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3.秦朝的灵渠有多奇?

提到陆路,我们自然而然会想到水路,那么秦朝的水上交通又是如何呢?

秦国统一天下之后,创建了我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制国家,可是秦始皇的野心不仅仅局限在中原地区,他还想要将北边的匈奴及南边的岭南地区全部纳入自己的国土当中,因此便不断下令派秦朝大军南征北战,日日开疆扩土。公元前219年,秦始皇在巡游的过程当中来到了湘江上游,他发现南征的军队想要及时获得粮饷和武器装备非常困难,交通运输极为不便利,于是当即便下定决心要修建一条人工运河,使得湘江和漓江能够有效联通,方便军队运输粮饷和武器。与此同时,秦始皇还派当时做监御使的史禄专门负责这项工程。史禄是一名杰出的水利专家,在他的带领下,秦朝的当地百姓和军人一起开山辟崖、建筑堤坝、开发水渠,历经千辛万苦,终于将湘江水引到了漓江。到公元前214年,经过长达五年的时间,这条人工运河终于修建完成,成功开辟的灵渠为秦朝后期攻下南边的岭南地区奠定了基础。而这项伟大的工程,便是我们这一节要讲的灵渠。

秦朝的灵渠到底有多奇?水利界的专家们称其为人类文明发展史中的一项伟大业绩。而这条古老的人工运河之所以被称为“灵渠”,是因为其浑身上下无一不体现出一种“灵气”。

首先,灵渠在选址和测量上仿佛有神仙相助一般。当时的秦朝根本没有任何相关地理资料,想要通过层层山峦修建起一条运河,从而连接湘江和漓江,并使得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一并打通,这几乎是不可能实现的事情,因为海拔高低差和地理勘测上的问题简直不可逾越。运河两侧交汇口处的海拔高低差该如何准确地测量出来?朝北流向的湘江如何才能朝南流?单是这两个问题的解决就足以让现代的水利专家们称奇并赞叹不已。

其次,灵渠的主体枢纽工程称得上是独具匠心。位于湘江河道中的铧堤一长一短呈现出“人”字状,这样一来水位便可以上升,因此湘江水便可以顺利流入漓江。铧堤也因“称水高下,恰如其分”而被称为“大小天平”。铧堤将铧嘴和南渠及北渠连接在一起,铧嘴前面锋利后面较钝,看起来如同犁头一般,它将湘江水三七分流,三分经过长达33千米的南渠进入漓江,七分经过长约4千米的北渠再返回湘江,有人曾因此而为灵渠写过一副对联:“逆水而来顺水去,卸帆仍是挂帆时。”

再次,灵渠河道中的设置凝结了极大的智慧。灵渠与湘江和漓江的交接点处存在的落差有30米以上,而河道本身又浅又窄,并且水流曲折湍急。为了能够让两个方向均可以通过船只,便设计了一种船闸,叫作“陡门”。这种船闸通过来回开启和关闭,有效控制了水量,使得逆水而行的船只能够被一级级抬上去,与此同时,顺水而行的船只则可以一级级被放下来,整个河段设置了三十六座船闸,船只在河段上行驶,如同穿越山岭一般。南宋时期的《桂海虞衡志》曾经这样描述灵渠:“舟入一斗,则复闸之,俟水积渐进,故能循崖而上,建瓴而下,千斛之舟,亦可往来。治水巧妙,无如灵渠者。”灵渠是世界上首个运用船闸技术的运河,而“陡门”便是世界上最早的船闸。

最后,灵渠的整个工程与自然环境相辅相成,不仅可以实现水上运输,同时还能灌溉农田、防范洪水暴发。灵渠河段还加设了排灌装置,如此一来不仅可以排掉洪水,还能在干旱时期保证农田的丰收。直到现在,灵渠附近的4万多亩田地,都还在使用灵渠水进行灌溉。

很多人说,不亲眼见一见灵渠,单靠干巴巴的文字叙述,很难想象这一旷世工程的伟大之处和魅力之所在。灵渠在修建的过程中也是颇费周折,尤其是在设计分水入渠的时候,水利专家史禄可以说是使出了浑身解数,可是面对浩浩荡荡的一条海阳河,他和自己的河渠师顾青实在想不出什么办法能够让其实现三七分流。相传有一天,史禄忽然对顾青说道:“咱们老是在屋子里面憋闷着,着实也想不出什么法子来,倒不如出去走走,一来可以散散心,二来还能提提精神,说不定会想出什么新主意呢!”顾青听后便随着史禄一起从屋子里走了出来。当时正值春耕时节,百姓一个个都在忙着耕种田地、运输肥料、撒播秧种,场面非常热闹,人人忙得不亦乐乎,可是这一年偏偏遇上大旱,犁田用的水根本不够,因此农民们便自行开辟水沟,将水引入田地中去。当史禄和顾青正顺着一条小水沟前进的时候,忽然,顾青停了下来,他手指着面前的小水沟说道:“史禄大人,您快瞧呀!”史禄按照顾青所指的方向看去,发现这水沟中间的部分被人用石头堆砌成了一个“人”字形,如此一来,水流到此处时,便会自动分散成为两股,并沿着两条岔道流到不同的水沟中去。史禄见状后顿时恍然大悟,开心地用手拍了拍顾青的肩膀,说道:“农夫们灌溉农田都能想到如此绝妙的办法,咱们可是要拜他们为师呀!”顾青也兴奋地直点头。就这样,两人一边说一边走,忽然,顾青又止步不前,史禄惊诧地问道:“怎么?你是不是又发现了什么名堂?”顾青并没有直接回答他,只是眼睛一眨不眨地看着眼前的农民犁田的场景,史禄便跟着停了下来,他发现农民的牛拉着犁,犁铧翻着土地向前走,被翻起来的泥块便乖乖地朝着两边倒下,如同一艘船在江水中将浪花一层层劈开一样。史禄顿时心里一颤,于是急急忙忙对顾青说道:“你看出什么名堂了没有?”顾青回答说:“我们也可以如同农民犁地那样,在分水的地方修建一个分水坝,这分水坝可以呈‘人’字形,然后在坝顶上安装一个犁头,这样水流便会乖乖分成两股,流向不同的方向。”史禄听后高兴地点着头说道:“你说得非常有道理。”接着,两人便开心地仰头大笑,长时间困扰他们的问题终于算是有了个解决的方法。对于顾青,史禄一直非常钦佩,他们俩为修建灵渠可以说是煞费苦心,没想到一次简简单单散心的经历,就能让他们找到解决难题的办法。之后,顾青开始缜密地测量和计算,终于将著名的铧嘴和“大小天平”修筑成功,科学而又合理地将海阳河水三七分流,使得南渠和北渠的水位达到了理想的位置。

灵渠,古时候又被称为秦凿渠、零渠、陡河、兴安运河、湘桂运河等,是我国古代的一项伟大工程。灵渠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兴安县,流向自东向西,将湘、漓两江的源头海阳河和大溶江连接在一起,被誉为“世界古代水利建筑明珠”。1978年,联合国世界大坝委员会会议国际专家称灵渠的陡门为“世界船闸之父”。英国皇家学会会员、著名科学技术史学家李约瑟博士曾在自己的《中国科学技术史》中,称灵渠为“历史奇迹”。1988年,灵渠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灵渠这一凝结了中国古代人民高度智慧的伟大工程,不仅成为秦始皇统一天下的重要工具,同时也对我国经济、文化以及各族人民的密切往来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其保护工作和文化传播受到了全国人民的重视。 si/oFMgVyUPWETPH0L6HWvDZvX3O0qEZcRTraE8r9zDoHLPYaN01cG95cXWP3ben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