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十七章
脉诊四

之前说过,可以感受到跳动的地方就可以诊脉,三部九候是人体自上而下一共九个位置动脉比较有参考意义,这个具体位置可以自行网络搜索,文中不赘述。

常用的脉就是人迎脉和寸口脉。

寸口脉就是手腕那里,人迎脉就是男性喉结两侧。

经过我多年的实践,包括最早是从《圆运动的古中医学》里受到启发,诊脉时病人的手应该是立着的而不是摊平的。

两种诊脉方式感受是不同的,原因的话,我觉得是竖起时,脉属于悬空态,而放平会获得更多来自手臂骨架的支撑。

这个孰优孰劣,见仁见智,我自己就是习惯立着诊脉,我个人感觉得获得的信息更清楚更丰富。最初也是受彭子益的影响,实践发现确有不同。

那么人迎脉和寸口脉这两个为什么这么有代表性。

《素问·六节脏象论》:“故人迎一盛,病在少阳,二盛病在太阳,三盛病在阳明,四盛以上为格阳。寸口一盛,病在厥阴,二盛病在少阴,三盛病在太阴,四盛已上为关阴。人迎与寸口俱盛,四倍已上为关格。关格之脉赢,不能极于天地之精气则死矣。”

可以看出,人迎主阳,寸口主阴。我是这样理解的。

人迎侯的是肠胃六腑的阳气,从解剖学来说,食道气管都在这里,中医怎么说,我们看这里以男性喉结定关位,上面为人迎一位,喉结为人迎二位,下面是人迎三位,相当于寸关尺,这个话我觉得可以这样说,人迎处的寸关尺,代表的是少阳太阳阳明,人迎三位再下来一个位置,是人迎四位,我的依据是我自身经历的经验总结。其中哪一处相对表现强烈,就是相应的问题。是一个公式,比如人迎一位盛,是少阳出现问题。人迎二位盛,是太阳出现问题,人迎三位盛,是阳明出现问题。人迎四位盛,格阳。我理解的格阳是指阳气极度不足,阳明经气不够。人迎脉是阳明经气体现为主。如果气足而充盈,则体现正常脉象,如果气很弱,气机只够运行到时四位的时候,叫格阳,气机能到人迎三位的时候,说明阳明经气不足,气机能达到人迎二位的时候,说明太阳经气不足,气机达到人迎一位的时候,说明少阳经气不足。这是公式的原理。

我们看后半部分寸口脉的,寸口一盛,对应寸关尺的寸,对应人的上焦,寸口一盛,病在厥阴肝经心包经,寸口二盛病在少阴肾经心经,寸口三盛,病在太阴肺经和脾经。

这个盛就是感觉这里特别的强,很明显比其他位置强,这里有个四盛,按顺序继续向下顺延长一个指位,这属于脉变长了,如果脉长了还盛,问题大了,长我之前分析过,阴虚筋短则脉崩紧了就长了。脉崩紧了,阳气还很有力出现明显强过其他位置的盛的状态,那就是大问题,关格。如果这种时候脉还很无力,就不好治了,病重同时自身能量太低。没有治疗空间。不能极于天地之精气则死矣。

寸口脉我是这么理解的,三阴经,是一气一血的对应,厥阴肝经主气,厥阴心包经主血。少阴肾经主气,少阴心经主血,太阴肺经主气,太阴脾经主血。也好理解,经络循行在身体上面的主气,在下面的主血。三阳经也是一样。即,手三阴主三阴经的气,足三阴主三阴经的血。手三阳主三阳经的气,足三阳主三阳经的血。

比如这个阳明经,手阳明大肠经主气,足阳明胃经主血,那么人迎脉三盛,喉结下面跳动很大,这个阳明经的气旺,为什么旺盛,这是病态,阴虚阳亢,足阳明的经络不通而且贫血,经络中的血不足,用去淤阻法,胃经是没有淤血出来的,去淤阻法涉及实际操作,有诸多注意事项,不建议初学者冒然试用,这里不做详细介绍,道理懂了,可以做,要做好,需要深入全面的明理。经络没有足够的阴血,阳气体现得旺盛,这也可以叫做虚火,清热的话会更加阴阳两虚了。诊脉一般诊寸口脉,如果想详细的把握更全面的情况,可以加一个人迎脉诊,如果病重,三部九候都感受感受,看看每一条经络,气血情况如何。寒热虚实状态如何,三部九候网络搜索一下,我抄过来也是一样的。尽量讲一些自己感悟的见解和思路,已经有的,能够很方便从网络获取的书中不再赘述,而且用到的很少,只是提一下有这么回事儿,我是这样的思路来理解。我平时诊病也很少用到,但是道理可以讲一讲,希望能够对学医的人有些帮助。

为什么寸口一盛厥阴病,我这样理解,厥阴肝和心包,肝主气,寸口关部主肝,谈的是阴经,寸口两个,肺气为主,关部两个,肝为主,尺两个,肾为主,首先明白一点,病态则阴阳背离,程度不同,中间厥阴肝经病,则阳气上行入寸,体现为寸口一盛,这里的阳气上行入寸,也可以理解为,阳气不得下行入肝经,或者肝经病,不能容纳经气,或者病阴血不足,或者病血瘀滞塞,经气不能通;尺部少阴肾经病,则阳气入关,体现为寸口二盛,可以理解为,阳气不能下行入肾经,或者肾经病,不能容纳经气,或者病阴血不足,或者病血瘀滞塞,经气不得通。太阴肺经病,脾经病,则阳气无力入关,体现为寸口三盛,上行无力,脾经无力推动气机上行,肺经病,阴血不足不能容纳或者经络病血瘀滞塞,经气不能通。

寸口四盛,此为关阴,我理解为肺气太弱,气不足以过内关穴,名其曰关阴。这种脉象,在临终人身上见到,人将命终,脉逐渐自太渊向尺泽方向收缩。

有些病脉会向上入鱼际,或者向下延长。上行入鱼际,往往是火气重,肺弱不能收敛约束。向下延长,往往是肝血不足,木枯,或肝经气血运行不畅,受到阻滞而体现出的现象。个人经验,向下延长一个指位,腰胯滞塞,气机不畅,向下延长两个指位,膝盖滞塞,气不能畅,延长三个指位,足部有滞塞,气机不畅。

诊脉的常用基础是全息性,拿寸口脉来说,寸关尺,对应人体的上中下,对应五脏的上焦心肺,中焦肝胆脾胃,下焦左右肾。如果再有向上延伸一个指位,头,向下延伸一个指位,胯,向下延伸两个指位,膝,向下延伸三个指位,足。

我在实践中,一般是这样理解应用的。左手寸位对应上焦胸腔的心,右手寸位对应上焦胸腔的肺,左手关位对应肝,右手关位对应脾,左手尺位对应肾,右手尺位对应三焦。

这里面实际是按脏腑的生理分部进行功能区分,寸属胸中,左心右肺,关属肚子,左肝胆右脾胃,尺属小腹,左肾阳右肾阴。也可以理解为右三焦。初学时我记这个相应,觉得哪里脉象异常就是哪个地方有问题。后来我领悟了一些道理,知道只是对应身体哪个部分的气血出了问题,无需去记忆相关的知识,只需要知道人体功能上哪个地方都要有什么,就可以诊病。总归脉理知道是要归位于人体的内在气血情况。

比如右寸虚弱,这是肺气不足,多数人缺少运动,右寸不强。这是对应在了这里。全息对应是诊脉的一个内在原理。

尽信书,则不如无书,自己踏实感悟的理论基础可以领悟得更深入,只是死记硬背,成长的高度有限。

诊脉主要是判断阴阳平衡哪里出了问题,造成了什么样的结果,进而知道调理的要点,有了入手的切入点。

关键是从这个脉象,把病的根,衍生的枝叶,内脏调整的顺序,力度,阴阳寒热虚实补泄的力度方向,梳理出来。

背后是能量的舒布,气血的盈亏,病人都是亏的,一诊脉就肾虚,这不用诊,人病久了都肾虚。

达到一个水平,在诊治的过程中,举例如下:病根在厥阴肝经,肝经气血不足,阳气不够,没有能量充分运作脾经机能。脾失健运,吸收消化能量不足,上行心肺获得能量不够,肺气不足,不能供能量给肾,肾无力助肝,形成的整体虚弱气血不足。

其中肝经寒凉,冷热互搏,容易中焦腹痛。肝气不升,郁结有热,形成痔疮,这样就把病症梳理出来了,该怎么治,就清晰了。

再比如,一个人感冒了,足太阳膀胱经受寒,膀胱经起始精明穴寒凝经气不通畅,造成鼻塞,进而入肺,肺气宣降失常而流鼻涕,寒入少阳三焦经而头痛,手阳明大肠经合谷穴受寒而手部血脉不通,阳气不能畅行而滞塞于喉,干痒做咳。

把一个病人的病情,诊断到具体经络,再从具体经络准确到具体穴位,求真求精。

每条经络都有受病的重点穴位,受病气影响,筋结缩痛,将病经筋结用外治法按压疏解,有效果,不需要太精深的诊断,一样有效果,缺点是调用的自身能量,体质弱的人效果一般,可以维系,很难巩固根本。往往筋结所在,外治疏理可以取得作用,却并非是病根,只有疏通相应经络的根本病灶,筋结才可根本消失。原本就是经络不通畅,经络所在处的筋受气血影响,发僵变硬,向某个方向缩行,缩在一起形成的筋结,按着很痛,揉开也有一定作用,治标更要治本。这本简明医学,是通过简单明了的讲述,明白身体的问题所在,通过简单明了的讲解,明白治疗恢复的重点。把简单的事情做好,化繁为简的一本书。

脉诊水平的提高,需要实践摸索,本书提供自学思路,只要有这个志向,承受学习悟道的苦,种瓜得瓜。

另外我没有进述世面上已有的脉理,那些去自行学习,二者间的关联我也没有在书中详细解答。我担心看了书认为某种脉象对应某种病,然后就去看这种病一般用什么药,就开始试药了。这是容易出问题的,我讲解的脉理,从理解到应用,需要一个自行探索领悟的过程。是分享自己的心得,只要明白我讲的原理,去学脉理就更加容易理解。 eUkspgmFFEcYb+i1SI94LHPKm90D/vJFweGt7r2m9fHkZe6RhJ/5Vmy/K3f+S3bC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