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04
无尽空间:建筑设计与体验

◎邵韦平 刘宇光

导言

1)可持续的设计观

过去四十年,中国在城市建筑发展方面的成就是空前的,但是建筑发展的问题、矛盾也是空前的。因此它也促使我们不断地研究和思辨,探索当代建筑发展可能的新思路。

建筑师每天都在从事着创意与实现创意的工作,而今天的建筑学理论框架,可以说大都脱胎于重视空间与形式美学的体系和狭义的功能主义,大家很容易对一个建筑现象进行评论,或者对一个空间形象给予塑造,但是我们很少关注一座建筑物是如何从无到有的全过程。环顾我们身边,大多数的建筑仍然比较粗放,存在着质量问题,无法与今天科技所达到的水平相匹配,也无法充分满足广大群众日益提升的物质与文化需求。可以说今天我们不缺少专项的建筑新科技,而是缺少如何将这些科技有机整合在一起的新方法。

设计既需要有感性的创新概念,又要有理性、严谨的实现方法,这样才能创造出高质量、有文化内涵的建筑作品。

自由与秩序对应的是创新与实现,它们是设计师必须应对的双重挑战。

2)什么是我们倡导的设计观

碎片化、低效性和不确定性所导致的建筑业质量问题,已经成为影响社会进步的严重障碍。建筑学和建筑设计思想的变革已迫在眉睫。现代技术塑造了我们今天所生活的世界,但是我们对其隐藏在起源、发展过程及文化影响力背后的方法仍然认识不清,经常被一些陈旧的假设所迷惑。

建筑师作为一个协调者,其核心工作是统筹各种与建筑物相关的形式、技术、社会和经济问题。系统思想是这种设计观的理论基础,它将改变建筑学固有的非理性、条块分割的工作范式。传统设计更多地依赖于主观判断和机械式满足规范,专业条块分割严重;而高品质建筑的创造,需要不同专业的设计师超越各自专业的局限,将建筑的整体性能作为设计的终极目标。

对于高品质建筑的追求,如果没有对“建造”的材料及其工艺的大量研究和实践积累,那么再丰富的形式也无法得以完美实现。构成建筑品质的不只是表面的形式和美学问题,建筑内在的性能决定了建筑的最终品质。

高品质来自整体性能的出色表现,这种性能包括环境适应性、使用者体验和感受、结构体系、运行能耗等多方面指标。它与人文情怀的结合,为社会需求及形式创新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会,通过与建造过程和运营实践的结合,可以提出更精细和动态的性能评价指标体系,从而真正提升建筑品质。

我们在中信大厦、凤凰中心、北京2022年冬奥村等项目设计中,跨越了不同技术学科的边界,运用系统化的整体设计方法,确保了建造高效、安全、绿色和高质量的实现,使它们成为这个时代和城市空间的高质量地标。

我们回首过去,剖析现在,以期在新时代里能更高质量地营建美好、宜人的城市与家园,从而真正提高当代中国建筑文化的整体水平,给予各行各业更多的机会交流思想,共商设计行业发展大计。

无尽空间:建筑设计与体验

这里想和大家分享关于建筑设计与体验的话题。每个人的生活都离不开建筑,对建筑也有不同的体验。大部分的建筑都有某种特定的功能,如电影院、体育场、医院、学校,你前往这幢建筑就是为了完成某种特定的功能活动。然而建筑的实用功能会随着时间而改变,这部分固有价值甚至会消失,而在建筑中那些看似没用的空间往往会留在更多人的记忆当中,产生出一种永恒的价值,并且给后来者以启发。

1)建筑-宇宙认知的模型

建筑永恒的价值是什么?建筑是人类在认知和适应宇宙的过程中搭建的模型,在不断试错和验证中获得的物质和精神成果,它反映了人类不断追求真理的理想和信念。

今天我们所处的时代,量子科学、信息科学和太空探索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进步,对真理有了更清晰的认知,人类从大陆文明到海洋文明再到太空文明的步伐进一步加快。此时此刻,建筑和建筑学也在丰富着自己的内涵,随着科技的进步,尤其是人工智能的发展,用数字化思维和工具,提高建筑的科学与艺术交互体验感。人类通过建筑这个模型去认知自然科学、应用科学、社会科学与艺术,去体验整个宇宙,因此建筑空间也是人工智能重要的训练场景。

2)建筑中的文学体验

2022年的Louis Vuitton(LV)早春时装秀选择了世界上杰出建筑之一的索尔克研究所(Salk Institute)作为秀场地。索尔克研究所位于美国加州圣迭戈市,20世纪60年代由建筑大师路易斯·康(Louis Kahn)设计打造,这里原本是一个生物医学研究所,位于太平洋沿岸的海岸悬崖上。

在两栋塔楼之间,是一个米白色石板铺贴的开阔广场,在最初的设计当中,路易斯·康打算用一个花园来填充这个空间,经过一位设计师朋友的建议,最终就保留了一个开阔的空地,并且让空间能通向无尽的天空和海洋。

这个空间为LV女装系列艺术总监提供了秀场灵感。她说:“多年来,索尔克中心的壮丽景观令我叹为观止。尤其是日落黄昏,路易斯·康亲手设计的建筑群与太平洋壮丽海景相映成趣,令我灵感频发。”对建筑场景的语言描述带来了奇妙的想象空间,引发了新的创作灵感。如今越来越多的时装秀放在了素颜的建筑空间中,而不做任何装饰和搭建,建筑艺术和时装艺术的对话由此展开。

3)建筑中的自然科学体验

2022年上映的科幻电影《独行月球》中,时间背景是在未来的某一时刻,在影片呈现的科技造物视觉奇观中,我看到了我们设计的北京凤凰中心,这是影片中唯一实景拍摄的场景。在空旷的镜头中,人沿着一部通天梯缓缓穿行,象征着人在宇宙空间中的未来感。

“日落黄昏”和《独行月球》都是用空的感觉来传达强烈的情感体验。那么“空”是什么?空在建筑中是如何设计的?空又是怎么形成的未来感?让我带你走进北京凤凰中心,去感受一下空吧。凤凰中心位于北京朝阳公园的西南角,具有开阔的视野和自然的生态环境。建筑基地呈现不规则形状,周围有自然的植被和水面。凤凰中心设计的初始目标是满足电视节目制作的办公功能,业主相对传统媒体来说十分开放,希望新的总部能够与公众零距离接触,以此来展示自己的企业文化理念。邵韦平大师就是在这样的需求中带领设计团队开始设计的。为了寻求建筑与特定的环境融合,建筑师设想新的建筑形态应弱化方向感,塑造一个具有亲和力的圆润形态。经过长时间的研究和探索,最终,城市环境的诉求和业主的需求融入到一个莫比乌斯环中,成为破解这道难题的神来之笔。

莫比乌斯环的最大特点是有界无边,消除了传统建筑中的正交概念,使建筑以360°连续的界面与城市转角形成和谐的关系,巧妙地将城市街道与公园景色融为一体,很自然地演绎了建筑与城市的共生关系。它实际上体现出了“凤凰”的意向。这个创意既十分感性,同时也充满严谨的逻辑。莫比乌斯环的概念、寓意与业主的理念非常契合,通过一个连续的、不断变化的曲面壳体将高耸的办公楼和低矮的演播楼统一成一个连续的整体。环的形象与业主“开放、创新、融合”的企业文化相契合,同时与中国传统的太极图案有相通相似之处,体现出中华文明“和”的精神。

4)建筑中的哲学体验

法国哲学家、精神分析师拉康说:“我们的精神器官是围绕着一个疑问而建构的。孩子最早的时候想待在母亲的怀抱里。他因为母亲的离开而形成一个困惑,为什么她离开了?她想要的是什么?我们精神的世界正是从这个点开始的,而这个点是‘空’的,围绕着这个‘空’,我们建构起自己的精神世界。”这就像中国传统的《道德经》中所说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最初的道,就是那个“空”,世界是从这个“空”开始,围绕着这个“空”被创造出来的。

莫比乌斯环形成了一个独特的“空”,是拓扑学研究的内容。它是一个处于连续运动中的不变的结构,这一点非常接近于周易思想中“生生之谓易”的观点。建筑师邵韦平说:“当代建筑的意义不仅体现在实体的视觉效果上,更重要的是由实体建筑所界定的建筑空间为使用者带来的体验价值。建筑不仅是作为功能而存在,更应作为洗涤心灵的艺术。”莫比乌斯环像一个母亲的怀抱,围绕它安排了一系列的公共空间和活动内容。而在莫比乌斯环外壳的覆盖下,内部的办公区和演播区功能单元的设计尽量与外壳脱开,预留了大量的看似没用的空间。比如,演播楼的顶层空间就是一片没有特定功能的开阔的地平面。但是在建筑师眼中,这个完全对外开放的区域,也一个全新的场所,纯粹的白色调和光影具有苍穹般的空间体验,在建成之后这里让许多艺术家和活动策展方为之青睐,成为凤凰中心最受欢迎的区域之一。

5)建筑中的艺术体验

2014年10月31日,MCM的全球首秀选择在凤凰中心举办,这也是尚未正式使用的凤凰中心首次承办活动。来自建筑、时尚、文化艺术界的无数目光聚焦于朝阳公园西南角的这座新建筑,结果凤凰的首次亮相就给人带来了震撼的体验,活动策划人牛淼回忆起当时选址的情景时说道:“当我走到这个楼体中庭的一个位置,站在广场仰望这个场地的那种感觉无法形容,但我相信这是最好的,非它莫属了。”

当晚,MCM时尚扣钉元素与凤凰中心单元式幕墙建筑语素完美融合起来,通过精确的幕墙数字模型为数字灯光的创作提供条件,上演了一场流行时尚与建筑科技交相辉映的震撼灯光秀。虽然当时北京已经感受得到冬天的寒风,但都被现场的时尚热情所淹没了。凤凰中心所拥有的自然结构之美,饱含着东方传统意蕴的莫比乌斯环,以这样一种火热的时尚冲击方式揭下面纱,迅速受到了各界的关注。“我们真的是做了一个很大的突破,而且我觉得这个场地环境应该说真的是很给中国人争脸的一个场地,因为它全部都是由中国人自己去完成的,从设计到制作。我觉得当他们看到这个空间的时候,就立刻被空间的美给捕获了。整个空间呈现出来一种非常有质感,但是又很经典的氛围。”MCM首秀策展人牛淼说道。从牛淼激动的目光和言语中,我们感受到了大家对凤凰中心的喜爱和期待。2015年的Dior时尚发布会也选择在这里举行,Dior的全球总监说这里和他们的服装设计理念非常吻合。时任中央美术学院院长的潘公凯参观凤凰中心之后曾说:“建筑空间里面也是要留白,如未来可以发生一些事情,我们谁知道未来会发生什么。在这个空间里头,我个人觉得是要留出大部分不要装修的空旷空间,他可以有一部分地方,比如说搞间歇性的展览、画展,展出一些雕塑作品,或者在里面搞一些活动,空间就要让它有空的地方,都塞满了就完了。所以不要去把它塞满。”

2016年3月,凤凰中心举办了法国雕塑家安娜高美的作品展览。超现实主义大师萨尔瓦多达利曾经说过“一件优美的雕塑作品不可能是静止不动的”,安娜的雕塑不断对重力进行挑战,其形态不论动静都像是舞蹈一般,而凤凰中心的“莫比乌斯环结构”,恰恰在永动的层面上让二者交融,当发现二者之间这一优美契合后,雕塑与建筑之间的关系便在这里达到了和谐与默契,或许此次尝试本身,也是第一个东西方文化,以及传统与现代融合的过程。建筑师朱小地说:“实际上大家都是去进去一个空间来表达这是一个舞台,所以说这个公共艺术概念的这个层面,就是说我们的各级领导、我们的业主、我们的公众是否能够理解我们在城市里面盖一个房子,不仅仅是给我们自己盖的,因为我们大家都知道这个城市是大家的城市,所以我们建一个房子的时候,要有一个公共的意识,这个公共的意识就是为城市生活文化的发展提供一个空间。”

6)建筑中的未来体验

2014年9月2日,凤凰中心迎来了一位特殊的客人—普利兹克奖得主、日本建筑大师伊东丰雄。大师此行是要在凤凰中心举办一场名为“超越现实主义”的讲座,由于入场人数太多,把台阶挤得满满的,还有人走到环坡上去听,这一下子就拉近了所有人的距离。现场观众都是肩挨肩,有的席地而坐,呈现了特别平等的氛围。伊东丰雄来到凤凰中心时所做的评价是:“这个建筑非常好,它引入了这么多功能,更难能可贵的是,建筑引入了大量的开放空间,将更多的人和活动容纳其中,打破了媒体建筑固有的封闭。”

2016年7月6日,时任联合国秘书长的潘基文到访凤凰中心。素来热爱建筑艺术的潘基文秘书长用Amazing一词表达了自己的感受,并称“在凤凰中心让我看到了建筑的未来”。

邵韦平

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硕士、博士后导师,现任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首席总建筑师。主要作品:凤凰中心、城奥大厦、中信大厦、北京奥林匹克公园中心区下沉花园、北京冬奥村、北京首都国际机场T3航站楼、北京CBD核心区城市设计及公共空间、北京奥林匹克中心区南区城市设计及公共空间等。

刘宇光

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副总建筑师,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师分会数字专业委员会委员。1997年毕业于同济大学建筑系,硕士学位。曾获中国建筑学会青年建筑师奖、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创作金奖、2013亚洲建筑师协会优秀建筑设计奖、2016国际建筑BIM金奖,规划实施了北京CBD核心区、大兴新机场城市,参与创意设计了北京凤凰中心等标志性建筑,推动了《寻找柯布西耶》建筑文化与科学、艺术、城市生活的跨界融合活动。 j6j+rWDZQ6iUZ4owzN+Np7LfwzVIvYOTLEe37yiyzQSJv8n7N1w0gqV6bXUP8Stx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