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4.读书人在秦朝的地位如何?

大部分对历史感兴趣的读者都听说过这样一句话:“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这句话是宋朝的汪洙所作的《神童诗》中的一句。不少人就认为,从古至今,读书人的地位是非常高的,但实际上,秦朝人是不是承认这样的说法是值得商榷的。

宋朝与秦朝相隔千年,用一千多年以后的一种说法来判断一千年前的事实对错,其本身就没有考虑当时的具体情势。

那么话说回来,秦朝读书人的地位到底是怎样的呢?这也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从不同的角度来看待这个问题。

我们首先要弄清楚在秦朝,“读书人”指的是哪些人。如果按照现在的理解,把读书人定义为狭义上的读书上学的人,那么他们应该是比较受尊重的。因为按照秦朝律法规定,这些人在学习期间,可以免除徭役和兵役,要知道在秦朝时期,这是一种很优厚的待遇。而且这些人在学成毕业后,要进入官府,成为政府的官员。因此,可以说,这些读书人是很受人尊敬,地位比较高的。

如果把读书人定义为有知识、有文化的人,那么,他们也是很有地位的。在整个的中国文明史中,因为生产力水平低,教育落后,有机会读书识字的人少之又少,人们的识字率一直不高,因此能识字、能写写算算的人在整个社会中都会受到人们的尊敬。因为在平时办私塾、写信、记账等都得请读书人来做,所以见了读书人谁也不敢怠慢,都得客客气气。放到秦朝来说,几乎所有在历史上留名的人物,都是读书人,甚至还有文武兼修的人。以大奸臣赵高为例,他“指鹿为马、独揽大权”广为人知,但是赵高也是当时有名的书法家、文字学家和法律专家。赵高少时受到父亲的影响,精于法律,因此在他入宫后,秦始皇让公子胡亥向他学习法律知识。在秦始皇统一六国的过程中,为了达到同化文字的目的,就命令丞相李斯作《仓颉篇》、中车府令赵高作《爰历篇》、太史胡毋敬作《博学篇》作为颁行天下的识字教材。另外,秦始皇时期几位著名的军事将领,比如蒙恬、章邯等也都是文武兼修的著名人物。特别是蒙恬,他改良了毛笔,如果他不识字,不亲手用毛笔写字,就不能切身体会原先毛笔的缺点,从而做出改进的。此外,这一时期的读书人中间,还有一部分人也不容忽视,那就是原先六国的贵族。从夏朝开始,各个诸侯国的贵族就是掌握着文化知识的那一部分人,到了战国后期,战乱频繁,普通人根本没有机会去学习文化,只有各国的这些贵族才有能力去接受教育,成为读书人。而在秦国灭六国后,这些人隐名埋姓、散入民间,成为当地识文解字、受人尊敬的那些人。

但是,如果我们把读书人定义为那些信奉儒家学说的“儒生”的话,读书人在秦朝的地位就不高了。不仅算不上高,反而是非常之低,因为秦始皇恨不得是尽杀之而后快的。自春秋时期孔子创立儒家学派以来,在整个春秋战国时期,因为其思想与当时的社会现实不相适应,因此一直未曾得到各国统治阶级的重视,未曾成为各国施政的指导思想。而到了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儒家的“克己复礼”“民为贵君为轻”等思想跟当时的社会现实和历史大势更是背道而驰,因此,在崇尚法家的秦朝统治阶级眼里,儒家跟其他的道家、墨家、名家等诸子百家一样,都是不利于统治的异端邪说。因此,作为信奉和传播儒家思想的儒生,被打压也就不足为怪了。更为人所知的,就是在公元前213年和公元前212年的焚书坑儒事件,更是说明了信奉儒家思想的读书人在秦朝的地位之低,他们跟其他的纵横家、名家等各家各派,都属于被打击的对象。

但是,客观来说,即使是儒生,在秦朝的地位也并不是那么低。实际上,秦始皇手下为数众多的大臣就是儒家弟子,如陆贾、郦食其、张苍、伏生和叔孙通等,都是儒家弟子,他们在秦始皇执政期间受到重用,没有受到迫害。而且《史记·秦始皇本纪》还记载:“二十八年,始皇东行郡县,上邹峄山,立石,与鲁诸儒生议。”因此,可以说,在秦朝,读书人的地位如何,还是要看具体的人来说的。 Q3jPekdtuuMQnRKCZdkjC6g6syct371KZekzSkTDDgocAXjMUxaVVeMCMaAnLmuj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