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德行 第一

一、仲举礼贤

陈仲举 1 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登车揽辔(pèi) 2 ,有澄清天下之志。为豫章 3 太守,至,便问徐孺子 4 所在,欲先看之。主簿 5 6 :“群情欲府君 7 先入廨(xiè) 8 。”陈曰:“武王式商容之闾(lǘ) 9 ,席不暇暖。吾之礼贤 10 ,有何不可!”

【注释】

1.陈仲举:陈蕃,字仲举,东汉汝南平舆(在今河南平舆)人。桓帝末年任太傅,与大将军窦武、宗室刘淑合称“三君”。2.登车揽辔:坐上车子,拿起缰绳,指代走马上任。辔,驾驭牲口的嚼子和缰绳。3.豫章:豫章郡,首府在今江西南昌。4.徐孺子:徐稚,字孺子,东汉豫章人。他是江西历史上首位贤士,博学多识,一生淡泊自守。官府多次征召,不就,有“南州高士”的美称。今南昌名胜“孺子亭”,相传为徐稚垂钓之处。5.主簿:古代官名,是各级主官属下掌管文书的佐吏。6.白:禀报,陈述。7.府君:汉代对郡相、太守的尊称。8.廨:官署。9.式:用某种礼仪表彰。商容:商纣王时主掌礼乐的大臣,商末著名贤者。闾:里巷,这里指(商容的)住处。10.礼贤:用礼对待贤士。

【译文】

陈蕃平时说话做事可以作为天下士人的典范准则,他初次为官,就怀有想要澄清宇内的志向。陈蕃曾出任豫章郡守,刚到当地,就问左右徐稚家住哪里,想先去看望他。主簿回禀说:“大家(这里指官府的僚属们)希望太守大人您先进官署(去查看公文、办理公事)。”陈蕃说:“周武王刚刚攻下商都朝歌时,就以礼去商容住的地方拜见他,(刚进城)连席子都还没来得及坐暖(就要去,都顾不上休息片刻)。现在我尊敬贤人,要去以礼拜访,不先去官署,又有什么不可以的呢?”

二、鄙吝复生

周子居 1 常云:“吾时月 2 不见黄叔度 3 ,则鄙(bǐ)吝(lìn)之心 4 已复生矣。”

【注释】

1.周子居:周乘,字子居,东汉汝南安城(在今河南平舆一带)人。周乘“天资聪朗,高峙岳立”,曾任泰山太守,他为官不畏强暴,被陈仲举赞为“治国之器”。2.时月:时间,时日。3.黄叔度:黄宪,字叔度,东汉汝南慎阳(在今河南正阳)人。出身贫寒,以德行著称,时人以孔门弟子颜渊比之。他年少时即好学,后满腹经纶,学富五车,遇朝廷征召,不就(即“叔度不仕”)。4.鄙吝之心:贪鄙吝啬的心思。

【译文】

周乘经常说:“我要是过一段时间见不到黄宪,就又会萌生贪鄙吝啬的俗念。”

三、叔度之器

郭林宗 1 至汝南造 2 袁奉高 3 ,车不停轨(guǐ) 4 ,鸾(luán) 5 不辍(chuò)轭(è) 6 。诣(yì) 7 黄叔度,乃弥日信宿 8 。人问其故,林宗曰:“叔度汪汪如万顷之陂(bēi) 9 。澄之不清,扰之不浊,其器 10 深广,难测量也。”

【注释】

1.郭林宗:郭泰,字林宗,东汉太原介休(在今山西介休)人。郭泰博学有德,为当世所重,是当时并称为“八顾”的八位名士之一,与春秋时期的贤臣介子推和北宋时期的名相文彦博合称“介休三贤”。2.造:到某人家去拜访。3.袁奉高:袁阆,字奉高,东汉汝南慎阳(在今河南正阳)人,也很有名望。4.轨:车轴的两头,亦可指车子。5.鸾:带有鸾饰的车子。6.轭:驾车时搁在牛马颈上的曲木。7.诣:意思同前句中的“造”。8.弥日:终日。信宿:连宿两夜。9.万顷之陂:一万顷的水域。陂,池塘、湖泊。10.器:人的度量才干。

【译文】

郭泰到汝南郡拜访袁阆,车子没有停止行驶,拉车的马没有解下车轭(待了一会儿就走了)。(郭泰)到黄宪那里拜访,却一连住了一两天。别人问他为什么,郭泰说:“黄宪就像万顷的广阔湖面,既不会因澄清它而清澈,也不会因搅扰它而浑浊。他的气度深广,实在令人难以测量。”

四、跃登龙门

李元礼 1 风格秀整 2 ,高自标持 3 ,欲以天下名教 4 是非为己任。后进之士 5 ,有升其堂 6 者,皆以为登龙门 7

【注释】

1.李元礼:李膺,字元礼,东汉颍川襄城(在今河南襄城)人。李膺为当时名士“八俊”之一,有“天下楷模”之称。他曾任司隶校尉,为官清正刚直,但性格孤高,不善交际,得罪了不少人。后死于张俭案引发的第二次“党锢之祸”。2.风格秀整:风格,指为人的气度、格调;秀整,指俊秀严整。3.高自标持:在道德操守方面对自己要求期许很高,也有自视甚高、自负的意味。4.名教:名声与教化,指以正名定分为主的儒家礼教,与“自然”相对。“名教”与“自然”之别是魏晋玄学的一大争论话题,有“圣人贵名教,老庄明自然”之说。5.后进之士:指后学晚辈。6.升其堂:登上某人家的厅堂,指有机会接受某人的教诲。师父收徒弟,有“入门弟子”“入堂弟子”“入室弟子”的亲疏区别。古代的房屋,前面为堂,后面为室,堂前往往有阶,故欲入堂必先登阶,入室必先过堂,称为“登堂入室”。7.龙门:在山西省河津县西北,那里水位落差很大,传说普通的鱼鳖不能逆水而上,而黄河里的鲤鱼若能游上去,就会变成龙,故有“鲤鱼跃龙门”之说。

【译文】

李膺之为人气度俊秀严整,在德行操守方面自我期许甚高,想要以天下名教的是非判别作为自己的责任。那些后学晚辈,凡有能得到李膺的教诲的人,都自以为登上了龙门。

五、元礼赞贤

李元礼尝叹荀(xún)淑 1 、钟皓(hào) 2 曰:“荀君清识难尚 3 ,钟君至德可师 4 。”

【注释】

1.荀淑:字季和,东汉颍川颍阴(在今河南许昌)人。荀淑品行高洁,学识渊博,不喜雕章琢句之学。曾官朗陵侯相,处事正直,明于治理,号称“神君”,后辞官闲居。生有八子,号为“八龙”,其孙荀彧是曹操的著名谋士。2.钟皓:字季明,东汉颍川长社(在今河南长葛)人。钟皓学识渊博,谨慎笃志,少时即研习儒学,博通书传。他不应公府辟命,隐于密山,收徒千人,教授诗词格律。他以清高而有德行闻名于世,与同郡的陈寔、荀淑和韩韶合称为“颍川四长”。3.清识:指高见卓识。尚:超过,超越。4.师:效法,以……为榜样。

【译文】

李膺曾称赞荀淑、钟皓说:“荀先生的高见卓识令人难以超越,钟先生的高尚德行却可堪效法。”

六、真人东行

陈太丘 1 诣荀朗陵 2 ,贫俭无仆役。乃使元方 3 将(jiāng)车 4 ,季方 5 持杖 6 后从。长文 7 尚小,载箸 8 (zhù)车中。既至,荀使叔慈 9 应门 10 ,慈明 11 行酒 12 ,余六龙下食 13 。文若 14 亦小,坐箸 15 膝前。于时太史 16 奏:“真人 17 东行。”

【注释】

1.陈太丘:陈寔,字仲弓,颍川许县(在今河南长葛)人。陈寔出身寒微,年轻时作县吏,后任都亭佐,曾为太丘(在今河南太丘)县长,故后世亦称“陈太丘”,与其子陈纪、陈谌皆名重于世,并称“三君”。他以清高有德行闻名于世,与钟皓、荀淑、韩韶合称为“颍川四长”。2.荀朗陵:前文提及的荀淑,他曾任朗陵侯相。朗陵,在今河南确山。侯相,汉朝在侯国设相,主治民,官秩如县令。3.元方:陈寔长子陈纪,字元方。4.将车:驾驭车辆。5.季方:陈寔第四子陈谌,字季方。6.持杖:拿着拐杖。7.长文:陈纪之子陈群,字长文。陈寔有六个儿子,分别是陈纪、陈政、陈洽、陈谌、陈信、陈光。8.载箸:载着。箸,通“著”。9.叔慈:荀淑第三子荀靖,字叔慈。10.应门:开门迎送宾客。11.慈明:荀淑第六子荀爽,字慈明。12.行酒:为客人们逐个斟酒。13.下食:上菜,指为客人准备食物。14.文若:荀彧的字,荀彧为荀淑之孙,其父系荀淑第二子荀绲。15.坐箸:坐着。16.太史:汉代官职名,掌天文历法及编纂史书。17.真人:原指修真得道之人,这里指德行高洁之人。

【译文】

陈寔做太丘长时去拜见朗陵侯相荀淑,因家中清贫节俭,没有仆从杂役可带,就让自己的大儿子元方驾车,让第四子季方拿着手杖在后面跟着。陈寔的孙子长文年纪还小,就跟着爷爷坐在车上。到了荀淑家门口,荀淑让第三子叔慈到门前迎接客人,让第六子慈明为客人斟酒,剩下的六个儿子帮着端菜递饭。荀淑的孙子文若年纪也很小,就坐在爷爷腿边。这时太史启奏说:“有真人往东边行去。”

七、泰阿之桂

客有问陈季方:“足下家君 1 太丘,有何功德,而荷(hè) 2 天下重名?”季方曰:“吾家君譬如桂树生泰山之阿(ē) 3 ,上有万仞(rèn) 4 之高,下有不测 5 之深;上为甘露所沾,下为渊泉所润。当斯之时,桂树焉知泰山之高,渊泉之深,不知有功德与无也!”

【注释】

1.足下:“你”,常用于对平辈或朋友之间的敬称。家君:本用于对别人敬称自己的父亲,这里是称呼对方的父亲。2.荷:担当,背负。3.泰山之阿:泰山的山坡。4.万仞:形容山极高。仞,古代长度计量单位,七尺或八尺为一仞。5.不测:难以测量。

【译文】

有客人问陈谌说:“令尊陈寔有什么功勋品德,敢背负天下的至重声名?”陈谌回答说:“我父亲就好像生长在泰山上的桂树,上面是万仞高山,下面是不测深渊;上面被雨露浇灌,下面被深泉浸润。在那样的情况下,桂树怎知泰山有多高,渊泉有多深,(所以)我不知道(父亲他老人家)有没有功德呢!”

八、难兄难弟

陈元方子长文有英才,与季方子孝先 1 ,各论其父功德,争之不能决,咨(zī) 2 于太丘。太丘曰:“元方难为兄,季方难为弟。”

【注释】

1.孝先:陈忠,字孝先,其父即陈寔第四子陈谌(字季方)。2.咨:询问。

【译文】

陈纪的儿子陈群有杰出之才,与其叔陈谌的儿子陈忠各自议论自己父亲的功绩和德行(谁更优秀),双方争执不下,于是就一起到爷爷陈寔那里去请问。陈寔说:“阿纪难以说他是哥哥,阿谌难以说他是弟弟。”

九、舍生取义

荀巨伯 1 远看友人疾,值胡贼攻郡,友人语巨伯曰:“吾今死矣,子可去!”巨伯曰:“远来相视,子令吾去;败义以求生 2 ,岂荀巨伯所行邪?”贼既至,谓巨伯曰:“大军至,一郡尽空,汝何男子,而敢独止?”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吾身代友人命。”贼相谓曰:“我辈无义之人 3 ,而入有义之国!”遂班军而还,一郡并获全 4

【注释】

1.荀巨伯:东汉颍州人,生平不详。2.败义以求生:败坏道义而苟且偷生。3.无义之人:不懂道义的人。4.获全:得到保全。

【译文】

荀巨伯到远方看望生病的朋友,正好遇上胡匪来攻城。朋友对荀巨伯说:“我如今要死了,你快走吧!”荀巨伯说:“我远道而来看望你,你却要我离开;败坏道义以求苟活,这难道是我荀巨伯所为吗?”胡匪来了,问荀巨伯说:“大军一到,整座城池都空了。你是什么人,竟敢独自停留在这里?”荀巨伯回答说:“我的朋友身患重病,我不忍心舍弃他而离开,宁愿用我这区区一身来换取朋友的性命。”胡匪听后议论说:“我们这些不讲道义的人,却要攻入这个讲究道义的国家!”于是调集军队回去了,整座城池都得以保全。

一〇、雍熙之轨

华歆(xīn) 1 遇子弟甚整 2 ,虽闲室之内,严若朝典 3 。陈元方兄弟恣(zì) 4 柔爱之道,而二门之里 5 ,两不失雍(yōng)熙(xī)之轨 6 焉。

【注释】

1.华歆:字子鱼,东汉平原高唐(在今山东聊城)人。曾任曹魏相国、太尉。2.遇:对待,与……相处。整:整齐严肃。3.闲室:闲静的住所。朝典:朝堂上的典仪。4.恣:放纵、无拘束。5.二门之里:两家之间。6.雍熙之轨:雍熙,指和乐升平的景象。轨,原义指车子两轮之间的距离,后引申为车辙,也指一定的路线和应该遵循的规则。

【译文】

华歆和子弟们相处很严肃,即使是在家里,也如同朝见皇帝时那样严整恭肃、仪态庄重。陈纪家的子弟们相比之下却很随和,互相之间温柔友爱,无拘无束,但两家之间也并没有因为性格习惯的不同,而改变彼此之间和乐升平的相处局面。

一一、割席分座

管宁 1 、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 2 ,管挥锄(chú)与瓦石不异,华捉 3 而掷(zhì)去之。又尝 4 同席读书,有乘轩(xuān)冕(miǎn) 5 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 6 书出看。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

【注释】

1.管宁:字幼安,北海朱虚(在今山东安丘、临朐东南)人。管宁生性淡泊,于东汉末年至辽东避乱,曹魏政权征召他去做官,他始终坚辞不就;与人谈讲经典,又开展了整治威仪、陈明礼让的教化事业,颇受时人尊重爱戴。管宁与华歆、邴原并称“一龙”,歆为龙头,原为龙身,宁为龙尾。2.片金:一块金子。3.捉:拿起,拾起。4.尝:曾经。5.乘轩冕:坐着车子穿着礼服,代指达官贵人。6.废:放下,扔掉。

【译文】

管宁和华歆一起在园子里锄草,看见地上有一块金子,管宁依旧挥动锄头,(看见金子与)看到瓦片石头一样没有区别,华歆则拾起金片看了看,然后又扔掉了。又有一次,他们俩坐在同一张席子上读书,有坐着豪华车子、穿着礼服的(士大夫模样的)人从门前经过,管宁依然(认认真真地)读书,华歆却扔下书本跑出去看热闹。管宁于是拿刀把席子从中间割断,把自己的坐席与华歆分开,并说:“你不是我的朋友啊。”

一二、形骸之外

王朗 1 每以识度 2 推华歆。歆蜡(zhà)日 3 ,尝集子侄燕饮 4 ,王亦学之。有人向张华 5 说此事,张曰:“王之学华,皆是形骸(hái)之外,去之所以更远。”

【注释】

1.王朗:字景兴,东海郯(在今山东郯城)人。汉末拜为郎中,后归降曹魏,曾屡迁高位。2.识度:见识气度。3.蜡日:古代年终时大祭万物的节日。4.燕饮:聚在一起吃饭喝酒。燕,通“宴”。5.张华:字茂先,范阳方城(在今河北固安)人。三国至西晋时期著名政治家、文学家、藏书家,曾编纂了中国第一部博物学著作《博物志》。他博学多才,博闻强记,被比作春秋时期著名思想家子产。

【译文】

王朗常常在见识气度方面推重华歆。华歆曾经在岁末蜡日的时候,把自家的子侄们聚到一起举办宴会,王朗看见了便也模仿。有人把这件事告诉了张华,张华听了说:“王朗模仿华歆,都是学些表面的东西,因此距离华歆越来越远。”

一三、危不相弃

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有一人欲依附,歆辄难之 1 。朗曰:“幸尚宽,何为不可?”后贼追至,王欲舍所携(xié)人。歆曰:“本所以疑,正为此耳。既已纳其自托 2 ,宁可以急相弃邪?”遂携拯(zhěng)如初。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

【注释】

1.辄难之:就对这件事感到为难。辄,于是、就。难,感到为难。之,指有人请求搭船这件事。2.纳其自托:接受别人托身的请求,指同意他搭船。

【译文】

华歆和王朗一起乘船躲避灾祸(按:这里指汉魏之际的政治动乱)。有个人想要跟他们一起,华歆当即对这一请求表示为难。王朗说:“所幸我们的船地方还宽裕,为什么不(带上他)呢?”后来贼人追过来了,王朗就想舍弃那个搭船的人。华歆说:“我先前之所以疑虑,正是为了这个原因。既然人家愿意把自己的性命托付给我们,而我们又已经接纳了他(搭船的请求),又怎么可以因为事情紧急,而随意抛弃人家呢?”于是仍旧带着并帮助那个人。世人凭这件事来判定华歆和王朗为人的优劣。

一四、王祥至孝

王祥 1 2 后母朱夫人甚谨(jǐn),家有一李树,结子殊好 3 ,母恒使守之 4 。时风雨忽至,祥抱树而泣。祥尝在别床眠,母自往暗斫(zhuó) 5 之。值祥私起 6 ,空斫得被。既还,知母憾(hàn)之不已,因跪前请死。母于是感悟 7 ,爱之如己子。

【注释】

1.王祥:字休征,琅琊临沂(在今山东临沂)人。王祥以“孝”闻名,他生母早亡,侍奉后母至孝。有《训子孙遗令》一文传世。2.事:服侍,侍奉。3.殊好:非常好。殊,特别、非常。4.恒:经常,总是。守:守护,指看着以防风雨摧折树木,鸟雀糟蹋果实。5.暗斫:偷偷地砍。6.私起:半夜起来小解。7.感悟:感动醒悟。

【译文】

王祥侍奉后母朱氏夫人态度非常恭谨小心。王家有一棵李子树,结的李子很好,后母常让王祥去树旁看守。有时突然刮风下雨,王祥(谨遵母命不回屋里),而是抱着树干哭泣。王祥曾经自己睡在一张床上,后母悄悄走过去拿着斧子要砍他。正好王祥起夜出去了,后母没有砍到他,而是砍在被子上。等王祥回屋的时候,知道后母心里遗憾不已,就跪在后母面前请求让自己去死。后母因此终于感动并醒悟过来,像爱自己的亲生儿子一样爱护王祥。

一五、阮籍至慎

晋文王 1 称阮(ruǎn)嗣(sì)宗 2 至慎,每与之言,言皆玄远 3 ,未尝臧(zāng)否(pǐ) 4 人物。

【注释】

1.晋文王:司马昭,字子上,河内温县(在今河南温县)人。三国名臣司马懿次子,为曹魏权臣,也是西晋王朝的奠基人之一。咸熙二年病死,其子司马炎称帝,追封乃父为文帝,庙号太祖。2.阮嗣宗:阮籍,字嗣宗,陈留尉氏(在今河南开封)人。曾任步兵校尉,故后世亦称“阮步兵”。他崇奉老庄之学,政治上谨慎避祸,是“正始玄学”的代表人物,也是当时名士集团“竹林七贤”的首领。3.玄远:深远微妙。4.臧否:褒贬评论。

【译文】

晋文王司马昭评价阮籍为人极其谨慎,每每有人跟他说话,他的言辞都奥妙深远,从未评论过他人的短长。

一六、未见喜愠

王戎(róng) 1 云:“与嵇(jī)康 2 居二十年,未尝见其喜愠(yùn)之色 3 。”

【注释】

1.王戎:字濬冲,一字浚冲(为避魏明帝曹叡讳),琅琊临沂(在今山东临沂)人,为“竹林七贤”之一。他长于清谈,尤以精辟的品评与识鉴著称。2.嵇康:字叔夜,谯国铚县(在今安徽濉溪)人。魏晋时期著名思想家、音乐家、文学家,与阮籍同为“竹林七贤”的领袖人物。曾于魏朝任中散大夫,故亦称“嵇中散”。嵇康容止出众,风姿潇洒,又兼博览群书,广习诸艺,颇得时人赞赏。3.喜愠之色:高兴和生气的神色。

【译文】

王戎说:“我和嵇康相处了二十年,从未看见他的脸上露出高兴或生气的神色。”

一七、王戎死孝

王戎、和峤(qiáo) 1 同时遭大丧 2 ,具以孝称。王鸡骨支床 3 ,和哭泣备礼。武帝 4 谓刘仲雄 5 曰:“卿数省(xǐng) 6 王、和不(fǒu)?闻和哀苦过礼 7 ,使人忧之。”仲雄曰:“和峤虽备礼 8 ,神气不损;王戎虽不备礼,而哀毁骨立。臣以和峤生孝 9 ,王戎死孝 10 。陛(bì)下不应忧峤,而应忧戎。”

【注释】

1.和峤:字长舆,汝南西平(在今河南西平)人,曹魏后期至西晋初年名臣。和峤少有风格,盛名于世。以太子舍人起家,袭父爵为上蔡伯,累迁颍川太守。为政清简,深得民心。2.大丧:父母去世,称为大丧。而奔丧及为父母守孝,则称丁忧或丁艰。3.鸡骨支床:形容人骨瘦如柴。下文“哀毁骨立”义同。4.武帝:指晋武帝司马炎。5.刘仲雄:刘毅,字仲雄,东莱掖县(在今山东莱州)人,为阳景王刘章之后。刘毅喜欢品评人物,王公贵族对他也有几分惧怕。他孝顺仁厚,为官忠诚正直,深得晋武帝器重,死后追封仪同三司。6.数省:常常去看望。7.过礼:超过了礼仪的常规。8.备礼:礼仪周到完备。9.生孝:指守孝的人尚且知道保全自己的生命,爱护自己的身体健康。10.死孝:指守孝者吃不下睡不着,日夜哀哭,完全不顾及自己的身体(因有人悲痛过度以至哭死)。

【译文】

王戎和和峤同时丧母,两人都因为孝顺而获得时人称道。王戎骨瘦如柴,和峤哀痛哭泣,礼仪周到。晋武帝对刘毅说:“你经常去探望王戎、和峤吗?听说和峤过于悲痛,(在办理丧事的时候)超出了礼法常规,真令人担忧啊!”刘毅说:“和峤虽然礼仪周到,但他的精神状态没有受到损伤;王戎虽然礼仪不周,可是哀痛过度,导致损伤了身体。臣认为和峤是生孝,王戎是死孝。陛下不应为和峤担忧,而应该为王戎担忧。”

一八、乞富济贫

梁王、赵王 1 ,国之近属,贵重 2 当时。裴(péi)令公 3 岁请二国 4 租钱 5 数百万,以恤(xù)中表 6 之贫者。或 7 讥之曰:“何以乞(qǐ)物行惠?”裴曰:“损有余,补不足,天之道 8 也。”

【注释】

1.梁王:司马肜,司马懿之子,张夫人所生。封为梁王,后任征西大将军,官至太宰。赵王:司马伦,亦司马懿之子,柏夫人所生。封为赵王,惠帝时起兵谋反,自封为相国,进而称帝,后败死。2.国之近属:指皇室近亲。贵重:位高权重,身份尊贵。3.裴令公:裴楷,字叔则,河东闻喜(在今山西闻喜)人。曾官至尚书令,故称“裴令公”。善谈《老子》《易经》,为当时名士。4.二国:指梁、赵二王的封地。侯、王的封地称为“封国”。5.租钱:缴纳租税、赋税。6.恤:周济。中表:中表亲,包括姑表亲和姨表亲,这里指皇室近亲。7.或:有人。8.天之道:天理,自然法则。

【译文】

梁王和赵王皆是晋朝皇室近亲,位高权重,贵极一时。中书令裴楷请求这两个封国每年拨出赋税几百万,来周济皇亲国戚中那些贫穷的人。有人指责他说:“为什么向别人乞讨财物,用来做好事?”裴楷说:“破费有余的,以补助欠缺的,这是天理啊。”

一九、德掩其言

王戎云:“太保居在正始中 1 ,不在能言 2 之流。及与之言,理中(zhòng)清远 3 ,将无 4 以德掩(yǎn)其言!”

【注释】

1.太保:指王祥。他曾任太保,此处以官名作为代称。居在:处在,生活在。正始中:指曹魏正始年间。“正始”是三国时期曹魏的君主魏齐王曹芳的第一个年号,从公元240年至249年,共计十年。这也是曹魏政权的第五个年号。2.能言:善于言谈,这里指善于清谈。3.理:恰当的义理,正理。中:切中。清远:清新深远。4.将无:表示猜测,意为“恐怕……吧”。

【译文】

王戎说:“太保王祥身处正始年间,不属于擅长清谈的那一类人。等到跟他谈论起来,他的言谈切中义理而又清新深远。他之所以不以能言见称,恐怕是崇高的德行掩盖了他的善谈吧!”

二〇、灭性之讥

王安丰 1 遭艰 2 ,至性 3 过人。裴令 4 往吊之,曰:“若使一恸(tòng)果能伤人,浚(jùn)冲必不免灭性 5 之讥。”

【注释】

1.王安丰:王戎,字浚冲,曾因功进封安丰县(在今江苏东台安丰镇)侯。2.遭艰:丁忧/艰,指父母去世的“大丧”。3.至性:纯真的天性,这里指哀毁之情。4.裴令:裴楷,曾任中书令。5.灭性:因为过度哀痛而毁伤生命。

【译文】

安丰侯王戎在服大丧期间,哀毁之情超过一般人。中书令裴楷去吊唁后说:“如果一场极度的悲哀真能伤害人的身体,那么王戎一定免不了被指责为不要命。”

二一、拒不受赙

王戎父浑 1 有令名,官至凉州刺史 2 。浑薨(hōng) 3 ,所历九郡义故 4 ,怀其德惠 5 ,相率致赙(fù) 6 数百万,戎悉不受。

【注释】

1.浑:王浑,字玄冲,太原晋阳(在今山西太原)人。曹魏至西晋初年名臣,曾参与灭吴之战,后升任征东大将军,晋爵京陵公。2.凉州刺史:汉代在各地方设置监察区,凉州刺史部是十三刺史部之一,其管辖范围包括了今天的陕、甘、宁、青、新五省。刺史,指地方最高行政长官,主管当地军政大事。3.薨:古代诸侯或有爵位的大官去世称为薨(王浑曾受封为贞陵亭侯)。4.九郡:指凉州下辖的各个郡县。义故:义从和故旧,指自愿受私人招募从军的官佐和旧部下。5.怀其德惠:怀念他的德行和惠政。6.致赙:送去丧礼。赙,指送给别人用以置办白事的财物等。

【译文】

王戎的父亲王浑很有名望,官职做到凉州刺史。王浑死后,他在各州郡做官时的随从和旧部下都感念于他从前的恩德和惠政,相继凑了几百万钱送给王戎作为他父亲的丧葬费,王戎一概不收。

二二、道真为徒

刘道真 1 尝为徒 2 ,扶风王骏 3 以五百匹布赎(shú) 4 之,既而用为从事中郎 5 。当时以为美事。

【注释】

1.刘道真:刘宝,字道真,山阳高平(在今山东邹城)人。他文武双全,是西晋重要军事将领和著名文学家。扶风王司马骏启用他为官,令他都督幽、并州诸军事,后因戍北有功,封为关内侯。2.徒:徒刑,为剥夺罪犯一定期限的自由,并强制其服劳役的一种刑罚。3.扶风王:扶风国为古地名,治所在池阳县(在今陕西泾阳西北)。骏:指司马骏,字子臧,河内温县(在今河南温县)人。为晋宣帝司马懿第七子,伏夫人所生。先后被封汝阴王、扶风王,奉命镇守关中。他施政仁义,深受百姓爱戴。4.赎:缴纳一定的财物来抵消罪过、免除刑罚。5.从事中郎:郎官的一种。从事,官职名。中郎,为帝王近侍,负责宫殿警卫及管理车骑等,汉代属郎中令。

【译文】

刘宝原来是个受罚服劳役的罪犯,扶风王司马骏用五百匹布替他赎罪,不久又任用他为从事中郎。当时人们都认为这是值得称颂的事。

二三、任放为达

王平子 1 、胡毋(wú)彦国 2 诸人,皆以任放为达 3 ,或有裸(luǒ)体者。乐广 4 笑曰:“名教中自有乐地,何为乃尔 5 也!”

【注释】

1.王平子:王澄,字平子,曾任荆州刺史。2.胡毋彦国:姓胡毋,名辅之,字彦国,曾任湘州刺史。3.任放:任性放纵,这里指行为放纵,不拘礼法。达:旷达。4.乐广:字彦辅,历任河南尹、尚书令,名望很高,说话得体,能宽恕人。5.何为乃尔:为什么要这样做。

【译文】

王澄、胡毋辅之等人都以任性放纵、不拘礼法为旷达,有时还有人赤身露体。乐广笑着说:“名教中自有让人快乐的地方,为什么要这样做(指行为放荡、赤身露体等)呢!”

二四、郗公吐饭

郗(chī)公 1 值永嘉丧乱 2 ,在乡里甚穷馁(něi) 3 。乡人以公名德,传共饴(yí)之 4 。公常携兄子迈及外生周翼二小儿往食 5 。乡人曰:“各自饥困,以君之贤,欲共济君耳,恐不能兼有所存 6 。”公于是独往食,辄(zhé)含饭著两颊(jiá)边,还吐与二儿。后并得存,同过江 7 。郗公亡,翼为剡(shàn)县 8 ,解职 9 归,席苫(shàn) 10 于公灵床 11 头,心丧 12 终三年。

【注释】

1.郗公:郗鉴,字道徽,高平金乡(在今山东金乡)人。郗鉴是东晋重臣、书法家,年少孤贫,博览经籍,以清节儒雅闻名当世;年长一些后,躬耕吟咏,久不应征辟;及晋室南渡后,历任兖州刺史、司空、太尉等职。2.永嘉丧乱:晋怀帝永嘉年间(公元307—312年),八王之乱刚过,政治腐败,民不聊生。永嘉五年(公元311年),匈奴贵族刘聪及将领石勒、刘曜俘杀宰相王衍,俘虏晋怀帝,攻破洛阳并焚毁全城,史称“永嘉之乱”。3.穷馁:生活困顿,忍饥挨饿。穷,困顿。馁,饥饿。4.传共饴之:(大家)一起轮流给他(指郗鉴)饭吃。传,轮流。饴,给人东西吃。5.迈:指郗鉴兄长的儿子郗迈。外生:外甥。往食:去(别人家)吃饭。6.济:周济,接济。存:存活,养活。7.过江:指渡过长江,到达长江以南。永嘉之乱中,中原人士纷纷渡江避难。后镇守建康(在今江苏南京)的琅琊王司马睿登上帝位,开始了东晋时代。8.为剡县:指担任剡县(在今浙江嵊州)的县令。9.解职:主动递交辞呈,解去公职。10.席苫:古时遇父母至亲去世,就要在草席上枕着土块睡,叫作“寝苫枕块”。11.灵床:指入殓前停放尸体的床铺等。12.心丧:指好像哀悼父母一样(只是未服孝子之服)。古人若遇父母死,须服丧三年;若外亲(指母亲一边的亲属,与父亲一边的亲属“内亲”相对)死,只需服丧五个月。郗鉴是周翼的舅舅(是外亲),周翼却(像亲生父母死了一样为舅舅)守了三年的孝,所以称为“心丧”。

【译文】

郗鉴在永嘉之乱时住在家乡,生活很困难,经常忍饥挨饿。同乡人因为他德高望重,便轮流供他饭吃。郗鉴经常带着侄儿郗迈和外甥周翼去别家吃饭。乡人们说:“各家自己也穷困挨饿,只是因为您的贤德,大家想合伙接济您,恐怕顾不了这两个孩子啊。”郗鉴于是一个人去吃饭,吃完后总是把饭含在两腮内,回家便吐给两个孩子吃。后来这两个孩子都活了下来,跟着郗鉴一起到了江南。等到郗鉴去世的时候,周翼正担任剡县县令,他马上辞职回去,在郗鉴的灵床前寝苫枕块,极尽哀思,为舅舅守了足足三年的孝。

二五、顾荣施炙

顾荣 1 在洛阳,尝应人请 2 ,觉行炙(zhì)人有欲炙之色,因辍己施焉 3 。同坐嗤(chī)之 4 。荣曰:“岂有终日执之 5 ,而不知其味者乎?”后遭乱渡江,每经危急,常有一人左右己 6 ,问其所以,乃受炙人 7 也。

【注释】

1.顾荣:字彦先,吴郡吴县(在今江苏苏州)人,为吴国丞相顾雍之孙,是拥护司马氏政权南渡的江南士族领袖。弱冠时仕于吴,吴亡后与陆机、陆云一同入洛阳,号称“洛阳三俊”。2.应人请:答应别人的邀请参加宴席。3.觉:察觉到。行炙人:上菜的人。炙,指烤制的肉。欲炙之色:想吃烤肉的神色。辍己施焉:把自己的烤肉给他。辍,放弃。施,给予。4.同坐:指一起吃饭的人。嗤:嘲笑,讥讽。5.执之:端着(烤肉)。6.左右己:跟在自己的左右。7.受炙人:指得到烤肉的那个人,即“行炙人”。

【译文】

顾荣在洛阳的时候,有一次应邀赴宴,发现上菜的人脸上露出了想吃烤肉的神情,就把自己的那一份让给了他。同座的人都笑话他,顾荣说:“哪有成天端着烤肉,却不知道烤肉味的道理呢!”后来遇上战乱,不得已过江避难,每逢危急时刻,常常有一个人跟在顾荣的身边保护着他。顾荣问他为什么这样做(指跟从并保护自己),原来他就是先前那个得到烤肉的人。

二六、奴价倍婢

祖光禄少孤贫 1 ,性至孝,常自为母炊(chuī)爨(cuàn) 2 作食。王平北 3 闻其佳名,以两婢(bì)饷(xiǎng)之 4 ,因取为中郎 5 。有人戏之者曰:“奴价倍婢 6 。”祖云:“百里奚亦何必轻于五羖(gǔ)之皮邪 7 ?”

【注释】

1.祖光禄:祖纳,字士言,东晋时任光禄大夫。其为人有操行,能清言,文亦可观。时因诸王争权,时局动荡,遂醉心围棋,用以消愁解闷,自称“忘忧”,在晋代围棋界影响甚重。孤:幼而无父曰“孤”,意即小时候死了父亲。此说见于《孟子·梁惠王上》。2.炊爨:生火做饭。3.王平北:指王乂,字叔元,琅琊临沂人,为幽州刺史王雄之子、凉州刺史王浑之弟,曾官至平北将军。4.以……饷之:把……赠送给他。5.取为:任用做。中郎:近侍之官,担任护卫、侍从。6.奴价倍婢:奴仆的价值比婢女的价值高一倍。这里的“奴”指的是上句中的“中郎”一类侍卫之人。7.百里奚:姜姓,吕氏(百里氏),名奚,字子明,齐国没落宗室子弟。五羖之皮:据《史记·秦本纪》载,百里奚是春秋时虞国大夫,晋国灭虞国时他被俘虏。他试图逃跑,却又被楚国人抓住。秦穆公听说他有才德,就用五张黑公羊皮把他赎了下来,授之以国政,并赐号为“五羖大夫”。羖,黑色的公羊。

【译文】

光禄大夫祖纳少年时死了父亲,家境贫寒。他特别孝顺,经常亲自给母亲做饭。平北将军王乂听到他的好名声,就把两个婢女送给他,并任用他做侍卫官。有人跟他开玩笑说:“奴仆的身价比婢女多一倍。”祖纳说:“百里奚又何尝比五张羊皮轻贱呢?”

二七、周镇之清

周镇 1 罢临川郡 2 还都,未及上,住泊(bó)青溪渚(zhǔ) 3 。王丞相 4 往看之。时夏月,暴雨卒至,舫(fǎng) 5 至狭小,而又大漏,殆(dài)无复坐处。王曰:“胡威之清 6 ,何以过此 7 !”即启用为吴兴郡 8

【注释】

1.周镇:人名,生平不详。2.罢:卸任。临川郡:三国吴太平二年(公元257年)建临川郡,属扬州,治临汝县(在今抚州临川)。晋宣帝元康元年(公元291年)置江州,临川郡属之。3.清溪渚:地名,临近建康。4.王丞相:王导,字茂弘,琅琊王氏。辅助晋元帝经营江左,曾任扬州刺史、录尚书事直至丞相等职。5.舫:泛指小船。6.胡威之清:胡威,字伯武,淮南寿春(在今安徽寿县)人,曹魏征东将军胡质之子,两父子都以廉洁慎重闻名于世。胡质做荆州刺史时,胡威从京都去看他。胡威回家的时候,父亲只给了他一匹绢作为口粮钱,胡威一路上便自己打柴做饭。胡质手下的一个都督看见了,常常在路上资助他。胡威问明情况后,把那匹绢给了都督,并把这事告诉了父亲。胡质认为这有损于自己的清廉,就把那个都督抓来打了一百棍,还把他开除了。7.何以过此:怎么会超过这样的情况呢(指小船又狭窄又漏雨的情形)?8.为吴兴郡:指担任吴兴郡守。吴兴郡,即今浙江临安至江苏宜兴一带,治所在乌程(在今浙江湖州)。

【译文】

周镇从临川郡卸任,坐船回京都。还来不及上岸,把船停靠在清溪渚。丞相王导去看望他,当时正是夏天,突然下起暴雨来。周镇所乘的小船很狭窄,而且漏雨漏得厉害,船中几乎没有干爽可坐的地方。王导说:“胡威的清廉,哪里能超过这种情况呢!”随即起用周镇做了吴兴郡守。

二八、邓攸买妾

邓攸(yōu) 1 始避难 2 ,于道中弃己子,全弟子 3 。既过江,取 4 一妾(qiè),甚宠爱。历年后讯(xùn)其所由 5 ,妾具说 6 是北人遭乱,忆父母姓名,乃攸之甥(shēng) 7 也。攸素有德业 8 ,言行无玷(diàn) 9 ,闻之哀恨终身,遂不复畜(xù)妾 10

【注释】

1.邓攸:字伯道,平阳襄陵(在今山西襄汾东北)人,太子中庶子邓殷之孙。邓攸早年被举为灼然(晋代举试科目名,为九品中正的第二品),西晋永嘉之乱时,被石勒俘虏,授为参军,后逃离。东晋建立后,历任太子中庶子、侍中、吴郡太守等职。他为官清廉,深受百姓爱戴。咸和元年病逝,追赠金紫光禄大夫。2.避难:指逃避(永嘉之乱的)战祸。3.全:保全。弟子:指邓攸弟弟的儿子。4.取:通“娶”,这里指纳妾。5.历年后:等到一年之后。讯其所由:问她从何而来。6.具说:详细诉说。7.甥:这里指外甥女。8.素有德业:素来以品德高尚和事业有成闻名。素,向来。9.无玷:没有污点。10.不复畜妾:不再蓄养妾室。

【译文】

邓攸当初躲避永嘉之乱时(逃难去往江南),在路上抛弃了自己的儿子,却保全了侄子。过江以后,他娶了一个小妾,对她非常宠爱。等到一年以后,询问这小妾的身世由来,她便详说自己也是北方人,因遭逢战乱(逃难至此)。回忆起父母的姓名,(才知道)原来她竟是邓攸的外甥女。邓攸一向以德行高洁闻名,事业也有成就,言谈举止方面都没有什么污点。听了这件事,竟伤心悔恨了一辈子,从此便不再纳妾。

二九、长豫谨顺

王长豫 1 为人谨(jǐn)顺,事亲尽色养之孝 2 。丞相 3 见长豫辄喜,见敬豫 4 辄嗔(chēn)。长豫与丞相语,恒以慎(shèn)密为端 5 。丞相还台 6 ,及行,未尝不送至车后。恒与曹夫人 7 并(píng)当箱箧(qiè) 8 。长豫亡后,丞相还台,登车后,哭至台门。曹夫人作簏(lù) 9 ,封而不忍开。

【注释】

1.王长豫:王导长子王悦,字长豫,嫡妻曹夫人所生。2.尽色养之孝:(做子女的)克尽“色养”的孝道。色养,和颜悦色地孝养父母,相对于仅让老人身体上得到供养的“体养”而言。3.丞相:指王导。4.敬豫:王导次子王恬,字敬豫,小妾雷氏所生。5.慎密:谨慎周密。以……为端:把……作为根本。6.还台:指回到台阁中任职。台,台阁,即中央一级官署,此指尚书省。(按:王导当时复出为官,录为尚书事。)7.曹夫人:王导之妻曹氏。8.并当箱箧:收拾行李。并当,收拾、整理。并,通“屏”。箱箧,即大小箱子。藏物之具,大曰箱,小曰箧。9.作簏:收拾箱笼。作,收拾、整理。簏,一种竹编的箱子。

【译文】

王悦为人恭谨和顺,侍奉父母克尽孝道,尽量做到神色愉悦。丞相王导看见长子王悦就高兴,看见次子王恬就生气。王悦和王导谈话,总是以谨慎周密为根本。王导回到尚书省任职,每次上班临走时,王悦总是送他上车。王悦还常常帮着母亲曹夫人收拾箱笼。等到王悦死后,王导再到尚书省去上班,上车后,一路直哭到官署门口。曹夫人收拾箱笼,也把王悦收拾过的封好,不忍心再打开。

三〇、敬重深公

桓(huán)常侍 1 闻人道 2 深公 3 者,辄曰:“此公既有宿名 4 ,加先达 5 知称,又与先人 6 至交,不宜说之。”

【注释】

1.桓常侍:桓彝,字茂伦,东晋谯国龙亢(在今安徽怀远)人,为桓颢之子、桓温之父。2.道:谈论,说道。3.深公:竺法深,僧人,其人德行高洁,且善谈玄理,与当时诸名士多有交结。4.宿名:久为人知的名望。宿,以前、曾经。5.先达:前辈贤达之人。6.先人:对已经去世的父亲的尊称,犹“先父”“亡父”。此指桓彝之父桓颢,颢为曹魏济北相桓楷之子,亦当时名士,曾官至西晋公府掾、郎中。

【译文】

散骑常侍桓彝听到有人谈论竺法深,就说:“这位先生(指竺法深)既然素来有名望,再加之受到前辈贤达的赏识赞扬,又和先父是极好的朋友,(现在我们就)不该谈论他。”

三一、不卖的卢

庾(yǔ)公乘(shèng)马有的(dí)卢 1 ,或语令卖去。庾云:“卖之必有买者,即当害其主。宁可不安己而移于他人哉?昔孙叔敖 2 杀两头蛇以为(wèi)后人,古之美谈,效之 3 ,不亦达乎!”

【注释】

1.庾公:庾亮。乘马:用来驾车的马。的卢:马之一种,凡马中白额入口至齿者,即称为“的卢马”。(按:过去迷信认为,这种马预示凶兆,其主人会因之得祸。)2.孙叔敖:春秋时期楚国令尹。据贾谊《新书》载,孙叔敖少时于路上见两头蛇,就哭着回家对母亲说,我听说看见两头蛇的人一定会死,可我今天竟看见了。母亲问他蛇在哪里,孙叔敖说我因怕后面来的人再见到它,就把它打死埋掉了,母亲说你一定会好心得好报的。3.效之:效仿它(指孙叔敖杀蛇这件事)。

【译文】

庾亮驾车的马中有一匹的卢马,有人对他说(这是一匹“凶马”)叫他把这马卖掉。庾亮说:“(我要是)卖掉它,就必定有人来买,那就还要害到那个买主。我怎么可以因为对自己不利,就(把祸患)转嫁给别人呢?从前孙叔敖打死两头蛇,以保护后面来的人,这是从前人们乐于称道的事,我向他学习,不也是很达观的吗?”

三二、阮裕焚车

阮光禄 1 在剡(shàn),曾有好车,借者无不皆给。有人葬(zàng)母,意欲借而不敢言。阮后闻之,叹曰:“吾有车而使人不敢借,何以车为 2 ?”遂焚(fén)之。

【注释】

1.阮光禄:阮裕,字思旷,曾受封金紫光禄大夫。2.何以车为:还要车干什么呢?

【译文】

光禄大夫阮裕在剡县的时候,曾经有过一辆很好的车,不管谁向他借车(他都慷慨地借给人家),没有不借的。有个人要为母亲安葬,也想借阮裕的车子,可是胆小不敢开口。阮裕后来听说了这件事,叹道:“我有这车,可是别人不敢借,还要这车子做什么呢?”就把车子烧了。

三三、老翁可念

谢奕(yì) 1 作剡令,有一老翁犯法,谢以醇(chún)酒罚(fá)之,乃至过醉,而犹未已。太傅 2 时年七八岁,着青布绔(kù) 3 ,在兄膝边坐,谏(jiàn) 4 曰:“阿兄!老翁可念 5 ,何可作此。”奕于是改容 6 曰:“阿奴 7 欲放去邪?”遂遣(qiǎn) 8 之。

【注释】

1.谢奕:字无奕,为谢安兄长。2.太傅:谢安。3.青布绔:青蓝色的裤子。4.谏:规劝,劝告。5.可念:可怜。念,怜悯、同情。6.改容:改变脸色(指脸色有所缓和)。7.阿奴:对幼小者的爱称,这里是哥哥称呼弟弟。8.遣:打发走,送走。

【译文】

谢奕做剡县县令的时候,有一个老头儿犯了法,谢奕就拿度数很高的酒罚他喝,以致他醉得很厉害,却还不停止。谢安当时只有七八岁,穿一条蓝布裤,在他哥哥膝上坐着,劝他哥哥说:“哥哥呀!这老人家多么可怜,你怎么可以做这种事(指罚酒)呢!”谢奕的脸色立刻缓和了,说道:“阿弟要把他放走吗?”于是就把那个老人打发走了。

三四、季野不言

谢太傅 1 绝重褚(chǔ)公 2 ,常称:“褚季野虽不言 3 ,而四时之气 4 亦备。”

【注释】

1.谢太傅:指谢安。2.褚公:指褚裒,字季野,曾任兖州刺史,死后赠太傅。按《晋书·褚裒传》载,桓彝认为“(褚)季野有皮里阳秋(本为“皮里春秋”,因太后郑阿春讳改)”,就是说他虽然口里不说别人的好坏,可是心里是有褒贬的。3.虽不言:虽然嘴上不说。4.四时之气:四时的气象,指冷热交替、风雨阴晴等自然现象。

【译文】

太傅谢安非常敬重褚季野,曾经称赞他说:“褚季野虽然口里不说,(可是心里明白是非,)正像一年四季的气象那样,样样都齐备。”

三五、莫得淫祀

刘尹 1 在郡 2 ,临终绵惙(chuǒ) 3 ,闻阁下 4 祠(cí)神鼓舞 5 。正色曰:“莫得淫祀(sì) 6 !”外 7 请杀车中牛祭(jì)神。真长答曰:“丘之祷久矣 8 ,勿复为烦 9 。”

【注释】

1.刘尹:刘惔,字真长,曾为丹阳郡守,故称“刘尹”。2.在郡:指在丹阳郡担任郡守。3.绵惙:指奄奄一息。绵,气息微弱。惙,衰弱疲萎。4.阁下:神阁的下面(外面)。阁,指供奉神佛的地方,大者为阁,小者为龛。5.祠神:祭祀神佛,此处指为驱除疾病而祷告。鼓舞:击鼓并舞蹈,是祭神的一种仪式。6.莫得淫祀:不得滥行祭祀。不该祭祀而祭祀(即不合礼制的祭祀),叫“淫祀”。淫,过度、滥行。7.外:外面的人,指仆从、属员一类。8.丘之祷久矣:丘,指孔子(名丘,字仲尼)。据《论语·述而》载,一次孔子得了重病,其弟子子路请求向神祷告,孔子说:“丘之祷久矣”(意为我早就自己祷告过了,没什么用),委婉拒绝了子路的请求。9.烦:烦扰、打扰。

【译文】

丹阳尹刘惔在任上,临终奄奄一息之时,听见供神佛的阁子下有人正在击鼓、舞蹈,举行祭祀仪式,就神色严肃地说:“不得滥行祭祀!”属员请求杀掉驾车的牛来祭神,刘惔回答说:“我早就祷告过了,你们不要再做这烦扰人的事(指祠神鼓舞)。”

三六、谢公教儿

谢公 1 夫人教儿,问太傅:“那得初 2 不见君教儿?”答曰:“我常自教儿 3 。”

【注释】

1.谢公:指谢安,曾任太傅。2.那得初:怎么从来。3.我常自教儿:我常常以自身举止为儿子做表率,这样教育儿子。作为一位父亲,应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才可以让儿子模仿效法。这就是“言传身教”的“身教”,而谢夫人所说的“君教儿”主要侧重的是“言传”,即直接的口头教育。

【译文】

太傅谢安的夫人教导儿子时,曾问谢安说:“怎么从来没有见您教导过儿子?”谢安回答说:“我经常以正确的言行举止给儿子做出表率。”

三七、简文鼠迹

晋简文 1 为抚军时,所坐床上,尘不听拂 2 ,见鼠行迹,视以为佳。有参军 3 见鼠白日行,以手板 4 批杀 5 之,抚军意色不说(yuè) 6 。门下起弹 7 ,教曰:“鼠被害,尚不能忘怀,今复以鼠损人,无乃 8 不可乎?”

【注释】

1.晋简文:指晋简文帝司马昱。即位前曾受封会稽王,并任抚军将军,故称“抚军”。2.床:古时坐具。尘不听拂:不让手下拂去灰尘。听,听凭、任凭。3.参军:军中官名,为将军幕府所设属官。4.手板:笏板,材质有象牙、竹、玉等。下属谒见上司时,手持一狭长板,其上可记事(魏晋以来习惯执手板)。5.批杀:打死。批,原意为用手掌击打。6.意色不说:露出不高兴的神色。说,通“悦”。7.门下:门客,指贵族家里养的帮闲人物。弹:弹劾,检举批评。8.无乃:用来表示语气较为缓和的反问,意为“恐怕……”。

【译文】

晋简文帝还在做抚军将军的时候,他坐具上的灰尘不让(手下仆役)擦去。他见到老鼠在上面走过的脚印,认为很好看。有个参军看见老鼠白天跑出来,就拿手板把老鼠打死了。简文帝为这事露出很不高兴的神情。一个门客站起来批评,并劝告他说:“老鼠被打死了,(您)尚且不能忘怀;现在您又要为一只老鼠去损伤人,恐怕不行吧?”

三八、范宣受绢

范宣 1 年八岁,后园挑菜 2 ,误伤指,大啼。人问:“痛邪?”答曰:“非为痛,身体发肤,不敢毁伤 3 ,是以啼耳!”宣洁行廉约 4 ,韩豫章遗绢 5 百匹,不受。减五十匹,复不受。如是减半,遂至一匹,既终不受。韩后与范同载 6 ,就车中裂二丈 7 与范,云:“人宁可使妇无裈(kūn) 8 邪?”范笑而受之。

【注释】

1.范宣:字宣子,家贫,崇尚儒家经典。居豫章郡,屡召太学博士、散骑郎,辞不就。2.挑菜:挖菜。3.身体发肤,不敢毁伤:语出《孝经》。原句为“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身,躯干。体,头和四肢。发,毛发。肤,皮肤。4.洁行廉约:品行高洁,廉洁俭省。5.韩豫章:指豫章(在今江西南昌)郡守韩伯。韩伯,字康伯,历任豫章太守、丹阳尹、吏部尚书。遗:赠送,送给。绢:丝绢类高级纺织品,可用以制作衣物等。6.与……同载:和……同乘一辆车。7.裂:撕下。二丈:指二丈绢。丈,长度单位,一丈为十尺。8.使妇无裈:让老婆没有裤子穿。裈,下衣、裤子。

【译文】

范宣八岁那年,有一次在后园挖菜,无意中伤了手指,就大哭起来。别人问道:“很痛吗?”他回答说:“不是因为痛,(是因为)身体发肤,不敢毁伤,因此才哭的。”范宣品行高洁,为人清廉俭省。有一次,豫章太守韩康伯送给他一百匹绢,他不肯收下;减到五十匹,还是不接受;这样一路减半,终于减至一匹,他到底还是不肯接受。后来韩康伯邀范宣一起坐车,在车上撕了两丈绢给范宣,说:“一个人难道可以让老婆没有裤子穿吗?”范宣才笑着把绢收下了。

三九、子敬首过

王子敬病笃(dǔ) 1 ,道家上章应首过 2 ,问子敬:“由来有何异同得失 3 ?”子敬云:“不觉有余事 4 ,惟忆与郗家离婚 5 。”

【注释】

1.王子敬:王献之,字子敬,祖籍琅琊临沂(在今山东临沂),为晋代大书法家王羲之第七子。献之亦善书法,与乃父齐名。献之并且信奉五斗米道。病笃:病势沉重。2.道家:这里指道士。上章:来自五斗米道,此道东汉末年由张陵创立,利用符咒辟邪驱鬼,为人治病。受道的人须出五斗米,有病就请道士上表章,其上写明病人姓名及服罪之意,向神灵祷告除难消灾。首过:病人向上天坦白以往过失。3.由来:向来、一向。异同:偏义复词,这里仅偏指“异”。得失:偏义复词,这里仅偏指“失”。4.有余事:有别的什么事。惟忆:只是想起。5.与郗家离婚:王献之曾娶郗昙之女郗道茂为妻,后被迫离异。按:王献之的表姐名叫郗道茂,年长一岁,他们从小青梅竹马,后结为夫妻。郗道茂曾育有一女,乳名玉润,惜早夭。新安公主(简文帝之女)司马道福暗恋献之已久,初嫁与桓温之子桓济,后桓济因故被废去兵权,公主趁机离婚,并利用皇室威势逼迫献之与道茂分离,自己遂嫁与献之。

【译文】

王献之病重,请求道士主持上表文祷告,(按照道教仪制)本人应该坦白过错。道士问献之一向有什么异常和过错,他说:“想不起别的什么事,只记得和郗家离过婚。”

四〇、仲堪尚俭

殷仲堪既为荆州 1 ,值水俭 2 ,食常五碗盘 3 ,外无余肴(yáo)。饭粒脱落盘席间,辄拾以啖(dàn)之 4 。虽欲率物 5 ,亦缘其性真素 6 。每语(yù)子弟云:“勿以我受任方州 7 ,云我豁(huò)平昔时意 8 。今吾处之不易 9 。贫者士之常 10 ,焉得登枝而捐其本 11 ?尔曹其存之 12 !”

【注释】

1.殷仲堪:陈郡长平(在今河南西华)人,东晋太常殷融之孙,晋陵太守殷师之子。东晋末年重臣,曾官至荆州刺史,人称“殷荆州”。曾两度响应王恭讨伐朝臣的起事,在王恭死后与桓玄及杨佺期结盟对抗朝廷,逼令朝廷屈服。后来却被桓玄袭击,逼令自杀。为荆州:指就任荆州刺史。2.值水俭:正赶上水灾歉收。值,恰逢。水俭,指因水灾导致的粮食歉收。3.五碗盘:古代南方一种成套的食器,由一个托盘和放在其上的五只碗组成,其形制较小。4.脱落:掉落。盘席:食器和坐具。啖:吃掉。5.率物:率人,指为人表率。6.其性真素:他的本性真诚素朴。7.方州:犹言此地,本州。8.豁:放弃、抛弃不用。平昔:平素、往昔。时意:时俗、习惯。9.处之不易:指仍然这样做,并没有改变。易,变易、改变。10.贫者士之常:贫穷是士人的常态。士,指士人阶层,即读书人。11.登枝而捐其本:登上高枝就抛弃树干,指身居高位就忘掉了做人的根本。12.尔曹:你们。存之:记住(我说的话)。

【译文】

殷仲堪就任荆州刺史以后,正遇上水灾歉收,吃饭通常只用五碗盘,除此之外并没有其他菜肴;饭粒掉在盘里或座席上,就马上捡起来吃掉。这样做一方面是想给大家做个好榜样,也是因为他本性真诚质朴。他常常告诫子侄们说:“不要因为我担任一个州的长官,就认为我把平素的生活习惯抛弃了,现在我的这种习惯并没有变。贫穷是读书人的常态,怎么能当了官就丢掉做人的根本呢?你们要记住我的话!”

四一、殷觊弃官

初桓南郡、杨广共说(shuì)殷(yīn)荆州 1 ,宜夺殷觊(jì)南蛮 2 以自树 3 。觊亦即晓其旨 4 ,尝因行散 5 ,率尔去下舍 6 ,便不复还。内外无预知者,意色萧然 7 ,远同斗生 8 之无愠(yùn) 9 。时论以此多 10 之。

【注释】

1.桓南郡:指桓玄,因袭爵为南郡公,世称“桓南郡”。杨广:字德度,弘农人,杨震之后。殷荆州:指殷仲堪,曾任荆州刺史。2.殷觊南蛮:殷觊,字伯通,曾任南蛮校尉,他是殷仲堪的堂兄。3.自树:壮大自己的势力范围。树,树立、建立。4.晓其旨:明白他们的意思(指密谋夺位之事)。晓,明白、知晓。旨,意旨、意思。5.尝因行散:曾经趁着行散。尝,曾经。因,趁着。行散,魏晋士大夫喜好服食五石散,吃后会发热,要多走路以便散发,叫作“行散”。6.率尔去下舍:随便就离开了家。率尔,轻率、随便。去,离开。下舍,家、住宅。7.预知:提前知晓。意色:神态。萧然:悠闲的样子。8.斗生:指古代楚国令尹(即宰相)子文,姓芈,斗氏,名穀於菟,字子文,若敖族人斗伯比之子,斗邑(在今湖北郧西)人。子文是春秋时期楚国名相,对楚国的强大和后来北上争霸做出了杰出的贡献。据《左传》载,子文从鲁庄公三十年始为令尹,到僖公二十三年让位给子玉,前后相距二十八年,其间几次被罢免又被任命。9.无愠:没有表现出对别人的怨恨和恼怒。10.多:称颂,赞扬。

【译文】

当初,南郡公桓玄和杨广一起去劝说荆州刺史殷仲堪,(认为他)应该夺取殷觊(主管的)南蛮地区来建立自己的势力范围,殷觊也马上明白了他们的意图。有一次趁着行散,随随便便地离开了家,便不再回来,里外没有人事先知道。他神态悠闲,和古时楚国令尹子文一样没有怨恨。当时的舆论就因为这事赞扬他。

四二、试守孝子

王仆射(yè) 1 在江州,为殷、桓所逐 2 ,奔窜(cuàn)豫章 3 ,存亡未测。王绥(suí) 4 在都,既忧戚(qī)在貌 5 ,居处饮食,每事有降 6 。时人谓为试守孝子 7

【注释】

1.王仆射:指王愉,字茂和,属晋阳(在今山西太原)王氏,王坦之次子,王恺之弟。曾任江州(东晋始置,辖境为江西大部)刺史,都督江州及豫州之四郡军事。2.为殷、桓所逐:公元398年,豫州刺史庾楷和桓玄、殷仲堪共推王恭为盟主,起兵谋反。此时王愉刚到任江州不久,未及准备,只得弃城逃亡,至临川被俘。后桓玄篡位成功,升他为尚书左仆射(官名,为尚书省副职)。3.奔窜:奔走逃窜。豫章:今江西南昌。4.王绥:王愉之子,字彦猷,曾任太尉右长史(当时的太尉是桓玄)。5.忧戚:忧心忡忡,神色戚然。戚,内心惨恻的样子。在貌:反映在外表神色上。6.居处饮食,每事有降:日常生活的每件事都有所降低(指吃不下饭,睡不着觉,白天无精打采)。7.试守孝子:“见习孝子”之意。试守,这里是提前试着做的意思。王绥于父亲奔逃在外(存亡未测)之时,便食不甘味、睡不安寝,失魂落魄得就像真的居父丧一样。

【译文】

仆射王愉任江州刺史时,被殷仲堪、桓玄起兵驱逐,奔走逃亡到了南昌,生死未卜。他的儿子王绥当时在京都,(听到父亲的消息)便面容忧愁,起居饮食每一事都有所降低。当时的人把他称为“试守孝子”。

四三、罗母焚裘

桓南郡既破 1 殷荆州,收 2 殷将佐十许人,咨议 3 罗企生 4 亦在焉。桓素待企生厚,将有所戮(lù) 5 ,先遣人语 6 云:“若谢我,当释罪 7 。”企生答曰:“为殷荆州吏,今荆州奔亡,存亡未判,我何颜谢桓公? 8 ”既出市 9 ,桓又遣人问欲何言。答曰:“昔晋文王杀嵇康,而嵇绍为晋忠臣 10 。从公乞一弟 11 以养老母。”桓亦如言宥(yòu)之 12 。桓先曾以一羔裘(qiú)与企生母胡 13 ,胡时在豫章,企生问至 14 ,即日 15 焚裘。

【注释】

1.既破:已经打败。2.收:俘虏。3.咨议:官名,指咨议参军,为僚员一类。4.罗企生:字宗伯,豫章(在今江西南昌)人。5.将有所戮:将要杀掉一些人。戮,杀掉。古代汉语中“戮”还有“陈尸示众”“羞辱”“病”“暴”“罪”等含义或用法。(按:戮刑是一种既剥夺犯罪人生命,又对其加以侮辱的刑罚。古时戮刑可以分为两种,即生戮和死戮,生戮是先戮后杀,死戮是先杀后戮。)6.先遣人语:提前派人跟他说。7.谢我:向我谢罪。当释罪:就赦你无罪。8.为……吏:在……手下做僚属。奔亡:奔走逃亡。未判:还没有分判。判,分判。何颜:有什么脸面。9.出市:押赴刑场。古时犯人斩首,都是押到菜市口一类人群聚集之处,有“以儆效尤”之意,故称“出市”。10.晋文王杀嵇康,而嵇绍为晋忠臣:嵇康即将被司马昭诬害处死,临死之前将当时尚且年幼的儿子托付给好友山涛(其本人亦在晋朝为官)。后来嵇绍长大成人,山涛也不负朋友的嘱托,帮助嵇绍在晋朝做了官,后累升至散骑常侍。永兴元年,晋惠帝亲征成都王司马颖,败于荡阴,时百官逃散,独嵇绍以身保卫惠帝而死,此即“为晋忠臣”。罗企生引述这件事,目的是要求桓玄饶他的弟弟一命(按:司马氏政权极其黑暗残暴,对不服其统治的士人大批杀戮,常常株连九族)。11.从公乞一弟:向您讨回一个弟弟。罗企生希望能留下自己的一个弟弟,一则为继香火,二则为赡养老母。12.如言宥之:听从他的话宽恕了他的弟弟。宥,宽宥、宽恕。13.羔裘:羊羔皮做的袍子。胡:指罗母胡氏。14.问至:消息传来。问,消息,这里指罗企生的死讯。15.即日:当天。

【译文】

南郡公桓玄打败荆州刺史殷仲堪以后,逮捕了他手下的将佐十来人,咨议参军罗企生也在里面。桓玄向来待企生很好,当他打算杀掉一些人时,先派人去告诉企生说:“如果向我谢罪,一定免你一死。”企生回答说:“我是殷荆州的属吏,现在他逃亡了,生死不明,我有什么脸向桓公谢罪!”当企生被绑赴刑场时,桓玄又差人问他还有什么话要说。企生答道:“过去晋文王杀嵇康,可他儿子嵇绍却做了晋室的忠臣。我想请您留下我一个弟弟,来奉养老母亲。”桓玄就按照他的要求,饶恕了他弟弟。桓玄曾经送给罗企生母亲胡氏一领羊羔皮做的袍子,这时胡氏在豫章,当企生被害的消息传来时,当天她就把那领皮袍子烧了。

四四、身无长物

王恭 1 从会(kuài)稽(jī) 2 还,王大 3 看之。见其坐六尺簟(diàn) 4 ,因语恭:“卿(qīng)东来 5 ,故应有此物,可以一领及我 6 。”恭无言。大去后,既举所坐者 7 送之。既无余席,便坐荐(jiàn) 8 上。后大闻之甚惊,曰:“吾本谓卿多,故求耳 9 。”对曰:“丈人不悉恭 10 ,恭作人无长物 11 。”

【注释】

1.王恭:字孝伯,小字阿宁,太原晋阳(在今山西太原)人。东晋大臣、外戚,其父为会稽内史王蕴,其妹为孝武定皇后王法慧。王恭曾一度官至中书令,并任青、兖二州刺史。他为人清廉,死后家无余资,为时人所惜。2.会稽:郡名,郡治在今浙江绍兴。3.王大:王忱,小名佛大(也称“阿大”),是王恭的同族叔父辈。曾官至荆州刺史。4.簟:竹子编的席子。5.卿:六朝时尊辈称晚辈或同辈熟人间的亲热称呼,即“你”。东来:从东边来。东晋的国都在建康,会稽在建康东南。6.一领:指一领竹席。及:拿给,送给。7.举:拿着。所坐者:指他自己坐着的这张竹席。8.荐:草席。(按:草席多为蒲苇等所编,没有竹子所编的“簟”高级。)9.本谓:原本以为。卿多:你有多余的(指“簟”)。求:求取,索讨。10.丈人:古时晚辈对长辈的尊称。不悉:不熟悉、不了解。11.作人:指为人处世。长物:多余的东西。

【译文】

王恭从会稽回来后,王大去看望他。看见他坐着一张六尺长的竹席子,便对王恭说:“你从东边回来,自然会有这种东西,可以拿一张给我。”王恭没有说什么。王大走后,王恭就拿起所坐的那张竹席送给王大。自己既然没有多余的竹席,就坐在草席子上。后来王大听说这件事,很吃惊,对王恭说:“我原来以为你有多余的,所以问你要呢。”王恭回答说:“你不了解我,我为人处世从来不要多余的东西。”

四五、纯孝之报

吴郡 1 陈遗 2 ,家至孝,母好食铛(chēng)底焦饭 3 。遗作郡主簿,恒装一囊(náng) 4 ,每煮食,辄贮(zhù)录 5 焦饭,归以遗(wèi)母。后值孙恩贼出吴郡 6 ,袁府君即日便征 7 ,遗已聚敛(liǎn)得数斗焦饭,未展 8 归家,遂带以从军。战于沪(hù)渎(dú) 9 ,败。军人溃(kuì)散,逃走山泽,皆多饥死,遗独以焦饭得活。时人以为纯孝之报 10 也。

【注释】

1.吴郡:古地名,东汉永建四年(公元129年)在原会稽郡之钱塘江以西部分设置,治所在吴县(今苏州姑苏区),而会稽郡仅保留钱塘江以东部分,并将治所徙于山阴(在今绍兴越城区)。2.陈遗:人名,生平不详。3.铛底焦饭:犹“锅巴饭”。铛,一种铁锅。4.囊:布口袋。5.贮录:贮藏,收起来。6.孙恩贼出吴郡:东晋末,孙恩聚众谋反,攻陷郡县。攻临海时兵败,跳海而死。出,到达。7.袁府君:袁山松,曾任吴国内史(诸侯王封国内掌民政的长官,相当于太守)。征:出兵征讨。8.未展:还没来得及。展,及、等到。9.沪渎:古水名,指吴淞江下游近海处一段(即今黄浦江下游)。10.纯孝之报:因为内心纯良孝顺,所以得到好报。

【译文】

吴郡人陈遗,在家非常孝顺。他母亲喜欢吃锅巴饭,陈遗在郡里做主簿的时候,总是带着个口袋,每逢煮饭时,就把锅巴储存起来,等到回家带给母亲。后来遇上孙恩贼兵侵入吴郡,内史袁山松马上要出兵征讨。这时陈遗已经积攒了几斗锅巴,还来不及回家,便带着锅巴随军出征。双方在沪渎那地方开战,袁山松打败了,军队四下溃逃,都跑到山林沼泽地带。由于没有食物,多数人都饿死了,唯独陈遗靠吃锅巴活了下来。当时人们都认为这是(老天爷)给他纯厚孝心的好报。

四六、安国涕泗

孔仆射 1 为孝武侍中,豫蒙眷(juàn)接 2 。烈宗山陵 3 ,孔时为太常,形素羸(léi)瘦,著重服 4 ,竟日涕(tì)泗(sì)流涟(lián) 5 ,见者以为真孝子。

【注释】

1.孔仆射:孔安国,晋孝武帝时历任侍中(皇帝近侍)、太常(管祭祀礼乐)、尚书左右仆射等职。2.豫:喜悦。蒙:受到。眷接:恩宠礼遇。3.烈宗:晋孝武帝庙号(即帝王死后立室奉祀时起的名号)。山陵:帝王的坟墓,这里指归山陵(即对帝王之死的讳称)。4.羸:瘦弱。重服:指重孝,父母大丧时所穿。5.竟日:整天。涕泗流涟:眼泪鼻涕横流。

【译文】

仆射孔安国担任晋孝武帝的侍中,幸得孝武帝恩宠礼遇。孝武帝驾崩时,孔安国任太常,他身体一向瘦弱,穿着重孝服,一天到晚眼泪鼻涕不断,看见他的人都认为他是真正的孝子。

四七、二吴之哭

吴道助、附子 1 兄弟,居在丹阳郡。后遭母童夫人艰,朝夕哭临(lìn) 2 。及思至,宾客吊省(xǐng),号(háo)踊(yǒng)哀绝 3 ,路人为之落泪。韩康伯时为丹阳尹,母殷在郡,每闻二吴之哭,辄为凄(qī)恻(cè)。语康伯曰:“汝若为选官 4 ,当好料理此人。”康伯亦甚相知 5 。韩后果为吏部尚书 6 。大吴不免哀制 7 ,小吴遂大贵达 8

【注释】

1.吴道助、附子:吴坦之,小名道助;吴隐之,小名附子。坦之早亡,隐之历任广州刺史、尚书、领军将军。2.哭临:哭吊死者的哀悼仪式。3.号踊:号哭跳跃。哀绝:哀痛到极点。4.选官:主管铨选的官。5.甚相知:和这兄弟俩非常友爱。6.吏部尚书:吏部最高行政长官,主管官吏的任免、考核、升降等。7.不免哀制:指经不起丧亲的悲痛而死。8.大贵达:指做了高官,显贵闻达。

【译文】

吴道助和吴附子兄弟俩住在丹阳郡官署。遇上母亲童夫人逝世,他们在早晚哭吊以及思念深切时,在宾客来吊唁时,都顿足号哭,哀恸欲绝,过路的人也因此落泪。当时韩康伯任丹阳尹,母亲殷氏住在郡府中,每逢听到吴家兄弟俩的哭声,总是深为哀伤。她对康伯说:“你如果做了选官,应该妥善照顾这两个人(指视情形提拔任用他们)。”韩康伯也和他们结成知己。后来韩康伯果然出任吏部尚书。这时大吴已经死了,小吴终于做了大官,非常显贵。 /QYU80SOyWeYYWpS0OUM0s2vVpyPwmA5PYxBaVKZiMZpzKl0hoC94j0BwEFqxV6o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