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素来有记录日记的习惯,也有记账的习惯,日记记录时间支出,账目记录金钱支出。无论何时,反思复盘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他能够让你清晰地了解自己的各种分配是否合理。
简单盘点了下,实在是不愿意再把时间浪费在交通上,每天有3小时在通勤上实在是太浪费了。在交通上的时间,如果有精力就用来娱乐消遣,如果没精力就用来补充睡眠,想做点事情,效率也实在是太低。于是,我就在公司附近找租房信息,最终选择了公司附近大学里的筒子楼,就是那种类似大学的标准间,因为是多人合租的,我只占据中间一个床铺,所以房租非常低。
我其实可以选择单间的,环境是稍微好一些,但是价格看了下,实在是舍不得。心想,自己才毕业,和大学生住在一起也适应,经济上还可以享受诸多福利,比如大学里的食堂、运动设施等。对于刚刚毕业的我而言,也没什么压力。搬家之后,我的通勤时长就由3小时变成了上下班走路10分钟。
初衷是为了省钱,但这种选择不经意间为我带来了诸多好处。
(1)我比以前更加精神十足、活力四射。
距离更近,从而拥有更充足的睡眠和更从容不迫的心态,长时间的通勤状态无形中将消耗掉人的体力和心力,特别是挤公交地铁真的很辛苦。如果赶上下雨,你挤了几次都挤不上公交车,然后别人在你的白鞋子上增加几个脚印,可能就是一天的负面心情。通勤时长越长,自己的容错性就越低。到了公司,你的体力槽就剩下一半,工作了一整天,回到家只想躺平,对人的损害是不自知的。
我住得近,我的睡眠更充足了,从来不担心迟到,路上还可以从容地吃个早点,甚至可以在学校里锻炼一下身体。我自己“满格电”出现在单位。而我的那些住得远的同事到单位,就只剩下70%的电,如果赶上一些负面事:堵车、下雨、饿肚子什么的,可能就剩50%的电了。这种竞争,从根本上对比,就是不公平的。
(2)我更不愿意待在宿舍,宁愿去公司或外面。
由于合租的宿舍环境非常糟糕,对比而言,公司的环境相对更好,有免费的水电网和空调,更舒服的人体工程学椅子,有健身房,还有洗澡的地方。工作日基本上宿舍、公司两点一线。宿舍于我而言,仅仅是一个睡觉和洗衣服的地方了,我几乎每天都是早上8:00左右就到公司,晚上23:00之后离开公司回宿舍,洗脸、刷牙、泡脚,跟舍友简单交流下就睡觉了。
到了周末,起床的那一刻,洗脸、刷牙、穿衣服,离开宿舍,把自己扔在外面,总比窝在宿舍里强。我在公司里可以学习、查资料、写东西,用来准备下周一的工作。周末的公司对我而言就是网吧和健身房,由于住在学校附近,所以学校的篮球场也成为我运动的地方。无论如何,我就是不愿意待在宿舍。
这种状态让我有了更多的运动时间,当然更多的是呆在电脑前的时间。很多的事情,我处理得多了,自然而然就熟悉了。熟悉了,就能够生巧。一个愿意奋斗的人,就会想着怎么提升自己,怎么搞好业务相关的事。相比其他的人,我这种状态无疑为我提供了更好的身体续航能力,以及职场竞争力。
(3)更多地处理意外,更快速地个人成长。
由于距离近,每天几乎都是第一个来,甚至还能帮周围的同事带早点,某种意义上这也算是一种职场社交行为。领导来了,我在工位,领导走了,我还在工位,领导偶尔周末在公司开个会,也能看到我在工位。我仿佛是一个24小时不用下线的机器人。领导问我,为啥不休息,我说,想多干点事,在家也无聊。
公司业务发展很快,因此各种各样的运营意外就很多,由于我距离近,都是能够第一时间快速地冲到公司去处理各种各样的游戏运营事故。比如,快速发个公告,快速验证并处理线上的问题,与运维、数据、客服的同事协同“救火”,把事情处理得更快一些。
常规的事,按部就班做就可以了,而真正有能力的人,都是通过处理各种各样的意外获得成长的。我的天资并不比其他人强多少,但是这类“救火”的事情,往往都是由我在第一时间处理。加上自己善于总结和复盘,不经意间,就拥有了比其他同事更强的竞争力,以及领导更多的信任。
回头来想,其实一切都不能算是自己争取的,仅仅是自己住得更近一些,在线时长更多一些。
因此,或主动或被动处理的事情更多一些,受锻炼的机会更多一些,继而获得领导信任的机会就更多一些。
这对当时的我而言,很累,强度很大,但是收益无疑是巨大的,如下页图所示。
于是,一个正向的循环飞轮就被我不经意间造出了。想想这一切,不过是因为从郊区搬到了公司附近。而这些变化不经意间塑造了我早期的职场竞争力。
当然责任心也是很重要的,这得益于父母从小到大给我的教育:一定做要一个实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