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不仅商业价值高、航运繁忙、地位重要,同时风险性、挑战性也相当高。目前,大多数国家都积极响应和参与,但个别国家仍然观望。可见,“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能否顺利实施,影响因素是多元的,既要看到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也要充分认清所面临的诸多风险和挑战,从而有针对性地预防和应对,确保相关建设顺利实施。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倡议获得了许多国家的积极响应,产生了良好的效果,有助于促进区域合作的良性循环。体现“共商、共建、共享”原则的“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倡议,超越了传统地缘、经济、文化与社会制度因素的限制,把解决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发展问题作为重要目标,始终从发展的实际需要出发,以互联互通为基础,以正确的义利观为指导,推行多元化的合作机制,致力于打造以利益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为基础的命运共同体,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深入发展,为世界经济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新动能。自“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倡议实施以来,我国已陆续与数十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签署了合作协议,开展机制化产能合作,共同助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贸易畅通进程;在设施联通方面,加速推进海洋交通、通信、能源、港口、码头、远洋运输等基础设施建设及优惠政策的落实,包括构建运输集疏运网络,带动海运业、仓储业等港口关联产业和保税业、造船业、贸易、石化等港口依存产业,以及金融、保险、土木工程、旅游等港口派生产业的发展;在资金融通方面,协助一些国家和大型企业解决了投融资困难,共同投资、共同建设,推动了国际金融合作。中国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倡议参与国开展了多种形式的金融合作,逐渐形成了特色金融合作网络,促进了经济发展。为了适应沿线国家和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的差异,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框架下的合作并不寻求构建统一的合作机制,而是多种合作机制并存,主要原因是沿线国家和地区存在政体差异。比如,中国在与东南亚国家的合作过程中,建立了“澜沧江-湄公河”合作机制、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合作机制等;在南亚地区建立了“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和“中巴经济走廊”合作机制;在西亚地区与海湾合作组织,致力于自由贸易区的建设。可以说,同一地区有不同类型的合作机制,不同地区之间的合作机制也各不相同。中国作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倡议的倡导者和推动者,始终秉持正确的义利观,以义为先、义利并举,不仅着眼于中国自身发展,还以中国发展为契机,让更多国家搭上中国发展的快车,帮助他们实现发展目标;注重长期利益,避免追求短期目标;企业“走出去”既要有利于自身发展,又要树立好名声、好口碑。以推动贸易投资自由化为例,现行的国际经济合作机制注重消除贸易壁垒,而以互联互通为基础的“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倡议则注重消除供应链壁垒。贸易自由化以往的经验显示,降低关税壁垒的速度与贸易增速呈现同步趋势。当全球平均关税水平下降到目前的5%左右后,两者之间的因果关系可能会脱节。有机构对此曾做过研究,相对于降低关税壁垒,减少供应链壁垒对全球贸易的影响更大。后者对GDP的促进作用相当于前者的6倍左右。在这些合作不断推进的过程当中,中国提高了与参与国的合作水平,实现了互助互利,更重要的是向世界展示了真诚与参与国合作共赢的开放理念。在全球化时代,“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倡议给参与国带来的收益和成果将形成良性循环,不仅能够促进参与国在更多的领域以更多的形式展开合作,更能够吸引目前仍处于犹豫和观望的国家放下顾虑,积极参与,从而有助于不断提升区域经济一体化水平,促进大量人才、科技、信息和金融等资源的有效流动,促进区域间各经济体的稳定发展。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需要跨越的岛屿、海峡和水道众多,从北非经地中海、苏伊士运河、红海、亚丁湾、印度洋、马六甲海峡到达中国东南沿海地区,航线长达13000多千米,从波斯湾经霍尔木兹海峡、印度洋、马六甲海峡到达中国东南沿海地区的航线也有9000多千米。其中,航线通过的苏伊士运河、霍尔木兹海峡和马六甲海峡更是地势险要、地缘环境复杂,具有航运繁忙、地位重要等优势,由此而具备了高风险性的特点。
经济全球化的负面影响使“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均面临不同程度的风险,都是机遇与挑战并存。发展中国家难以适应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潮流,在国际分工中依然处于不利地位。发达国家在全球化规则的制定中起着主导作用,在世界贸易组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主要世界性组织中具有特殊的影响力。中国属于发展中国家,既愿意与其他发展中国家一同进步,也愿意与发达国家友好相处、相互协作、相互支持。
国内矛盾与国际局势是参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倡议的重要制约因素。不可否认,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倡议的参与国之间,经济发展水平存在一定的差异,竞争性的产品较多,贸易转移效应有待进一步转变为贸易创造效应,进而形成更加密切的贸易关系。“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倡议的参与国众多,政策和做法难以统一,可通过努力,加强政策沟通和协调,实现优势互补,推动经济融合,实现共同发展。具体来说,“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倡议的参与国在经济发展速度、发展潜力、国际地位和作用,以及政治与经济制度、历史文化、发展轨迹等方面都存在显著差异,在国际经济交往中,往往是竞争和合作并存。
要推进“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建设,中国与沿线国家和地区会面临多种多样的挑战。例如,个别国家政治或社会的不稳定可能会妨碍筹建的或在建项目的顺利开展;金融危机可能造成少数国家的货币大幅贬值或遭受金融冲击;人口密集对经济增长的压力持续存在,需要化解;环境保护要求与经济快速发展的需求相互冲突,成为发展中需要处理的难题;在海上航线或重要海峡中,时有时无的海盗活动影响着海上运输的安全与效率;等等。
因此,了解相关挑战,研究相关问题与应对方案,化解相关危机,有利于区域的和平、稳定、繁荣和发展,也有利于全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