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四 构词法和造词法的关系

构词法是从共时平面来分析词的结构,造词法是从历时的角度来考察词的形成。两者结合起来,可以把问题看得更全面。

构词法和造词法有相当一部分重叠,如“鸭蛋”,不论从造词法还是从构词法分析,都是“定+中”的组合。但是构词法和造词法也有不少交叉。

4.1 同一种构词法的词由不同的造词法形成。如:“天子”、“泰水”、“恒沙”、“尼姑”、“渭阳”等,从构词法看,同是“定+中”式的复合词,但从造词法看,分别属不同的造词方式:

天子:“短语→复合词”的定中式。

泰水:“词→词”的“改造”的“换素”。

恒沙:“恒河之沙”的“缩略”。

尼姑:“半译音法”。

渭阳:修辞的“藏头”。“渭阳”指舅父。孙光宪《北梦琐言》卷四:“唐毕相廷,家本寒微,其渭阳为太湖县伍伯。”语出《诗经·秦风·渭阳》:“我送舅氏,曰至渭阳。”

又如:“课”(“有五门课”的“课”)、“好”(喜欢)、“叵”(不可)、“干”(干群关系)、“卡”(卡片),从构词法看同是单项式,但从造词法看,来源各不相同。

课(五门课):课(按规定的内容和分量学习)的引申。白居易《与元九书》:“二十已来,昼课赋,夜课书,间又课诗,不遑寝息矣。”“课书”、“课诗”的“课”〔动词〕引申为“功课、课程”的“课”〔名词〕。

好(喜欢):“好(美好)”的音变。

叵:“不可”的合音。

干:“干部”的缩略。

卡(卡片):card的音译。

4.2 同一种造词法可以造出不同构词方式的词。如“而立”、“不惑”、“知命”、“耳顺”都是用“藏头”的方式造出来的,但构词方式各不相同。

而立:跨层结构凝固为词,其结构无法分析。

不惑:状中式。

知命:述宾式。

耳顺:主谓式。

4.3 有的词究竟是什么构词方式,必须联系其造词法才能说清。这时,仅看现代汉语的共时平面往往无法解决,而需要追溯词的历史。如“冬至”、“肮脏”。

(一)冬至

有的认为是主谓式(冬天到了),有的认为是定中式(冬之至)。究竟应该是什么结构?这要看“冬至”这个词在古代的情况,以及古人对“冬至”怎样解释。

人们很早就知道一年中有一天白昼最短,但最初没有“冬至”这个词。在先秦文献中,把这一天称为“日短”或“日短至”。

《尚书·尧典》:“日短,星昴,以正仲冬。”

《吕氏春秋·音律》:“仲冬日短至,……仲夏日长至。”高诱注:“冬至日日极短,故曰日短至。……夏至日日极长,故曰日长至。”

和“日短”、“日短至”(冬至)相对,有“日长”、“日长至”(夏至),是一年中白昼最长的一天。例已见上。这两天都叫“至”:

《左传·僖公五年》:“春。王正月。辛亥朔,日南至。公既视朔。遂登观台以望而书。礼也。凡分、至、启、闭,必书云物。”杜预注:“冬至之日,日南极。……分,春、秋分也。至,冬、夏至也。启,立春、立夏。闭,立秋、立冬。”

“分、至、启、闭”是古代的重要节气。“分”是秋分和春分,这两天昼夜平分,所以叫“分”;“至”就是冬至和夏至,夏至昼最长,冬至夜最长。“至”是“极”的意思,不是“到”的意思,高诱注和杜预注都说得很清楚。两个“至”日,一个在夏天,一个在冬天,因此后来叫“夏至”和“冬至”,意思是“夏之至”和“冬之至”。

在《史记》中已有“冬至”一词:

《史记·孝武本纪》:“天子亲至泰山,以十一月甲子朔旦冬至日祠上帝明堂。”

后代为《史记》做的注也明确说,“冬至”的“至”的意思是“极”。

《史记·春申君列传》:“臣闻物至则反,冬夏是也。”[正义]:“至,极也,极则反也。冬至阴之极,夏至阳之极。”

所以,“冬至”的构词方式不是主谓,而是定中。

(二)脏(髒)

现代汉语中既有“脏(髒)”又有“骯髒”。“脏(髒)”和“骯髒”是什么关系?“骯髒”的结构该怎么分析?这个问题要从“骯髒”的历史发展来回答。(简体“脏”有歧义:一是“髒”的简体,一是“臟”的简体。为避免歧义,以下不用简体“脏”,只用繁体“髒”。)

“髒”产生得很晚,直到清代后期才单用,在此以前都是“骯髒”连用。“骯髒”是个叠韵联绵词,身躯肥大之意。按照韵书的反切,今音应读kǎngzǎng。

《玉篇》:“骯,口朗切。骯髒,体盤。”

《广韵》:“骯,苦朗切。骯髒,体盤。”“髒,子朗切。”

《集韵》:“骯髒,体胖。”

庾信《拟连珠》:“骯髒之马,无复千金之价。”

由身躯肥大引申为高亢刚直。字也写作“敖曹”。如:

赵壹《刺世疾邪赋》:“伊优北堂上,抗髒倚门边。”

《北齐书·高乾传》:“北齐高昂字敖曹。……其父以其昂藏敖曹,故名字之。”

用于贬义则为固执,不变通。字也写作“鏖糟”。因为叠韵联绵词重在韵,所以第一个字的声母变为零声母,而且两个字都变成平声,这就和今天的“骯髒”读音相近。

《二程集·外书》:“温公薨,……二苏往哭温公,……程先生以为庆吊不同日,……二苏怅然而反,曰:‘鏖糟陂里叔孙通也!’”

胡文英《吴下方言考》:“苏东坡与程伊川议事不合,讥之曰:‘颐可谓鏖糟鄙俚叔孙通矣!’按:鏖糟为执拗而使人心不适也。吴中谓执拗生气为鏖糟。”

又引申为心气胀满而无法发泄,委屈难伸。字也写作“腤臜”。如:

《元曲选·冻苏秦》(二):“干受了你这一肚皮腤臜气。”

《儿女英雄传》第三十三回:“出一出自己一肚皮的骯髒气。”

“鏖糟”、“腤臜”是主观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状态也会“使人不悦”,所以,也可以成为对他人的客观评价,指某人具有使人不悦的状态。这就是下面的例子:

《朱子语类》卷二十九:“缘是他气禀中自元有许多鏖糟恶浊底物。”

王錂《春芜记》:“这腌臜泼溅,我不指望他与我成事,反忍了他一场气。”

再进一步引申,就从人之不悦发展为物之不洁。如:

《朱子语类》卷二十七:“子路譬如脱得上面两件鏖糟底衣服了,颜子又脱得那近里面底衣服了。”

《元曲选·铁拐李》四:“一个鏖糟叫化头,出去!”

陶宗仪《南村辍耕录》卷十:“俗语以不洁为鏖糟。”

《元曲选·曲江池》三:“这叫化头身子腤腤臜臜希臭的。”

焦竑《俗用杂字》:“物不洁曰 贜,有音无字。”

后来写作“骯髒”:

《东周列国志》第八十八回:“地方但见骯髒衣服,撒做一地,已不见孙膑矣。”

张德彝《航海述奇·五》卷十:“亦有不堪入目者,然无破烂骯髒者。”(张德彝于同治年间到欧洲考察,著此书。)

李鉴堂《俗语考原》:“俗谓不洁者曰骯髒。”

这个联绵词也可以只用一个音节表达。开始用前一个音节“腌”,后来用后一个音节“髒”。

《西厢记》五本三折:“枉腌了他金屋银屏,枉污了他锦衾绣 。”

《元曲选·魔合罗》第三折:“揽这场不分明的腌勾当。”

《儿女英雄传》第三回:“二来也怕髒了我的店。”

章炳麟《新方言·释言》:“《说文》:‘灒,污洒也。’则旰切。今……或直谓污为灒,俗字作臜,重言曰腌臜。”这是对“髒”的语源的另一说法。不过“灒”或“臜”单用都很少见,所以此说未必可信。

“骯髒”的历史发展可参见王锳《说“骯髒”》(《中国语言学报》第8期)。 Klnk/K1rP26w5QkXt+PptWY3XV8QGrWPocVdbAFlKswhojNpRZI661RAxuwR5i0Q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