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十年,随着信息科技的飞速发展,我们实际上已经进入了VUCA时代。VUCA最早是军事用语,在20世纪90年代开始被普遍使用,随后被宝洁公司(P&G)的首席运营官罗伯特·麦克唐纳(Robert McDonald)引入商业世界。
VUCA由以下4个方面内容组成。
● V:Volatility(易变性)是变化的本质和动力,也是由变化驱使和催化产生的。
●U:Uncertainty(不确定性)是指缺少预见性,缺乏对意外的预期,以及对事情的理解和意识。
●C:Complexity(复杂性)是指企业被各种力量、各种因素、各种事情困扰。
● A:Ambiguity(模糊性)是指对现实的模糊是误解的根源,是各种条件和因果关系的混杂。
人们所熟悉的蝴蝶效应、黑天鹅、灰犀牛都是VUCA时代的典型场景。
OKR在VUCA时代展现了巨大的威力。通过向组织内成员强化使命、愿景,以及展示更加宏伟的发展蓝图,借助跨业务和跨团队的密切沟通与交互,OKR可以使复杂组织围绕一个共同目标而共同努力。对使命和愿景的信念,以及对实现宏伟蓝图的期望,可以让组织内各团队更加顾全大局,并且更好地融合,促使其调整自身的目标优先级至与组织一致。
1.蝴蝶效应
一只南美洲亚马孙河流域热带雨林中的蝴蝶,偶然间扇动了几下翅膀,就可以在两周后引发美国得克萨斯州的一场龙卷风。蝴蝶效应意味着世界处于混沌状态,事物之间的联系错综复杂、不可掌控。
2.黑天鹅
在发现澳大利亚的黑天鹅之前,欧洲人坚信所有天鹅都是白色的,他们常用黑天鹅来指代不可能存在的事物。这个信念随着第一只黑天鹅的出现崩溃了。因此,黑天鹅的存在寓意不可预测的重大稀有事件,其出现在意料之外,却又改变了一切。简而言之,黑天鹅意味着极小概率的事件将带来较大的影响。
3.灰犀牛
灰犀牛体型笨重、反应迟缓,人们往往在远处就看到了它,但毫不在意。一旦它狂奔而来,定会让人猝不及防,人将直接被扑倒在地。灰犀牛并不神秘,却十分危险,一般是指那些经常被提示却没有得到充分重视的大概率风险事件。
VUCA是当今社会复杂情况的集中映射。随着VUCA时代的到来,人们生活、工作的很多方面都出现了较大的变化,同时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例如,随着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文化、宗教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各种文化、意识交织,世界的包容性急需增强。在全球化的环境下,各行业的野蛮增长减弱,各国间的相互依赖程度提高,但商业竞争加剧。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碎片化信息激增,信息的不确定性凸显,整个社会和商业环境更加频繁地出现了竞争、混乱和无序状态。
1.商业环境
移动互联网下的传统商业竞争加剧,这在很多行业和产品上都有所体现,例如,我们特别熟悉的银行,受支付宝、微信支付等互联网产品的冲击,已经发生了极大的变化。
我们经常使用的ATM,目前其生产和部署规模都已经极大缩减,原本供不应求,一夜之间突然变成滞销产品。银行的服务网点及ATM服务点被大量裁撤,网点的服务人员也随之大幅减少。与此同时,小偷这个职业突然之间也无法继续存在,因为人们不再携带大量现金,并且手机也不放在口袋和包中,而是紧握在手里,这使得小偷无从下手。我敢预言,在不久的将来,钱包生意也会大幅萎缩。总体而言,像银行业这样在目前的环境下被极大改变的行业还有很多。
2.组织结构
在管理学中,有一个著名的康威定律,即组织的沟通方式或生产流程决定了组织的架构设计。传统的职能型组织一般根据专业性进行架构设计,例如:
●制造行业的采购部、生产部、质检部、仓储部。
●金融行业的信贷部、零售部、风控部、科技部。
●软件行业的产品部、设计部、开发部、测试部、运维部。
这样的架构设计在以前非常适用,但是在当前的环境下暴露出越来越多的弊端。这样的组织架构无法实现快速生产,部门间在交付工作时存在大量依赖。
现在,大量传统型企业和互联网公司都在进行数字化转型和敏捷转型,其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对组织架构进行调整,希望组建更有内聚性的部门或团队,减少依赖性,提升敏捷性。
3.主观能动
“90后”“千禧一代”(“00后”)已步入职场,这两代人的个性和自我为传统的管理带来了一些新的挑战,如江湖盛传的“离职规律”。
●“60后”:什么是离职?
●“70后”:为什么要离职?
●“80后”:收入更高我就离职!
●“90后”:领导骂我,我就离职!
●“95后”:感觉不爽我就离职!
●“00后”:领导不听话我就离职!
在目前的工作中,传统的“命令和控制”型管理、外在物质的激励作用正在逐渐减弱,管理难度不断增加。在VUCA时代背景下,应对管理难题的方法不再是增加“命令和控制”力度,而是依托简单规则和自我管理进行“涌现式”管理,通过授权、激励、赋能等方式,积极调动员工的主观能动性。
OKR是一种目标管理方法,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一个管理框架,使用OKR可以令团队、组织具备一定的敏捷性。
在传统的组织管理中,战略的视角比较长远,其由使命和愿景支撑,变化频率比较小。常规的管理则需要不断矫正目标,变化频率相对居中。至于执行工作,包括日常工作、项目管理、产品开发等,则要进行高频反馈、频繁变更。
目前,敏捷转型基本都发生在产品和研发团队中,在战略层级通常极不敏捷。我经常使用“战略沙漏”来阐述这一概念。
使命、愿景和战略层级阐述的是组织的远期规划,从高层管理者的视角出发,主要解答“我们到哪里去?”的问题。从时间维度来看,使命一般规划的时间超过10年,愿景一般维持3~5年,而战略常常覆盖1~3年。在大部分组织中,使命、愿景和战略的制订和变化都是无法敏捷的。
业务、产品和特性层级阐述的是战略落地和业务支撑能力,主要解答“我们如何到达?”的问题,从时间维度来看,业务一般以季度为周期变化,产品以月度为周期变化,而特性则以周为周期变化。目前,在产品和特性层级,很多组织和团队已经开始敏捷,这是以软件开发为主的敏捷带来的变化。目前的发展趋势是组织转型力求业务也开始敏捷,但行业的现状是,在业务层级,大部分组织依然保持传统状态,无法敏捷,无法快速响应市场变化。
在战略落地过程中,组织往往会面临一个瓶颈,即组织的战略很难按照高层管理者的期望实现,在落地时出现困难,因为在这个过程中,目标对齐、信息沟通、资源保障、组织协同等方面都会存在各种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