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只叉尾卷尾在觅食的狐獴上方悬停。叉尾卷尾会发出“狼来了”一般的鸣叫,以便从其他物种(比如狐獴和斑鸫鹛)手中偷取免费的午餐。
合作关系很容易受到欺骗的影响。哪怕是在鸟类当中,互利共生与寄生之间的界限也常常是模糊的。例如,在非洲大草原上,牛椋鸟以大型食草动物背上的寄生虫为食。大多数情况下,这对双方都有利;但实验也表明,当寄生虫的数量不足时,牛椋鸟也不介意直接从对方的伤口上吸血。
卡拉哈里沙漠的叉尾卷尾( Dicrurus adsimilis )经常为觅食的混合群充当哨兵。混合群可能包括许多种类,比如狐獴( Suricata suricatta )和斑鸫鹛( Turdoides bicolor )。这种附加的安全措施可以让群体中的其他成员把注意力集中在觅食上,而不必同时扫视天空,警惕随时可能出现的危险。虽然这些混合群中的大多数物种都是群居性动物,并且擅长在地面挖掘食物,但叉尾卷尾总是独自停栖于树枝上,在高处捕食昆虫。叉尾卷尾的喙短而直,非常适合捕捉半空中的飞虫;但面对埋在地下的食物,比如肥美的甲虫幼体,它们就显得力不从心了。相比之下,斑鸫鹛的喙更细、更弯,更适合探入土壤进行挖掘。
为了不把时间和精力浪费在自己不擅长的挖掘工作上,叉尾卷尾利用了其他物种的优秀技能。当斑鸫鹛挖出一只鲜美多汁的幼虫时,叉尾卷尾就会发出虚假的警报。受益于欺骗的手段,它们得到了自身的喙所无法获取的食物,扩大了觅食生态位。有趣的是,不同的叉尾卷尾个体对那些表面上获得了警戒帮助的物种的剥削和寄生程度存在着差异。
红嘴牛椋鸟( Buphagus erythrorynchus )会吃掉食草动物[比如这只高角羚( Aepyceros melampus )]身上的寄生虫,但它们也会接着从伤口上吸血。
在最需要的时候,叉尾卷尾也会灵活地施展这些骗术,比如当天气太冷,它们所捕食的飞虫无法活动时。个体会有策略且选择性地使用虚假警报,这样有助于防止其他物种识破它们的虚张声势。
如果你看到一个混合群,不要以为那就是一个完美、和谐的团队,所有物种都受益于邻里守望相助,同时坚持着特定的觅食生态位来使冲突最小化。所有的合作团队都容易被欺骗渗透,尤其是在叉尾卷尾这样充满天赋的成员存在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