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章
北宋开启
第二次南北朝

我们说过,按照历史的轮回,五代十国对应的上一个轮回是三国鼎立时期。

北宋的建立,标志着中国历史进入第二次南北朝时期。

我们之前讲过中国历史从秦汉到南北朝、从隋唐到两宋,发生了两次完整的轮回。这是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但是历史的发展也存在着巨大的偶然性,比如,中国历史有两次机会让一个更加强大的政权终结五代十国,然而这两次机会因为两个人的过早去世而完美错过了,他们是柴荣和赵匡胤。

“乱离人,不及太平犬”,五代十国的混战局面持续了50多年,历史期盼着一位强人结束这一切,于是雄才大略的后周第二任皇帝——周世宗柴荣登上了历史舞台。乱世的五代是一个锻炼人才的时代,身为郭威夫人的侄子,柴荣从小在郭家长大,帮助姑父郭威照顾这个风雨飘摇的家庭。当时郭威家也很落魄,为了补贴家用,柴荣需要到处奔波,贩卖一些东西。他在舟车劳顿中走南闯北,做着他那并不容易的生意,但是这个经历使他更加深入地接触到这个世界,让他增长了见识,锻炼了才能,也丰富了经验,就这样,他成长为一个合格的帝王。

虽然柴荣最终顺利接了郭威的班,当上了皇帝,但是当他坐在天下最抢手的那把椅子上,一眼望下去,发现他的臣子们没有热切的期盼,没有诚恳的微笑,没有真挚的掌声,只有怀疑的目光和轻蔑的表情。更糟的是,他正月登基,二月,北汉的刘崇就率领大兵压境,攻入后周的国土。

他毅然亲征,尽管非常惊险,但还是在高平一战击败北汉。人们终于明白,柴荣才是这个时代最强悍的人。在后周的对外战争中,柴荣事必躬亲,多数都是亲自带兵出征,而且都是战斗在第一线。在柴荣的努力之下,混乱的天下逐渐统一。在短短的5年时间内,柴荣做了非常多的工作,他招抚流民、整顿吏治、选拔人才、裁撤冗员、限制佛教、整军练兵,一个强大的帝国轮廓已经出现。

在中国历史上,如果想找一个人物能跟柴荣匹敌的话,恐怕只有年轻时的李世民。柴荣唯一的遗憾就是天不假年,959年,39岁的他英年早逝。柴荣曾经给自己和后周做了一个30年的规划,即“以十年开拓天下,十年养百姓,十年致太平”。可是上天只给了他5年时间,如果他多活10年,我们肯定会看到一个不一样的中国历史。

伴随柴荣的高歌猛进,那个作战勇敢、精力充沛、行事果断、工于权谋的赵匡胤逐步成长。柴荣7岁的儿子柴宗训继位时,主少国疑,而时任殿前督检点的赵匡胤没有像曾经的诸葛亮那样尽心竭力地扶保幼主,而是发动了“陈桥兵变”。

我们翻看历史就会发现,对皇权影响最大的明显是相权,比如汉朝就是皇帝与宰相共治天下的局面。为了增加皇帝的权威,就得积极收回相权。

虽然皇权得到加强,但是宋朝的宰执既不能管军,又不能管财,还不能管人,权力过于分散,所以宋朝政府的行政效率极其低下。

在压制相权的同时,赵匡胤也在考虑着他的军事计划。

深思熟虑之后,赵匡胤决定做出两点改变。首先,他改变柴荣后期“先北后南”的统一策略,改为“先南后北”。其次,赵匡胤降低了行动的频率,给自己和国家足够喘息的时间,每次灭国战争之前要积极准备,成功之后要充分消化。

在上述两条战略的指导下,他用了15年的时间灭后蜀、收南汉、平南唐,一步一步地朝着他的目标前进。当南唐李煜站到他面前的时候,赵匡胤大喜过望,以至于忽略了从背后射过来的两道冰冷的目光。

北宋开宝九年(976)十月,在宋军再次攻打北汉的过程中,长期养生、身体强壮的赵匡胤暴死,没有任何预兆,只留下弟弟赵光义跟他在那个夜里“烛光斧影”的传说。

因为宋朝重文轻武,大规模地“扩招”进士,形成了一个庞大的文人士大夫群体。另外朝廷鼓励读书,很多社会底层出身的人通过读书实现阶层跃迁,“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这是当时社会进步的一面。一旦进入官场,他们仅凭俸禄就可以维持奢华的生活,如苏轼、范仲淹、寇准、欧阳修这些清廉名臣都生活豪奢。苏轼说:“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他在朝里属于清流,都这么大排场,寇准每天跟一群朋友胡吃海喝,那些贪官就更不用提了。蔡京爱吃一道菜叫鹌鹑羹,用鹌鹑的舌头做食材,蔡京吃一碗就要杀几百只鹌鹑。

就像曾经的魏晋时代一样,国家软弱动荡,但是社会上层丝毫不受影响,文人士大夫阶层作为一个既得利益群体,享受着奢华的生活和待遇,朝廷倾国家之力维持着他们的生活。诗词书画则是文人生活的组成部分,这群有钱、有闲的文人成为艺术繁荣的基本土壤,从根本上奠定了宋朝艺术繁荣的基础。

宋朝官方对于艺术一直都非常重视。北宋建立之初,赵匡胤学习后蜀、南唐,在翰林院之下设立了绘画机构“翰林图画局”;到了赵光义时期,把“翰林图画局”升格为“翰林图画院”。宋朝画院把多数顶尖画家都收罗到了一起,其中还包括有绘画天赋的青年画家,他们能在画院得到培养和再教育,因此画院中画家和书法家的地位也水涨船高。

南宋艺术理论家邓椿在《画继》中说:“本朝旧制,凡以艺进者,虽服绯紫,不得佩鱼(佩带鱼袋)。政、宣(政和、宣和)间,独许书画院佩鱼,此异数也。又诸待诏每立班,则画院为首,书院次之,如琴院、棋、玉、百工,皆在下。又画院听诸生习学,凡系籍者,每有过犯,止许罚直。其罪重者,亦听奏裁。又他局工匠,日支钱谓之‘食钱’,惟两局则谓之‘俸直’。勘旁支给,不以众工待也。”

当时画院中的书画艺术家的穿着、奖惩、俸禄都跟官员看齐,文人士大夫也争相模仿和学习绘画,从此,再也没人用歧视的目光看待画家,画家们再也不会有阎立本、李成曾经有的烦恼。正是在这样的社会大背景下,两宋成为中华文明文化艺术发展史上的重要一环,尤其是绘画,进入了全盛时代。

同时,由于文人士大夫的广泛参与,也使得中国的绘画很早进入文学化时代。从此中国绘画艺术的参与者中有了一群庞大的、高素质的文人群体,这在古代其他文明中是没有见到的。他们的修养和审美直接推动了中国绘画的发展,造就了中国艺术的绝对高峰,从全人类艺术发展的广阔视角看,宋朝也是一个早熟的、繁盛的、无可取代的时代。从范宽到苏轼、米芾,再到马远、夏圭,无数顶级大师陆续出现,从《清明上河图》到《千里江山图》再到《泼墨仙人图》,无数顶级的作品流传至今。 aND1Z5H/FVdunniVSxf2gVQ0axYw8HZAhcZ/8YkMAolddK0Xpr5lmMLFgCBk8tQK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