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2.3 晚期建筑 (以维津察为中心)

17世纪开始,意大利随着欧洲的经济重心西移而开始衰落,与经济联系紧密的艺术也随之陷入沉寂。罗马教会受到虔诚信徒的供奉依旧富足,建筑师为追求利益与名声,开始为教廷与宫廷服务。贫富的悬殊也使得建筑风格开始出现分化,意大利北部仍受文艺复兴余韵的影响,而罗马则开始流行在文艺复兴建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巴洛克建筑。

这一时期,文艺复兴建筑主要围绕意大利北部城市威尼斯、维津察等地发展。在这里,建筑界逐渐回归古罗马式大气、典雅的建筑范式,安德烈亚·帕拉迪奥正是这一思潮的忠实拥趸,在文艺复兴逐渐衰落的末期,仍身体力行地贯彻这一理念,并在当地小有名气。除此之外,还有建筑师维拉尼奥。这一时期的建筑代表有维津察巴西利卡、圆厅别墅、奥林匹克剧场等。

维津察巴西利卡

图2.29 维津察巴西利卡

维津察巴西利卡(图2.29)位于意大利北部城市维津察市中心领主广场的一侧,这座建筑原本是建于1444年的维津察市政厅。该市政厅原本是哥特式,1614年,建筑师安德烈·帕拉迪奥在对其进行改造时,在建筑大厅外增建了楼梯,并进行回廊改造设计。这一项目也应用了著名的建筑组合元素——帕拉迪奥母题,该建筑也因此而闻名。

在十字拱结构的维津察巴西利卡,由于原大厅开间比例不适合古典的券柱式传统构图,为解决立面柱式构图问题,帕拉迪奥大胆创新(图2.30),在每个开间中央按比例设一个券,把券脚落在两根独立于主柱的两根小柱子上,大柱子和小柱子间隔约1米,上面架着额枋形成一个方形的窗洞。为了达到平衡,在柱顶的额枋上,还左右各自开了一个圆形窗洞,形成一种虚实相间、彼此穿插的平衡关系(图2.31)。外方内圆的开间层次分明,大、小柱子也形成了对比,这种拱券和几何图案的集合立面极具韵味,在圣马可图书馆和巴齐礼拜堂都有体现。但这一建筑元素是有演变过程的,由于在维津察巴西利卡表现最为成熟,因此得名“帕拉迪奥母题”(图2.32)。

图2.30 维津察巴西利卡平面图(红色部分为原平面)

图2.31 维津察巴西利卡正立面

图2.32 “帕拉迪奥母题”

图2.33 屋顶女墙雕塑

建筑屋顶的轻檐略突出,与屋顶女墙(图2.33)雕塑形成垂直关系,建筑更显活泼。每个立面开间的柱子上均立有雕塑,建筑转角处则用3尊雕塑面向不同方向,仿佛时刻守卫着建筑一般,姿态各异,极具观赏性。

小科普
帕拉迪奥母题

帕拉迪奥母题一般指意大利著名建筑师安德烈·帕拉迪奥对维津察巴西利卡进行修复时,在其外围增建的双层连拱廊的设计(图2.34)。有时也指处于两个墙壁之间的窗洞处理,即当中的呈券形,高且宽,两旁的呈竖向矩形,低且狭窄,因此又称为帕拉迪奥式窗。

如今的维津察巴西利卡早已不再承担当时的职责,一楼用作经营商店和咖啡厅,二楼则作为公共的展览空间向大众开放。阳光照进大堂,细微的尘土在其间飞扬,斑驳的墙壁仿佛诉说着历史的沧桑和往日的辉煌。

图2.34 外廊内部

圆厅别墅

图2.35 圆厅别墅

圆厅别墅(图2.35)位于意大利北部城市维津察南郊,距离威尼斯约60公里,是建筑师帕拉迪奥的又一代表作。这座建筑始建于1567年,建筑整体以典雅的白色为主,构造均由基本的几何体组成,严谨而对称,整体比例和谐,形态优美。这种理性中透着活泼的建筑不仅充满魅力,也成为后世建筑的典范。

图2.36 圆厅别墅平面图

圆厅别墅最大的特点就是建筑完全对称。从平面图(图2.36)看,建筑结合类似于希腊十字形,以中央圆形大厅为中心,上方覆盖圆形穹窿,并以此向四方延展。建筑4个立面相同,均设有门廊和巨大的弧形台阶,极具古典韵味。

圆厅别墅是一座二层的世俗建筑,其初衷是为一位退休教职人员营建休息娱乐场所。府邸类建筑多作为当时贵族进行社交的场所。圆厅别墅一层是半地下式的,是主要用作迎来送往的公共服务空间,二层则是主要的居住空间,巨大的楼梯隐藏于建筑整体构造中,直通二层(图2.37)。

建筑的4个立面完全相同,立面的正中,在台阶上以6根爱奥尼柱支撑柱顶的三角形山花,山花之上又有精美的雕塑装饰。再往后则是脱胎于古罗马万神庙的圆形穹顶,这一古典元素的巧妙运用也使二层及台阶成为整座建筑的视觉中心。

帕拉迪奥在设计建筑时,将古罗马万神殿的形制和神庙式的柱廊、山花有机结合,不仅打破了宗教建筑和世俗建筑的藩篱,也隐晦地表现了主人的教职身份。正是这种灵活变通、大胆的组合,使得建筑技术不断推陈出新,创造出文艺复兴时期特有的建筑特色。

图2.37 圆厅别墅图纸

图2.38 圆厅别墅内部

圆厅别墅由于采用了集中式的、极端对称的建造方案,内部形态屈从于外部形态,室内的实际功能受到了很大影响。室内的空间布局(图2.38)只能通过二维的透视壁画去丰富空间效果,二层正中央的圆厅直径为12米,穹顶内部装饰华丽,这也促使二维的壁画与三维的空间完美融合。此外,室内的廊、柱都强调立体感,展现了欧洲传统文化浸润的古典建筑美。

圆厅别墅的产生与当时的社会背景有关,随着资本主义经济在意大利的衰退,文艺复兴建筑开始为贵族府邸建筑服务,由于宣扬的文化思想不同,建筑形制也开始出现变化。到了16世纪,在早期建筑追求古典造型的基础上,开始追求集中、稳定的平面,圆厅别墅就是这种审美标准下的产物。其次,圆厅别墅也从某种意义上展现了安德烈·帕拉迪奥对美的追求和理解。可以说,圆厅别墅是以文艺复兴人文主义为指导的田园诗篇。

奥林匹克剧场

图2.39 奥林匹克剧场

奥林匹克剧场(图2.39)位于意大利北部城市维津察,始建于1580年,是现今仅存的文艺复兴三座剧场之一。这座建筑由安德烈·帕拉迪奥主持建造,但直到其去世后才得以完工。

16世纪,随着歌舞剧和芭蕾舞的盛行以及巴洛克建筑风格的发展,王公贵族开始营建室内的歌舞剧场,以满足其精神上的享乐。奥林匹克剧场正是在此背景下的产物,因奥林匹克学院而得名。

奥林匹克剧场原本是一座古代要塞,后被改造为剧院。改造后的剧院是一座砖建筑,剧院外围是一些饱经磨难的残垣断壁,外墙也留有时光斑驳的痕迹。剧场起初由帕拉迪奥进行改造,但工程开始后近6个月,帕拉迪奥便与世长辞,仅留有设计方案与图稿。后由文森佐·斯卡莫奇接手改造。

剧场由观众席、“圆场”和“斯坎纳”(换装建筑)组成(图2.40),这种半圆形的观众席显然深得罗马剧场的精髓。

这座现存最古老的舞台布景是建筑竣工一年后由斯卡莫奇为其添置。舞台的三面均被布景(图2.41)包围,精巧的布景用檐口分为三层,充满雕塑、神龛、檐、柱等装饰,下层有三个门洞,洞内是逼真的“理想城”街景,极大地增加了舞台的纵深,使人有种身临其境的奇妙感觉。

图2.40 奥林匹克剧场平面图

图2.41 舞台布景 gohrceqO9LrRJ/bzYqDB4Cek+rCnTWwzLUnfYqcGcLjOYLrPxop72t6goNWVUtFy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