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3章
仿生学的启示

仿生学致力于拥抱自然的智慧,而不是索取自然的物资。它的出发点是以开放的心态进行探寻和求知,即问“如何做到”,而不是问“多少钱”。

在至简的形式中,仿生学是一种直截了当的实践。

它在人们开始每一次创造、做出每一个决定、着手每一个设计之前都会停下来,自问:“若是大自然,此时会做什么?”这个问题要求我们,在直接跳转到那些预先编程、精心安排的默认机制之前,先汲取大自然的智慧。它为我们打开了创造力和互联性的大门。在这个问句里,“此时”一词平添了一分玄妙的意味,提醒我们所处情境的重要性。我们并不是为图方便而随机选取一些自然原理的只鳞片爪来做一些剪切粘贴,而是想要在适当的情境下探索自然的深层智慧。

为什么是仿生学

自然的行为是有形而具体的,它就在我们身边,随处可见。也许这就是为什么远足是帮助我们突破写作瓶颈的最好方法,是平复焦虑或愤怒情绪的最佳方式。自然是可持续的,它不断进行自我优化、连接万物、生生不息。正因如此,自然法则与人类最深层的智慧相一致,无论这智慧来自哲人贤者、精神领袖还是原始土著。

在更为完整的应用领域,仿生学要求我们将自然视为范例、导师和衡量的标准。作为范例,大自然以其长达38亿年的周行不殆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经验教训。我们可以利用这些经验教训为自己的产品和流程带来创新,使之更符合生命法则。作为导师,大自然给我们带来的是智慧,而不仅仅是原材料。作为衡量标准,大自然提供了检验我们所做的努力是否符合真正长期的、完整的、综合的可持续性标准的明确方法。在这三点标准之外,我还想加上一点,即“灵感源泉”,因为我曾见过,仅仅通过简单观察周围的生命所展现的奇迹,我们就可以释放无尽的创造力。

仿生学本质上也是一种多层次的方法,同样的框架可以应用于不同形式、多个流程乃至整个系统。这使得它非常适合应用于像投资这样的多维度领域。在这个领域,我们遭遇的最大挑战之一就是工具和语言的开发。目前我们所有的工具和语言都只针对该领域的局部片段,而无法做到统括全局。

同样,仿生学的应用范围并无局限,它可以被应用于微观、中观、宏观甚至“元”层面。在工作中,我会使用仿生学来探究单个公司的投资前景、我的投资流程、投资产品和工具,以及整个金融系统的运行规律。虽然情境是具体多样的,但原则是普遍统一的。

拥抱智慧,而非索取物资

仿生学并不是对世界及其运行规律的一种过于浪漫化的演绎。大自然不仅有明媚的阳光和小猫小狗,还有飓风、毒蛇、干旱和老鼠。我们既可以从大自然的光明面中学习,也可以从它的黑暗面中学习。自然系统的法则通常与人造系统的法则不同,自然系统也会以不同于人造系统的方式(通常是更好的方式)对变化和混乱加以调整。自然界中存在着频繁而巨大的混乱和失衡,但经历了所有这一切后,生命仍努力创造有利于自身繁衍的条件。我们能从应对这些混乱和失衡的适应中学到的东西,并不比从一个持续良好运行的系统中所能学到的少,甚至犹有过之。

也许最重要的是,仿生学不像美国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 开发机械蜂鸟一样,仅仅对自然进行复制;不像在沙漠中的高层建筑里加一层竹制地板一样,将自然粘贴到非自然环境中;也不是简单地将大自然当作一个项目分包商,只取其中对我们有用的散碎片段,而不对情境、流程或系统加以全盘考虑。仿生学致力于拥抱自然的智慧,而不是索取自然的物资。它的出发点是以开放的心态进行探询和求知,即问“如何做到”,而不是问“多少钱”。

开启一场仿生学投资之旅

因为仿生学是有科学基础的,所以我们很容易受到诱导而直接进入线性思维模式,开始分析它的原理,贯彻它的实践,不假思索地对结果照单全收。不过,要真正做到行之有效,在我们开启这趟仿生学投资之旅前,在心态上有三项基本的、定性的准备工作必不可少。

第一,重新进行自我定位,认识到自然并不与我们分离,我们就是自然。这个道理虽然显而易见,但令人遗憾的是,对于我们来说却有点陌生,因为我们经常习惯性地认为自然是“彼处的某物”。比如我们热心参与的环保运动,其发起的初衷都是拯救鲸鱼、热带雨林或斑点猫头鹰之类,这些物种似乎离我们很远。而实际上,它们都是包括我们自身在内的、更为宏大且相互关联的生态系统的一部分。有时候,人类能动性的概念会让我们陷入一种与自然分离的状态,因此,对那些同为自然造化的万物,我们往往要么“支持”,要么“反对”,却并不认为它们“与我们同在”。

第二,认清投资和金融如何融入我们所在的更广阔的世界。对于我们这些从事专业投资的人来说,金融市场有时可以自成一体。市场似乎成了我们生活、经济和社会的主要驱动力,而事实上,金融只是人类总体活动的一小部分。将投资重新定义为人类实践的一部分,再将人类实践重新定义为自然环境的一部分,这项任务对于我们来说是必不可少的,同时也可以教会我们谦卑。

第三,学会克制。这个调整对于我来说是最为棘手的。多年来,像许多人一样,我所接受的训练就是让自己的头脑反应尽可能地敏捷迅速,特别是身处专业领域之中时。当我接触到一个令人兴奋的新想法时,这种倾向就会更加强烈,我想尽快解开谜题、想要赢。但就有效的仿生学实践而言,我们需要的却是绝巧去智。为了向自然学习,我们需要以一种开放的心态来观察,而不是忙于寻求一个即时答案。

这种静心与冥想修行中的“初心”有相似之处,即使是有经验的冥想者,也会被鼓励以开放和平静的心态来修行。同样的概念也存在于一些最佳投资实践中,因为投资者如果在寻找机会时视野过于偏狭,那么他肯定会在两个方面错失良机:其一,错过处在他狭小视野之外的事物;其二,从范围狭小的数据集中得出错误的结论。如果缺少对更宏大背景的理解,缺乏对微观与宏观如何彼此相合的感受,就不可能做出合理的决策。这并不是说我们不需要专注,而是强调,只有了解了周围环境之后,专注才能有效。

总之,我们的挑战是紧迫的!但要真正开始,其实并没有那么困难或耗时。以下是一些简单的提示。

去户外,深呼吸。

如此往复。

试着去看,而非搜索;试着去听,而非寻觅。

等待,就一会儿。

然后,开始阅读吧。 KR/MlUpv7vMbzsAFVKNHlYpuWQQm6Pzj3Is4b7aqe+ksaawLhXrLHu6Lm2xIphlh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