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邓克效应背后的认知偏差

/管理专业的学生从本科、硕士到博士,随着他们掌握的管理学知识越来越多,有些人的自信程度会不升反降,有时还会进入“绝望之谷”,感觉怎么做都不对,不知道如何是好,甚至怀疑人生。这是怎么回事呢?下面,我们结合邓克效应分析一下内在的理论逻辑。/

案例故事

我读MBA时,教授《管理学》的老师是一位德高望重的教授,除了硕士生,他也会带本科生和博士生的课。

有一次在课堂上,他讲了一个有趣却发人深省的现象。临近毕业,学生们都在忙着找工作。写毕业生求职推荐表时,大家自然想把自己最好的一面、最突出的亮点展现出来,以敲开用人单位的大门,找个好工作。

作为行走江湖多年的职场人,写推荐表时的有些做法大家都心知肚明,但学生们关于自身特长的推介有时还是会让他吃惊:相当一部分本科生竟然在“特长”一栏中写着“管理”两个字。“我教《管理学》近20年,还在几家上市公司兼任高管,应该说对管理理论和实践有一定的了解,但断不敢在‘特长’一栏中写上这两个字。”教授坦诚而客观地说道。

研究生这样写的人就少了一大半,有些人即便写上自己有管理方面的特长,也不再那么空泛,而是聚焦其中的一个细分方向,如人力资源管理方向、战略管理方向等。博士生几乎没有敢说自己擅长管理的了。“管理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科,越深入学习就越感觉自己无知和渺小。这是一门学科,更是一门艺术,字不识几个、但会作为的村主任的管理水平可能远比管理学专业博士高。”老教授充满敬畏地说道。

这时,有学生问教授:“老师,您现在对管理的认识处在哪个阶段?”

教授思考了一下,娓娓道来:“我现在感觉自己刚走上正路。每天给大家上课、与大家交流,可以丰富我授课的内容,体验教学相长。不管是给本科生上课,还是给硕士生、博士生上课,我都努力做到因材施教,每节课都比上节课进步一点点。”稍微停顿了一下,他又深情地说,“我离退休还有10多年的时间,我余生只想做好一件事,那就是努力上好一门《管理学》课!”

教授话音刚落,课堂上响起了同学们热烈的掌声。

理论依据

1995年的一天,一名名叫麦克阿瑟·惠勒(McArthur Wheeler)的壮硕男子明目张胆地抢劫了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匹兹堡的两家银行。他没有戴面具,甚至没有任何伪装,只是带着微笑在监控下出入银行。他很快就被逮捕。当警察给他看监控录像时,他嘀咕道:“我抹了果汁呀。”原来,他以为抹上柠檬汁会让自己“隐身”,只要他不靠近热源就不会被发现(柠檬汁也可被当作隐形墨水)。警察在调查后认为,惠勒既没吸毒也没发疯,只是犯了一个“神奇”的错误。

这件事引起了康纳尔大学心理学家大卫·邓宁(David Dunning)的注意,他和他的研究生贾斯廷·克鲁格(Justin Kruger)对此展开了研究。他们认为,大部分人都对自己在某些领域的能力感觉良好,但有些人却是过度自信。这种认知偏差现象被称为邓宁–克鲁格效应(Dunning-Kruger effect),简称邓克效应(如图2–1所示)。这种效应指的是能力欠缺的人在自己欠考虑的决定的基础上得出错误结论,但是无法正确认识到自身的不足,无法辨别错误行为。这些能力欠缺者们沉浸在自我营造的虚幻的优势之中,常常高估自己的能力水平,却无法客观评价他人的能力。

图2–1 邓克效应

图片来源:知乎@郝艺益。

邓宁和克鲁格还研究了人们在阅读、驾驶、下棋、打网球等方面的技能,他们发现:

●能力差的人通常会高估自己的技能水平;

●能力差的人不能正确认识到其他真正有此技能的人的水平;

●能力差的人无法认识和正视自身的不足及其不足之极端程度;

●如果能力差的人能够经过恰当训练而大幅度提高能力水平,那么他们最终会认识到且能承认他们之前的无能程度。

而能力较高的人往往会低估自己的能力。在邓宁和克鲁格的经典研究中,成绩好的学生的认知得分均在前1/4,但他们在预测成绩时却低估了自己的能力(请注意,学霸的自我评价一般不高,但请不要下意识认为他们虚伪,可能学霸们是真的这样认为的)。

启智增慧

“愚人自以慧,智者自以愚”的理论依据就是邓克效应。

有些刚接触了管理学的本科毕业生自以为读了几本德鲁克的书、学了几门管理教程,就真的懂了管理甚至擅长管理了。其实,从知识和技能水平上看,他们还在通往“愚昧之山”的上坡路上,但从自信程度来看,他们信心爆棚,有一种高亢、虚幻的自我优越感。随着读研、读博继续深造,他们掌握的管理学知识越来越多。有些人的自信程度不升反降,有时还会进入“绝望之谷”,他们感觉怎么做都不对,不知道如何是好,甚至怀疑人生,感觉自己一无是处。这时,他们再没有在“特长”一栏写上“管理”两个字的勇气了。经过一段时间的盘整、自我否定后,他们开始慢慢走上“开悟之坡”,自信程度与知识和技能水平得到提升。这就像上述案例中的那位教授,真诚地认为自己在管理方面刚走上正路,虽然每天重复昨天的故事,上的是同一门《管理学》课,但每天的课都是新的。我们有理由相信,这不是谦虚的客套话。

遗憾的是,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完整地走完这条曲线,大多数人都是在攀爬“愚昧之山”时就止步了。人们终其一生都很难在某个领域走上“开悟之坡”。 ca92LULp3tCkWlSTCyw2WAXOCk7yWn9DmMoY463yJoGtjcYpfWXr/KbkhbSnnwky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