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与“无聊”的人开启高质量对话

不,真正无聊的是你。

读完了前面的内容后,你可能会纳闷:“我真的可以完全沉浸于对方所说的内容吗?”答案是肯定的。如果你能将注意力全都集中在对方身上,对方会感到愉悦。但如果你并不觉得对方有趣呢?事实上,确实有许多人暗自认为某些人无趣,所以并不在意他们说的话。比如,如果对方要讲的事情听起来平淡无奇,我们会忍不住思考听他讲要花多少时间,然后就不想再听了。

我们有时会不得要领,而有时,问题则出在我们的期望过高。实际上,对话并不一定要多么精彩或多么有用才值得参与。当然,我们不会对遇到的每个人都感兴趣,这很正常。毕竟,有些人会激发我们的好奇心,有些人则不会。我们完全没必要假装感兴趣,也没必要把自己弄得疲倦、厌烦。坦白地说,只要我们为人热情、友善,即便不能和遇到的所有人大谈特谈,也能拥有良好的社交生活。

然而,有些人喜欢自称内向,不喜欢社交;有些人觉得其他人很无聊,不值得浪费时间。相比之下,善于社交的人对社交有更深刻的理解。

在与人交往时,你要有信心,避免妄加评判,多倾听。你要抛开那些关于有趣之人的先入之见。你可能会觉得有吸引力的人太少了,但其实他们一直都在,只要你问几个尖锐的问题,就能把他们找出来。你还要接受自己犯错以及其他可能产生的意外。此外,要积极寻找他人的优点和有趣之处。古语有言:“三人行,必有我师。”这是很有道理的。你可以把对话当作一种学习途径。

如果你在谈话之初就判定某个人很无趣,之后就会一直觉得他无趣;反之,你就会觉得他有趣。牢记这一点。

才交谈了几分钟,就因为对方没有给你留下深刻印象而认为对方无聊,这是很不礼貌的。而且,如果你问的问题本身就很无聊,可能也会导致你认为对方的回答听起来无聊。此时,你是在衡量他人对你的娱乐价值,而不是将其当成人来对待,这本身就是一种相当自恋的行为。当然,如果你还不太了解对方,就很难关心对方平淡无奇的生活细节;而如果对方对你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人,那么,你肯定会很关心他。

倾听TIPS

“无聊”的闲聊可以拉近彼此的关系,并有助于互相了解。

确切地说,对方可能并不无聊,只是你还不太了解他,所以才不关心他。这就是矛盾所在:只有通过“无聊”的闲聊,试着拉近彼此的关系,你才能了解对方。社交是建立在友善的基础上的。你要先向对方表示善意。虽然你并不知道对方是否有趣,但你首先要希望他有趣,而且你要相信自己投入的时间和精力将会是值得的。

你可能希望刚开始对话就立即获得回报,而现实中更常见的情况是,你需要先投入一点时间和精力,然后耐心等待,可能要过一段时间才会获得回报。

所以,你不要强求。要抱着开放和接纳的态度试一试,至少坚持一段时间。即使你没有发现对方身上的有趣之处,仍然可以抱着同理心且不失礼貌地和对方交谈。在这个过程中,你可能会对自己有新的了解,比如知道自己的对话技巧可能有所欠缺,然后想办法提高自己的对话技巧。有些人需要进行多次对话才能敞开心扉,你要做的就是提出问题并用心倾听,与对方建立信任和融洽的关系。

如果你心怀期待,可能会惊讶地发现,对方确实有令人欣喜的有趣之处。虽然你对他的生活不感兴趣,但你很可能会对他意想不到的爱好或非同寻常的经历、技能、价值观等感兴趣。你可以“推”对方一把,问他一些能够拉近双方关系的问题。

不要让对话内容停留在表面,而要就某些事情问一下对方的看法。你可以先透露一点自己的想法,让对方安心。也就是说,在与他人交流时,有时你可能需要“带个头”,给出意想不到的答案,以此激发对方给予你回应。你要实事求是,并努力做到诚实和真诚。如此一来,对方往往非常愿意以同样的方式回应你。

倾听TIPS

想要开启有趣的对话,你可以就某些事问对方的看法,并带头给出令人意外的答案,以此激发对方。

如果你仍然认为对方讲的事情很无趣,那可能是因为你没有找对人。你可能需要找那些与你有更多共同点的人,而不仅仅是同事、同学或家人。你可能经常与同事、同学或家人对话,但他们不一定是你要找的人。

有时,当你拓宽了自己的兴趣范围,你会发现他人也变得有趣起来。因此,你要敢于尝试和冒险,避免妄下定论。你有时做不到认真倾听,可能是因为有些因素导致你与他人相处时感到不安,比如你的自我价值感低、抑郁、焦虑或生活不快乐等。

通常,受过欺负或虐待的人在对话中可能会采用一种居高临下的傲慢语气,其实那是他们在进行防御或想要掩盖他们觉得别人不喜欢自己的事实。正如我们所了解的,如果将他人视为敌人或对手,可能会“扼杀”自己的社交生活。

另外,一个人对他人不感兴趣,可能是因为他正处于人生的一个特殊阶段,思想还不太成熟,也可能是因为他到了某个年龄或生活在某种特殊环境中。

倾听TIPS

将他人视为敌人或对手,是在“扼杀”自己的社交生活。

年轻的时候,我们往往会认为,不能让自己受益的东西都是毫无价值的。这是一种利己想法,要想摆脱它,我们需要足够的经验和智慧,这样才能与他人建立健康的关系。 ZtS14/Oi4/d8M42HZh4/q9COz9ltfbr9KbaKWHRTFhU3YDQZ1Vo0luOG6kK+qclt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