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2.4 基本要素和形成机制

2.4.1 基本要素

研究风险的形成机制,从系统论角度,似乎更容易理解。风险系统是指描述未来可能出现灾害或不利事件的系统。风险系统的基本要素可以归纳为如下3个方面。

1.风险源

风险产生和存在与否的第一个必要条件是是否有风险源。风险源不仅在根本上决定了某种风险是否存在,还决定了风险的大小。风险源是指促使损失频率和损失幅度增加的要素,是导致不利事件发生的潜在原因,是造成损失的直接或间接原因,如导致股市跌落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环境等因素。风险源也可称为风险因子、致险因子,包括由于全球气候变化引发的不利事件。当气候变化的一种异常过程或超常过程达到某个临界值时,风险便可能发生。这种变化过程越显著,对社会经济系统造成破坏的可能性就越强烈,承受风险的可能性就越高。

风险源通常被描述为危险源(Hazard),表示为

式中, H 表示风险的危险源;In表示风险的变异强度; P 表示风险发生的概率。式(2.8)只说明了危险源是风险的变异强度和风险发生概率的函数,并未给出具体的函数表达式。参考钱龙霞等人 [18] 水资源供需风险研究中危险性的定义和表达式,定义危险性为研究系统处于不同强度失事状态下的概率,即

式中, x 表示自变量,如自然灾害中的震级、风力、温度及降水等; D t )表示 x 的变异强度,用来刻画研究系统的模糊性; f t )表示自变量的概率密度函数,用来刻画研究系统的随机性。

2.承险体

承险体是风险的承担者,即风险源的作用对象。海洋的承险体包括周边广大海域、海洋资源、海峡水道、近海和远洋船舶、沿海地区和岛屿等。

承险体的特征要素主要包括人口、经济、种类、范围、数量、密度、价值等,可反映脆弱性、承险能力和可恢复性。在英文中,脆弱性被表示为Vulnerability,即

式中, V 为脆弱性; p 为人口; e 为经济。

关于脆弱性的定义,目前学术界还没有统一认知:

●Chambers [19] 引入了一个脆弱性定义,即人类社会在遭受意外事故、压力和困难时的暴露性,还提出关于脆弱性的外在和内在性质,即面对外部打击和压力时的暴露性和无法完全避免损失的防御能力。

●ISDR [20] (国际减灾战略)将脆弱性定义为由于自然、社会、经济和环境等因素引起的一系列状况和过程。这些状况和过程会增加一个社会群体对灾害冲击的易损程度。ISDR又将脆弱性定义为一种状态。这种状态取决于一系列能够导致社会群体对灾害影响的敏感性增加的自然、社会、经济和环境等因素。

●UNDP [21]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将脆弱性定义为由自然、社会、经济和环境等因素导致的人群状况,导致的过程决定了人群受害的可能性和程度。

Alexander [22] 将脆弱性定义为伤亡、毁灭、损害、破坏或其他形式的潜在损失。Dilley等人 [23] 将脆弱性定义为,当面对某个特定的危险时,自然环境和社会系统所表现出的一种明显的脆弱程度。钱龙霞等人将水资源供需风险的脆弱性定义为供水不足所带来的潜在损失,包括影响大小和损失程度。

总结以上各种定义,脆弱性的定义主要有以下几种:

●当一个不利事件引发一种风险时,承险体所表现出的一种特殊状态,经常用一些指标来描述承险体的这种状态,如敏感性、局限性和控制能力等。

●某个特定风险所带来的直接后果。

●当承险体面对与某个风险有关的外部事件时,发生不利后果的概率或可能性,可用潜在损失(如伤亡人数、经济损失、个人和群体抵御某种风险的可能性)来表示。

本书将脆弱性界定为:承险体在面对潜在风险时,由于自然、社会、经济和环境等因素的作用,所表现出的物理暴露性和应对外部打击的固有敏感性。

3.风险防范能力

风险防范能力是人类的个体或群体,特别是风险的承担者用于应对风险所采取的方针、政策、技术、方法和行动的总称,一般分为工程性防范措施和非工程性防范措施。风险防范能力也是某类风险能否产生以及产生多大风险的重要影响因素,可表示为

式中, R 表示风险防范能力; c e 表示工程性防范措施; c ne 表示非工程性防范措施。

工程性防范措施是人类为了抵御风险而主动采取的工程行为,如为了抵御风暴潮、保护城市或农田而筑起的防潮堤。非工程性防范措施包括灾害监测预警、制定防灾减灾政策、组织实施应急预案演练以及提高公众的抗风险意识和知识能力等。

2.4.2 形成机制

风险是风险源的危险性和承险体的脆弱性综合作用的结果。风险是危险性和脆弱性的函数。

单个承险体的脆弱性主要与其本身对风险源的敏感程度有关。对区域承险体而言,其脆弱性与风险区域内承险体的种类、数量、密度、价值及社会应险能力有关。区域承险体的脆弱性可表示为

式中, V 表示区域承险体的脆弱性; E 表示区域承险体的暴露程度,反映了在一定强度风险源的影响下,可能遭受损失的承险体数量,可表示为人口数量( e p )、财产数量( e f )和自然资源损失数量( e r )的函数; R 表示区域社会应险能力,可表示为风险区域内有助于降低风险的人力资源( r p )、财力资源( r f )和物力资源( r r )的函数; S 表示风险区域内人员、财产及自然资源对气候变化风险损失的敏感性,可表示为人员敏感性( s p )、财产敏感性( s f )和资源敏感性( s r )的函数。

综上所述,风险是由风险源的危险性、承险体的脆弱性及风险防范能力等三要素相互作用形成的。 SgY3XUkDc3Tt3vfYtp3+NaAbyMVc33ydCilTyNdgR93rxbcB4xfF1ZxiH0uATnwY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