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来,海上丝绸之路就为中国与沿线国家和地区的经济、贸易、文化交流的互通有无搭建了桥梁,促进了国家之间的友好交往。进入21世纪,面对国际形势的复杂变化,为了增进各国的交流和合作,传承和平友好的价值理念,中国提出了“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倡议,以适应国际形势和发展需求,联通东盟、南亚、西亚、北非、欧洲等各大经济板块,增进沿线国家和地区的经济繁荣、经济合作及政治互信,维护区域稳定,促进经济和文化的共同繁荣。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作为一个整合区域资源、谋求共同发展的经济合作倡议,目标在于扩大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共同利益,发挥各自的优势,促进区域内生产要素的流动,增强各自的经济实力。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建设与实施,促进了中国与沿线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经济结构的优化调整和民生的改善,促进了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落地。在政策沟通方面,“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实施方案与东盟互联互通总体规划、非盟《2063年议程》、欧亚经济联盟、欧盟欧亚互联互通等区域发展规划和合作倡议有效对接。在设施联通方面,一大批基础设施联通项目,如汉班托塔港、比雷埃夫斯港、哈利法港等建设项目进展顺利。马尔代夫中马友谊大桥竣工,阿联酋阿布扎比码头、马来西亚关丹深水港码头正式开港等,大大提升了中国与沿线国家和地区的互联互通和便利化水平。在贸易畅通方面,中国与多个沿线国家和地区签署了税收的双边或多边互利优惠协议,使贸易投资便利化水平不断提高。近年来,中国港口与全球600多个主要港口建立了航线联系,参与了数十个港口的建设与经营,海运服务已经覆盖所有沿海国家和地区。在资金融通方面,中国通过亚投行、丝路基金、产业基金、地方基金及与其他国家组建联合基金等,带动了西方国家和中东石油国的基金跟投,呈现多方共建的特点。在友好交往方面,中国与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多座城市之间建立了友好关系,联合开展的科研项目不断增加,涉及农业、能源、交通、生态环境、海洋等众多领域。在产能合作方面,中国在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工程承包额不断增加,促进了工程承包模式的创新。在港口建设、能源管线建设、电站和通信设施建设等方面,中国企业不断创新融资模式,在工程总承包(EPC)模式的基础上,增加了“投资+施工+运营”的BOT(工程建设模式)、PPP(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等,境外合作区建设成效显著。中国在沿线国家和地区建立经贸合作区,对解决劳动力就业、拉动经济增长和优化经济结构效果明显。中国企业也获得了新的产品销售市场和投资机会。
总之,当前“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互联互通架构基本形成,一大批合作项目落地实施,进展顺利,为世界经济增长开辟了新空间,为国际贸易和投资搭建了新平台,为完善全球经济治理拓展了新实践,为增进各国民生福祉做出了新贡献,成为共同的机遇之路、繁荣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