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建议“不做手术”“减少用药”……但读者们可能会感到不安,可能会问:“这样做真的没问题吗?”
事实上,也有人因为拒绝吃药和动手术而被医生抛弃,成为“医疗难民”。接下来要介绍的,是一位编辑朋友亲身经历的故事。
他的母亲在85岁时第二次被查出肺癌,因为已经决定不再做手术,所以他们就这样直接告知了医生。
没想到医生的回答是:“那就随你便吧。如果不做手术,我没有办法给你治疗。”被医生这么一说,他们自然也就不再去那家医院就诊了。
他说自己非常震惊于医生的恶劣态度,实际上,在那之前,他对这位医生就非常不信任了。
3年前,他母亲在82岁时第一次查出肺癌。医生说:“是很小的肿瘤,切除吧。”既然医生都这么说了,母亲就做了手术,但手术完却发现右肺的下半部分被切除了。
我们经常会听到因为手术中发现癌细胞的扩散比预想的要严重,所以医生一般会多切除一些——不能因此而责怪医生。正如这位医生对他母亲说:“给你把坏的部分都切除了。”
他的母亲对医生这种平淡且毫不在意地处理了自己右肺下半部分的态度非常生气。可能是由于右肺少了一半,胃的位置也不太稳定,术后的半年左右,她一直都感到恶心、食欲不振,体力也越来越差。
他母亲抱怨“手术真把我害惨了”的同时,也鼓励自己: 健康第一,病由心生。 于是,她每天走6000步,努力恢复体力。
这位编辑的母亲再次恢复了健康,但就在此时,在体检中第二次发现肺部有癌细胞。这次,她拒绝手术治疗,结果遭遇了开头所说的场景,被医生说了难听的话。
幸运的是,这位母亲很快找到了一家居家医疗的医院,遇到了好医生,最后是在家中去世的。虽然癌细胞转移到了肩膀,让她疼痛难忍,但她还是靠着抗癌药物维持了下来。直到一天早上,家人去看她时,才发现她已经去世。
这位编辑朋友对我说:“虽然我母亲晚年过得痛苦,但最后能在家中去世,我觉得这也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
我举的这个例子估计在大医院很常见。当然,医生并不是将患者的人生和健康看得无所谓,他们只是优先考虑怎么治疗摆在面前的疾病。
但在现实中,患者会因为医生的话而受伤,会感到痛苦。如果拒绝医生的治疗方式,就没有可以去的医院,甚至会成为“医疗难民”。
那么,为了不使自己成为“医疗难民”,应该怎么做呢?
如果您住的地方有一定数量的医生,那么在成为“医疗难民”之前,建议您多跑一些医院,找寻能够接受您的观点,可以长期为您诊治的医生。
也就是说, 由患者来选择医生。
选择的医生和医院不同,晚年生活自然不同。这是一种思维方式,即通过多看、多交谈,主动寻求让人放心的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