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安森是六个孩子中的老大,有一天他们六个子女将瓜分一千五百万美元的巨额家财。在他达到可以理喻的年纪时――可能是七岁那年――时值本世纪初,一些勇敢的年轻女子已经开始在第五大道上驾着电“驴子”晃悠。在那些日子里,他和他的一个弟弟有一名英国家庭女教师。她说英语非常清晰明了,字正腔圆,所以这两个孩子长大时,说的一口英语就跟教师一样,遣词造句都很讲究,表达清楚,不像我们哼哼唧唧说不明白。不过他们说话不完全像英国孩子,而带有当初纽约市上流人士说话时具有的那种特殊口音。

夏天,六个孩子从住在七十一号街的住宅迁到了康涅狄格州北部的一个大庄园里。这不是一个上流社会的住宅区,因为安森的父亲想要孩子尽可能晚一点了解富人们的生活情况。他比纽约市上流社会的那个阶级的人略高一筹,也比他所处的那个时代要开明一些,其时正好是镀金时代,势利和庸俗之风盛行。他要求他的儿子们养成心无旁骛的习惯,专心学习,体魄健壮,成长为品行端正的成功之辈。在他们的两个大孩子离家上学去之前,他和他妻子密切关注着孩子的成长,留心他们的一举一动。不过,在深宅大院里要做到这点实在不易。在小房子或中等大小的住宅里――就像我青少年时代住的那种房子――要做到这一点就简单得多。我从来跑不出我母亲声音所及的地方,时刻意识到她就在身旁,做什么都想着她会赞成还是不赞成。

安森最初产生高人一等的优越感是在康涅狄格的乡间,他发现周围的人都对他十分顺从,那种带有美国人特有的不情不愿的顺从。跟他一起玩耍的孩子的父母时不时地向他的父母致意问候,而当他们的孩子被邀到亨特家去时,他们都隐隐约约地表现出受宠若惊的样子。他把这一切看成理所当然的事,在群体活动中,假如他没有被众星拱月一般置于中心――无论在金钱、地位还是权威等方面――他便会感到某种不舒服,耿耿于怀,终身不忘。他不屑跟其他孩子争先。他希望人家送上门来给他。如果他没有占先,他便躲进家里。他的家足以满足他的一切需要,因为在东部金钱仍然是一种带有封建色彩的东西,凝聚宗族的东西。可是在势利的西部,金钱把家庭搞得分崩离析,划成“派系”。

十八岁那年,安森去纽黑文耶鲁大学上学,这时他已是一个高挑魁梧的年轻人,面容清秀,肤色健康,这得益于他在学校过的有规律的生活。他的头发呈黄色,长在他头上有点滑稽样儿,他的鼻子是鹰钩鼻――这两样东西使他称不上英俊。但是,他身上具有一种自信的魅力和某种蛮横的作风。上层阶级的人在街上与他擦肩而过,不用旁人说明,就知道他是一个富家子弟,在最好的学校里上过学。然而,正是他的这种优越感使他在大学里没有成为一个红人――他的特立独行被误解为以自我为中心。他傲然拒绝接受耶鲁立的规矩,这个行为似乎被看成他瞧不起接受它们的人。所以,早在他毕业之前,他就开始把他的生活重心转移到纽约去。

在纽约,他如鱼得水,应付自如――这里有他自己的住宅,享受“那些你不可能有的仆人”的侍候――还有他自己的家庭。在这个家庭里,因为他脾气好,又有办事能力,他很快成了全家的中心,也成了种种社交场合的中心,如为某青年女子初次进入社交界而举行的晚会或体面的成人男子俱乐部等高雅活动,偶尔也与热舞女郎一起纵情狂欢。当时在纽黑文这种女孩可不多见。他的志向和情趣都很世俗和传统,其中包括无可指责的结婚成家,但是他的志向与大多数青年人的志向有所不同,在于他目标明确,没有模糊之处,即没有一点称为“理想主义”或“幻想”之类的东西。安森毫无保留地接受一个高收入与高消费的世界、一个离婚与放荡的世界,以及一个势利与特权的世界。我们大多数人的生活以折中妥协告终,而他的生活却以折中妥协为开端。

我和他第一次邂逅是在1917年夏季的晚些时候,那时他刚从耶鲁大学毕业。他像我们其他人一样,卷入了席卷全国的战争狂热之中。他穿上藏青色的海军航空兵制服南下彭萨科拉 。在那里的一家旅馆里,乐队在演奏一首名叫《对不起,我亲爱的》的曲子,我们年轻军官们跟姑娘们随着乐曲翩翩起舞。人人都喜欢他。虽然他常跟一些爱喝酒的人混在一起,而且他驾驶飞机的本领也不是很突出,但教练员见他仍然要客气几分。他经常用他自信和富有逻辑的声音跟他们侃侃而谈。他谈话的结果是使自己,或者更经常是使另一名军官,从迫在眉睫的困境中解脱出来。他吃喝玩乐,风流淫逸,狂热地追求享乐,所以我们得知他爱上了一位思想保守、举止端庄、循规蹈矩的姑娘时,都感到非常诧异。

她的名字叫波拉·利吉德尔,一位出生在加利福尼亚的美女,皮肤黝黑,神情肃静。她家在市郊有一所过冬的寓所。尽管她很矜持拘谨,却还是颇得人心。有那么一类男人,他们以自我为中心的思想容忍不了女人身上的脾气。但是,安森并非那一类人。我弄不懂她的“真诚”竟对他具有那么大的吸引力。一个是我们常说的那种“真心实意”的人,而另一个却是思想敏锐,好对人冷嘲热讽的人。

然而,他们相爱了――按她开出的条件相爱了。他不再在黄昏时去德莎特酒吧参加聚会。每次人们见到他俩在一起时,他们总是在进行漫长而又严肃的对话,说不准对话已进行了多少个星期了。很久以后他告诉我,他们并没有谈什么具体的东西,双方谈的都只是些不很成熟的,甚至无多大意义的东西。后来逐渐添进一些感情方面的内容,但并不是说话投机带来的,而是谈话时那种极端的严肃认真的态度引来的。他们的对话让人昏昏欲睡,我们时常打断他们,用那种乏味的幽默逗弄他们。但旁人一走,只剩他俩时,对话又继续进行,仍是那么一本正经,低声低调,给人一种双方思想感情完全一致的感觉。他们对任何打断他们对话的事或人感到不爽,对于有关生活的玩笑漠然置之,甚至对他们同辈的那种玩世不恭的态度也不屑理睬。他们只是在进行对话时感到快乐。严肃的对话使他们如沐春风,如浴甘露。在对话结束前会出现一下中断,他们对此并不反感――那是被激情所中断的。

说来奇怪,安森跟波拉一样对对话十分投入,并深受其影响。然而,在此同时,安森也清楚,在他这一方许多话是言不由衷的,而在她那一方则是出于天真单纯而已。开始,他对她的感情的单纯有点瞧不起,嗤之以鼻,但是随着他对她情意的加深,她开始变得深沉成熟,犹如鲜花慢慢绽放,他不再瞧不起她的纯朴了。他感到如果他能进入到波拉温馨安稳的生活中,他一定会很幸福。经过长期的对话,两人间的种种隔阂与约束消除了。他教给她他从一些更开放、更有冒险精神的女人身上学来的东西。她学得全神贯注,一丝不苟。有一个晚上,舞会之后,他俩同意结婚。他写了一封很长的信给他的母亲,详细谈了有关波拉的情况。第二天,波拉告诉他,她很富裕,拥有近一百万美元的个人财产。 A/o8QIUKO8Qvry5r75TGbX/H6kGEX30BI7B/gSXVCAfQv2pjS+K/+Q6pdlLFZ9uf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