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者为同,礼者为异。
同则相亲,异则相敬。乐胜则流,礼胜则离。
合情饰貌者,礼乐之事也。礼义立,则贵贱等矣;乐文
同,则上下和矣;好恶著,则贤不肖别矣。刑禁暴,爵举贤,则政均矣。仁以爱之,义以正之,如此则民治行矣。
乐由中出,礼自外作。乐由中出,故静;礼自外作,故文。
大乐必易,大礼必简。乐至则无怨,礼至则不争。揖让而治天下者,礼乐之谓也。
暴民不作,诸侯宾服
,兵革不试,五刑不用,百姓无患,天子不怒,如此则乐达矣。合父子之亲,明长幼之序,以敬四海之内,天子如此,则礼行矣。
大乐与天地同和,大礼与天地同节。
和故百物不失,节故祀天祭地,明则有礼乐,幽则有鬼神。如此则四海之内,合敬同爱矣。
礼者,殊事合敬者也;乐者,异文合爱者也。
礼乐之情同,故明王以相沿
也。故事与时并,名与功偕。
故钟鼓管磬,羽籥
干戚,乐之器也。屈伸俯仰,缀兆舒疾,乐之文也。
簠簋
俎豆,制度文章,礼之器也。升降上下,周还裼袭,
礼之文也。
故知礼乐之情者,能作;识礼乐之文者,能述。作者之谓圣,述者之谓明。明圣者,述作之谓也。
乐者,天地之和也。礼者,天地之序也。和故百物皆化,序故群物皆别。乐由天作,礼以地制。过制则乱,过作则暴。明于天地,然后能兴礼乐也。
论伦无患,
乐之情也;欣喜欢爱,乐之官也;中正无邪,礼之质也;庄敬恭顺,礼之制也。若夫礼乐之施于金石,越于声音,用于宗庙社稷,事乎山川鬼神,则此所与民同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