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倾听对方:四大抓手

一位创业的好友向我倾诉,过年前他刚给员工发完一笔奖金,没想到员工们非但没有感恩戴德,反而一个个在春节后仿佛抱团似的来找他,纷纷向他提出新一年的加薪请求。刚发掉一大笔钱,新一年的收入还没进账,他坦言自己感受到了巨大的压力。当该创始人将这件事情和一位得力骨干探讨时,骨干竟然也透露出类似的意思。这件事情让他很失望,两人大吵一架。由于我与该骨干私交也不错,创始人遂拜托我,让我出面去对骨干人员进行情绪安抚,同时也询问我对这件事情的看法。

沟通的时机

在我看来,从双方的立场来看,本质上谁都没错。创始人发放了一笔可观的年终奖,希望能激励团队越战越勇;员工拿到奖金虽然欢欣鼓舞,不过新一年的消费者物价指数(CPI) 在涨,作为打工人,自然也希望自己的固定收入能稳定上涨。但双方都未能厘清沟通对象当下的状态,在错误的时机进行了一场本该正确的沟通。

事实上,这类情况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并不罕见。下属在上司处理紧急事件时去做日常汇报,家长在孩子看动画片正高兴时让孩子立刻关掉电视过来吃饭,甚至女友在男友于游戏中被围攻的关键时刻撒娇求聊天,这些都是在错误的时机设法进行正确的沟通。

那么,到底什么才是在恰当时机进行正确的沟通呢?相信你一定听过“情商”这个词,但你也很可能和许多人一样都曾跌入类似的认知陷阱,认为所谓情商高等同于会说话。事实上,这样的理解是狭隘的。除了通过语言来处理人际关系外,能够准确地识别他人当下的状态、想法或情绪也是一个人拥有高情商的重要表现。所以,刻意修炼倾听维度中“倾听对手”的技能就非常关键了。

倾听对方的四大抓手

倾听对手的核心主要有四个关键抓手。

第一,倾听对方的注意力所在。你需要能判断对方的注意力到底聚焦在哪里。如果你想要和目前注意力已经高度聚焦在另一件事情上的人来做沟通,现在到底是不是一个非常合适的时机?

比如有一次,我正在写作,并进入了专注状态,我的爱人突然跑来和我说她买来的零食都不见了,我被她打断,感到非常难受,为了能尽早结束谈话,我连忙拿出手机,问她:“你需要什么零食,我现在就给你叫外卖,帮你买十包。”

爱人情商很高,立刻听出了不对,随即离开了我所在的书房,离开前还动作很轻地把门带上。

事后,我意识到自己的愤怒情绪。我平时被周围人评价是一个儒雅幽默的人,所以无论在工作场合还是在家里,也十分愿意保持这样的形象。但这件事情让我开始反思,为什么我在工作进入专注状态且被打断时会突然性情大变,变成了一个有攻击性的人呢?

我对这件事情很好奇,就翻阅了大量的资料,终于找到了一个我相对认同的说法:我们之所以会产生攻击性(愤怒)的本质,是在于“边界感被侵犯”。狗通过撒尿来划分领地,有其他宠物入侵领地,狗就会狂吠来捍卫领地。每个人也都有边界感,过年回家亲戚老是来关心你的婚恋、生娃问题,你感到不悦,也是因为边界感受到了侵犯。

所以,当一个人的注意力已经聚焦在某件事情上时,无论是成年人的注意力聚焦在工作甚至游戏上,还是孩子的注意力聚焦在卡通片上,这时候非要强硬而不假思索地进行打断、插入,对方就会产生“边界感被侵犯”的感觉,脾气温和的沟通对象可能会隐忍着,找个其他借口来拒绝你,脾气暴躁的沟通对象或许就会暴跳如雷,开始发难了。

因此,在一轮来回的沟通后,刻意去倾听沟通对象的注意力到底聚焦在哪里,在发现有所不妙时轻轻退却,择时再做沟通,不仅是对他人边界感的尊重,也是给你带来一场良好沟通活动的开端。

第二,倾听对方语言中的关键词。如果沟通对象的注意力并未被某件事情占据,但对方流露出了一些特定的关键词,那你也要设法先暂时搁置对话,等构建出更有效的策略后再去做沟通。

这些关键词通常都是一些相对中性的词,这些词在高情商人士看来好像并不特别,很容易被识别和发现,但对于很多刚参加工作没几年,甚至一些敏感性不足的人来说却十分容易被忽略。

比如对方说:“关于你们前面说的方案,整体方向是很不错的,如果能在风险控制上有一点点小的改进,那就更好了。”这个句式你是不是很熟悉?这是一个非常有职业素养的“先夸赞再提建议”的话术。这里的重点根本就不是方案的“整体方向好”,也不是风险很小,只有“一点点”,而是你们的方案存在我们不愿意承受的风险,你们需要好好地完善方案才行,目前的计划是不可能通过的。这么说只不过是别人不愿意很直白地指出,想给你们留面子而已。

在这里,特别需要留意的关键词是什么?有些读者会认为是“风险”,但其实真正的关键词反而是“一点点”,它相当于一段文字内容中的标黑粗体,是一种文明人用优雅方式向你指明问题就在这儿的关键路标。类似的关键词还有“效果一般”中的“一般”,对方其实想表达的是“效果很差”,还有诸如“考虑一下”“看一看”“想一想”等关键词出现时,就别再去打扰对方了,因为这都是对方不感兴趣,又不愿意生硬拒绝的委婉表述。刻意去倾听这些关键词,有利于你判断现在的时机成熟与否。

第三,倾听对方的沉默。有一句话叫作“别听别人说了什么,而要去听听别人没说什么”。沉默虽然没有任何文字信息的输出,但沉默伴随的特定场景往往也有很大信息量。能听懂沉默的人,通常都能在对方出现沉默的片刻立刻做出反应,继而让事情持续往下推动。

有一次在开会时,我接到一个猎头的电话,对方自报家门后问我:“您现在方便说话吗?”当时会议桌上有很多人看着我,我只能选择不说话,保持沉默。接着猎头立刻说:“那我午饭后再打来可以吗?”我回答:“好的。”然后挂了电话。这显然是一位经验丰富的猎头,马上就能察觉出电话那头的我说话并不方便。

事实上,作为普通职场人,在接到猎头电话时,大脑还是会开始分泌多巴胺的。因为就算不跳槽,了解一下目前自己在市场中的竞争地位,互通一下有无跳槽意向,还是有所收获的。所以,一般人都不会像接到营销电话那样决绝地挂断,但如果猎头听不懂沉默背后可能存在的隐藏场景,那么他的工作可能也会遇到卡点。比如我就曾经接到过年资尚浅的小猎头打过来的电话,他们听到你在类似场景中的沉默后,以为是电话信号不好,一个劲儿地扯高嗓门,问我:“能不能听见,您什么时候方便?”针对这类目前无法听懂沉默的猎头,我也只能礼貌地说一声:“谢谢,再见。”

当然,倾听对方的沉默并非一日之功,就算暂时听不懂,听不出隐藏剧情,也无须着急。刻意地去留意类似的沉默瞬间,然后可以先假设对方在对目前的时机说“不”,换个时间再去沟通,就可能提升事情继续向前顺利发展的概率。

第四,倾听对方的情绪。情绪是沟通中最大的障碍,甚至没有之一,如果你无法倾听出别人的情绪,而是盯着对方抛过来具体的内容而进行回应,很可能不仅处理不了眼前的冲突,甚至还有让事态不断升级恶化的可能。

比如你刷完牙,牙膏的盖子没盖好,如果你爱人把牙膏拿到你面前,和你说:“你的盖子怎么总是不盖好?”你如果回答:“没有啊,我昨天就盖好的呀。”那就完蛋了,因为你没有听出对方正情绪“上头”。很多家庭场景中为了鸡毛蒜皮小事升级成大吵的大都属于此类。

在工作场合也一样,比如开篇那位创始人,本来想与骨干员工聊聊天,倾诉员工们要求加薪给了自己很大的压力,从信任的骨干那里找点安慰,可骨干非但没听出“求安慰”的情绪,自己居然也在老板情绪敏感的时候提出加薪的想法,这会儿哪怕该骨干过去功劳苦劳再多,那也是在危险的边缘疯狂试探。

由此可见,能否听懂对方的情绪不仅关系到亲密关系是否和谐舒心,还可能决定你辛苦了一年后能否顺利地升职加薪。 33ToSRHBi1CQAYymnaQIfn8wgtpM5JEoT8jmS0/kNMfBvTKUPlJ2+H3d5fSs364c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