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一词的英文是Risk,来源于古意大利语Riscare,意味着To dare(敢于),实指冒险,是利益相关者的主动行为。风险一词最早出现在19世纪末西方经济学领域,现已广泛运用于社会、经济、环境、自然灾害等多个学科领域。国内外学者对风险的定义有多种:风险是不利事件所发生的不确定性的客观体现;风险是指决策所面临的状态为不确定性所产生的后果等;Lirer等人 [1] 认为,风险与期望损失有关;Kaplan等人 [2] 认为,风险包括两个基本维度,即不确定性和后果。由此可以看出,在上述对风险的描述中,既有仅强调不确定性的,也有仅强调后果的,还有同时强调不确定性和后果两个方面的。下面将从不确定性角度给出风险的定义。
不确定性与确定性是特定时间条件的概念。在《韦氏新世界大学词典》中,对确定性的一个解释是一种没有怀疑的状态,不确定性是确定性的反义词。对于不确定性可理解为:对于未来活动或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发生时间、发生后果等事先无法精准预测,即持一种怀疑的态度。刘新立 [3] 认为,不确定性描述的是一种心理状态,存在于客观事物与人们认识之间的一种差距,反映人们由于难以预测未来活动和事件后果而产生的怀疑状态,并把不确定性的程度分为3级,如图2.1所示。
图2.1 不确定性的程度
王清印等人 [4] 认为,不确定性的种类主要分为随机不确定性、模糊不确定性、灰色不确定性及未确知性,并给出了四种不确定性的定义。
●随机不确定性。由于客观条件不充分或偶然因素的干扰,使得人们已经明确预测的几种结果在观测中出现偶然性,在某次试验中不能预知哪一种结果发生。这种试验中的不确定性被称为随机不确定性。
●模糊不确定性。由于事物的复杂性,元素特性的边界不分明,因此不能给出确定性的概念描述和评定标准。
●灰色不确定性。由于事物的复杂性,以及信道上各种噪声的干扰或接收系统能力的限制,使得人们只能获得事物的部分信息或信息量的大致范围。这种部分已知、部分未知的不确定性被称为灰色不确定性。
●未确知性。在决策过程中,某些因素和信息虽然可能既无随机性又无模糊性,但决策者纯粹是由于条件限制而对它认识不清。这种纯主观上、认识上的不确定性被称为未确知性。
不确定性是风险的本质特征。如果对某项活动的结果是可以准确预知的,那么就不存在风险了。因此,风险的含义与不确定性概念虽然是密切相关的,但不确定性并不等同于风险。它们之间既有联系也有区别。不确定性属于人们主观心理的一种认识,是指人们对某事件发生结果所持的怀疑态度,即人们对未来某事件的发生与否、发生时间、发生的后果等事先难以预测。这种不确定性所导致的后果既有损失的一面,也有盈利的一面。在风险管理中,不确定性事件并非就是风险事件,只有那些可能导致损失的不确定性事件才是风险事件。刘新立认为,风险中的不确定性指的是图2-1中第1级和第2级的不确定。
综合考虑多方见解可以得出,风险不确定性的主要来源大致归纳为如下5个方面:
●由风险对象、风险源、孕险环境的自身复杂性导致演变规律的不确定性,即客观不确定性。
●风险是人们对于危险事件未来发展演变及其可能带来不利影响的认知、研判和预估,不可避免地存在主观意识或人为偏好,可带来对风险事件的不同见解,即主观不确定性。
●由于人们对复杂事件及其影响机理的研究不充分、理解不深入、认知不完备导致的不确定性,即认知不确定性。
●由于复杂事件和风险事件影响因素的多元性和作用机制的非线性,研究风险的数学手段匮乏,风险模型(尤其是线性模型)难以描述和刻画真实的风险事件,即技术手段不确定性。
●由于风险事件本质上属于小概率事件,能够采集到的数据和灾情样本有限,尤其是重大灾害事件,能够获取的信息更加稀少,由此带来了风险认知的不确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