债基本匹配,增大了保险公司的偿付风险。保险资金的性质决定了其应专注于成长期、扩张期和成熟期企业的长期投资,特别是专注于成长资本和并购资本的长期投资。因此保险资金开展股权投资,提高另类投资在资金配置中的比例,可以为保险公司带来未来长期的资本增值机会,对抗通货膨胀风险,分享国民经济快速增长成果,同时也能够实现投资方式的多元化,促进险企加强对资产负债结构、期限等方面的合理匹配,缓解负债经营压力,降低保险资产的整体风险。
图2.5 2004—2012年保险资金实现收益和财务收益率
资料来源:中国保监会。
从历年保险资金余额配置的数量和比例来看(见图2.6),随着保险资金余额的不断增长,保险资金配置到银行存款和其他投资的资金量都在逐年提高。当前,保险资金分配于债券和银行存款,股票、基金和其他投资的规模占比波动相对较大,但随着险资的不断积累和投资渠道的拓宽,保险资金股权投资将有着巨大的发展空间,对提高保险资金的收益率和配置效率,缓解保险公司资产负债不匹配风险方面将会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从投资收益方面看(见表2.2),2012年债券投资规模占保险资金余额的44.86%,贡献了63%的投资收益,收益率为4.68%,银行存款投资规模占比为34.5%,贡献了46.2%的投资收益,收益率为4.63%,股票、基金受到2008年以来金融危机的影响,规模有下降的趋势,收益率波动较大,在2008年、2011年和2012年对投资收益的贡献甚至为负,影响险资整体收益率。因此,拓宽保险资金投资渠道,推动保险资金股权投资,对稳定整个行业收益率意义重大。
图2.6 2004—2012年保险资金余额配置比例
资料来源:中国保监会网站。
表2.2 保险资金投资收益结构 单位:%
资料来源:中国保监会。
保险和银行、证券、信托共同构成了金融体系的“四大支柱”。近年来,银行和信托业无论是整体资产规模还是盈利情况都保持了较快的发展速度。从图2.7中可见,截至2012年底,银行业金融机构总资产达131.27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7.7%,全年实现净利润1.24万亿元,同比增长19%;信托资产规模同比增长55.3%至7.47亿元,至此信托管理资产规模首次超越保险,成为仅次于银行的第二大金融部门,全信托行业的利润达到了441.4亿元,与2011年相比利润增速为47.8%。而2012年底的保险行业资产总额为7.35万亿元,同比增长22.3%,保险业实现投资收益2040.39亿元,投资收益率仅为3.37%,为近年的低点。
图2.7 2012年各金融机构资产规模
资料来源:根据新闻整理。
随着国内金融改革步伐加快,保险与券商、信托、银行等金融机构竞争加剧,推高了渠道销售费用和负债成本。为提高险资收益率,需进一步拓宽保险资金的投资范围,新增投资品种,放宽投资比例,支持行业创新。保险资金参与股权投资领域,有利于运用其在风险控制、销售渠道和资金实力等方面的优势,提高资金运用效率,促进资产负债的期限匹配,实现保险资金保值增值,进而提高整个保险行业竞争能力。
从表2.3中可以看到,截至2012年末,共有45家保险机构参与到私募股权投资市场,占有限合伙(LP)数量的0.6%;可投资本量达823万美元,占整个市场LP可投资本量的1.0%。而2011年参与到私募股权投资市场的保险机构有30家,可投资本量为799万美元。2012年参与创业和私募股权投资市场的银行为99家,占LP数量的1.3%,可投资本量达2389万美元,占整个市场LP可投资本量的3.0%。2012年保险行业全年资金运用余额约为6.8万亿元人民币,由此可见,保险资金参与股权投资有巨大的发展空间,也是提高保险资金配置效率、促进保险资金保值增值、提高行业整体竞争实力的重要增长点。
表2.3 2012年中国创业投资暨私募股权市场LP类别比较
续表
资料来源:清科数据库。
综观我国保险产品市场现状,保险产品创新能力不强是一个不容忽略的事实,主要表现为:保险产品创新滞后,市场有效供给不足,险种单一,结构失调,不能满足人们多样化的需求;保险企业创新能力有限,产品同质化严重,竞争激烈等。一方面,随着我国保险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经营成本不断上升,单纯依靠承保业务难以实现中国保险做大做强的战略目标。另一方面,扩大保险资金运用规模和渠道,提高保险资金运营效率,既增加了险企的利润,也培育了险企的核心竞争能力,有利于保险公司向着大型化和全能化方向发展,从而能够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务。
保险业发展的未来趋势应该是综合保险保障和资产经营管理的均衡布局,保险产品应是一种广义上的保险金融投资工具。现阶段,保险资金配置结构及资本市场的开放程度都严重制约着保险行业的发展。保险资金投资效率不高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保险企业的赢利能力,同时也影响到分红投资类保险产品的开发和销售。 随着管理制度、经营理念、增长方式、专业能力、项目储备等方面的不断完善,保险机构的股权投资能够逐步提高资金运营效率,增强企业赢利能力,进而为保险产品创新提供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