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下的互联网环境呈现出移动化、社交化、智能化交互影响的特征,在这个历史的也是技术的时点上看,新闻学作为一个学科面临着新的挑战。一方面,新闻传播的形态越来越多样,新闻业在社会中的实际影响越来越大,新闻研究与社会、历史、文化、互联网技术等的关系勾连越来越多,新闻学的知识创新有充分的潜质;但另一方面,什么是新闻、新闻价值的判定依据什么方法、如何看待作为职业规范的新闻客观性等等经典新闻学的问题不再有明确而唯一的答案,新闻学原有的概念、议题、结论在新的社会环境和新的媒介环境下越来越难讲清楚,新闻学知识似乎更难以对新的实践进行解释和引领。
新闻学作为一套知识体系、一种研究领域,在国内的发展沿袭着一种以规范性知识为主的路径,不仅是党报理论中的规范性部分沉淀成为新闻学知识的重要内容,西方新闻学知识在被引介到国内的教学科研中以后,也被框定为以规范性知识为主的面貌(典型代表是把“传媒的四种理论”作为“西方新闻学”的主要知识进行介绍分析),而对其主要观点和结论背后的理论前提、认识论、方法论、经验证据以及这些新闻学知识赖以生成的现实社会条件和学术思潮背景缺乏充分的探讨和理性的反思。特别是一些教科书把这些规范性知识默认为是整个新闻学的主要面貌和“知识地图”,影响了专业从业者对新闻学的认知框架和学科印象,新闻学似乎成为一种抽象的、静态的知识信条,既与生动发展的新闻业现实没有充分互动,也鲜有开展其他各学科的演进中都必不可少的学术史、知识论意义上的梳理和省思。
本节旨在从一个侧面对新闻学知识的这种“路径依赖”现象进行反思:从当下的新闻传播现实状况出发,探讨原有的新闻学知识在当下的社会条件和媒介环境下面临着怎样的“失灵”场景,进而反思新闻理论与新闻传播现实之间这些矛盾的存在表明了新闻学知识体系在建构逻辑上有什么样的“盲点”,以及我们应该如何结合新闻教育的困境去完善和迭代新闻学知识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