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大学毕业生的生活状态与真实心态

接下来,我按照上面的时间分配,代入刚刚毕业的我,尽自己回忆,还原一个真实的生活状态和当时的心态。时间分配如下页表所示。

必要时间11小时:睡觉+吃饭+收拾自己+通勤=总计的时长。

先说睡和吃。这是人必须保证的时间,我自己把这个时间压缩在7小时之内。

刚刚参加工作的自己,精力总是很旺盛的,每天睡觉6小时就足够了。我也没有刻意压缩睡眠,这件事跟自己的睡眠质量有关,而睡眠质量又跟环境有关。尽管北漂,我也没住过那种潮湿的地下室,因为空气和隔音效果往往不会太好,所以对睡眠也会有影响。

做客服特别不容易,因为线上总得保持接线状态,公司的人手不足,我们当时要求是轮流吃饭,所以吃饭对我而言,属于能吃饱就行的状态。所以,一边接线一边吃泡面也是常见的状态。为什么吃泡面?因为泡面便宜,比在外面吃饭要便宜,还省时间。而在别的同事眼中,这个人真的拼命,其实是因为穷。

我粗略统计了一下,每天3顿饭,早餐10分钟,买几个包子,一边走路一边吃完。午餐15~20分钟,有一段时间都拿泡面搞定,或者错峰下楼买个煎饼果子就完事儿了,主要是便宜和快,基本不用等。晚餐公司是管饭的,我自己的职场社交也往往在晚餐,和一起打饭的同事聊天,所以使用的时间稍微长一些。

然后是收拾自己,其内容包含洗脸、刷牙、穿衣服、上厕所、洗澡等各种事,早上和晚上加起来,总计1小时,以满足基本社交为准。至少穿衣是整洁的,头发不可以油,身上不可以有味道。曾经也被前辈提醒过脸没洗干净,我就立刻去卫生间去洗把脸。可见自己当初是多么邋遢,也可见自己在这一块事情上是多么不在意。

因为没有钱所以只能住在郊区,每天上下班的时间总计3小时,单程是1.5小时,有时如果真的熬不住,就会在通勤的路上睡个觉,补充睡眠,或者在通勤的路上进行一些消遣行为,或者拿本子记录一些想法。其实在北京通勤的路上,很多人在地铁里站着都能睡着。

就这些我称之为必要时间,它在我每天上班的24小时内,一定会消耗掉11小时。

工作时间10小时:出卖时间换取劳动报酬

实际上,我在公司里待的时间超过12小时,但是实际上真正的劳动时间是10小时,主要的工作内容就是接打电话,回复页面上的客户诉求,或者完成主管给我布置的工作(写文档和材料之类)。大多数时间跟富士康流水线上的工人也没差别,如果不做,就会影响绩效。当初我也没有什么竞争力,我接的电话越多、回复的消息越多,所获得的绩效排名就越靠前,有点按件计费的感觉。这是纯粹的以劳动换取报酬。在当时我的认知里,我称这类时间为工作时间。

真正让我感兴趣的事是主管的培训,或者我自己接受一些从来没接受过的任务,去学习研究、吐故纳新、刷新认知,这些时间我才称之为学习时间。所以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我都会默默计算,虽然我在公司里待的时间是12、14甚至16小时。我都会刻意地计算,哪些时间是出卖劳动换取报酬,哪些时间是通过这段经历为自己带来专业上的成长。由此,时间被我打了不同的标签。

就好比餐馆里后厨的学徒和服务员,后厨学徒的工资只有500元,而服务员的工资能达到3000元。为什么后厨的学徒愿意接受呢?是因为学徒能够学习知识,所以他可以接受短暂的低薪,而服务员的工作技术含量和可成长性是不足的,所以不管在哪里,自己要持续性地做有成长的事。

自我时间3小时:可用来自我支配的时间

当生活的必要时间11小时和工作的10小时占据完24小时中的21小时后,自我时间就剩下3小时了。这基本上就是工作日的常态了。这个时候,人才活得像个人,能够真正意义上实现自己分配。

就是这些时间,我分配给了学习成长和消遣娱乐,前者是为了自律、把事情做好,为了改变自己的处境。而后者也是选择最便宜的娱乐方式来进行消遣,来给每天劳碌的自己一点慰藉。

至于谈恋爱,和家人沟通情感,拿时间出来锻炼身体,以及所谓的社交,基本就是没有的状态。某个阶段就有某个阶段的目标,毕业的第一个月,口袋里的银子是不够的,内心是焦虑的,目标就是能在北京找到工作,解决生存问题。通过转正,想办法多攒点钱,给家里人买点东西,在北京站稳,等等。 kWqPA2p6L+ANtjCL6kok/5EATlDnhyX94/CnBV8+i8pp9zwfMJVXFji7akkxExaU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