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前言

进入21 世纪以来,人类开展了广泛的地球环境监测、灾害预报、资源探测和深空探测等空间科学活动。为了满足这些空间科学活动的信息需求,作为空、天、地一体化信息基础设施的空间信息网络应运而生。空间信息网络是空、天、地一体化的综合信息网络,是空天范围内信息资源的实时获取与互通互联的重要手段和途径,其发展关系着国家的战略利益。空间DTN是支持空间信息网络内部信息交互和外部互联的体系结构,采取存储—转发模式的异步通信方式进行数据传输,凭借其优异的时延/中断容忍能力,应对复杂空天环境所带来的频繁中断、长时延和高误码率等挑战。作为具备学科交叉特点的技术领域,空间DTN不仅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成为解决当前空间信息网络所面临难题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推动航天信息工程和深空通信技术发展的有力助推器。国际航天和空间通信领域正在积极开展空间DTN的理论研究、技术攻关和实验验证,以推动实现空间通信的网络基础设施的整合和高效利用,为未来更复杂的地球空间科学活动和深空探测任务奠定基础。

本书以“DTN基础—空间DTN模型—空间DTN技术—仿真平台设计”为逻辑主线,首先介绍DTN的发展历史、应用场景及DTN体系结构;进而从空间信息网络、空间DTN体系结构和技术挑战方面提出空间DTN模型;然后着重分析了空间DTN路由与传输、缓存分发策略等技术;最后介绍了空间DTN仿真平台设计和未来展望。

本书旨在使高等院校教师和学生更好地掌握空间DTN技术以推动空间信息网络的发展。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本科生、研究生的教学参考书,也可作为空间信息网络领域研究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开展学术研究的专业文献。

本书的编写分工如下:杨志华教授组织和设计了整体框架,并参与编写了所有章节;张钦宇教授编写了第1章,以及进行了统稿工作;苑阿芳博士编写了第2章,并参与编写了第1章;徐运来博士编写了第3章,并参与编写了第2、4章;李悦博士编写了第4章,并参与编写了第2、3章;胡洲勇博士编写了第5章,并参与编写了第2章。另外,张亦昕、李贺辰、别灵臻、高荣浩等同学做了资料整理工作,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dzTG1ZLLXuOhkigsR+Gc7jgtOogy90rDhtjZ1T6ZlbDRSM3WWWcJ7JOG5kglhXKh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