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十四章
脉诊一

我写的这本简明医学,主要是说大家怎么去学医,用什么样的理念去把医学跟生活联系起来,能够形象的把握住医学的原理,很多传统的文字,跟实际运作是有一些不太好对应,我想用现在常见的事理把医理对应上。

实际上前人不是没有说清楚,主要是时代特点的文字表达,今天的我们看起来有时候就联系不上实际情况,就是字儿我认识,话我读的好像懂了,但是我不知道该怎么去理解,该怎么做。

这个过程也是把知识从书本上,到掌握到实践应用中的一个过程,我希望能够通过我写的这个薄本小册子,缩短这个从知到行的过程。

必须要讲一下,我学医,受影响最大的,觉得最正统的。就是这本《圆运动的古中医学》,彭子益所著。

在很长一个阶段我通过学习领悟践行这本书。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后来我通过我自己的知识结构知识面,来把这本书和当代人容易接受的理念进行映射。

很多时候这个道理就是,从不同方面进行阐述。举的例子贴切的话看书的人就容易接受,但是道理都是同一个,人体就是那么回事儿,所以道理应该是一致的。

但是我直接推荐彭子益的书就好了呀,写这个简明医学有什么意义,因为实际学习的过程中,好多人看这本医书还是有些吃力,包括我自身也是学习了三五年,但是我在学那三五年的过程中我也没能够吃透这本书。

因为写书的人方便看书的人去理解,会把各种,局部拆解的很细致,实质上在写书的人那里只是一个过程的展现。

所以,很懂的人他可以从一个很简单的方向来立意来治疗,可是他要给不懂的人去讲解,就要说的细致很多。

看书的人从很多细节,来逐渐消化吸收,熟能生巧,化繁为简,也达到写书人的这个高度,从根本的角度认知相对应的某个道理,真正的学习领悟中医,必须需要一个悟的过程,这个悟需要量变到质变,需要有渐悟到顿悟。

学医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甚至从内心讲是很痛苦的,因为当你面对病人的请求无能为力;当你因为自负觉得自己能够解决,却让病人陷入了更大的痛苦,甚至很难收场的时候;当你苦思冥想,翻书,百度,找到了一个思路和方法,试用下去却没有作用,甚至副作用的时候,更加头大。

常年昼思夜想,食不知味,寝不安眠。

获得一些道理的圆通,经过实践检验,确实能解决问题,这个道理是真的,书上说的这个话可以从哪角度怎样怎样去理解。

学中医,最大的要求就是悟性,而不是背了多少书,背再多书,没有领悟到位,成不了大家。这个话,简单来说,医者,意也。

所以我认为学习中医不要求背诵太多,现在资讯条件这么方便,需要什么资料相对容易获得,不好的地方在于,乱花渐欲迷人眼,信息量大,学者无所适从,容易迷失在信息的海洋里。关键是要明白道理,知道哪个思路更符合道理。

诊脉的本质,是通过触诊血管跳动,获取气血信息的一个过程。

诊脉不光是寸口脉,就是常见的手腕下面肺经太渊这里,基本上身体大多数能摸到脉搏的跳动的地方,都可以用来诊脉,只是有些动脉代表流经此处这条经络的情况,肺朝百脉,寸口脉,是可以观察整个五脏气血情况的地方,信息更加的丰富。三部九侯的位置,网络找一下就知道了,出于精确把握病人情况的目的,有时需要这样增加获取信息量的途径。

通过摸一根水管,来了解水管中水流的力度,速度,温度,水量,杂质等成分状态,这就是诊脉的意义。

其中因为,肺部脉,即手太阴肺经的寸口脉,可以清晰对应全身信息,作为总闸,总显示表。

其余处的脉相,往往是单一经络的,信息量相对单一,但是在治疗中也有很重要的参考意义。

血管的特性是:有弹性。

举个例子以寸口脉为例。

这个弹性包括两方面的,一个是,寸口脉这一段血管的总长度,它是会变的,它是可以缩短和伸长的,二一个就是这根血管的内径,形态是弹性变化的。

这一段血管的长度跟人体的,筋的长度变化原理是一致的。

人体有弹性的零件,其老化是以弹性逐渐变弱,变得僵硬为衰老趋势。

所以当这一段血管。长度降低的时候。就好像弓弦一样,弓弦变得紧了,这个时候体现出来的叫做弦脉。弦脉代表筋僵,协调性差。肝血不足以养筋。

肝主筋,当人的筋缩短,血管弹性变差,他的肝功能肯定是差的。

那我们又深入的想,为什么肝主筋,就会造成,血管和筋弹性的变化呢,因为这类结缔组织,是需要气血的滋养的,好比一小段蹄筋,用水泡发,就会变大变软。海参也是一样。

这种结缔组织的形态变化,在视力方面,眼球结缔组织形态的改变上,体现得非常明显,眼球弧度的改变与肝血的供应是否正常,有密切的关系。

近视散光斜视,都与眼球的供血,眼球运动相应的筋的状态有关。

这一切背后都是肝功能是否正常,健康,所产生的影响,也包括与足厥阴肝经关联紧密的三焦经、胆经的气血状态所带来的影响。

第一个诊脉的经验,寸口脉的弹性降低,血管变短,手臂的长度不变的情况下,如同弓弦,崩的更紧。

人体左右,各有一套经络系统,有时候单侧病反应在同侧,哪病哪儿痛,有时候单侧病,反应在另一侧,有时双侧病。

所谓的单侧病反映在另一侧,是说,比如你痛的是左侧的某一个穴位,然而病灶是在右侧对应穴位,只有治疗右侧根本病灶,左侧才能得到缓解。

这个治疗中如果单侧治疗效果不佳,再把对应的另一侧穴位也治疗一下。

当然最好是能够清楚的知道病灶在哪边,但是有时候病人会有疑问,说我明明是左侧病了,你在我右侧治疗做什么。

实际上根本病灶,可能是对称的,甚至,是同侧同经络的其他穴位,所产生的病灶病因,而引发的不舒适的感受。并非哪痛哪就是病根儿。

找到根本病灶叫做治本,只是解决疼痛区的疼痛,叫做治标。 EKq6zUW0G+tkZKqOeLfzJPvNv6SzFIBxUrpCzYwmbB+VFX6NrRwbCQLlS65iTM7i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