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十六章
脉诊三

血液质量一般伴随人的衰弱,物质原料不足,新陈代谢不及时,血液中的陈旧细胞增加,如同清澈水渠,随着水的质量下降,产生淤泥。淤泥的堆积,如同我们对垃圾的处理,先是往远处倒垃圾,远处倒满了就往近处倒,等垃圾堵到家门口,那已经是不得不清理的程度。

血液中的垃圾,先在人体远端进行堆积,驻留在,远端气血丰富的地方,比如,手和脚的合谷穴,太冲穴。

堆满了之后,循着经络,向内脏方向不断的堆积,等这些垃圾进入了内脏的时候,四肢的经络已经郁塞到一定程度了,所以非常不好治,病入脏腑者半死半生矣。这时不是不能治疗,只是操作空间小,需要的技术水准的要求很高。

那么像这种血液质量非常差,甚至产生血栓,穴位阻塞非常严重的脉相,它呈现什么形态呢?

首先,血管下面郁塞的严重,那么血液只能通过血管上面的空间进行流转,这时候能产生的是浮脉。

那么是否浮脉就代表郁塞呢?并不是!

有淤塞的浮脉,非常硌手,因为血管阻塞了,气血流经的通道阻塞了,气血是硬挤过去的,流经的通道非常的窄,所以非常的硬。向下继续用力按的话,如果是非常沉实有力的,这种好治一些,说明根基还在。如果按下去是空的,气血虚,又堵塞,就难治,需要先恢复气血再进行疏通。

这种脉象在疏通经络淤塞后,可以当场有明显的改善,但是淤塞的经脉,本身容纳的气血数量不多,打通一条经脉,会从身体其他经络,脏腑,调来大量的气血进行调整修复,故而这种治疗,需要把握气血状况。

身体虚弱的人,一次疏通一个穴位。然后身体进行调养修复,得到调整后再疏通其他穴位,或者进行二次疏通同一个穴位。

循序渐进,不然会造成气血不足,气血供应不上,造成心脏的负担过重,引发不良的感受,比如头部气血不足的头晕,甚至心脏气血不足的晕厥。

以上是血液质量原因造成的脉象,以及血管中的血液质量不同变化情况下,诊疗时手底下的感受,进行思考评断的思路。

下面是,血液动力变化所造成的脉象变化。

血液的动力源于心脏的跳动,如果一分钟心跳的数量达到九十活着一百下。那么他的脉象就是数脉。数脉我们说是阳气有余的一个脉象,但是,一个人感冒的时候他的脉搏跳动很快,那时候他明明是整体阳气不足的,倦怠无力的,那这时候所谓的阳气有余仅仅是心肺的阳气有余,中焦下焦的阳气是不足的,是因为病态的阴阳格局造成中气不能运转,阳气不能下行,郁结在上焦心肺所呈现出的结果。运转中气,阳气下行则退烧。

比如说我们进行一下剧烈的运动或者跑步刚停下来的时候,这时候心跳的特别快,这时候你的脉象肯定也是数脉,但这并不是病态,只是心肺阳气非常充足,所以跳动的特别快。休息一下,自然就能舒缓下来。

病人在平静的状态下,呈现出数脉,代表着,中气虚,阳气浮。中气虚,必然脉搏略快,因为阳气浮动到上焦。

这种脉象是没什么力量的,呈现的是浮数虚。

那么浮脉,把手一按就能感受得到。往往出现在,寸关尺中的寸部脉。成因就是身体的阳气,浮跃到上焦,表面,而中下焦和内在,阳气是不足的。因为虚弱的人上焦阳气不能沉降,舌体上体现胖大齿痕。一个人身体开始虚弱的时候,阳气向上浮动,出现上焦阳气多,脉略快,但是随着身体继续虚弱下去的话,整个身体气都不足,这时候的脉就是迟脉。

迟脉的话一分钟的脉搏数大概在六十,甚至不到六十。这显然是阳气不足,那么调整这种状态的人呢,先进行补充阳气,然后根据他的脉象变化,进行治疗思路的调整,分布上中下三焦的阳气,运转中焦。

如果血管中的血液,粘稠度很高,阳气又很虚弱,这时候感受的脉,是表面上摸不到,要往深处按,这个脉叫做沉脉。

如果沉脉的病人,气血进一步衰落的话,这时候只有很重的按才能按得到,形成的状态叫做牢脉,这时候他的血液质量非常的粘稠,阳气温度又不够,相当于水管里的水有结冰的现象。

下面说阳气非常弱,这一类脉相,带来的感受。

人体的阴阳是互根的,当阳气很低落的时候,气血很衰弱,血也不足,亏气亏血。这时候感受水管里的水流不明显,会呈现几种脉象。

微,细,弱。代表不同程度,成因都是血管里的气血不足。

血管中的血不足,但是气还够,这时候就是水管里有气泡,而且气泡必然浮在上面,这时候形成一个有气的空腔,形成一个鼓皮状态,这种脉叫做芤脉。失血,血不足,心脏生血不足的脉象,贫血,失血,这种脉象必然难调理,外伤造成的缺血也可能出现这种脉象,内出血也有可能。

之前讲脉的弹性的问题。诊正常脉的感受,宽度,这里有一个阴阳力量的影响,内在与外在力量的影响,如果受寒了,脉是紧缩的,脉的感受是紧细有力,这种紧脉的变化,如果有热呢,就是舒张的,会变宽。但是不要遇到脉宽就认为是有热,要看其人的骨架,体魄,身体强健的人血脉宽,这是正常的脉象。

受凉出现紧脉,受热中暑出现宽散浮洪数脉象,这个宽和洪类似,没有那么明显,寸关尺中的寸关容易见到这一处的脉象比其他位置宽一些,宽无明显边界感,对应收敛的阴性能量不足,阴虚有热。对应胶质水管的中间一段,太阳晒到软,变宽,两边没有中间软。宽已经是有问题,阴不足,收敛气的能量不够,如果发展到更严重,叫做散,这个肺气太虚弱了,边界模糊,散掉了。肺气足,肺的功能正常,肺的功能是收敛肃降,是气机下行内敛的源动力。如果太散了,这个肺功能衰弱的太厉害,就不好处理。

宽脉之后是洪脉,或者说,宽相当于微洪脉,这个宽是寸关尺三个位置中,有一个地方诊脉感觉相对比明显宽,软一点,身体强壮的人脉搏就是比身体弱的人宽的,这不能当做病态。洪脉久了才可能出现散脉,一种阴阳失衡的状态长期得不到调整,阴阳失衡到达严重失衡的状态,就不好调整。一般这种情况在右寸口脉常见。

脉有虚实,如同接水龙头的水管里的水压力不足和水压很足时,水管呈现的状态,一种是软趴趴,一种是硬而弹性大。

长脉与弦脉类似,都是这个血管缩短,筋短了一点,脉就崩起来了,正常是三指位,长脉可能六到八指位,主肝血失养,对应情形类似于水管因为没有水,干热,弹性越来越差,所以长脉对应的问题,是要滋阴,去掉淤塞产生的热,让厥阴和少阳组成的能量回路正常循环,同时增加阴血。同时长脉本身是身体的筋收缩所呈现的,代表人的气血弱,除了瘀塞有热的情况,还有阴阳两虚的状况存在。

促脉,与代脉相似,跳动的频率快,在代脉基础上,增加了频率,脉数,跳得快。感觉就是抽水机在接近抽不到水的时候,连水带气的,水管里一股子一股子的那种,如果是自然疾病加深形成这种脉象,整理一下演进思路,水少对应的血少阴虚,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逐渐阴虚而出现,阴不包阳,阴不藏阳,阴不敛阳,这里的阳气有余,是从阴中释放出来的,这个热量与人自然临终是回光返照的能量类似,是深层能量的释放。

人自然死亡临终时,热,口干,要冰水,穿不住衣服,等能穿的住衣服了,热量散完了,也就快辞世了。

这种脉象看体质,身体弱不好治。阴血生的艰难缓慢,可以结合输液输血来辅助,不然风险很大。

动脉,与之前的短脉类似,短脉是气机不足,无力推动,三部脉,推着走两部就没劲儿了。

这个动脉是阴阳互搏,多在中间的关位置出现,相关的资料可以百度看看,我只说自己的理解,就是脉的往来都有强大的阻力,双方在关部互相推,坚实如豆,这是阴阳二气的不调和,比如热锅倒少许水珠,水珠蹦跶一阵子,逐渐蒸发,如果是先倒水,加热,很快就干了,没那么剧烈。这个剧烈与否的过程就是阴阳相搏。比如同样状态下,两个冻梨,一个投冷水,一个投热水,冷水的一段时间后里面的冰都出去了,在外面结了一层冰壳,热水里的梨子,表层软了,烫熟了,里面的心儿还是冰硬的。这是同气相求和阴阳互搏的两个例子。寒气更容易接近凉的,大寒与大热容易形成对立,所以一些中药汤头加的药引子,寒症热药,用猪胆汁做引子,不然会成为阴阳互搏,搞得人很痛苦,病还好不了。

另一个阴阳互搏的形式,是把一个生物迅速冰封,以保存生物的阳性能量,杜绝了寒冰内部生物能量的流失。如果是瞬间冻住,可以解冻活过来,如果是慢慢冻上的,体温大量流失,生命力消逝,就冻死了。

对应抽水机的话,就是机器在上面,水管向下进入水面,然后存在高度差,向上抽水抽不动,这时候水抽到一半,向下的水体自身重力和压强,向上的力量来自于抽水机,双方顶在那里。液体不能顺利抽出来,管子里还有一部分液体,这也是阴阳互搏的一个例子。

这种脉象的话,我的解决思路是用针疏导,一般急症针灸可以用的,没有经验的人这种急症就处理不来,有经验也要郑重对待。

这里面的理念分为两类,冷梨子放热水,或者有体温的生物被冰冻。如果是冷梨子,这个人寒症很重,热药反应剧烈,那么用温针法,温针法相当于在凉的梨子上扎进去一根针,然后用艾条烤这根针,之前的热水的温度进不去这个梨子,扎了针你再试试,就可以从里面化解寒气了。

如果这个人是受了热,里面有热,内热,外面的凉药进不去,形成阴阳互搏,这就是之前说用猪胆做药引子,其实用针灸也是可以的,用内关通外关,或者外关通内关,建立阴阳二气的沟通的桥梁,久病不愈,体虚,阴阳互搏,动不动肚子疼,容易痛出汗的,可以试试这个思路。当然这是一个省力的方式,用锻炼打破阴阳对立的壁垒也是可行的,只是锻炼的力度和方法,需要明白人指点一下。

以上常见的脉象我就举例完毕,我自己学脉时,就是别人说这个是浮脉,然后自己摸了一下,感受什么叫浮脉,之后推导参悟,经过很多年逐渐可以用一些现实形象的东西来讲解对应的脉象。我写的东西,不懂的地方去网络搜索吧,是需要一点中医基础的,更适合学了中医,但是没有完成一个整体架构的这部分人,对于有志向学习中医的人,思考的方式,思路我相信可以获得启发。学习纵然有再多方法,思路,对于不爱学习的人是没有助益的。

对于不同脉象所对应的病症我再写一章节,希望建立一个自学的思考方式。 dNfrF63JR+/EXtfUotxixe+HV7Lq5fYlIQ/dt4uAM99/78ftQoY9QPkRXi+s+iRy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