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知道什么样的学习方法适合自己?可能是“过于自信”了
“努力了但考试分数却不高”,大多是因为现在的学习方法不适合自己。如果继续这样下去,自己就会慢慢产生“学了也没有用”的想法,变得更不愿意学习了,最终陷入恶性循环。
以背诵为例,背诵也有很多不同的方式方法,有的人适合这种方法,而有的人适合那种方法。我就曾经走过很多弯路。其实过去我背东西还是很快的,你可能会想,背得快还有什么问题啊,但是你不知道的是背东西快的人有个弱点,那就是背得快忘得也快。因此,考试分数并不会提高。我在补习班教课的时候,就遇到过这种类型的学生,也就是他很擅长短期记忆,但是很难做到长期记忆。如果自己意识不到这一点,觉得东西背过就没问题,那就糟糕了。
我们不是电脑,大脑里没有“保存”键。很多时候自己觉得背下来的东西其实并没有保存在我们的记忆里。如果考试的时候不能从记忆中调出背过的内容,那背诵就完全没有意义。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出现,“背完就完事”是不行的,还要想办法让背下来的东西不被忘记。例如, 可以自己思考一下,自己“要用多久、重复几次才会让背过的东西真的留在记忆里” 。
“学习不出成果”的人基本上都是学习“不求甚解”的人。但是,“知道”与“理解”“会做”是完全不同的概念。听老师讲课时学生很容易觉得自己学会了,可其实准确地说你可能只是“知道”了。如果一个小时后再让你做同一道题,你可能还是不会做。这样的孩子通常有两个明显的特征。
好不容易决定认真学习了,觉得题做得越多越好,就不管不顾地一直往下做题。但是,如果不能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地弄明白每一道题,题做得再多最终也会是竹篮打水一场空。“我做了那么多题考试还是不会”,这样的感触会让自己慢慢消沉下去,所以平时做题的时候要真的确定每一道题都确实会了才行。
对答案并不能让你“理解”“会做”习题,只是判断对错而已。很多人都觉得对完答案自己“知道了”就行了,可是真正会做一道题是必须要反复琢磨的。想要学习有效果,不能只是“知道”,“理解”和“会做”更重要。当你意识到这一点以后,你肯定会改变自己的学习方法,学习结果也会有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