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三篇
“钱”世与今生

从没钱

到有钱

从带钱

到不带钱

钱包里

装着老百姓的日子

更有一个

日新月异的中国

1955年,在新人民币发行的前夕,天津市百货公司和平路门市部花布柜的售货员正在更换商品的标价。

-新华社稿 于嘉祯 摄

左图是20世纪50年代的商店布料柜台,一尺花布售价3750元。这是旧币价格,也就是第一套人民币的价格。当时最大面额是5万元,买点日用品动辄都要上万。面额这么大,是因为新中国成立前连续多年通货膨胀遗留的影响没有完全消除。

为了适应新的经济环境,1955年,国家收回第一套人民币,发行第二套人民币。

1955年3月,国家发行新的人民币,旧人民币一万元兑换新币一元。兑换期间,首都北京到处都张贴着宣传标语和宣传画。

-新华社稿

1950年1月,中国人民银行总行发行的第一套人民币壹万元票面。

-新华社稿

旧币换新币的比例是:一万元换一元。如此“以大换小”,有人担心钱越换越少,为了安民心,商店里、街道上,到处都贴上了宣传标语:“钱不但毛不了,而且物价会更加稳定。”

两套人民币通用期间,商品同时用新币和旧币两种价格标示。习惯了“成千上万”花钱的人们,很快适应了分票、毛票。

1955年3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分行特设立了专为少数民族群众兑换新币的兑换所。

-新华社记者 张申明 摄

1955年3月,国家发行新的人民币,这是北京一家商店里张贴的宣传标语。

-新华社稿

1955年3月,天津南郊农民正在兑换新币。

-新华社稿

1955年,天津郊区的孩子们对兑换来的新人民币很好奇。

-新华社稿

1958年1月,计划经济时代,买粮食要凭粮票。图为天津张玉恩大娘用粮票到粮店买大米。

-新华社记者 梁一丁 摄

国家实行计划经济制度时,生活必需品凭票证定量供应,光拿钱是买不到东西的。粮票、油票、布票、鸡蛋票、肥皂票、火柴票……每户人家几乎都有几十种票证。

《大河报》曾向读者征集有关票证的故事,有件事让记者孟冉感慨不已:

故事的主人公叫郎永生,河南扶沟县居民。他的母亲在弥留之际,给了他一大包粮票,有全国粮票,有河南省粮票,也有当地的粮票,竟有1200多斤!老母亲对孩子们说:将来我不在了,你们拿着粮票去换粮食吃,不至于饿肚子……

原来,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河南,每人每月平均只有20多斤的粮食定量,经常不到月底粮票就用完了。怕孩子们挨饿,母亲总要想尽办法攒粮票。后来日子宽裕了,攒粮票却成了母亲的习惯,有点余钱就赶紧换成粮票。

这位80多岁的老母亲饿怕了,她相信只有靠粮票,才能填饱孩子们的肚子。老人不知道的是,她苦心留下的粮票儿女们并没用上。就在她去世后几个月,河南省结束了票证的流通。

改革开放后,物质供应逐渐充裕起来,再不用按人头定量配给了。20世纪90年代起,各种票证陆续退出历史舞台。

有人说,什么是市场经济?就是买东西不用票了。

20世纪曾经用过的各种票证。

快速发展的经济,让人们吃饱穿暖,也让生活多彩起来。

没钱的时候想富裕,有钱了新的难题又来了:带钱出门怕丢,放家里怕偷。粮食缸、沙发缝、床垫下、相框后……人们为了藏钱费尽心思,藏来藏去,常常连自己都忘了藏在哪了。

生意人带钱出远门更是提心吊胆、绞尽脑汁。河北省曲周县人曹献忠对此记忆犹新:

80年代初,我第一次出远门做生意,家里只有3000元,都带上了。怕不安全,就准备了一件多兜坎肩,把钱分开装在各个兜里,内衣也装了钱。当时是冬天,又在外面穿了好几层外套。

到了90年代,生意好了,生活富裕了,出门带的钱多起来了。有一次是夏天,没办法穿很厚的衣服,就专门找了一个带兜的内裤,最多一次装了大概7000元。但是很不方便,取钱还要去厕所拿,再付给人家。那时候只有存折,没有银行卡,买东西只能用现金。

中国内地第一张信用卡。

不仅要有钱花,还要花得开心、方便。从南到北,从沿海到内陆,新的支付方式一波一波走进人们生活。

周炳志曾是中国银行的一名员工,1985年他去香港探亲,第一次见到了信用卡。在目睹信用卡支付的便捷之后,周炳志兴奋得很,把香港信用卡的申请表格等资料全部带回了珠海,向行长提出:我们内地也可以引进这些新的金融产品。

两个月后,中国银行珠海分行推出了中国内地第一张信用卡。卡片没有磁条、芯片,每次刷卡都要打电话给银行核实信息。

花钱是件平常事,但钱包里装着老百姓的日子,更装着日新月异的中国。

2016年11月3日,法国巴黎春天百货,工作人员试用支付宝收付款功能。巴黎春天百货公司是法国首家引入支付宝支付业务的商家。如今支付宝、微信支付等支付方式悄然走出国门,受到境外消费者的欢迎。

-新华社记者 李根兴 摄

2017年4月14日,来自澳大利亚悉尼的蒂姆(前左一)领着从美国刚来的朋友杰弗瑞(前左二)在杭州体验了一回不带现金的出行。从购物、点餐、坐公交、租用共享单车到医院缴费等,蒂姆都能顺利地使用手机支付。

-新华社记者 黄宗治 摄

2017年5月27日,中国银联联合40余家商业银行在北京举行发布会,正式推出银联云闪付二维码产品,持卡人通过银行APP可实现银联云闪付扫码支付。

-新华社记者 李鑫 摄 sdyO1TL82DluP1KOT6vEFVQ4mSGgAognNJWBO9ax0WxWTcyfyijuBl5UpCRCKOxU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