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2.4 突发事件风险辨识与应急管理

2.4.1 突发事件定义

突发事件是指在某种必然因素的支配下出人意料地发生,给社会造成严重危害、损失或影响,需要立即处理的负面事件。突发事件的相似概念还有突发性危机、公共紧急状态、意外灾害和意外灾难等。

国际上对突发(公共)事件的代表性定义主要有欧洲人权法院对公共紧急状态的解释:一种特别紧迫的危机或危险局势,影响全体公民并对整个社会的正常生活构成威胁。这个定义仅从静态角度指出了突发(公共)事件的危害性,涵盖面并不完整。突发事件在美国被称作紧急事件。美国对其定义大致可概括为,由总统宣布的,在任何场合、任何情景下,在美国任何地方发生的,需要联邦政府介入提供援助的,以协助州和地方政府挽救生命、确保公共场所与财产安全,或者减轻、转移灾难所带来威胁的重大事件。这个定义是从国家的角度来确定重大突发事件及其应对措施,与所要探讨的特定范围及突发事件的内涵与外延尚有一定区别。

危机也是国外在进行风险分析时的常用名词。不同的学者对危机有不同的定义。Fink [9] 将危机定义为:在确定的变化逼近时,事件的不确定性或状态。Kelly [10] 认为:危机是一种情景状态,是决策主体的根本目标受到威胁,因改变决策可获得的响应时间很有限,其发生也出乎决策主体意料的事件。魏玖长 [11] 总结了国外学者对危机的定义,认为危机是对一个社会系统的基本价值和行为准则产生严重威胁,并且在时间压力和不确定性极高的情况下,必须要做出关键决策的事件。这些定义是从管理角度对危机进行的定义,是全方位、全过程描述可能突然发生、可能产生较大破坏性和损失的事件。虽然以上定义对突发事件的含义概括得比较全面,但是并未涉及应对危机的响应措施。

意外灾害或意外灾难等表述用词使用得也比较频繁,通常可以与突发(公共)事件相互替换。意外灾害是指旱涝、战争、瘟疫等天灾人祸。意外灾难是指在时间和空间上集中表现出来的灾害事件,可使社会经历严重危害并造成严重损失,社会结构破坏,甚至造成全部或部分社会功能丧失。

2007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该法第三条明确规定,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该定义指出了突发事件发生的突然性和紧急性,指出了潜在的危险事件也是突发事件,并对类别进行了划分,为正确辨识、评估突发事件的危害与风险,科学制定应急响应措施和有效实施应急响应行动提供了依据。

2.4.2 突发事件风险

从突发事件的角度来看,风险被视为对潜在危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和危险事件带来的潜在影响的结合。综上观点,突发事件风险包括三个因素,即对可能发生的不利事件或危险事件的认知、不利事件或危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不利事件或危险事件造成的后果。因此,突发事件风险可定义为,在一定的区域、时间限度内,特定的突发事件对生命财产、经济活动等可能造成的损失。

对单类突发事件,其风险 R 可表示为 H E V 的函数 f ,即

不失一般性,可简单表示为

式中, R 为突发事件风险; H 为在一定区域内,某潜在突发事件在一定时间内的发生概率,即突发事件的危险性; E 为在给定区域内受特定突发事件威胁的对象,包括人口、财产、基础设施、经济活动等; V 为受威胁对象的易损性,即特定突发事件以一定的强度发生而对受威胁对象可能造成的损失程度。

多类突发事件(包括突发事件链或群发事件)在复合叠加作用下的风险可表示为

式中, R i i =1,2,…, n )为单类突发事件风险; R t 为多类突发事件在复合叠加作用下的风险; f 为由单类突发事件构成的复合风险函数,通常为复杂的非线性函数。

2.4.3 突发事件风险辨识

风险管理是指对风险进行预测和事前控制,以减少风险损失的管控工作,包括风险辨识、风险分析、风险控制及风险转移等。风险辨识是确定所有可能发生的风险类型。风险分析是风险管理的重要环节,主要是对各种类型的风险进行定量描述。风险控制是采取降低风险发生概率和风险损失的行为。风险转移是通过正当的或付酬的手段将风险转移给第三方(如保险公司),也可通过合作方式将风险转移给合作伙伴。

在风险管理中,尤以风险辨识最重要。风险辨识可直接影响风险分析、风险控制、风险转移等的准确性和有效性。风险辨识是用感知、判断或归类的方式,对现实的、潜在的风险进行鉴别的过程。风险辨识是风险管理的第一步,是风险管理的基础。风险辨识,一方面可以通过感性认识和历史经验来判断,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对各种客观资料和风险事件的记录来分析、归纳和整理,还可以找专家咨询,从而找出各种明显的、潜在的风险及其损失规律。由于风险具有可变性,因而风险辨识是一项持续性和系统性的工作,要求风险管理者要密切注意原有风险的变化,随时发现新的风险。

2.4.4 突发事件风险管理

突发事件风险主要包括自然灾害突发事件风险和人为灾害突发事件风险。自然灾害突发事件风险是指由自然界中的洪水、地震、火山、海啸、暴风雪等造成生命、财产损失的风险。人为灾害突发事件风险是指由于工业发展产生的污染物泄漏、危险品爆炸、火灾和恐怖袭击等带来的风险。

风险管理是对孕险环境、致险因子及风险源进行辨识、分析、评估、防范的过程,从而加强风险监控,有效疏通高风险环境,缓解高风险因子。风险管理的“4+2流程”模式如图2.3所示。

图2.3 风险管理的“4+2流程”模式

(1)风险辨识

鉴于风险的多样性和复杂性,风险管理必须加大风险辨识力度,力求准确了解产生的风险、孕险环境、致险因子及潜在影响等关键环节,识别风险可能爆发的途径和方式。这是风险管理的首要步骤和前提条件。

(2)风险分析

风险分析可简单表示为

因此,可从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影响两个方面来衡量风险。对于台风、暴雨等自然灾害突发事件,可通过卫星、雷达和计算机等科技手段,监测、预测风险的发生概率和危害程度。对于重大环境风险源来说,可采用环境风险评估(ERA)技术进行量化分析,利用风险矩阵示意图(见图2.4)汇总各类风险的影响,并对总的风险水平做出科学的判断和定位。

图2.4 风险矩阵示意图

(3)风险评估

风险评估旨在决定风险是否可被容忍或接受。风险评估又被称为风险容忍度(Risk Tolerance)评估,如图2.5所示。

图2.5 风险容忍度评估示意图

风险评估旨在为采取何种风险对策提供科学依据。若风险在可以容忍的范围内,则只需保持日常监控和定期检查即可。若超出可以容忍的范围,则必须采取相应的风险应急处置措施。风险容忍度通常由专业部门或权威部门确定,如气象部门、水利部门、地震部门、环保部门等。一般而言,发生概率极大且影响对象众多的,以及发生概率不大却有极严重后果的事件,都超出了风险可以容忍的范围,需要采取干预行动。

(4)风险防范

对于超出可以容忍范围的风险,必须采取相应的处置措施:

●第一,降低风险的发生概率,如通过人工增雨的方式降低出现旱灾的可能性。

●第二,降低风险产生的影响,如海事部门通过制定应急预案的联动机制,削弱突发海难事件带来的灾难性后果。

●第三,规避风险,如通过发布危险警报或风险预警,通知危险海域禁航或停止海上作业。

●第四,转移风险,如为了避免海盗袭击,可开辟新的、较安全的航道或由军队舰船护航。

●第五,共担风险,如建立海上运输、海洋工程、保险业,与地方政府共享利益、共担风险的合作机制。

(5)风险监控

对风险的全程监控贯穿风险管理的全过程。对于自然灾害而言,可通过技术手段对风险进行实时监控,及时发布风险预警。对于重大风险源,必须采取职能部门的监督检查方式进行监控,通过执法检查与专项检查相结合、定期检查与随机检查相结合等措施,对所辖范围内的重大风险源进行定期排查和布控,及时掌握风险源的最新动态。相关部门还应密切监控在风险超出可以容忍范围时采取处置措施的情况,以获悉处置效果及是否有新的风险产生。

(6)风险沟通

风险沟通是有效预防和降低风险的重要途径。下面以环境风险为例,介绍风险沟通的一般步骤:责任单位在发现环境风险后,及时向当地人民政府和上级主管部门报告,在涉及跨界问题时,还要及时向毗邻的和可能波及地区的相关部门报告,政府部门之间应建立环境风险互通机制;政府部门应与公众积极开展环境风险沟通;针对公众,广泛开展环境风险知识及防范的宣传和教育,组织安全培训,进行防范演习,提高公众的环境风险意识和应急能力;采取新闻发布会等制度化公关宣传机制;通过广播、电视、网络、手机等媒介进行危机预警和信息发布。 Wfu+rAFdDvCVGAwkGrqTaE4RuVrpWXQIv024yw4/GXwd3AOES09dTpV2jt9fZkt1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