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芳兰当户

显而易见,吴国快要变天了,去年刚与吴国打了一仗的闽和吴越两国,都遣使至金陵,对齐国的建立表示了祝贺,并衷心地劝徐知诰再进一步,早登大位。说起来这也挺合理,毕竟两国能够取得建州之战的胜利,徐知诰的配合功不可没。而且战事一结束,徐知诰马上采取措施,与两国恢复正常邦交,也是和平的功臣。不过,徐知诰并没有马上称帝,他还是要等等,把切香肠的动作尽量拉长,尽量温和过渡。

其间,天天嚷嚷着要退休养老的宋齐丘,并不甘心就此退出政治舞台,他用心思索自己怎么跌的跤,以及要怎么再爬回去。思来想去,宋齐丘决定把宝押在徐知诰的次子徐景迁身上。如果我不能左右主公,那就放长线,钓大鱼,制造一个未来的新主公。

从当时的表现来看,徐景迁是一个标准的“别人家的孩子”,从小就生得聪明伶俐,读书号称过目不忘,长得还特别帅,风度翩翩,性格温和,是一位智商与情商俱佳的气质型美少年。稍长,美少年娶了杨溥的女儿上饶公主,为驸马都尉,尽管身份高贵,徐景迁平日仍生活俭朴,不尚奢华,几乎将贵族子弟所能有的优点集于一身。

但宋齐丘与徐景迁接触较多,深知这位贵公子在优秀的表象下,还有一个让所有喜欢操弄权柄的手下都看重的“优点”:个性软弱,缺乏主见,容易被旁人的意见左右。正好,宋齐丘手下有个叫陈觉的门客,以其博学多才出任过徐景迁的家庭老师,与这个学生的关系十分良好,正可以用于帮助自己操控徐景迁。而与之相比,徐知诰的长子徐景通就太有自己的想法了,不像是一个容易被操纵的人。

宋齐丘决定发动全部资源,扶植可控的徐景迁夺嗣,取代难控的徐景通。一次,徐知诰想请人给儿子们看看相,宋齐丘事先买通了相士,于是,相士得出的结论是,诸子中唯徐景迁的相貌最为尊贵,也最为长寿。徐知诰本来就最喜欢这个次子,听了相士的话,更加心动,起了更换继承人的念头,便将徐景通召回金陵,给徐景迁加了同平章事的头衔,代替哥哥管理吴国的朝政,锻炼其政治能力。

不过,这时的徐景迁才十六岁,显然还没有能力独担大任,必须有得力的人辅佐。宋齐丘乘机推荐尚书郎陈觉,品行端正,才气过人,又与徐景迁相知,是合适的辅臣人选。徐知诰是念旧情的,他知道陈觉是宋齐丘的人,但还是接见了陈觉,对他说了一段可能还想让第三人知道的话:“我年轻时,喜欢与宋子嵩(宋齐丘)辩论,常常为了一个观点而争执不下,吵得面红耳赤,末了不是我把子嵩扔下,自己气呼呼地回府,便是子嵩拂袖而起,掉头就走。有几次,他收拾好行李,直奔秦淮门,想离我而去。而我则会早早地吩咐守门官员,不许放他出城。我现在老了,还有很多东西需要向子嵩请教,何况景迁这么年少便主持政务,太需要人教导,所以委屈先生了!”

陈觉当上徐景迁的辅臣,徐知诰改朝换代的计划,与宋齐丘扶植听话新主的计划,都在顺利推进中。三个月后,吴国的元老功臣柴再用病逝,杨行密时代重量级的开国元勋,至此只剩下了两位,都是原赵锽部将,后归降杨行密的。一个是德胜节度使周本,另一个是镇南节度使李德诚。

李德诚当年被派去劝降周进思,瞬间“得病”不能行,反把老同事韩球送进鬼门关。此人平时表现不错,做事认真负责,但其实一直就是个“识时务”的老滑头,对徐知诰改朝换代的图谋不会产生任何阻力。周本要麻烦一点儿,他算得上此时吴国硕果仅存的第一名将,性格刚毅,有忠义之名,不过他年事已高(时年七十三岁),身体又不好,藩镇内的日常事务基本上都交给其儿子周弘祚代理,而周弘祚是比较好说话的,因此他也可以被搞定。

于是,周宗、徐玠向徐知诰提出一个计划,让周本、李德诚领衔上疏劝进,再顺势发动百官跟随,制造一次拥戴徐知诰为帝的朝野舆论。试想,如果连周本、李德诚这两大元老都发了话,认可徐氏当兴,那么剩下的吴国官员谁还敢幻想让杨氏重振?徐知诰认为这个计划不错,便让人私下去劝说周本、李德诚。

宋齐丘得知眼中钉周宗又一次抢了自己的风头,心实恨之,就想再次将他的计划搅黄。两相比较,宋齐丘觉得周本不会轻易同意劝进,搅黄此事的关键在于李德诚。宋齐丘私下给李德诚写了一封密信,以徐知诰头号心腹的身份悄悄给他打招呼:别听周宗的,那不是齐王的本意。但李德诚活到今天,是只老狐狸,没有上当,很快做出了正确的判断:宋齐丘没说实话,周宗说的才是徐知诰的本意。

就在宋齐丘与周宗开始新一轮明争暗斗之际,突发的一件事给予了宋齐丘沉重的打击。后晋天福元年(936)六月,在扬州主管朝政的徐景迁突然得了重病,无法履行职务,只得回家静养,宋齐丘为未来布下的关键棋子还没发挥作用就退场了(一年后,相士口中“最长寿”的徐景迁病逝,享年十八岁,成为徐知诰诸子中的第一短命鬼,甚至没来得及看见父亲登上皇位。徐知诰惊觉,如果不是相士胡说八道,就是有人在暗中搞鬼)。

接着在另一个战场也分出了高下,宋齐丘又输了。周宗的倡议,李德诚积极响应,主动率百官上疏劝进。周本原先不同意,还对左右说:“我受吴国厚恩,现在这么老了,还能再去侍奉异姓吗?”但他的儿子周弘祚见老父有些不识时务,干脆瞒着他代替父亲在联名劝进的表章上签了名。

当年十二月,周宗、徐玠又策动新行动。光上个表文还不够,李德诚、周本两位元老最好能亲自来一趟,让全吴国的人都看到改朝换代已是人心所向。李德诚自然没问题,周本突然得知自己是带头劝进人之一,大怒:“先王对我恩重如山,自徐温父子掌权,我就一直痛恨不能替杨家解除危难,现在还要我做这种事,怎么可能?”周弘祚忙发动全家来胁迫父亲:“您都一把年纪了,还要给咱们家带来灭门之祸吗?”

僵持一番,一家老小的安危战胜了心头残存的忠义,老将军周本还是屈服了。两位元老上了路,由他们领头,各藩镇官员齐至扬州,上疏杨溥,陈述了徐知诰对国家的功绩和对百姓的恩德,请天子效法尧舜,禅位于有德之人。然后,李德诚、周本率百官再到金陵,恳请徐知诰早受天命。

宋齐丘看着这完全脱离自己控制的一幕,心里很不是滋味,尤其是那个李德诚,自己白做工作了。他气不过,便私下对李德诚的儿子李建勋说:“尊令公本是武皇帝(杨行密)的开国元勋,今天算是名声扫地了!”

群臣跑去金陵劝进,扬州朝堂一时变得冷冷清清,吴国的皇宫内接连闹出有人见到鬼魂的传闻,看着这凄凉的景象,一直兢兢业业当傀儡的杨溥也忍不住哀叹:“吴的国祚,真的就要这样终结了吗?”左右答道:“此乃天意,非人力所为也!”

但并不是所有人都相信吴国将亡是天意,仍然有人想倾尽全力做最后一搏。杨行密最有骨气的儿子,被囚禁在和州的历阳公杨濛,尽管身陷囹圄,但并不消沉,还在努力寻找最后一丝翻盘的机会。

后晋天福二年(937)八月的一天,不知经过了怎样的谋划与努力,杨濛实施了一次奇迹般的越狱。他打穿了一面墙壁,冲出囚室,反杀了负责看管他的控鹤军使王宏,狂奔而出。王宏的儿子发现父亲被杀,怒不可遏,急忙带兵追杀杨濛。眼看追上,杨濛张弓一箭,将王宏的儿子射死,追兵才不敢再追。

杨濛暂时重获自由,但下一步该怎样做?历史上类似杨濛这样的情况,多数都会投奔一个与本国不怎么友好的外国,以便寻求庇护。只要向北一直走,渡过淮河就是后晋的领土,石敬瑭肯定会欢迎他这样的流亡者,那时就安全了。但杨濛没有往北走,而是向西行,前往庐州(今安徽合肥),那里是父亲杨行密的故乡,还是德胜节度使周本的驻地。

可能杨濛认为,他一旦离开吴国,就无法阻止徐知诰篡位了。而留在吴国,还有一线生机,因为最后一个身经百战的常胜老将周本还活着。只要德高望重的周老将军还记得先王的恩德,站出来振臂一呼,打倒徐氏仍有可能。当然,更大的可能是大势已去,人心不古,自己以卵击石……但即使那样,至少不会辱没先王的名声了!

数日后,周本突然接到门丁的报告,说历阳公杨濛求见,马上吩咐将人请进来。正在一旁的周弘祚大惊,急忙劝阻:“非常时刻,您千万不能与杨濛见面!”周本大怒:“是我家郎君来找我,你们怎么能不让我相见?”周弘祚见状,命众家丁上前强行将年迈体衰的老父架入内室,然后关闭房门,不准他出来。年轻时能打虎的周本,此刻在儿子和家丁面前,已无还手之力(五个月后,周本抑郁而终,享年七十六岁)。然后,周弘祚布置人手,将杨濛诱入。杨濛发觉情况不对,奋起反抗,力杀数人,但还是被周弘祚生擒。随后周弘祚派人将他押往扬州。

在杨濛不顾一切与“天意”抗争的时候,徐知诰正与扬州的吴国朝廷玩弄例行的推让游戏。杨溥在众臣劝说下,下诏禅位,诏书送到金陵,“忠臣”徐知诰自然不能接受,恳切推辞,又将诏书送回去,这样来来回回,已经好几轮了。

这时突然接到杨濛从和州逃脱的报告,让徐知诰吃了一惊。好在随后杨濛被周弘祚捉住,正押送扬州,他才稍稍放心。不过,对于有了一次越狱经历的杨濛,徐知诰担心夜长梦多,觉得尽快除掉为好。他连去扬州盖个章的程序都省了,直接伪造了一道杨溥的圣旨,在半路截住押送团队,将杨濛处决于采石,并追废其生前一切官爵,改称“悖逆庶人”。杨濛的妻儿没有随他出逃,仍留在和州的囚禁之地,至此全被杀光。

后世修史者叹曰:“‘芳兰当户,不得不锄’(美丽的花草偏偏长在大门口,妨碍了出入,不得不被铲除),说的就是杨濛这样的人吧?”他本是一个比较优秀的皇子,无奈生错了家族,生错了时刻。杨濛死后,杨氏宗族再也没有一个像样的人物了。

杀掉杨濛之后,徐知诰决定不再把推让游戏继续玩下去。如果久久不改朝换代,让杨家继续保持合法皇家的大义名分,那么杨家人和隐藏着的同情杨家的人,还不知会闹出什么幺蛾子。

杨濛被杀当月,又老又病、牙都掉光的司徒王令谋,带头又发起了一次舆论攻势,力劝徐知诰应该顺应天意接受禅位。然后由李德诚领头,吴国百官再赴金陵,全力劝进。在所有高级官员中,只有宋齐丘一人,赌气不肯在劝进表上署名。不过,这问题不大,毕竟少数要服从多数。徐知诰见众望所归的效果已经达到,终于不再推辞。

九月十七日,认命的杨溥如释重负,让儿子江夏王杨璘携带天子印绶前往金陵,进献徐知诰,自己静待发落。至此,由唐末豪杰杨行密建立的吴国基本上终结。如果从后唐天成二年(927)十一月,杨溥在徐温的操纵下称帝算起,五代十国中的吴帝国只存在了九年零十个月;如果从唐天复二年(902)三月,杨行密受封吴王算起,杨氏吴国共存在三十五年零六个月;如果从唐光启三年(887)十月,杨行密攻陷扬州,宣布就任淮南留后算起,杨氏集团共存在四十九年零十一个月。

十月五日,徐知诰正式在金陵登基称帝,建国号“大齐”(《新五代史》《旧五代史》《九国志》《十国春秋》等,都称徐知诰篡位时国号“大齐”。唯《资治通鉴》称徐知诰称帝时国号“大唐”,疑误),改金陵府为江宁府,定为首都,原吴国都城扬州江都府改为东都。徐知诰尊义父徐温为“太祖忠武皇帝”,儿子全部封王。徐温的儿子也得到加封,如徐温第五子徐知证为江王,第六子徐知谔为饶王,享受宗室待遇。

对于禅位的杨溥,徐知诰在表面上极为恭敬,派右丞相徐玠携奏疏去晋见这位亡国之君。奏疏上,徐知诰自称“受禅老臣”,尊杨溥为“高尚思玄弘古让皇帝”(记载只有“让皇”),表示让皇虽然退位,但今后享受的各种待遇与礼仪都与在位时相同。杨溥极为惶恐,表示不敢再享受皇帝礼遇,改穿道士服,去和道士学辟谷之术,想靠不问世事让徐知诰忘记自己,至于有没有效果,不久咱们就知道了。

吴国原太子杨琏,以及在世的十一位亲王,不再属于皇族,全部降封为公。但反常的是,徐知诰追封“悖逆庶人”杨濛为“临川王”,谥号“灵”,重新以亲王礼改葬。这是他想缓和与杨氏的表面关系,还是出于对那位不屈皇子的私人敬重?如今已不得而知。 3k+JD/CDKGEPUOXewfS193X65wWoweQ/15/Hdvb0Xa4hgXfNNgHmP+ffuzuqzFxd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